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运动图像专题.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0305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运动图像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运动图像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运动图像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运动图像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运动图像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运动图像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运动图像专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图像专题1.如图所示是一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为5m/s B.从计时起再经过2s,物体又前进了10m C.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2.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关于该物体的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0s-4s物体的速度是4m/sB.4s-8s该物体的速度是4m/s C.4s-8s该物体处静止状态D.8-11s物体的速度是7m/s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B.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C.甲车的速度

2、小于乙车的速度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4.下列四幅图象能反应匀速运动的是() A.甲、乙B.乙、丙C.甲、丁D.乙、丁5.图象是表示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形象表达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所示图象中正确表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的是() A.B.C.D.6.甲、乙俩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图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运动速度比乙大B.在60m处他们的运动速度相等 C.60m后,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60m后,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7.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t图象

3、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 B.t1-t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t2-t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D.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8.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9.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当甲、乙相遇时乙距M点12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M、N间的距离为s,则()

4、A.v甲v乙,s=36米B.v甲v乙,s=12米 C.v甲v乙,s=36米D.v甲v乙,s=18米10.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11.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内,小刚跑得较快 B.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全程中,小刚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

5、均速度1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1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A.甲车的速度最快B.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后运动 C.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1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A.0s-2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2m/sB.2s-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2m/s C.3s-7s内,小车的平均

6、速度为1m/sD.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1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010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C.在10s20s内,甲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16.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不相等 C.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比乙车的长 D.若以

7、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东运动的1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相同方向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a)和(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乙的速度等于4m/sD.经过3秒,甲车在乙车前面0.3m处18.如图所示为汽车沿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象其中纵轴表示汽车离开出发点的路程,横轴表示时间,请根据此图分析汽车的运动情况 (1)汽车在OA段和BC段做 _ (“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汽车在OA段的速度为 _ m/s (3)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_ m/s19.如图1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_ s内通过的路程从

8、v-t图象中可看出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我们能利用这一点很方便的计算出路程小明同学在笔直的跑道上跑步,他在跑步过程中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则从出发到20s这段时间内他通过的路程是 _ m,在120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 _ m 20.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甲、乙其相对同一参考点O运动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则: (1)甲在乙运动 _ s后开始运动,乙的速度为 _ m/s (2)两物体相遇时,乙车行驶的距离是 _ m (3)相遇前,两物体最远相距 _ m21.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9、是 _ m/s,静止的时间是 _ s,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是 _ s 2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进行,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_ 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学相距 _ m,图中的a点表示 _ 23.如图甲、乙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在30s内的运动情况,其中甲物体的图是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乙物体的图是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比较甲、乙两物体在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则甲的平均速度 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的平均速度乙的平均速度是 _ m/s2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乙车的速度 _ ;

10、(2)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_ 和 _ ; (3)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_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_ (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25.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 _ m/s;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 _ ;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_ 2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其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 _ (甲/乙)的速度更大,则在8s时甲与乙相距 _ m27.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

11、=vt在它的v-t图象中(如图1),阴影矩形的两个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象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如图2中作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象; (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8.狗和兔子从同一

12、地点O出发,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到B点,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1)狗和兔子在前10s _ 运动得快 (2)狗从O点运动到A点,共需多长时间? (3)兔子在前50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9.小芳骑自行车从柳树镇到龙凤峡去参观国家地质公园,如图所示是她全程的s-t图象,小明在小芳出发10min后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匀速地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条路线去龙凤峡 (1)根据图象利用公式计算小芳从柳树镇到龙凤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小明从柳树镇到龙凤峡需要多少min? (3)请你在该图象中画出小明骑电动车的s-t图象,并通过图象回答小明大约在出发多长路程后追上小

13、芳? 答案和解析【答案】 1.D2.C3.A4.D5.A6.C7.D8.C9.D10.C11.A12.C13.C14.C15.AB16.ACD17.ABD18.匀速;5;519.2;20;8020.3;1;5;821.1;4;722.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23.小于;0.7524.4m/s;甲;乙;向后运动;静止 25.4;甲、丙;12:526.甲;0.827.解: (1)由题知,汽车在教练场上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所以0-10s汽车做匀加速直

14、线运动,10-50s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画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 ; (2)由题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等于v-t图象中对应着的面积, 由图2知,汽车在1min内行驶的路程: s=(50+60)10m=550m 答:(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象见上图; (2)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是550m 28.兔子 29.解(1)由图可知,小芳运动的总路程s=15km,所用时间t=70min, 小芳的平均速度:v=12.9km/h; (2)由v=得小明从柳树镇到龙凤峡需要时间:t=h=50min; (3)小明运动

15、的总路程s=15km,所用时间t=50min,描点、连接得图象如下: 根据图象可知小明大约在出发8km路程后追上小芳 答:(1)小芳从柳树镇到龙凤峡的平均速度是12.9km/h; (2)小明从柳树镇到龙凤峡需要50min; (3)小明骑电动车的s-t图象如上;小明大约在出发8km后追上小芳 【解析】 1. 解:A、由s-t图象可知,物体的路程s=20m-10m=10m,运动时间t=2s,物体的速度v=5m/s,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在2s内物体的路程s=20m-10m=10m,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变化,物体的速度是定值,物体做匀速直

16、线运动,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图示s-t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求出物体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速度,然后答题 本题是一道图象题,分析清楚图象,由图象获取所需信息即可正确解题 2. 解:(1)由图象可知,在0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0s-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则速度为:v=1m/s; (2)4至8s内物体静止; (3)8至11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为:v=1m/s 综上分析可知:A、B、D选项是错误的,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C 物体做匀速直线

17、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物体静止时,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分析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和各段及所经历的时间 3. 解:由图象知,甲的路程为60m时,所用时间为3s,所以甲的速度: v甲=20m/s; 乙的路程为60m,所用时间为5s,所以乙的速度: v乙=12m/s, 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根据图象确定相应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能够从图象中确定相应的路程和时间 4. 解: 甲图表示物体运动时的s-t图象,从图中

18、可以看出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不变,所以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乙图表示物体运动时的s-t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丙图表示物体运动时的v-t图象,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丁图表示物体运动时的v-t图象,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图和丁图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根据其本质的不同对、逐一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

19、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5. 解: A、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图象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意思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汽车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 D、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汽车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

20、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6. 解: (1)由s-t图象可知,甲乙的路程与时间都成正比,所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s-t可知,当甲的路程都为60m时,甲的运动时间t甲=25min,t乙=25min-15min=10min, 所以甲和乙的速度: v甲=0.04m/s, v乙=0.1m/s, 因此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A、B 错误; (2)由题知,甲、乙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由图知,乙在60m处追上甲,

21、且v乙v甲, 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故C正确;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由s-t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它们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 (2)看被研究的物体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分析清楚s-t图象、熟练应用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 解:A、由图知,0-t1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v=,在时间相同,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所以当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向西运动,故A错误;

22、B、由图知,t1-t3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再变化,处于静止状态,t2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故B错误; C、由图知,t2-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由图知,0-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两辆小车的运动快慢情况;然后再判断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方向; (2)根据图象判断各段的运动情况,根据v=判断出各段的速度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

23、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8. 解: A、由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300m,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0s内通过的路程为300m, 甲的运动速度为v=10m/s;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10s-30s,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图

24、象中图线的形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再结合选项中的说法,运用速度的公式,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准确分析图象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解:(1)由图象可知,s甲=12m时,t甲=6s;s乙=12m时,t乙=12s; 则甲的速度:v甲=2m/s; 乙的速度:v乙=1m/s;v甲v乙,故AB错误; (2)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2m/st, 乙车通过的路程为:s乙=v乙t=1m/st, M、N间的距离为:s=s甲+s乙=2m/st+1m/st=1m/st+12m, 解得相遇的时间:t=6s,带入M、N间的距离为:s=s甲+s乙=2m/st+1m/st=2m/s6s+1m

25、/s6s=18m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根据图甲和图乙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甲、乙的速度; (2)根据甲、乙各自的速度和时间,算出12s通过的路程,它们的路程之差就是P、Q两点间的距离 此题考查了速度有关的知识和对图象的分析处理能力;从图象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运用速度的公式求出题目中的量 10. 解: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止,故B正确;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

26、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 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不正确;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v=2.5m/s,故D正确 故选:C (1)根据图象可知6s时物体运动的路程,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 (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 (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用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1. 解:A、由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刚运动的

27、距离比小明长,所以根据v=可知,小刚跑得较快,故A正确; BC、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刚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刚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BC错误; D、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根据v=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A (1)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据此对A做出判断; (2)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据此对BC做出判断; (3)全程的平均速

28、度等于全部路程处于所有的总时间据此对D做出判断 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12. 解: A、s-t的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但不成正比例,也就是物体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s-t图象是变化的曲线,并且随时间增加路程在变小,也就是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该图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根据图象的形状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本题是基本的读图问题,从图象的形状、斜率等方面研究物体

29、的运动情况,根据数学知识进行解答 13. 解:A、第一个图象是路程时间图象,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4m/s 第二个图象是速度时间图象,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车的速度为v乙=6m/s,v丙=4m/s比较可知,乙车的速度最快故A错误; B、由题知,甲、乙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乙,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前运动,故B错误; C、由题知,甲、丙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v丙,故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静止的故C正确; D、由题知,乙、丙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v乙v丙,故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30、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车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甲车的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车和丙车的运动情况,可知乙车及丙车的速度;比较三辆车的速度大小可判断其运动状态如何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14. 解: A、由图象可知,在0s-2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v1=1m/s,故A错误; BD、由图象可知,在2s5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的,其平均速度为零,故B、D错误; C、由图象可知,在3s-7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2m=4m,小车的平均速度v3=1m/s,故C正确; 故选

31、:C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根据v=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看懂图象、从图象中获取路程的信息,注意:在2s-5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的 15. 解:A、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两同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正确; B、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乙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因此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32、 D、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小于100m,所以v乙=10m/s,故D错误 故选AB (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同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2)由图象可以看出两同学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 (3)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4)根据图象可知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010s内的速度和015s内的速度相同,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再判断 本题考查了由s-t图象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由图象判断物体

33、的运动性质、找出物体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6. 解: 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象知v甲=4m/s,乙的速度v乙=6m/s,v甲v乙,故B错; C、读图可知,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大于乙所以的时间,故C正确; D、因为v甲v乙,甲、乙两车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所以乙在甲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正确 故选:ACD (1)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 (2)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

34、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3)由图得出通过30m的路程,甲车所用的时间大小关系; (4)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判断以乙为参照物,判断甲的运动状态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 17. 解:A、由图可得两车的s-t图象都是过原点的直线,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CD、在t=3s内,s甲=1.2m,s乙=0.9m, 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s=s甲-s乙=1

35、.2m-0.9m=0.3m,故D正确; 由v=得,在s相同时,甲的时间比乙的时间短,故v甲v乙,故B正确,C错误 故选:ABD 分析两车的s-t图象,可得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由图t=3s内通过的路程关系,得出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利用v=得出速度大小关系; (2)由a图知,经过3s,甲通过1.2m;再经过3s,经过的路程是0.9m;进而求出用3s时两车相距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从物体的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18. 解:(1)从图中可知,OA段和BC段路程与时间的图象反映了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汽车在OA段的时间t=

36、20s,路程s=100m, 汽车在OA段的速度为: v=5m/s; (3)汽车全程的路程:s=200m;运动的总时间:t=40s; 汽车的全程平均速度:v=5m/s; 故答案为:(1)匀速;(2)5;(3)5 (1)可由图象分析出OA段和BC段所表示的运动状态; (2)从图象中得出汽车在OA段的时间和路程,利用v=计算速度; (3)根据总路程、总时间,利用v=计算全程平均速度 用图象来直观形象的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已成为中考物理考查的热点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竞赛试题中常出现物理图象信息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识别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9. 解: 图中阴影部分

37、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在数值上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即物体在2s内通过的路程; 根据“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知: 020s人做加速运动,他通过的路程为:s1=20s2m/s=20m; 20s60s人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2=vt=40s2m/s=80m; 60s80s人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3=20s2m/s=20m; 80s100s人向反方向做加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4=-20s2m/s=-20m; 100s120s人向反方向做减速运动,通过的路程为:s5=-20s2m/s=-20m 故在120s这一时刻他距出发点的距离:s=s1+s2

38、+s3+s4+s5=20m+80m+20m-20m-20m=80m 故答案为:2;20;80 (1)根据图1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析; (2)根据“速度图线和时间横轴所夹的“面积”可以表示该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算出各段的路程 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题中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是一道中等题 20. 解:(1)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甲在乙运动3s后开始运动, 当t乙=5s时,运动的路程s乙=10m-5m=5m,乙的速度v乙=1m/s; (2)由图象可知,两车在10m处相遇,乙车行驶的距离是10m-5m=5m; (3)由图象可知,甲在乙运动3s后开始运动,甲运动前与乙相距5m, 根据

39、v=可知,乙3s运动的路程s=vt乙=1m/s3s=3m, 故相遇前,两物体最远相距5m+3m=8m 故答案为: (1)3;1; (2)5; (3)8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 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21. 解:由图可知,前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而8至11s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前4s内

40、和8至11s时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即速度相等, 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v=1m/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4s+3s=7s 由图可知,4至8s内物体静止,静止的时间t=8s-4s=4s 故答案为:1;4;7 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应能通过图象得出物体所做的运动状态及所经历的时间 22. 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在时间为5s时,甲同学运动25m,乙车运动25m-10m=15m;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学运动得快; (2)由图象可知开始运动时,甲同学从0m出发,乙同学距离甲出发

41、点前10m,故相距的距离为10m; (3)由图象可知,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即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故答案为:甲;10;甲同学追上了乙同学 (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远近可以比较运动快慢,根据图象,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出甲、乙两位同学的运动快慢情况; (2)由图象可知相距的距离; (3)图中的a点表示相遇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23. 解:甲的平均速度v甲=0.66m/s; 乙在前15s内的路程s乙1=0.5m/s15s=7.5m,乙在后15s内的路程s乙2=1.0m/s15s=15m, 乙行驶的全部路程s乙=s

42、乙1+s乙2=7.5m+15m=22.5m, 所以乙的平均速度v乙=0.75m/s,所以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小于;0.75 据甲图中的时间和路程计算甲的平均速度; 据乙图中的速度和时间计算出不同路段的路程,最后计算出总路程,在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乙的平均速度 这是一道路程-时间图象题,解题时先分析图象的特点:物体的路程随时间如何变化,判断物体在各时间段内做什么运动;然后由图象求出路程s与时间t的值,最后由路程公式求速度v 24. 解:(1)据图可知,乙图象是S-t图象,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v乙=4m/s; (2)甲图象是V-t

43、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甲=4m/s; 丙的图象也是S-t图象,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v丙=1m/s; 故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乙; (3)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所以甲和乙保持相对静止,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1)4m/s;(2)甲;乙;(3)向后运动;静止 根据三个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乙、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

44、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25. 解: 甲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v甲=4m/s; 乙的图象也是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v乙=1m/s; 丙的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丙=4m/s; 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因此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丙; 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5,即=,由v=,可得乙、丙所用时间之比=, 故答案为:4;甲、乙;12:5 根据三个图象,分别分析出甲、乙、丙三辆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求出甲、

45、乙、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已知乙与丙通过的路程之比和速度之比,利用公式t=得到时间之比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26. 解: 由图象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较多,由v=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由图可知经过8s,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分别是s甲=1.6m,s乙=0.8m, 因为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方,距离为: s=s甲-s乙=1.6m-0.8m=0.8m 故答案为:甲;0.8 根据图象由v=判断甲乙两物体速度的关系; 由s-t图象,找到两物体在8s内的路程,从而判断两物体的距离 本题考查学生对s-t图象的理解能力,由物体的s-t图象,可以求: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路程,物体发生一定路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