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001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报告前言 饮用水源地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展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主要是通过了解水源地环境基础信息、水质状况及影响饮用水水质主要因素,建立并完善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原地基础环境数据库,评估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禀赋、污染状况、环境监管与环境风险状况,提出环境保护对策建议,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搞好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评估,有利于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治理,为节约用水,合理调配水源,科学改造和扩建现有水源地,科学规划新建水源

2、地工程,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完善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提供详实的基础信息及管理对策。 这次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区环保局根据省、市安排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开展工作。制定了永昌县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工作方案,保证了本次工作的顺利完成,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永昌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报告。 本次调查评估工作是一次涉及面广,技术性较强的复杂工程,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编审水平有限,难免出现不足,真心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编写组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 1.2 工作内容 1

3、.3 结论和建议 1.4 组织分工 1.5 质量控制 第二章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4 水资源利用状况 第三章 区域水环境质量和水源保护区划分析3.1 区域水环境质量 3.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 第四章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4.1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 4.2 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 4.3 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状况 第五章 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评估5.1 环境禀赋评估 5.2 污染状况评估 5.3 环境监管评估 5.4 环境风险评估 5.5 综合评

4、估 第六章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6.1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方案 6.2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控预警对策 6.3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保宣传教育对策 6.4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机制完善建议 6.5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政策完善建议 第七章 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简介7.1 水源地简介 7.2 水源地照片 附表1:永昌县典型乡镇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详细列表附表2:永昌县典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详细列表附表3:永昌县典型乡镇水源地环境问题评估列表附表4:永昌县典型乡镇水源地环境保护对策列表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 永昌县下辖4镇6乡,111个

5、行政村。895个村民小组,5个街道办事处,1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2935万人,农村人口中劳动力3.07万人。全县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1115.9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7.84万亩,水浇地占90以上;园地面积1.71万亩;林地面积29.68万亩(人工营造林14.86万亩);草地面积669.99万亩(包括天然草场662.66万亩、人工草场0.48万亩、半人工草场6.85万亩);水域面积3.22万亩。2008年全县国民经济总产值为31亿元,从经济发展态势看,县内农村经济已呈现出以农业为主,兼有建筑、运输、商业、家庭餐饮、小型加工和矿产开发等多元化的发展

6、态势。农业生产正朝着集约、高效、优质的方向发展。种植结构日趋合理,蔬菜等反季节作物和养殖业比例逐年增大,设施农业的主体作用愈来愈明显。农村用水成份更趋多极化,用水量日趋增长,供需水矛盾日趋突出,饮水不安全的潜在因素日趋明显。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禁养殖业污染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的精神,县委、县政府对城乡居民安全

7、饮水工作极为重视,自2005年2008年启动了农村集中式饮水工程项目,使受益人口达到了15.35万人。其中地下水型饮用水受益人口为12.41万人,并先后开展了城市和城镇集中式饮用水环境保护工作。今年根据省市布署,结合我区实际将农村典型乡镇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作为调查评估重点,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日常议事日程,这是县委、县政府付诸实施中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背景下的一个实际行动。1.2 工作内容(1)调查、评估及范围 典型调查评估:选取永昌县南坝乡集中式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2)调查时限 调查基准年为2008

8、年,补充2007年以来资料,缺乏水质监测数据的水源地于2009年5-6月开展水质监测。(3)工作思路 突出重点,深入调查。以环境监测与分析为基础,重点开展典型乡镇集中式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建立并完善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库,全面评估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禀赋、环境质量、环境监管与环境风险状况。 统筹协调,综合分析。综合考虑饮用水的源水、供水、用水特征,统筹总量减排、污染源普查、水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关环境管理工作,全面分析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环境政策及环境监控等问题,提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建议。 典型推进,力求突破。基于调查与评估分析,选择典型饮用水水源地,研究污染防

9、治对策,通过典型类型饮用水水源地与典型污染源的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提出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对策建议。(4)技术路线 规范制定与技术培训。开展全县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的技术培训,指导全区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工作的开展。 全面调查与综合评估。重点组织开展典型乡镇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调查与评估工作,建立并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 成果汇总与信息管理。基于全县农村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查与评估,采集、汇总与分析基础调查信息,建立全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数据库,为饮用水水源地科学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防治对策与管理政策。在全面调查与评估我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的基础

10、上,针对集中式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综合考虑总量减排、污染源普查、水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关环境管理工作,研究提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对策;从宣传教育、监控预警、风险评估、管理规范等方面,研究提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的技术经济政策建议。技术路线详见图1。(5)工作进度 2009年5月份,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确定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清单。6月底前完成永昌县南坝乡东大河渠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信息调查及水质监测。7月份完成水源地基础数据收集、处理上报,8月份完成数据库的建立、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6)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人员少,影响了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工作的整体进度;二是缺少近几

11、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无法提供环境评估的准确依据;三是源强系数发布较晚,影响了评估报告的编制进度。1.3 结论和建议结论: 1、水源地基本信息:2008年全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服务人口10.54万人,设计供水规划为500万立方米/年,实际取水量370万立方米/年,占总设计能力的74%。各水源地共有取水口(取水井)10个,全部采用暗管方式进行输水。其中河流型水源地服务人口1.7万人,设计取水量为70万立方米/年,实际取水量57万立方米/年,占设计能力的81%。部分有调蓄设施,取水后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后供水。各水源地环境质量良好,未发生过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典型乡镇水源保护区内共有耕地面

12、积21000亩。均为耕地、交通等土地利用面积,利用率为100%,涉及当地村民5000人。 2、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概况:根据金昌市环境监测站对我县集中式饮用水取水口的监测数据表明: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金川峡水库,出水口水质良好,除总磷外其余各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概况:据监测显示,地表水主要污染物为氨氮、石油类、六价铬、总磷,主要污染源为上游河流两岸农业种植。集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国家提供的源强系数,南坝乡东大河渠首水源保护区内通过。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和环境管理概况地表水水源地为皇城水库,按2008年由金昌市环保

13、局划分为一、二类保护区,待批复。管理机构、各类污染防治设施健全。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没有划分。保护区内没有污染防治设施,有简单的取水口标识,制定了应急预案,多年来没有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由市卫生部门进行常规水质监测,县环保局将水源地作为环境执法的重点加以监管,实期不定期的对水源地进行各项执法检查,因缺少必备的监控设备,监察能力较为薄弱,水源地应急能力不强。建议: 为确保东大河水质质量达标,严禁在、河流两岸及饮用水保护区建设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加强上游水环境管理,消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对下游水环境造成的污染隐患;依法整治保护区径流区上游企业,确保径流区水质达标;尽快制定方案,报批

1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设施及标识,加强水质常规监测,进一步完善水源保护区应急方案;对水源保护区居民进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采取激励措施鼓发公众保护水源的积极性,县环保局会同各乡镇及水利部门,加强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和考核,明确镇长为水源保护责任人,以政策引导和经济激励为基础,促进清洁生产,绿色消费,节水工作,从源头上降低水环境污染负荷。1.4 组织分工(1)组织机构成立“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组 长:张忠德副组长:张忠虎成 员:张万宏、张洪林(2)任务分工典型乡镇水源地调查与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工作,协调具体工

15、作的分工与衔接。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办公室。县环境管理办公室按照县环保局的统一要求,负责组织开展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评估,基础信息库的建立及相关数据的调查与收集,编制评估报告,市监测站负责水源地水质监测、审核监测数据,确保数据质量。(3)工作进度56月份,由县环保局筛选确定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调查清单,完成地下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基础信息调查。市监测站完成水质监测,提供水质监测报告。7月份由县环境管理办公室完成典型乡镇水源地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上报。8月份完成数据库的建立、调查评估报告。1.5 质量控制(1)培训质量控制。选派技术人员参加上级环保部门的技术培训,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基层调查人员

16、技术培训,使其充分理解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确保定量调查质量。(2)基础信息调查质量控制:现场调查1个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基础信息,严格填写调查表,并填表汇总,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3)监测质量控制:市环境监测站严格按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及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二版)有关要求开展水环境质量监测,提供监测报告。(4)审核质量控制:技术组负责数据审核和校准,并上报市环保局会审,编制调查评估报告。第二章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2.1 自然地理概况 永昌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位于东经1010410243

17、,北纬37473839。东西最长距离144.8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44.55公里,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2.1.1 地形地貌 永昌县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河渠纵横,川原山峰相间,戈壁绿洲相连。境南祁连山层峦叠嶂,境北龙首山巍峨绵延,大黄山、武当山夹居其间,形成县境内3个隆起带、两个狭长走廊平原和一块残丘戈壁荒漠区。地势走向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冷龙岭主峰海拔4442米,为县内最高峰;东部戈壁沙漠区的张家坑海拔1327米,为县内最低处。县城所在地海拔1978米。 1.南部中、高山山地包括县境南的大黄山和祁连山冷龙岭、北松林、盖掌大坂等一系列的平缓山脉和山间盆地,海拔在25004000米以上。

18、阴坡有成片天然乔、灌林覆盖,阳坡为山地草场,为该县主要的林区和牧区。 2.中部低山丘陵地区包括龙首山、枸子山、武当山、风门山、龙口山等属龙首山系的平行山脉和山间盆地,海拔在16003000米之间。该区除花草滩、大小青羊口滩、露泉滩为山间盆地,植被较茂盛,属半荒漠草场外,其余多为石质低山丘陵,植物稀疏,属山地荒漠类草场。 3.北部沙漠戈壁地区包括龙首山以北、阿拉善台地南缘,海拔1700米以下,地势平坦,戈壁茫茫,风积沙丘集中分布于土窝铺,面积数平方公里。接近绿洲北部有较平缓的剥蚀丘陵、麻岗植被,覆盖面在15左右,仅适宜耐寒、耐盐碱的植物生长。 4.走廊平原绿洲地区包括祁连山、龙首山之间狭长平川地

19、带和洪积淤积细土平原地带,海拔在14002500米之间。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为县内主要的粮、油、果、菜产区。2.1.2 气候气象 永昌县地处中纬度,深居内陆,高山环绕,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常年干燥多风,光照充足,温差悬殊。四季中,春暖回缓,夏无酷暑,秋温骤降,冬季严寒。全年日照时数2884.2小时,年平均气温4.8C,年平均降水量173.5毫米,年蒸发量2067.9毫米,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34天。由于境内地形复杂,在不同的地区气候大不相同:川区。包括朱王堡镇、水源乡和河西堡乡、六坝乡等地,海拔在14001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6.57.4C,最热月(7月)19.223.6,最冷月(1月)

20、为一零下10.610.4C,无霜期136144天。年降水量为135158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8842933小时。浅山区。包括北海子乡、焦家庄乡、东寨乡、六坝乡部分地区和新城子镇、红山窑乡的农业种植区,海拔在1700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26.5C,最热月(7月)为14.319.2C,最冷月(1月)为一13.1一一10.4C,无霜期为108136天。年降水量为158311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2102884小时。无明显夏季,冬季长达214天,其余季节只有151天左右。山区。海拔高度在250040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01.2C,无霜期小于t08天,年降水量31:1400毫米,年日照时数小

21、于2210小时。无夏季,冬长272天,春秋两季相连。最大的特点是雨量丰富,气候湿润。2.2 社会经济概况 2008年,永昌县全县总人口2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城镇人口6.6万人。因有祁连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灌溉走廊绿洲,可耕面积较广,农业比较发达,为传统的农业县,也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和甘肃省粮油生产大县,1994年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商品粮占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商品油占全省的九分之一。现存耕地58万亩,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其次为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中小麦比重大,其次为青稞。豆类及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油料(主要为油菜籽、次为胡麻)为主,其次为蔬菜及瓜类。 全县探明矿产资源约6

22、0余种,矿产地90多处,其中大型矿床约20种。其中煤炭、花岗石储量尤为丰富,产量居甘肃省前列。境内水电资源丰富, 1996年国务院授予“农村水电电气化县称号”。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东西横贯全境,交通便利。 境内有中央、省、市大中型企业20余家,涉及粮油加工、矿业采掘、建筑材料、金属冶炼、纺织地毯、机械制造、造纸等22个行业,160多个品种。永昌县工业示范区在1995年被确定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其中麦芽、地毯、保健酒、铬铁、硅铁、钾肥等64个品种的产品销售国内市场,有4个产品远销国外,有10个产品荣获省优、省局优产品称号,形成了以建筑建材、采矿、冶炼、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支柱产业的

23、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的工业格局和产业结构。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为25.9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大口径财政收入2.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8元。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数量的增多,环境污染现象逐步明显,由于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政府、企业对环保的投入逐步增加,环境污染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类水质标准。2.3 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永昌县属内陆河石羊河水系。地表水由祁连山山区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组成,形成东大河、西大河及18条小沟小河,

24、贯穿于县境南北。地表水多年平均总资源量为5亿立方米。其中,东大河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由县城南部入境,全长67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3.20亿立方米,最大丰水年为4.98亿立方米,枯水年为2.35亿立方米;西大河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北坡,于县城西南部入境,全长61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54亿立方米,丰水年为2.83亿立方米,枯水年为0.97亿立方米;18条小沟小河的总控集雨面积127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0.81立方米秒,年径流量为0.26亿立方米。永昌县的地下水多系地表水转化而成,据1983年水资源调查,总量为2.?7亿立方米。其径流补给以东、西大河水流渗入为主,占总补给量的70以上。据历史记载

25、,全县共有大小泉眼5.78万余处,多年平均泉水流量7.01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21亿立方米。诸泉水依其地势汇流形成金川河、清河,纵贯境内北部与东北部。金川河、清河除泉水外,又分别接纳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汛期部分洪水和非灌溉季节余水。因此,永昌县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同出一源,互相转化,组成西大河金川河、东大河清河两大水系。主河流总长约400公里,集雨面积4500平方公里。据水能调查,水能供给蕴藏量为11.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3.38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0l亿度。至1991年,已开发利用6264千瓦,年发电量3500万度,占可开发量的18.7。已建成中小型水库6座,总库容2.16亿立方米。建成小

26、型水电站5座,装机容量133千瓦,年发电量54.35万度,建成机井782眼。2.4 水资源利用状况 永昌县水资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总量为8.2亿m3。地表水水源地为皇城水库、西大河水库和金川峡水库,主要供水范围为南坝乡、红山窑和新城子、东寨镇、河西堡镇;地下水主要取水范围城关镇、朱王堡镇、水源镇,六坝乡、焦家庄乡;水资源利用率以上,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m3,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全县饮用水集中供水总量为 万m3,其中地下水为 万m3,地表水为 m3。第三章 区域水环境质量和水源保护区划分析3.1 区域水环境质量 我县农村供水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水源形式。其中地表水断面为皇城

27、水库和西大河水库,水库出水口水质状况良好,其余各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主要污染物综合污染指数为2.19。地下水供水区由于水位较深,免污染能力强,据2008年监测数据显示:23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下水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类水质,枯丰水期水质基本持平,综合污染指标在2.142.15之间,水质质量良好。3.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 皇城水库、西大河水库水源保护区,2008年由金昌市环保局划分,待批复。地下水没有划分保护区。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根据省、市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要求,依据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28、(HJ/T338200)标准,结合我县水文地质、行政区域、饮用水供水范围等特点,对南坝乡东大河渠首水源典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如下:南坝乡东大河渠首饮用水源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 102113,北纬38710,以取水口上有1000米、下游100米、陆域50米范围划分为一级保护区,面积167亩;一级保护区向上延伸2000米,向下延伸200米,沿岸纵深1000米范围内二级保护区,面积3500亩。 永昌县全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汇总表地市名称水源地类型划分已批复/个数划分待批复/个数未划分/个数金昌市永昌县河流型02湖库型01地下型07小 计010第四章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4.1

29、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的典型乡镇集中式河流型水源地1个,管理部门为水利、环保、卫生,总服务人口5000人,年实际取水量20万m3。经金昌市环境监测近几年对地下水监测结果显示:水质总体综合污染指数始终保持在2.142.25之间,水质趋于稳定达标,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BG/T148481993)类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良好,未发生过各类环境污染事故。 典型乡镇集中式水源保护区内共有土地面积3667亩(一级保护区167亩,二级保护区3500亩),涉及当地村民0.3412万人。全部采用暗管方式进行输水,输水管网总长度28.76千米,取水经过沉淀、过滤、消毒后供水。永昌

30、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汇总表地市名称水源地类型全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源地个数服务人口(万人)实际取水量(万立方米/年)水源地个数服务人口(万人)实际取水量(万立方米/年)污染事故次数金昌市永昌县河流型21.75710.5120湖库型13.2800000地下水型75.64264.80000小 计1010.54401.810.51204.2 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1)调查项目和时间 本次调查基准年:2008年。缺乏水质监测数据的水源地2009年56月开展水质监测。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调查以典型乡镇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为对象,调查水源地

31、位置、服务人口、实际取水量,保护区划分和标志设置情况,管理部门,污染事故和应急预警,水质变化趋势、含水介质、埋深等情况。 开展水质监测,参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2144号文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进行水质监测,监测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23项,即: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盐氮、氨氮、氟化物、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铅、总粪大肠菌群、铁、锰、铜、锌、挥发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硝酸盐氮。(2)水质评价方法 水质评价方法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两种方法进行评价。(3)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32、4)环境质量调查结果 根据2009年水源地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河流型水源地23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类水质标准,水质质量良好。各水源地中:PH值、总硬度、氯化物、锰、铜、锌、氟化物、砷、硒、铅均达到类水质标准;铁、阴离子、高锰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汞、氰化物、总大肠菌群均达到类水质标准;挥发酚、镉、六价铬为类水质标准,其中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在各水源地之间变化较大。水源地水质良好。总硬度、硫酸盐、硝酸盐为主要污染,水质总体与上年基本持平。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汇总表 地市名称水源地类型水源地个数达标水源地个数达标水源地

33、服务人口(万人)超标水源地个数超标水源地服务人口(万人)毒理学指标物理和一般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合计毒理学指标物理和一般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合计金昌市金川区河流型110.500000000湖库型00000000000地下水型00000000000小计110.5000000004.3 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状况(1)工业污染源 南坝乡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中,共有工业企业6家,分别属电力供应和金属冶炼行业,这些企业排放废水0万吨/年,化学需氧量0吨/年,氨氮0吨/年,没有特征污染物排放,排放的生产废水基本能实现达标排放。(2)非点源污染 各水源地均受到分散式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径流三

34、类非点源污染,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国家提供的源强系数,南坝乡东大河渠首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通过农村生活排放废水9.39万吨/年,化学需氧量68.9吨/年,氨氮6.06吨/年;通过农田径流排放废水4.488万吨/年,化学需氧量10.2吨/年,氨氮2.04吨/年。综上所述,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农村生活、农业面源污染为主要污染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非点源源强系数表省份生活污染源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网箱养殖人均污水排放量(升/日人)人均COD排放量(克/日人)人均氨氮排放量(克/日人)标猪废水排放强度(升/日头)标猪COD排放强度(克/日头)标猪氨氮排放强度(克/日头)废水源强系数(千克

35、/亩年)COD源强系数(千克/亩年)氨氮源强系数(千克/亩年)单位面积投饵量(吨/亩年)单位投饵量COD排放强度(千克/吨)单位投饵量氨氮排放强度(千克/吨)金昌市永昌县7555531501044000102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污染源汇总表 地市名称水源地类型排污口个数违章建筑物个数废水排放量(万吨/年)COD排放量(吨/年)氨氮排放量(吨/年)工业生活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工业生活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网箱养殖工业生活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网箱养殖金昌市永昌县河流型0000.032900.08800.2400.2000.0200.040小计1000.032900.0880

36、0.2400.2000.0200.040金昌市永昌县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污染源汇总表地市名称水源地类型排污口个数废水排放量(万吨/年)COD排放量(吨/年)氨氮排放量(吨/年)工业生活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工业生活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网箱养殖工业生活分散式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网箱养殖金昌市永昌县河流型009.3604.40000006.2402.00小计309.3604.4068.66010006.2402.00第五章 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评估5.1 环境禀赋评估 从总体状况看南坝乡东大河渠首水源地为开放式水源地,周围主要为道路、农田、工业企业和裸露的山体、河床。建议: 加

37、强水源地的围栏保护和绿化,加强保护区内工业企业的监管,实现废水“零排放”。5.2 污染状况评估 经现场调查和源强计算,水源保护区内,非点源污染的各类污染物排放占总排放量的94%以上,是重点污染源。建议:强化取水行业的规范管理,通过技术培训和指导,逐步提高农民的素质,掌握正确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物的能力,减轻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依据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从事种植放养禽畜,二级保护区采取优化种植结构,规范农事生产行为,人畜生活行为等措施保护水源免遭污染。5.3 环境监管评估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保护区未划分批复。水源保护区标识缺失,水源地的监察设备

38、不齐全,监察执法效力不强,致使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工作目前还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水平。 建议:尽快健全管理机构,报批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污染防治执法监察,人大政协应强化执法监督。5.4 环境风险评估 由于水源地为开放式渠道,上游农田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经雨水冲刷流入渠道造成水源被污染。渠道旁边为乡间道路,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导致水源被污染。上游电站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对水体水质有影响。 建议:水利部门应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设置明显保护标志。乡政府应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力度,力争做到户收集、村清运、镇集中处置。5.5 综合评估 此次调查的南坝乡东大河渠首水源地水源保护区位于东寨镇头

39、坝。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为保护区内非点源污染,同时还存在周边工业污染隐患。保护区内虽有基础设施和管理机构,但未报批水源保护区,没有设置隔离带,监测不规范,缺少必备的监管设施,监察能力较为薄弱,水源地应急能力不强。若遇暴雨天气,将存在雨水流入渠道风险,极易导致水污染事故发生。 针对饮用水水源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首先应健全水源地保护管理机构,报批水源保护区,建立应急处置水务信息预警系统,完善快速应急机制,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对水源保护区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审批向水源保护区排放废水的项目,二级保护区内企业实现废水“零排放”。 2、通过饮用水源地调查评估,对南坝乡东大河渠首水源地划

40、定了一、二级保护区。但应将周边重点工业企业做为重点监控对象,建立长期有效的监控体系,确保地表水上游径流区水质达标。 3、坚持常规水源和储备水源相结合,提高饮用水常规水源日常供给和储备水源应急供给的保障能力。建立相应调度管理机制,增强防御突发污染事故、连续干旱和特殊干旱等安全供水风险的能力。 4、多方筹措资金,建设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设立林草淋滤带,防止水土流失及农田径流带来的有机污染物流入保护区内;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化肥所造成的面源污染;推广“一池三改”能源替代技术项目,解决农村生活、分散式畜禽养殖废水污染。开展节水农业示范项目,科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5、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部

41、门加强饮用水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并通过政府制定和颁布地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将水源保护区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编制饮用水环境保护规划,对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污染水和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做为重点,优先安排解决。 6、完善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提高水源地信息采集能力、自动测报能力,及时发现污染事故,查找污染原因,并通过信息处理系统通知有关决策部门快速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污染造成的损失。第六章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6.1 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方案 过去的几年,我县为解决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强化了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但由于环保的参与不到位,部分取水点

42、选址不当,农村非点源污染威胁到饮水安全,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喝上干净的水,现根据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型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成果,特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技术方案。(一)污染分析 通过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调查与评估成果,我县地表水饮用水保护区主要污染源为面源污染源,主要污染因子有化肥因子、农药因子、畜禽养殖因子。据调查,典型乡镇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2008年化肥施用量最大的是氮肥,其次为磷肥,复合肥的用量最低,化肥施用总量为40.8吨,单位面积施用量为40千克/亩,化肥的利用率只有20%40%,大量流失的化肥随水流入沟渠造成污染;农药施用量为0.48

43、吨,单位面积平均施药量为0.48千克/亩,利用率为20%,总体平均约有80%的农药直接进入环境,漂浮在大气和存在于土壤中的农药经过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进入水体中,导致水环境的恶化。 根据国家源强系数折算,2008年,氨氮的排放量为12.26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34万吨,其中COD排放量为68.43吨,氨氮排放量为6.23吨;已成为农村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原因一是畜禽粪便未能充分利用造成积压形成公害;二是化肥、添加剂使用不当而造成残留药物经粪便排汇造成土壤和水质污染。(二)防治目标 重点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非点源污染防治,通过防治措施使保护区内水质稳定达标。(三)防治技术措施 1、加强

44、农药化肥物质投入最小化技术。积极推广生物农药的施用,开展测土配肥技术。 2、积极推广高产、高效生态耕作技术。一是结合当地条件调整种植结构,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光能,又能节约化肥投入,减少耕地裸露表面积,达到增产增收与保水保肥的双重目的。二是将种植业生产与畜禽养殖生产结合起来,将畜禽污染物还田利用,减少了有机污染物排放总量,又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机肥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减少耕地化肥施用量,从面减少化肥流失,减少面源污染。 3、开展生活、畜禽粪便多途径综合利用。一是大力发展食用菌培植技术,将畜禽粪便用作食用菌的养料;二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一池三改”能源替代项目,既可开辟能源,节约燃料,又可改善人畜环境;三是积极支持畜禽粪便无害处理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