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论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法灸法论汇总.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刺法灸法学部分第一专题 刺灸概论一 学习目标:1、了解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内容及刺灸法在针灸学术中的地位。2、熟悉古代针法、灸法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二、重点内容汇编:1、针灸起源于(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E秦汉时期2、以下不属于内经中九针的针具是( )A 锋针 B 毫针 C 长针 D大针 E 皮内针3、用于按摩分肉之间,治疗分肉之间疾病的针具是( )A 圆针 B 圆利针 C 铍针 D 锋针 E 鑱针4、按压经脉以养脉气的针是( )A 毫针 B 鍉针 C 铍针 D 长针 E 圆针5、十四字手法最早记载于哪一部著作( )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
2、枢6、提出徐疾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的是( )A 内经 B 难经 C 针经指南 D 针灸大成 E 金针赋7、提出治病八法的是( )A 针经指南 B金针赋 C 针灸大成 D 灵枢8、最早的灸法专著是( )A 千金要方 B 肘后备急方 C 曹氏灸方 D 扁鹊心书9、有专门施灸的医师称为“灸师”,起于何代( )A 清 B 明 C 魏 D 唐 E 汉10、刺法灸法学是以各种针灸操作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的针灸分支学科。11、刺法灸法学具有技能训练和临床应用两方面内容特点。1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范围主要包括针刺技术、灸法技术、耳针、头皮针、腕踝针、腧穴特种治疗技术四大类腧穴治疗技
3、术。13、针刺手法,包括得气法、行气法、补泻法和各种相应的单式、复式手法。14、灸法包括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部分组成。15、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16.治病八法包括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有阳、子午捣臼、进气和龙虎交战、留气、抽添等手法。其中烧山火是复式补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透天凉是复式泻法的典型操作手法,龙虎交战是住痛移疼的手法技术。第二专题 毫针刺法第一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一、学习目标1、熟悉毫针的结构和规格。2、熟悉毫针操作在临床上的选则应用及质量检查。3、熟悉毫针操作基本功的训练内容,并逐步完成。4、掌握各种体位选择与腧穴取定法。5、熟悉器械、腧
4、穴等的消毒方法。6、掌握毫针基本技术方法,包括持针、进针、捻转、提插、留针、出针等具体操作要领。7、熟悉毫针的进针角度、方向和深浅的临床应用规律。二、重点内容汇编:1、临床最常用的毫针是( )A 粗细为2630号,长短为13寸 B 粗细为32号,长短为0.51寸C 粗细为2630号,长短为45寸 D粗细为2428号,长短为13寸E粗细为32号,长短为13寸2、毫针检查不当的是( )A 一手持住针柄,另一手紧捏针身,两手稍用力离合拉送B 肉眼观测针根如有剥蚀损伤,往往容易折断,应注意 C 可用捻转捏握体会法检查针尖 D 可用面团提插捻转检查针尖 E 针尖有白点并不影响针具的使用3、温针灸法时装置
5、艾绒之处是( )A 针身 B 针尖 C 针根 D 针柄 E 针尾4、针刺肺俞穴的适宜体位是( )A 仰卧位 B 俯卧位 C 侧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5、针刺双侧风池的体位是( )A 仰卧位 B 俯卧位 C 侧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6、针刺双侧印堂的体位是( )A 仰卧位 B 俯卧位 C 侧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7、针刺环跳的体位是( )A 仰卧位 B 俯卧位 C 侧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8、旋转揣穴法的适宜穴位是( )A 内关 B 阳池 C 解溪 D 养老 E 中脘9、下列不属于揣穴法作用的是( )A 正确取穴定位 B 了解局部特征 C 帮助针刺得气 D
6、 协助经络切诊10、煮沸消毒法可将器具用纱布包扎后,放入成有清水的消毒蒸锅内,进行煮沸。一般在( )A 水沸后即可 B 水沸后再煮10分钟 C 水沸后再煮1520分钟 D 水沸后再煮5分钟 E 水沸后再煮510分钟11、下列不属于押手法的作用是( )A 揣定穴位 B 减轻进针疼痛 C协助经络切诊 D 减轻组织损伤 E 辨别得气12、印堂穴应用何种进针法( )A 爪切进针法 B夹持进针法 C 舒张进针法D 提捏进针法 E管针进针法13、以下何穴宜用斜刺法( )A 合谷 B 环跳 C 神门 D 肺俞 E 百会14、下列哪项不是针刺深浅的依据( )A 腧穴的部位 B 证侯的性质 C 疾病的部位 D
7、病人的体质 E 针具的长短15、捻转法的作用有( )A 催气 B 行气 C 守气 D 候气 E 进针16、急性病症宜用( )A 长时间动留针法 B 长时间静留针法C 短时间静留针法 D 短时间动留针法 E 不留针法17、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用具等。18、高压蒸汽灭菌法,一般要求在1.01.4kg/c的压力,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19、灵枢九针十二原:“持针之道,坚者为宝。”这是持针法操作的总则。20、针刺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21、针刺前患者体位的选择:医生要根据疾病的诊断、处方中所选腧穴的部位来确定患者的体位。选择体位的
8、原则是:医者能够正确取穴,施术方便患者自然舒适,并能持久留针。临床常用体位及适宜穴位体位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适宜穴位头面、胸腹、四肢的部分腧穴后头、背、腰臀、四肢的部分腧穴侧头、胁肋、臀、四肢的部分腧穴前额、颜面、颈前和上胸部的腧穴头顶、枕项、背部腧穴头颞、面颊、颈侧、耳部的腧穴22、腧穴的揣定针刺前,医者以手指在腧穴处进行揣摸、按压,以取定腧穴的方法,称为“揣穴”。揣穴是“下手八法”之一,是确定腧穴正确位置、利于进针的准备工作。第二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一、学习目标1、掌握透穴刺法和局部多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和临床意义。2、了解病位深浅刺法和运动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和临床意义。
9、3、掌握临床常用腧穴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4、熟悉可能引起组织损伤的腧穴在针刺操作时的注意事项。5、了解头、面、颈项、胸、腹、背、腰、骶、上肢、下肢各部腧穴针刺基本方法。6、熟悉各种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二、重点汇编1、透穴法的操作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直透法:直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B 斜透法:斜刺进针,从一穴透至与病变经络、脏腑相关的腧穴C 横透法:横刺进针,由一穴向相关腧穴透刺D 直透法:斜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2、地仓向颊车方向透刺,深1.52寸,用于治疗( )A 头晕 B 面瘫 C 近视 D 头痛 E 中风3、以下不属于临床常用刺法的有(
10、)A 透穴刺 B 局部多针刺 C 病位深浅刺 D 运动针刺 E 以上均不是4、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是( )A 旁针刺 B 齐刺 C 扬刺 D 围刺 E 直针刺5、以下属于刺皮之法的是( )A 毛刺 B 合谷刺 C 恢刺 D 短刺 E 输刺6、用一支毫针,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然后退至浅处,依次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使穴内的针刺痕迹成鸡足状。此法为( )A 直针刺法 B 半刺法 C 分刺法 D 合谷刺法 E 恢刺法7、眼部腧穴承泣、睛明、球后等穴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 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B 进针时,针沿
11、眶骨边缘缓缓刺入C 出针后,一般可用提插捻转D 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E 刺入0.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8、下列哪个穴位针刺时须闭口( )A耳门 B 听宫 C 听会 D 下关 E 翳风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水沟、素髎可向上斜刺 B 地仓、颊车治疗面瘫可以相互透刺C迎香治疗鼻病可直刺 D迎香治疗胆道蛔虫症可向外上方透四白穴E 以上均不对10、天突穴进针宜( )A 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 B 缓慢刺入0.20.5寸C 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0.51寸D 用手扪住胸骨柄,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E 应稍向内
12、下方斜刺,针刺深度11.5寸11、人迎进针宜( )A 向下斜刺0.50.8寸 B 于颈总动脉内侧缓慢刺入0.20.5寸C 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下方,缓慢刺入0.51寸D 用手扪住颈总动脉,在指尖引导下刺入0.51寸 E 直刺,针尖深度11.5寸12、章门进针宜( )A 不可向上斜刺,应向下斜刺0.50.8寸 B 可向上斜刺0.50.8寸C 应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转向上方,缓慢刺入0.51寸D 直刺0.51寸 E 直刺,针刺深度0.51寸13、下列哪些穴位不是孕妇忌刺( )A 合谷 B 三阴交 C 肩井 D 昆仑 E 石门14、下列晕针处理方法有错误的是( )A 患者平
13、卧,头部垫高 B 注意通风、保暖 C 予以温开水或糖水D 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等穴 E 可灸百会、关元、气海15、以下有关处理皮下血肿的方法错误的是( )A 微量出血及针孔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B 局部血肿增长迅速,应立即予以热敷,促使血肿消散C 出血停止后,可以局部轻轻按揉D 血肿过大,在出血停止后,可用注射器抽吸瘀血E 出血初期可用冷敷,血止后改用热敷16、针刺风池穴,为安全考虑可向鼻尖方向缓慢刺入0.51寸。17、乳中穴不针不灸,仅作为取穴定位标志。第三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一、学习目标1、在掌握针刺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针刺相关技法,即各种针刺辅助手法的操作要领
14、以及针刺得气的指证和意义。2、熟悉并掌握针刺补泻手法、飞经走气四法的操作要领、临床应用。3、了解临床实施针刺补泻手法的依据、施行补泻手法的原则、作用和注意事项。4、了解治神的含义及重要性。治神的临床应用。二、重点汇编1、针刺得气的方法有( )A 候气法 B 催气法 C 守气法 D 调气法 E 搜气法2、以下哪项是候气法( )A 催促经气速至针下 B 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C 等待经气而至的方法 D 使气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E 针下得气之后使经气留守勿去的方法3、下列哪项属于催气法( )A 搬垫法 B 循摄法 C 推弩法 D 按截法 E 推气法4、易出现沉压感针刺感应的部位是( )A 腹部
15、 B 背部 C 指趾末端 D 四肢肌肉丰厚处 E 头面5、弹震法属于( )A 行气法 B 调气法 C 催气法 D 守气法 E 候气法6、飞经走气四法可用于( )A 等待经气而至 B 催促经气速至针下 C 使气循经而行,乃至气至病所D 调整经络气血 E 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7、爪切法的临床应用主要是( )A 行气 B 解除滞针 C 切穴定位 D 候气 E 催气8、循法主要作用于( )A 经脉 B 针柄 C 腧穴 D 针尾 E 以上均不是9、摄法的临床作用主要是( )A 守气 B 行气 C 候气 D 调气 E 调气10、作用于经脉的辅助针刺手法有( )A 搓法 B 刮法 C 爪法 D 弹法 E
16、 飞法11、扪法应用于( )A 行针时 B 进针后 C 出针时 D 得气后 E 出针后12、飞法可用于( )A 青龙摆尾 B 白虎摇头 C 苍龟探穴 D 赤鳯迎源 E 以上均不是13、以下何法可诱导针下温凉( )A 搜法 B 摄法 C 刮法 D 盘法 E 搓法14、盘法主要用于( )A 四肢穴 B 颈部穴 C 头部穴 D 胸部穴 E 腹部穴15、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16、搜法是用针尖搜寻针感,可用于飞经走气之苍龟探穴手法。第四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一、学习目标1、了解针刺补泻的范畴与定义。2、熟悉针刺补泻的应用原则和临床意义。3、掌握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的操作要领
17、和注意事项。4、熟悉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5、了解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的技术方法要领。6、了解补泻手法和刺激强度的关系。二、重点汇编1、针刺感应为谷气至的是( )A 针下沉紧涩滞 B 针下轻滑、空虚 C 针感强烈难忍D 针下徐和有力 E 以上均不是2、决定针刺补泻的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 针刺手法 B 人体本身的机能状态 C 腧穴的特性 D 毫针粗细 E 毫针长短3、徐疾补法是( )A 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 B 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C 先在浅层得气,快速的进入,快速地退出 D 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E 得气后,缓慢地进入,缓慢地退
18、出4、徐疾泻法是( )A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B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C先在浅层得气,快速的进入,快速地退出D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E 得气后,缓慢地进入,缓慢地退出5、开阖补泻是( )A 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疾按针孔 B 出针后疾按针孔C 出针后轻轻叩打针孔 D 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闭针孔 E 以上都不是6、提插补泻是( )A 重提轻插,急提慢按 B重提轻插,慢提急按C 重插轻提,慢提慢按 D 重插轻提,急提急按E 重插轻提,慢提急按7、捻转泻法是( )A 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B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
19、沉重向下;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C 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D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E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8、呼吸补法是( )A 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B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C 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 D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E 以上均不是9、灵枢始终说:“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10、补泻是针刺治疗的基本原则,而迎随是所有补泻手法必须遵守的原则。11、针刺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机体反应状态、腧穴的特性、针刺手法三个方面的因素。12、徐疾补泻是以进退针的速
20、度为标准,提插补泻则是以提或插手法的轻重为标准。13、在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中,均以徐疾补泻和提插补泻为操作主体,结合其他操作方法复合而成。14、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复式补泻手法是烧山火和透天凉。15、単式针刺补泻手法补泻手法贯穿于进针到出针的整个针刺过程中,其效应还受到患者体质和功能状态的影响。所以,针刺手法的应用必须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掌握,不能生搬硬套。一般根据其手法操作术式简、繁的不同,可将针刺补泻手法分为単式补泻手法和复式补泻手法两大类。常用的単式补泻手法包括徐疾补泻法、提插补泻法、捻转补泻法、呼吸补泻法和开阖补泻法五种。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总表手法名称操作要点临床应用徐疾补泻法补法缓慢进针,
21、快速出针调和阴阳;用于治疗各种虚寒证或实热证泻法快速进针,缓慢出针提插补泻法补法下插时用力大,速度快;上提时用力小、速度慢;以下插为主补虚泻实,调和阴阳;补法有温补作用,治疗经气不足的虚寒证侯;泻法有凉泻作用,治疗经气有余的实热证侯泻法上提时用力大、速度快;下插时用力小、速度慢;以上提为主捻转补泻法补法以顺时针捻转为主,即拇指向前时用力重,向后时用力轻有较好的行气、催气作用;补法用于虚证,泻法用于实证泻法以逆时针捻转为主,即拇指向后时用力重,向前时用力轻呼吸补泻法补法呼气时进针,吸气时退针能调和阴阳,升清降浊,促使营卫气血运行通畅;各种补泻手法均可配合使用泻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退针开阖补泻法补
22、法出针后速按针孔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按压(一)徐疾补法掌握毫针进针、出针以及行针的快慢为补泻的针刺手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徐而疾则实,急而徐则须。”补法:将针刺入皮肤后,先在浅层得气,随之将针徐徐地向内推进到一定的深度,疾速退针至皮下;出针时,快速出针并疾按其穴。重在徐入。这种徐进疾退手法,是引导阳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故为补法。泻法:将针快速刺入皮肤后,再疾速插入深层得气,随之徐徐地向外退针至皮下出针时,缓缓出针并且不按其穴或缓按其穴。重在徐出。这种疾进徐出手法,是使邪气由内出浅、由里达表,故为泻法。(二)提插补泻法提插补泻,主要是根据针体在提插、提插手法轻重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补法
23、: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重插轻提。针下插时用力宜重,针上提时用力宜轻。此法以重插轻提为主,引导阳气入内,阳气充实,故有温补的作用。泻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轻插重提。针下插时用力宜轻,针上提时用力宜重。此法以轻插重提为主,引导阴气外出,邪气得泻,故有凉泻的作用。注意事项:(1)提插补泻法应与提插手法区别开来,提插法是针刺补泻的基本手法,是要求上提和下插呈均匀的(幅度、频率、用力大小)动作。提插补泻法,其操作要点是强调重插轻提,或者轻插重提。(2)区别提插补泻法与徐疾补泻法:徐疾补泻法时以进、退针的速度为标准,指导思想是纳气入内与引气外出;提插补泻法则在针下
24、得气处小幅度上下提插,以提或插得手法轻重为标准,指导思想是调理阴阳之气,增强针刺感应,为热补凉泻打下坚实基础。(三)捻转补泻法捻转补泻法,主要是根据针体在穴位内捻转方向、用力轻重来区分补泻的手法。补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轻,反复操作。泻法:针刺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捻转,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指力浮起向上;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四)呼吸补泻法呼吸补泻法,是指在用针刺手法时,配合患者的呼吸以区分补泻的方法。补法:病人呼气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病人呼气时行针,吸气时出针。泻法:病人吸气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
25、后,病人吸气时行针,呼气时出针。(五)开阖补泻法开阖补泻法,是指针刺补泻过程中,在出针时是否按闭针孔以区分补泻的方法。补法:缓慢出针,疾按针孔,用押手按揉针孔片刻。泻法:疾速出针,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压针孔或缓按压针孔。16、复式补泻手法复式补泻手法,是将多种単式补泻手法配合使用,操作较为繁复的针刺补泻法。临床较为多用的是烧山火和透天凉,是由呼吸、徐疾、提插、开阖等単式补泻手法组成。复式针刺补泻手法总表手法名称操作要点作用特点临床应用烧山火将腧穴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呼气进针得气后,按浅、中、深顺序依次每层行重插轻提9次,退针至浅层,为度;可反复操作3度至产生热感,在深层留针;吸气
26、出针,并速按针孔引导阳气由浅入深,由外入内,使机体阳气渐隆,热感渐生,阴寒自除,起到补虚的作用油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虚寒证、顽麻冷痹、瘫痪等病症透天凉将腧穴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吸气进针得气后,按深、中、前深度依次每层行重提轻插6次,进针至深层,为度;可反复操作3度至产生凉感,在浅层留针;呼气出针,不按针孔引导邪气由深至浅,由内到外,使体内阴气渐隆,凉感渐生,邪热得消,而起到泻实的作用有泻热生凉的作用,适用于实热火邪、寒痰内盛所致的实热证(一)烧山火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1)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2)令病人自然的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
27、(天部)得气。(3)得气后,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4)再将针刺入中层(人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5)其后将针刺入深层(地部),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次(行九阳数)。此时,如果针下产生热感,少待片刻。(6)随病人吸气时将针1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如针下未产生热感可随病人呼气时,再施前法,一般不过三度。(7)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1520分钟,待针下松弛时,候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疾按针孔。(二)透天凉将所刺腧穴分作浅、中、深三层(又称天、人、地三部)。(1)在进针时,医者轻用押手。(2)令患者自然地鼻呼口吸,随其吸气将针刺入深层(地部)得气。(3)得气后,轻插重
28、提,如此6次(行6阴数)。(4)再将针提至中层(人部),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6阴数)。(5)再将针提至浅层(天部),轻插重提,如此6次(行6阴数)。此时,针下产生凉感,称为度。如果针下未出现凉感,可将针1次下插至深部,再施前法。但一般不超过三度。凉感不论在地部、人部或天部出现,即可停止手法操作。17、飞经走气四法飞经走气四法,即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鳯迎源,具有行气和补泻作用。飞经走气四法总表手法名称金针赋原文操作要点临床应用青龙摆尾“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将针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得气后,再将针柄缓缓摆动,好像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一样
29、,以推动经气向远端传导温通气血推动经气运行,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白虎摇头“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将针捻入,并用中指拨动针体使针左右摇动,再予上提,同时进行摇振,犹如用手摇铃一样,可推动经气清热泻火、祛风化痰,以行气为主,兼能泻实苍龟探穴“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将针刺入腧穴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上下左右多向透刺,逐渐加深,如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有通行经气的作用推动经气运行,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赤鳯迎源“赤鳯迎源,展凤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指人部、中部),上下左右,四围飞旋”先将针刺入深层,得气后再上提至浅层,候针
30、自摇,再插入中层,然后用提插捻转,结合一捻一放,形如赤鳯展翅飞旋,有通行经气的作用行气,加强针感第三专题 灸法和拔罐法一、学习目标1、掌握各种刺灸法的操作要领。2、熟悉艾灸法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3、掌握艾灸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4、熟悉灸法补泻。5、了解临床各种非艾灸法的方法。6、掌握拔火罐法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7、熟悉拔罐法的临床应用范围。二、重点汇编1、雷火神针是( )A 一种艾条 B 一种温针 C 一种特制的毫针 D 一种配合咒符的针法 E 以上都不是2、隔姜灸的确切作用是( )A 消肿、拔毒、散结 B 解表散寒温中 C 回阳救逆固脱D 温肾壮阳 E 防病保健3、在下列灸
31、法中,治疗霍乱最好选用( )A 隔姜灸 B 温和灸 C 麦粒灸 D 附子灸 E 隔盐灸4、施灸的顺序应该是( )A 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B 先上后下,先阳后阴C 先中后上,先阴后阳 D 先中后下,先阳后阴E 先腹后背,先阴后阳5、下列各项,哪些应慎用灸法( )A 寒邪束表 B 阳虚暴脱 C 瘀血阻络 D 寒滞经络 E 阴虚发热6、下列哪个部位不能瘢痕灸( )A 腰 B 四肢 C 关节活动处 D 胸背 E 腹7、下列哪个部位不能灸( )A 乳头 B 颜面部 C 关节活动处 D 胸背 E 腹8、下列哪个不是灯火灸的适应症( )A 小儿惊风 B 抽搐、昏迷 C 腮腺炎 D 咯血 E 脐风9、拔罐法古
32、代称为( )A 吮血疗法 B 排脓疗法 C 排气疗法 D 角法 E 以上均不是10、下列各项除什么外,都是拔罐法的治疗作用( )A 温经通络 B 祛湿逐寒 C 行气活血 D 补益气血 E 消肿止痛11、血友病可施拔罐法于( )A 膈俞 B 大椎 C 曲池 D 血海 E 以上均不是12、高热抽搐,可施拔罐法于( )A 大椎 B 曲池 C 合谷 D 足三里 E 以上都不是13、艾柱直接灸是将艾柱直接放置施灸部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根据灸后有无灼伤化脓,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14、艾条灸法可分为悬起灸、实按灸两类。悬起灸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15、凡灸有生、熟,候人盛衰及老少也。生即少灸
33、,熟即多灸。16、常用的火罐法有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架火法。17、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应用范围:作用适应范围温经通络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祛风解表,温中散寒风寒外袭之表证,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泄泻温肾健脾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遗尿、阳痿、早泄回阳固脱阳气虚脱之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益气升阳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阴挺、脱肛、崩漏日久不愈等消瘀散结、拔毒泻热疮疡、痈疽初起,疖肿未化脓者;瘰疬及疮疡愦后久不愈合者防病保健灸法可起防病保健的作用,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18、艾灸法的注意事项(1)施灸前应对患者说明
34、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2)施灸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后下,先背后腹,先头部后四肢,先阳经后阴经。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酌情灵活应用,不可拘泥。例如气虚下陷之脱肛,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如此才能提高临床疗效。(3)禁灸部位:无论外感或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疾者禁灸;高热、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亦不宜灸治。(4)禁灸部位: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累部位,妊娠期妇女下腹部以及腰骶部,睾丸、乳头、阴部不可灸。颜面部不宜着肤灸,关节活动处不能瘢痕灸。19、常用罐具从古到今,罐具始终在不断改良,临床常见罐具的优缺点比较见下表。常
35、用罐具的比较常用罐具优点缺点传统罐具竹罐取材容易,制作简便,吸拔力强,能耐高温,不易破碎,多用于水煮罐法易爆裂漏气,不透明,难以观察罐内皮肤反应,不宜用作刺血拔罐法陶瓷罐吸拔力强,易于高温消毒罐体重,易破碎,不透明玻璃罐透明,吸附力大,易于清洗消毒传热较快,易破碎新型罐挤压排气罐 挤压排气橡胶罐 轻便,不易破碎,便于 无温热感,不能高温消毒携带,无烫伤之虑 挤压排气组合罐 操作方便负压维持时间较短抽气排气罐 康祝拔罐器吸拔力可随意调节,透明,不易破碎成本较高,不便携带 注射器抽气罐制作简便、透明吸拔力弱,易破碎 多功能罐具可用作多种用途罐具复杂,成本高20、拔罐的操作方法拔罐的操作方法常用的有
36、火罐法和水罐法两大类,其优缺点比较见下表。 拔罐的操作方法吸拔方法操作方法特点火罐法闪火法点燃酒精棉球伸入罐内,闪火即退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临床最常用,吸拔力强,不易烫伤皮肤投火法点燃棉球或纸片趁火旺时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罐内燃烧物易坠落烫伤皮肤,多用于身体横向拔罐贴棉法棉片略蘸酒精贴于罐体内侧壁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酒精不可过多或过少,亦适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架火法瓶罐放在应拔部位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拔住不易烫伤皮肤,适用于肌肉丰厚而平坦部位拔留罐水罐法水煮法竹罐,加水煮沸12分钟夹出竹罐迅速用干毛谨紧捂罐口,立即将罐扣于应扣部位消毒彻底,温热作用强,可罐药结合蒸汽法将水火药液放
37、在小水壶内煮沸将壶嘴或皮管插入罐内23分钟后取出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温热作用较强,吸拔力较大21、拔罐法的临床应用根据病变部位与疾病性质,拔罐法有不同的应用方法。拔罐法的临床应用拔罐法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单罐法一罐独拔用于病变部位明确、范围局限,或有固定压痛点的病症多罐法多罐并用适宜病变部位较广或选穴较多的病症留罐法拔罐后将罐留置515分钟多用于深部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关节病变及临床各科多种疾病闪罐法用闪火法将罐拔住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为度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以及肌肤麻木、肌肉痿弱等病症走罐法涂润滑油将罐拔住向上、下或左、右往返推移,至皮肤红润、充血,甚
38、或瘀血取罐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大,肌肉丰厚而平整的部位针罐法留针罐法针刺得气留针以针为中心拔罐留罐510分钟起罐、出针用于治疗风湿痹症,但不宜用于胸背部刺络罐法刺络放血拔罐适用于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及各种皮肤病等药罐法药罐法药罐并用(药煮罐法、药蒸汽罐法、贮药罐法)适用于治疗相应病症第四专题 其他针法第一章 三棱针法一、学习目标1、掌握皮肤针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2、熟悉三棱针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3、了解鍉针、皮内针、火针、芒针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二、重点汇编1、用三棱针治疗陈旧性软组织损伤,选取局部阿是穴,可采用( )A 挑刺法 B 点刺穴位法 C 浅刺血络法 D 深刺血络法 E 散刺法
39、2、临床上急症多用在井穴。十宣等处放血,此种放血又称( )A 深刺血络法 B 结扎泻血法 C 散刺法 D 点穴刺法 E 挑刺法3、三棱针相当于古代九针中的( )A 鑱针 B 铍针 C 锋针 D 圆利针 E 长针4、用三棱针治疗中暑,选用曲泽、委中,可采用( )A 挑刺法 B 点刺穴位法 C 浅刺血络法 D 深刺血络法 E 散刺法5、皮肤针扣刺应选择下列何项的力量( )A 指力 B 臂力 C 腕力 D 掌力 E 全身的力6、临床上对于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常选用的针刺方法是( )A 拔罐法 B 三棱针放血法 C 皮内针法 D 灸法 E 芒针法7、火针刺法临床又称为( )A 输
40、刺 B 报刺 C 焠刺 D 齐刺 E 恢刺8、芒针进针时采用( )A 爪切进针法 B 舒张进针法 C 提捏进针法 D 夹持进针法 E 单手进针法9、下列哪项不是三棱针的作用( )A 行气活血 B 消肿止痛 C 温经通络 D 开窍醒神 E 泻热开窍10、下列哪项是皮肤针扣刺的要求( )A 弹刺、斜刺 B 斜刺、速刺 C 速刺、压刺 D 慢刺、托刺 E 直刺、弹刺11、三棱针的操作方法一般分为点刺法、散刺法、挑刺法三种。多用于治疗瘀血证、实热证和急症。12、皮肤针法是由古代毛刺、扬刺、半刺等刺法的发展。13、皮内针法按针型不同分为图钉型、麦粒型两种。第二章 耳针一、学习目标1、掌握耳针、头皮针刺激
41、部位和主要操作技术2、了解腕踝针的临床应用二、重点汇编1、耳穴神门位于( )A 耳轮角处 B 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 C 在对耳轮下角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D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E 在耳频游离缘下部尖端2、主治呃逆的耳穴是( )A 胃 B 咽喉 C 食管 D 缘中 E 耳中3、以治疗神志病为主的头穴线是( )A 顶中线 B 额中线 C 额旁1线 D 额旁2线 E 枕上正中线4、头皮针最擅长治疗( )A 脑源性疾病 B 疼痛性疾病 C 免疫功能失调 D 麻木性疾病 E 神经病症5、掌握耳穴分布规律耳穴分布区域主治疾病的相应部位耳垂面颊耳舟上肢对耳轮体躯体对耳轮上、下脚下肢耳甲艇腹腔脏器耳甲腔胸
42、腔脏器耳轮脚周围消化道6、掌握以下穴位的定位及主治(1)耳轮穴位:耳中、耳尖、结节、(2)对耳轮穴位:坐骨神经、交感(3)三角窝穴位:内生殖器、神门(4)耳屏穴位:外耳、屏尖、外鼻、肾上腺、咽喉(5)对耳屏穴位:皮质下(6)耳甲穴位:胃、肾、肝、脾、心、肺、内分泌(7)耳垂穴位:眼、扁桃体 (8)耳背穴位:耳背沟7、掌握以下疾病的耳穴处方心率失常;失眠;坐骨神经痛;痤疮;近视眼;内耳眩晕症。第三章 电针一、掌握电针法的操作技术和临床应用二、重点汇编1、关于电针刺激参数和疗效的关系方面,从刺激强度来说,主要取决于( )A 频率 B 波幅 C 波形 D 波宽 E 以上均不是2、可刺激膈神经,配合抢
43、救呼吸衰竭的脉冲电波形为( )A 疏密波 B 断续波 C 锯齿波 D 密波 E 疏波3、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的脉冲电波形为( )A 疏密波 B 断续波 C 锯齿波 D 密波 E 疏波4、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张力。常用于治疗痿证的脉冲电波形为( )A 疏密波 B 断续波 C 锯齿波 D 密波 E 疏波5、电针刺激参数包括波形、波幅、波宽、频率和持续时间等,集中体现为刺激量问题。6、电针使用方法:(1)检查各部位旋钮是否都处于关闭状态。(2)通常电针治疗大都选择2个穴位为1对,形成电流回路。(3)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4)一般持续通电1520分钟。7、刺激参数(1)波形 电针波形及其应用种类频率效应特点适应证密波50100次/秒降低神经应激功能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针刺麻醉疏波25秒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张力治疗痿证、各种肌肉、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