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3705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pptx(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新课导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胡曾流沙,分享小故事:立木为信,一、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春秋晚期,晋国被晋国韩氏、晋国赵氏、晋国魏氏、晋国智氏、晋国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公元前457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的诸侯地位。,田氏代齐,田氏代齐:指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

2、成为齐侯的事件。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绝祀,姜姓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取代。,一、战国七雄,七国形成,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来,1 形成,匈,奴,晋,赵,魏,韩,三 家 分 晋,齐,晋,读下图战国形势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国家名称和方位。,秦,魏,赵,燕,齐,楚,韩,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三家分晋,晋,田,田,田,秦,魏,赵,燕,齐,楚,韩,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东 南 西 北 上中下,同时并存,2 社会状况,战

3、国七雄相互兼并,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魏、赵、齐,魏、齐,秦、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战 国,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的经典战役:桂陵之战,庞涓,孙膑,围魏救赵,桂陵之战,赵,魏,齐,桂陵,救命啊!,魏,齐,桂陵之战,围魏救赵发生在公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

4、将庞涓,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经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研究,借鉴和传颂。,马陵之战,庞涓,孙膑,魏,齐,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

5、孙膑名扬天下。,减灶计,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反间计,纸上谈兵,战国时期的经典战役: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思考问题,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有什么不同?,春秋的争霸战争是大国依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战争;而战国的兼并战争就是为了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战争。春秋的特点是争霸,战国的特点是兼并。通过争霸和兼并,中国逐渐走向统一。,二、商鞅变法,1.铁农具的推广,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优越性,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发达,2.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出现封建剥削方式,封建地主和封建农民产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小结,一、战国七雄

6、相互兼并,1、七国 形成,三家分晋:韩、赵、魏,田氏代齐,2、七雄(名称、位置),楚、秦、燕,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商鞅其人,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法家思想,二、商鞅变法,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变法的原因:,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变法运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1 背景,2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 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读

7、教材33页,理解商鞅变法的时间、目的和主要内容。,政治方面,1.确立县制。,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加强了国君权力,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的管理。,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变法目的:,富国强兵。,变法内容:,秦国变法舌战图,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变革、积极实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秦孝公,改革派,旧贵族,百 姓,立木为信,商鞅,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立木为信,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奖励耕织,建立县制,生产粮食布帛

8、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由国君直接派遣官吏治理,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建立。,2)、奖励耕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3)、奖励军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4)、建立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5商鞅变法内容的作用以及性质,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各国变法: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

9、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6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历史影响(作用),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成功的原因:1、商鞅变法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1、实现抱负应不怕挫折和牺牲;2、应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建立土地私 有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富,兵强,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10、确立封建统治,经济: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变),军事:奖励耕战.,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军功授爵,政治: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地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变),军队战斗力增强(变),国富,兵强,加强中央集权(变),废除了旧制度,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商鞅变法内容 作用 意义,时间:公元前356年,.,它是什么时候,由谁修建的呢?,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调节内、外江流量,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和泥沙,控制内江的喉咙,美丽的都江堰,设计都江堰的科学原理。,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1 修建,三、

11、造福千秋的都江堰,3 功能,4 影响,2 构成,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防洪、灌溉、水运等。,天府之国;水利史上绝无仅有。,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都江堰的修建使“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它不愧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一颗明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评价李冰:,李冰很有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也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人,他为中国古代的水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三、著名的都江堰,1、修建者:,李冰(秦国),2、修建时期:,战国时期,3、作

12、用:,成都平原-“天府之国”,知识要点,一、战国时期1.起止时间:公元前475前221年。2.战国七雄:、。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实行改革。2.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变法(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3.重要人物:秦孝公任用 变法。4.主要内容(1)政治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 特权。改革 制度,加强对人们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2)经济废除 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产粮和布帛多者免除劳役。统一度量衡。,商鞅

13、,县制,世袭,户籍,井田,耕织,(3)军事: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5.作用:变法使秦国 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 打下坚实基础。三、都江堰1.时间:公元前256年。2.地点:成都附近岷江流域。3.人物:秦国蜀郡郡守。4.结构及功能,军功,国力,统一全国,李冰,(1)渠首鱼嘴:分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外江排洪。宝瓶口:在内江下游,引水灌溉农田。飞沙堰:用于泄洪。(2)灌溉网5.意义:发挥、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巨大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防洪,灌溉,板书设计,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1.韩、赵、魏三家分晋,2.田氏代齐,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支持 商鞅主持,商鞅变法的内容、作用,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