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州市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厚植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打造“常州服务”升级版,依据常州市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计划。一、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方向,坚持市场导向、改革创新、突出重点、集聚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民生性服务业”三大领域,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十大产业,全市现代服务业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牌提升”
2、的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常州市服务业年均增长11.5%,高于GDP年均增速0.7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610.4亿元,占GDP比重49.5%,实现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较2010年均实现翻番,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保持年均20%左右增长,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服务业载体建设扎实有力,拥有11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1家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8家百亿元市场和57家亿元市场。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愈发显著,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
3、到38%,比2010年上升2.3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完成税收329.4亿元,增速高于全部税收增速0.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43.6%,比2010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二、总体目标1. 产业结构。实现服务业提质增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2018年达到52%,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0%。2. 贡献份额。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税收和就业三个方面的贡献度。2016-2018年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60%以上。到2018年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44%左
4、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3. 集聚发展。推动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到2018年培育形成市三星级服务业集聚区20家以上,其中市四星级服务业集聚区5家以上。产业楼宇、众创空间、特色小镇不断涌现。4. 企业实力。推动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和品牌。到 2018年列入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企业5家以上;培育形成25家以上市级服务业优势企业和25家以上市级制造业服务化重点(示范)企业。5. 改革创新。提升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和综合服务的能力。在服务业集聚区、街道、镇和开发区,全面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市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工作。
5、创建形成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家以上。培育形成省级互联网平台企业3家以上。培育 6家左右市级互联网平台经济集聚区。选择大数据产业、设计产业及服务业重点产业进行产业创新试点。三、主要任务(一)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1. 金融服务业加快区域性资本运作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优质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着力引进证券、期货、基金信托、商业保理、资产管理、私募股权、财富管理、寿险专营理财等资产管理机构,率先争取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和资产管理业务。重点建设常州金融商务区,加快引进各类有实力的金融主体。设立常州企业征信服务公司,提升区域金融环境。推进银行业
6、金融机构企业转续贷方式创新,进一步改善企业金融服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行业,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江南银行增资扩股,获得基金、投行业务牌照,加快设立省内市县分支行。推动江南金融租赁在全国重点城市布局。全面提升东海证券资本规模和基金、投行、资管等市场融合度,争取新三板转板。发起设立地方法人保险机构,组建地方政策性担保集团,适时组建常州金融控股集团。(牵头单位:市金融办,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建设局、商务局、人行常州市中心支行、银监分局)2. 现代物流业加快规划建设常泰过江通道,推动常州港与南京港、泰州港、江阴港、太仓港、洋山港之间的合作,促进跨江沿江联
7、动发展。发挥常州港、常州机场两个一类开放口岸和铁路运输等综合区位叠加优势,大力发展以铁水、公铁和公水联运等为主的多式联运,实现最佳的运输衔接和物流效率。借助常州港、东港、德胜河、锡溧漕河、京杭大运河等构成的“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网,大力支持德胜港等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物流园区(中心)整体效能和集聚带动作用。重点推进常州综合物流园区、临港物流园区、凌家塘物流中心的功能提升。加快推进电商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大型电商企业在常州布局分拨中心和营运中心。推动快递业与制造业、电子商务、跨境网购、交通运输业协同发展。依托常州、武进综合保税区,
8、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加快物流业龙头企业培育,鼓励重点物流企业整合行业资源,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竞争力。整合现有物流信息平台资源,推进现代物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新兴物流业态,推进商业连锁物流、冷链物流和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交通局、经信委、商务局)3. 科技服务业全面提升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业业态和发展水平。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教城省级科技服务示范区的内涵和辐射作用,打造常州创新之核。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和行业试点建设的机遇,促进武进国家高新区、常州科技街和江南石墨烯
9、研究院科技服务业再上新台阶。支持其它科技产业园区创建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促进创新一体化进程。加速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特色鲜明、投入多元、布局合理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共性创新平台,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平台梯队。建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体系,新增一批省、市级众创空间。发展科技金融,积极开拓投贷联动、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服务,发展风险投资。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建设科技服务业高地,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树立特色品牌,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鼓励现代信息技术与科技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业态、
10、新模式。发挥科技服务业协会的作用,规范和引导各服务机构发展。(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质监局)4.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推进嵌入式软件企业和整机制造企业加强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数控装置、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等领域的嵌入式软件,推广三维设计、企业级产品数据管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技术。鼓励软件企业加快抢占信用、金融、物流、安全、大数据分析等产业互联网入口,推动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创新。培育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服务产业,重点依托国产云计算产业园,研发各类国产云计算软硬件产品,扶持基于国产云计算的电子文档管理系统、云安全产品和服务平台、3D云渲染服务
11、平台、政务云管理平台等。以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常州高新区“国际传感谷”项目为载体,重点突破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软件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物流、节能环保、家居安防等领域的物联网业务和示范工程的推进,构建物联网技术支撑体系、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加快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牵头单位:市经信委,配合单位:市发改委)5. 商务服务业重点开展产业(特色)楼宇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软硬环境,全力打造商务楼宇经济。推进检验检测、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协调发展。培育一批大型商务服务企业集团,打造商务服务品牌。
12、集聚整合各类设计资源,形成“产品设计”关联行业联动和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设计中心,促进设计机构与工商企业对接合作。在常州文化创意和设计大赛的基础上,积极筹备举办全国创新设计大赛。依托常州国际会展中心、常州西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嬉戏谷动漫会展博览中心、常州工具展览中心等会展中心,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展会。继续打造经营好“518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9.28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常州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等会展,提升影响力,扩大知名度。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
13、位:市商务局、科技局、人社局)(二)扩大消费性服务业规模1. 旅游休闲业重点建设主要旅游度假区、景区间的连接道路旅游专线以及游艇码头、自驾营地等基础设施,积极满足房车、自驾车、游艇等新兴旅游业态发展需要。重点发展天目湖山水、茅山道文化养生、太湖湾生态文化游乐运动和长荡湖渔乡风情休闲度假旅游,加强旅游度假区特色化发展。鼓励太湖湾、西太湖、茅山、曹山等区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和完善旅游慢行系统。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水平,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建设。创新城市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吴文化、齐梁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工商文化等常州特色文化,加快文化遗产转化为
14、产品,推动旅游与文化遗存、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加快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率先实现旅游全方位智能化服务。加快旅游业与现代农业、制造业、文化产业、商贸、教育、医疗、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跨界融合。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空间全覆盖、城乡一体化、产业大融合、受众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支持溧阳按照“一环、两湖、三山、四圈”的整体布局,开发建设瓦屋山、燕山、曹山等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牵头单位:市旅游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农委、商务、文广新局)2. 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支持文化科技、文化旅游、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数字内容、广告会展、
15、创意设计、工艺美术及艺术品业快速发展。以龙控集团、广电传媒集团、报业集团为核心,鼓励国有骨干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航母型文化企业。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做亮中小文化企业品牌,推进一批重点文化企业上市。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常州创意产业基地、国家广告园、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水平。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全方位、立体化对文化消费加以扶持和引导。促进文化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基于网络的文化产品,加快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推进文化与科技高效融合,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向纵深发展。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建设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中
16、心。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旅游景区景点规划、旅游产品与线路开发、旅游品牌与节庆策划、旅游市场推广、旅游商品开发等领域,建设文化旅游特色街区。(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市发改委、文广新局、工商局、旅游局)3. 电子商务业加快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全市制造业产业配套协作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商贸流通业线上线下融合及专业市场电商化转型发展,打造一批“网购商城”和“社区网店”。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商品在农村市场的双向流通。按照分类推进原则,加快推进重点电商企业股改上市。扎实抓好常州、武进综保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完善跨境物流和支付体系,积极鼓励各类企业开拓跨
17、境电商营销渠道。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围绕软件研发、平台维护、网络推广、数据分析、移动应用、创意美工、人才培训、代运营、在线支付、供应链金融等细分领域,加快拓展电子商务服务业。加快推进西太湖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引导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向电子商务园区集聚发展。积极推进城市楼宇载体、农村闲置用房,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化和特色化中小型电商园区。(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农委、工商局、海关)(三)完善民生性服务业功能1. 健康服务业积极促进医疗护理、健康检测、卫生保健、康复护理、中医医疗保健、健康文化旅游、体育康复等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保健和休闲疗养产业,
18、依托 “孟河医派”发源地优势,开展中医保健、中医调养、中医养生等健康服务。围绕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西太湖医疗旅游先行区、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等特色旅游度假区,打造一批高端休闲疗养中心。积极推进社会办医,推进国际国内医疗资源合作。打造医疗信息平台,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共同打通线上线下的B2C+O2O的药店模式,结合线上线下完成药、医、医疗机构三方面资源的互通与共享,实现健康管理信息化,健康服务互联网化。推动全民健身产业与文化、医疗、养老、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常州市体育医院、“常享动”智慧体育服务平台等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市卫计委,配合
19、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农委、民政局、体育局、旅游局)2. 养老服务业推进常州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招引一批配套齐全、管理先进、具有高水平和示范性作用的养老服务旗舰企业和品牌企业,加快养老产业集群发展。发展以养生养老、康复疗养为核心的养老服务,打造区域性养生疗养中心。继续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力增加全市养老床位总数,加快推进护理型床位建设。推进建设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的养老机构,探索“互联网+”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模式。不断完善圩塘康乐中心、万家安养老服务中心、金东方颐养园等已有机构的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太湖国际颐养庄园、天目湖瑞芝颐养山庄、金城养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
20、设。促进医疗养老融合发展,鼓励养老机构通过独立申请医疗机构许可证、与就近的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申请内设医务站(由医疗机构派驻)等方式开展医养融合服务新模式。探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机构综合责任险等保险制度。(牵头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卫计委)四、重点工程(一)实施服务业集聚载体建设工程1. 建设重点集聚区。贯彻落实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百区提升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常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在管理机构设立、规划编制、统计监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扶持、项目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人才培训、产业对接等十个方面的推进力度,努力在打造产业集
21、群、促进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坚持“提档升级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和规划建设一批”的原则,分类滚动推进全市30个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发展。促进服务业集聚区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争创市星级服务业集聚区和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强化功能配套服务,增强集聚区资源吸附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旗舰”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布局。依托产业楼宇、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等,推动各辖市区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载体。推进在老城区、特色服务区(街区、楼区和社区的集中区)开展以商务楼宇、城市综合体为主要载体、培育税收超亿元楼宇为主要内容的微型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工作。2. 培育重点企业。
22、引导服务业企业树立先进服务理念,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业态创新,构筑品牌优势。完善市、辖市区两级梯度培育机制,滚动培育100家主营业务突出、品牌效应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优势企业,力争一批企业率先进入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领军企业行列。按照产业发展思路,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强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推进跨地区、跨行业发展。实施服务业骨干企业“走出去”战略,依托现有产品贸易优势,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整合全球化的市场、人才、技术等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增强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支持重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探索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
23、。支持和引导服务业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加强品牌建设。3. 推进重点项目。着眼新业态、新领域和新技术,盯紧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拓展对接渠道,全力推进服务业项目“定点”招商、精准招商。依托服务业集聚区、现有优势资源和企业,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项目,努力实现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服务、旅游休闲等领域重大项目招引的新突破。大力吸引境内外投资基金来常投资,积极引导社会和民营资本进入常州市十大服务业产业领域。建立动态调整、滚动推进的机制,每年实施100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含制造业服务化重点项目)。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情况库、问题库和对策库建设,强化服务业重点项
24、目的综合协调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加紧跟踪督查,强化改进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工作,及时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难题。(二)实施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工程1. 明确主攻方向。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市政府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为契机,打造一批以网络交易为核心、以供应链管理为支撑、后台大数据分析与品牌建设协同发展的网络平台批发零售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全面触网。推动一批试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积极拓展大众商品现货交易、物流专业服务以及各类细分服务平台。加快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
25、升智慧旅游产业化水平。2. 做强支撑载体。积极创新招商模式,推进以数据开发换项目、以平台建设招项目、以投资模式创新引项目,大力引进互联网龙头企业和国家重点软件企业。鼓励总部型服务业企业平台化发展,重点引进国内外具有发展潜力的平台经济总部,加速对产业上下游环节的整合。培育和认定一批省、市两级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一批市场潜力较大和技术实力较强的本地平台企业加快发展。按照“关联性强、集中度大、集约度高”的总体思路,创新设立市级平台经济集聚区,加快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加快形成平台企业集聚,融资担保、人才培训、物流仓储、孵化培育等配套服务功能较强的全市互联网平
26、台经济生态系统。3. 强化技术带动。鼓励平台企业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大力发展精准服务、体验服务、聚合服务等新模式。支持龙头企业运用互联网建设敏捷型供应链协作平台,集聚优质供应商资源,应用射频识别、自动分拣、可视服务等技术,实现供应链精准化管理。在智慧旅游、智慧医疗、社区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支持企业利用政府数据开发新的应用,推动社会服务手段创新。引导企业利用微信、微博、博客等互联网媒体,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在餐饮、酒店、商场、旅游等消费服务行业,培育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体验式消费、群体共享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互联网新商
27、务。(三)实施服务业对接融合发展工程1. 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对接融合。全面实施制造业服务化企业培育计划(2016-2020),加快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进程。着力扶持100家制造业服务化重点(示范)企业,鼓励企业加快向扁平化、平台化的创新型组织转型。激励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积极开拓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远程运行维护、系统集成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等服务,全面开展面向行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大型设备融资租赁、行业电子商务和专业物流等服务,促使企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推动企业借助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创新平台,创建一批企业创新中心,有效提升企业的设计、制造、管理和服务水平。2. 促
28、进服务业与农业对接融合。鼓励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功能复合型农业,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创客空间、休闲农庄等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创新模式。鼓励平台型企业与农产品优势特色产区合作,形成线上线下有机合作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农资下乡渠道。支持农村服务云平台建设,鼓励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农民技术培训、产品供需对接等各类服务,促进农业节本提质增效。3. 推动服务业细分产业对接融合。推进服务业细分产业对接,促进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之间,以及设计服务、科技服务和广告会展之间跨界渗透、协同发展。重点推动“物流金融电商”服务联盟、“设计科研会展”服务联盟分别与亿元
29、专业市场集群、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对接合作。搭建服务制造融合平台,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形成“服务引领制造、制造促进服务”联动发展格局。重点推进服务业集聚区与工业集中区“两区融合”,积极探索“区中园”建设,合理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中心。(四)实施服务业改革创新试点工程1. 开展试点示范。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三大任务,在服务业集聚区、街道、镇和开发区积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市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等开展市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支持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申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科教城创建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争取先试先行政策。选择大
30、数据产业、设计产业以及服务业重点产业进行产业创新试点,创新发展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产业。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培育出口品牌和境外营销网络。2. 打造双创基地。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加快建立“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创业链条,着力构建立体化、多层次“互联网+技术创新、融资、创业辅导、信息咨询、人力资源、市场拓展”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支持武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营造创新创业氛围。3. 促进协同发展。加大供给侧结构性
31、改革力度,推动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突破自身边界,形成协同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鼓励大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客户资源等优势,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等模式,加速创意孵化和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大企业发挥引领作用、中小企业参与分工配套”的新格局,有效促进大中小企业间的资源协同与供需对接,推动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虚拟产业集群。(五)实施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工程1. 引进高层次服务业人才。研究制定“龙城英才计划”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培养的实施意见,围绕全市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招引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2、创新服务业人才培养方式,立足企业和社会需求,定期聘请国内外服务业领域一流专家学者,采取定制化方式,大力培养专业服务业人才。根据区域产业优势,推进服务业重点企业、制造业服务化重点企业与全市中职以上学校全面合作,启动实施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努力形成多领域、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2. 建立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推进服务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支持本地区大专院校与国内外优质大学、职业院校合作,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依托重点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强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开发。3
33、. 加快企业再培训中心建设。根据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需求,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以高校继续教育学院、高端培训机构、企业大学为主体的企业再培训中心体系,促进人才知识更新。推进服务业及制造业服务化重点企业与大学院所合作,建立全市服务业人才相向培训联动机制,全面启动实施服务业及制造业服务化重点企业经营管理者、研发设计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培训计划(2016-2020)。五、保障措施(一)健全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发挥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强化对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定期研究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组织实施服务业发展年度督查和考
34、核工作。建立专家咨询制度,为全市现代服务业改革创新工作提出决策咨询。不断完善服务业十大产业牵头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由产业牵头部门具体协调、相关责任部门协同配合的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和健全辖市区、镇(街道、开发区)、服务业集聚区(工业集聚区、街区、社区、楼区)服务业工作体系,加强服务业基层工作力量,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二)完善实施方案,强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制订和完善重点产业和重点工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发展目标。各产业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结合实际,制定重点产业发展年度工作推进方案和推进计划。各辖市区应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结合本区域产业特色,主动对接各产业牵头部门,细化工
35、作目标,明确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形成上下衔接、协调一致的产业推进体系。(三)创新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扶持统筹协调现有服务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服务业扶持资金,优先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健全服务业用地管理机制,规范项目用地准入评估、达产验收制度,优先保证重大项目用地。积极开展低效用地再开发,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保障产业项目用地。鼓励工业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兴办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营服务业。(四)完善统计体系,强化统计监测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监
36、测和评价体系,加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协调互动,实现服务业统计全社会、全行业覆盖。完善服务业名录库,加强统计基础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全面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大力推进服务业全行业统计。统一规范服务业十大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反映重点产业发展情况。建立服务业重点集聚区、服务业优势企业、服务业企业集团、制造业服务化重点企业和重点楼宇的统计制度。建立服务业重点产业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发布行业监测预警报告。健全行业统计和运行监测分析季报制度、主要发展指标定期通报制度。(五)建立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监督加强服务业绩效评价考核,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常
37、州市服务业发展工作专项考核实施办法,建立辖市(区)及市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发布年度辖市区及市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业发展工作任务书,坚持重点工作与经济指标相结合、量化目标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做好年度考核中期评估工作,检查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分析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附件:1. 2016-2018年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2. 2016-2018年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主要指标附件12016-2018年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15年实际值2018年目标值产业结构1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9.5522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
38、重(%)-50贡献份额3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60.5(“十二五”期间)60以上(“十三五”期间)4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43.644左右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3840集聚发展6市三星级服务业集聚区(家)020以上7市四星级服务业集聚区(家)05以上企业实力8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百企升级引领工程”领军企业(家)05以上9市级服务业优势企业(家)025以上10市级制造业服务化重点(示范)企业(家)025以上改革创新11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家)03以上12市级互联网平台经济集聚区(家)0613省级互联网平台企业(家)03以上附件22016-2018年
39、服务业重点产业发展主要指标产业名称序号指标名称2015年实际值2018年目标值金融服务1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1.513.5现代物流2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2.913.83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14.214以下科技服务4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口径,亿元)1720软件和信息服务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亿元)500760商务服务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0.512旅游休闲7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57.28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万人次)545569709旅游总收入(亿元)7311050文化创意1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636.5电子商务11电子商务交易额(亿元)17003500健康服务12健康服务业增加值(亿元)49.78513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5.67614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1417养老服务15养老服务业增加值(亿元)203516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张)44.14817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