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0424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列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列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列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列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列知识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列知识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列知识点归纳.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列一、等差数列性质总结1. 等差数列的定义式:(d为常数)();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 首项:,公差:d 推广: 从而;3等差中项(1)如果,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差中项即:或(2)等差中项:数列是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其中A、B是常数,所以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时,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 定义法:若或(常数) 是等差数列 (2) 等差中项:数列是等差数列 (3) 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是常数)。(4)数列是等差数列,(其中A、B是常数)。6等

2、差数列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若或(常数) 是等差数列等差中项性质法:7.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及,其中、称作为基本元素。只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2)设项技巧:一般可设通项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公差为);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注意;公差为2)8.等差数列的性质:(1)当公差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前和是关于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2)若公差,则为递增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递减等差数列,若公差,则为常数列。(3)当时,则有,特别地,当时,则有.(4)若、为等差数列,则都为等差数列

3、,其中 (5) 若是等差数列,则 ,也成等差数列 (6)数列为等差数列,每隔k (k)项取出一项()仍为等差数列(7)设数列是等差数列,d为公差,是奇数项的和,是偶数项项的和,是前n项的和当项数为偶数时,则 当项数为奇数时,则(其中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8)、的前和分别为、,则.(9)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前m项和,则前m+n项和则(10) 求的最值法一:因等差数列前项是关于的二次函数,故可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但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法二:(1)“首正”的递减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大值是所有非负项之和即当 由可得达到最大值时的值 (2) “首负”的递增等差数列中,前项和的最小值

4、是所有非正项之和。即 当 由可得达到最小值时的值或求中正负分界项注意:解决等差数列问题时,通常考虑两类方法:基本量法:即运用条件转化为关于和的方程;巧妙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一般地运用性质可以化繁为简,减少运算量二、等比数列性质总结1、等比数列的定义: ,注意:(1)公比一定是由后项比前项(相邻的两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比后项来求;(2)由公比知,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不为零;(3). 在等比数列中, 当,q 1时,数列是递增数列; 当,数列是递增数列; 当,时,数列是递减数列; 当,q 1时,数列是递减数列; 当时,数列是常数列; 当时,数列是摆动数列.(4)若一个数列既为等差数列又为等比数列为

5、非零常数列.(5)等比数列的奇数项的符号相同;偶数项的符号相同.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推广为:注意:(1)等比数列的计算问题中,首项和公比是基本量;(2) 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计算公比 其中,若公式中的指数,为偶数,开方求公比,要根据题意选取正确的符号。3、等比中项:若,是等比数列,则叫做与的等比中项. 由等比数列的定义可知:.注意:(1)同号;也是的等比中项;均为非零常数;(2)任意两数的等比中项不一定存在且不唯一;所以,是,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4、等比数列的性质:(1) 下标和性质:下标和相等,则对应项的积相等;使用条件:等式两边项的个数相同,且项数之和相同.在等比数列, 若且,

6、则;反之是否成立?No!若,则成立吗? NO!若,则成立吗? YES! 从等比数列中抽取等距离(即下标成等差)的项组成的新数列仍是等比数列,如:;(2) 若是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数列,等也为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但不一定是等比数列. 若数列、为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则也是等比数列.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1) 定义法:对于任意,验证为同一常数;(2) 等比中项法:验证成立;(3) 通项公式法:验证,其中都为非零常数, .6、等比数列设元技巧:(1)三数成等比:设三数为;(2)四个同符号的数成等比:设四数为7、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注意:(1) 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要注意分和两种情况;(2) 等

7、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共涉及5个量,知道其中任意3个量就可求出另外2个量,注意前提条件是;8、等比数列前项和的的性质: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的依次项之和构成的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如:, .9、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函数特性:当时,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其中; 数列为非常值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10、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间的联系(1)若是各项为正的等比数列,则是等差数列();(2)若是等差数列,则是等比数列()1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类比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加法乘法减法除法乘法乘方除法开方01三、递推数列求通项类型1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加法求解。类型2 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利用累乘

8、法求解。类型3 (其中均为常数,)。解法(待定系数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类型4 递推公式为与的关系式(或).解法:这种类型一般利用 与消去 或与消去进行求解。四、数列求和在解数列求和问题时,要注意观察所给数列的通项,由通项形式上的特点来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也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第1类:错位相减法(等差等比)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的前n项和,其中,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第2类:裂项相消法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裂成两项(或若干项),使之按某规律组合后,能消去若干项,最终达到求

9、和的目的,通项一般可分解(裂项)如:1、乘积形式,如: 2、根式形式,如: 第3类:分组求和法(等差等比)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通项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每组的和合并即可。五、数列极限定义:一般地,如果当项数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的项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即无限趋近于),那么就说数列以为极限.记作.注:(1)不是所有无穷数列都有极限,但如果有极限,则必是一个唯一确定的常数;(2)改变数列的有限项,不会影响数列的极限存在性.2、几个常用的数列极限:(1)C= (C为常数); (2)= ;(3) 3、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如

10、果,那么; ; 特别地,如果是常数,那么,注:(1)运算法则使用的前提:1)、每一个已知数列都存在极限;2)、这些数列的个数必须是有限的。(2)上述结论可推广到有限个数列的情形;(3)数列极限的运算性质的实质:四则运算与极限运算可交换.4. 常见数列极限类型及求法:类型1:分式型 ,其中 f(n),g(n) 都是关于 n 的多项式方法:分子,分母同除以 n 的最高次幂,再利用 结论:类型2:指数型数列极限方法:分子,分母同除以绝对值最大的底数的 n 次方,再利用,类型3、和(积)式型(由于有无穷多项,所以无法用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方法:对无穷多项的和(或积)求极限一般采用先化简即求和(或积)再求极限类型4:根式型 方法:分子,分母有理化,再利用5、当,无穷等比数列存在各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