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0186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入新课,商鞅舌战群臣,都江堰,学习目标,1.掌握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3.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形成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封建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取代旧贵族掌握国家政权,发展经济。,鲁,越,卫,中山,洛邑,晋,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战 国 七 雄,1,2,3,4,齐,5,6,7,楚,秦,燕

2、,赵,魏,韩,东周,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春秋五霸先后出现战国七雄同时并存,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上有什么不同?,“战国”名称的来历?,战 国 形 势 图,上述材料是战国时期哪一次战争?试着讲一讲此次战争的历史故事。结合图片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佯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秦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反间计,提示:长平之战。战国兼并战争特点归纳: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孟子

3、离娄上中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残酷性,说当时“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你怎样评价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1)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2)正面影响: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魏、赵、齐,魏、齐,秦、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战 国,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齐,魏,赵,邯郸,大梁,围魏救赵,桂陵,庞涓,孙膑,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合作探究:(1)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4)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4、?(5)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商鞅变法的原因,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建立县制;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改革户籍;严明法度,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确立封建土地制度,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国富),奖励军功,军队战斗力加强

5、了(兵强),材料研读,(译文)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处罚不回避有权势的人;论功行赏,不偏袒自己的亲信。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假如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农民或者奴隶主贵族,你是怎样看待这场商鞅变法的?,商鞅变法对不同阶级的影响,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目标导学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有效控制了灌溉水量,使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想一想

6、,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成都平原,课堂小结,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战国七雄:政治局面,齐楚秦燕赵魏韩,商鞅变法:重大改革面,都江堰:水利工程面,政治、经济、军事,防洪、灌溉、水运,随堂训练,1.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D建立县制,C,2.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它的修建者是()A李冰 B商鞅 C秦始皇 D李春,A,如何学好中学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7、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

8、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常见主观题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

9、素质如何。,3)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劳动力的投入等;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4)作用、影响类1、设问方式限定性地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

10、的影响?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的回答积极,消极影响和消极作用或积极作用)。2、答题模板1)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新的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的经济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

11、否冲击了传统思想和占领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师影响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5)意义类设问方式及答题模版1)“意义类”题目的答案通常这样写:“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2)“意义类”题目答案组织的特点、规律有以下两点: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从横向结构看答案要一般包括材料中有效的信息和教材知识,即要从性质,作用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考虑。3)注意考虑主体结对本国对他国的意义,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到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格局)等方面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