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ppt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病因病机.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00488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病因病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病因病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病因病机.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病因病机.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病因病机.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ppt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病因病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ppt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四章--病因病机.ppt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目标,第一节 病因,病因又称作“致病因素”、“病邪”,是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也是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外感致病因素 内伤致病因素 继发致病因素 其他致病因素 辨证求因,第一节 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是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致病因素,又称“六邪”。患病机体,第一节 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 六淫致病共同特点:,第一节 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风风为春季的主气,四时皆有。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犯阳位:(2)风性善行数变:(3)风性主动:(4)风为百病

2、之长:,第一节 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寒寒是冬季的主气,故冬季多寒病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主痛:(3)寒性收引:(4)寒性清澈:,第一节 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暑暑邪独见于夏令,暑属外邪,并无内暑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3)暑多挟湿:,第一节 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湿湿为长夏主气。生活工作环境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2)湿性重浊:(3)湿性粘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第一节 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燥燥为秋季主气。有

3、温燥、凉燥之分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第一节 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火不受季节气候的限制 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2)火易伤津耗气:(3)火易生风动血:(4)火易致肿疡:(5)火易扰心神:,第一节 病因,一、外感致病因素(二)疠气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致病因素1疠气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2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因素,第一节 病因,二、内伤致病因素(一)七情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外界事

4、物和现象做出的不同的情感反应,是精神活动的表现。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调节范围,使脏腑气机紊乱,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称之为“七情内伤”。,第一节 病因,二、内伤致病因素(一)七情 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2七情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脏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志所伤以心、肝、脾三脏气血紊乱、功能失调为多见,第一节 病因,二、内伤致病因素(一)七情(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3)关联病情变化

5、: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则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悲观失望或异常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第一节 病因,二、内伤致病因素(二)饮食1饮食不节(1)饥饱失常:(2)饮食无时: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1)种类偏嗜:(2)寒热偏嗜:(3)五味偏嗜:,第一节 病因,二、内伤致病因素(三)劳逸1过劳(1)劳力过度:(2)劳神过度:(3)房劳过度:2过逸,第一节 病因,三、继发致病因素(一)痰饮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稠浊的为痰,清稀的为饮有形的痰饮无形的痰饮,第一节 病因,三、继发致病因素(一)痰饮1.痰饮的形成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2痰饮的致病特

6、点(1)部位不同,症状各异:(2)症状复杂,变幻多端:(3)重浊粘滞缠绵:,第一节 病因,三、继发致病因素(二)瘀血1瘀血的形成(1)气虚:(2)气滞:(3)血寒:(4)血热:(5)外伤:(6)出血:,第一节 病因,三、继发致病因素(二)瘀血2瘀血的致病特点(1)病位不一,病证各异:(2)瘀血致病共同病症特点:疼痛:肿块:出血:色青紫或暗晦:脉象表现为涩脉或结代脉等。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肤紫癜、精神神经症状(善忘、狂躁、昏迷)等,第一节 病因,三、继发致病因素(三)结石1结石的形成,第一节 病因,三、继发致病因素(三)结石2结石的致病特点(1)多发于空腔性脏器:(2)病程较长,症状不定:(3

7、)阻滞气机,损伤脉络,易致疼痛和出血:,第一节 病因,四、其他致病因素,第二节 病 机,一、正邪相争(一)正邪相争与发病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正邪相争与发病,第二节 病 机,一、正邪相争(二)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2.虚实变化,第二节 病 机,一、正邪相争(三)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疾病好转和痊愈 2.邪胜正衰,疾病恶化甚至死亡 3.邪正相持或正虚邪恋,疾病往往由急性转慢性,或留下后遗症,或成为慢性病缠绵不愈,第二节 病 机,二、阴阳失调(一)阴阳失调与发病生理情况下,阴阳平衡阴阳失调,都会发生疾病,第二节

8、病 机,二、阴阳失调(二)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阳胜则热(导致实热证),阴胜则寒(导致实寒证)阴虚则热(导致虚热证),阳虚则寒(导致虚寒证),第二节 病 机,二、阴阳失调(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阴阳相对的失衡经调整得以重新恢复,疾病则好转和痊愈 亡阴和亡阳,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第二节 病 机,三、气血津液失常质量变异(如生成不足、疾病消耗、性质改变、功能减退等)运行障碍(如循行阻碍、气化逆乱、升降失度、血液妄行等)相互关系失调(如气与血、津液与气血失调等),第二节 病 机,三、气血津液失常()气血津液亏损不足 1气虚 临床表现以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脉细软无力等症为重要特点 2血虚 全身

9、性血虚者,常以面色苍白或萎黄,爪甲、唇色淡白无华,肌肉萎缩,形体消瘦等为特征。,第二节 病 机,三、气血津液失常()气血津液亏损不足 3津亏 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炎夏多汗,高热时的口渴引饮,气候干燥季节中常见的口、鼻、皮肤干燥等,均属于伤津 热病后期或久病精血不足等,可见舌质光红无苔,形体瘦削等,均属于液枯,第二节 病 机,三、气血津液失常(二)气血津液运行失常1气机失调(1)气滞:闷、胀、疼痛,常见肺气壅滞、肝气郁结和脾胃气滞等(2)气逆:气逆最常见于肺、胃、肝等脏腑(3)气陷:“中气下陷”。(4)气闭:(5)气脱:,第二节 病 机,三、气血津液失常(二)气血津液运行失常2.血的运行失常,第二节 病 机,三、气血津液失常(二)气血津液运行失常3.津液代谢失常,第二节 病 机,三、气血津液失常(三)气血津液关系失调1气与血关系的失调 气血两虚、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 2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血瘀水停、津亏血瘀、津枯血燥、水停气阻、津气两虚及气随津脱,【思考题】,1.六淫致病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何?3.瘀血的致病特点是什么?4.何谓正邪盛衰?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如何?5.何谓气机失调?主要包括哪几种病机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