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最新军队部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战士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可编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X最新军队部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战士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可编辑).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X年最新军队部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战士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战士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大家都是从基层出来的,对战士都是比较了解的。不知大家注意没有,有些战士虽然身体壮壮的,可是他们的某些行为却总让人觉得他们不太正常,说句不好听的话,脑子有病,大连话叫“骠”,在临床心理学上一般认为是有了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某部有个哈尔滨来的新兵,军训时一紧张就报告上厕所,不让他去他就脸色发白,语无伦次,动作僵直。什么原因呢?经过调查才知道,原来他入伍前,有一次在家上厕所,外面就是大街,当他把裤子脱到一半,半蹲还没蹲下的时侯,他发现街上有个漂亮女孩向他这边看了一眼,还微笑了一下。这
2、一眼,这一笑,让他心情是那么愉悦,让他刻骨铭心,于是,每当他不开心,有压力的时候,他就到厕所(是厕所这种环境就行),半脱下裤子,闭上眼睛,回忆那令他魄破的一瞬,这时,一切不快,一切压力都 烟消云散,无比惬意。象这个战士这种情况就是心理疾病中的一种典型表现。那么战士中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呢? 第一节 战士中常见的心 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事先搞清楚,就是,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区别。 图1-1 精神状况及服务人员示意图 纯白 浅灰色 深灰色 纯黑 白 -黑 服务完全健 因生活人际关系变态人格精神病 对象康之人 压力而产生心理 及人格异常患 者 冲突与障碍之人 服务 心理咨询员
3、 心理医生 精神病 人员 无需 社会工作者 心理门诊大夫医 生 白 黑 由白到黑呈正态颁布,两头最少,中间最多。 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是普遍存在的。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疾病患者在人群中比例的估计:上世纪中叶是每五百人中有一人,上世纪末是每二百人中有一人,本世纪初是每百人中有一人,本世纪中叶是每五十人中有一人,七十年代是每二十五人中有一人,九十年代已是每十人中有一人。其规律是:城市比农村的比例高,生产发展地区比生产落后地区的比例高,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人数比例高。 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说,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 20.23%。有位教育工作者对
4、北京16所高校的调查也表明,近几年,在本科生中因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总人数的 37.9%;因精神疾病退学的人数占因病退学总人数的64.4%,均居首位。 1996年,由南京政治学院组织,对全军55所军校的2万多名学员进行心理调查表明,军校学员的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也在12.5%这还是保守的数据。战士心理疾病的患病率虽然还末看到权威的调查数据,但据我们在16军高炮旅、46师、39军装甲3师调研时了解的情况,有心理疾病的战士也不少,至于常见心理问题就更多了。 一、战士的一般心理问题及原因 (一)环境应激问题 1、环境的变迁。军营对绝大多数新入伍的战士有重要影响。他们多数是首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依
5、赖的父母以及其他的亲人、朋友和熟悉的环境,意味着今后将开始独立生活,对众多的问题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动手解决。所有这些都会对其带来不同程度的环境应激。当这种应激超过限度时,就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环境适应更加困难,以及烦躁、严重焦虑不安、头疼、神经衰弱等,甚至可能出现擅自离队的冲动行为。 2、部队管理教育方式。压抑、封闭、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各别部队还存在着打骂体罚等粗暴的管理方式 。 3、生活习惯的变化。南方战士到北方当兵,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这也会造成部分战士的环境应激。如果他们不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心理应激便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训练和睡眠等活动,形成心
6、理问题。另外,随着战士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攀比衣着打扮、吸烟饮酒以及追求享受、过生日等消费逐渐上涨已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部分经济能力有限而又爱面子、讲虚荣的战士会因此造成心理问题,比如严重的自卑、忧虑、紧张等精神压力,甚至会引发违法行为。 4、语言隔阂。个别距普通话语系较远地区的战士来到北方部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语言隔阂应激现象,造成学习困难和交往障碍等,这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与自我有关的不适应 l、“理想自我”与现实矛盾的不适应。多数战士进入部队这所大学校以后,即开始在脑海里设计自我的完美未来。然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客观障碍会阻碍他们“理想自我”的实现。这一矛盾会严重地影
7、响他们的心理状态。结果是大部分战士试图努力重建被现实排斥的自我,重新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也有部分战士企图逃避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甚至反过来攻击现实,个别战士消极颓废、苦闷、不求上进、沉溺于玩乐放纵,甚至有自杀企图等心理问题。 2、在发展自我过程中的不适应。处于青年阶段的战士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自我”,并注意到了自我的脆弱,因此便产生出强烈的充实自我、发展自我和强化自我的需求。但是,这是一项复杂而且难以驾驭的系统工程。其中有个别战士在追求发展自我的过程中,顾此失彼,没能达到期望的目标,并因此而产生了不良心理反应。另外,还有一类战士,他们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放大了自我的“劣势”,忽略了自己的优势,由
8、于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而采取了某种防御性和压抑性的心态,表现为很少与周围战友、干部交流,常多独处,行为不稳定,多疑、不信任他人,以及严重的烦恼和恐惧不安等。 3、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及其混乱。自我同一性是指对自我存在意识的一种感受,即感受到一个实在的自我,一个与生活、与他人、与社会、与世界一体感的确实的自我。努力形成和确立自我同一性是青年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人需要完成对某种职业的选择,对个人终生目标及其展望的形成和人生观的建立。 在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确立过程中,部分战士陷入混乱,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在多样化的价值体系中很难找到自己的目标和人生观,也即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命的存在感,不知
9、道自己究竟是什么,结果使他们陷于苦闷、绝望,甚至企图自杀的境遇中。 (三)人际关系及人格中的问题 1、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在部队期间,战士们都在尝试人际交往,并希望能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同时对此作出评估,为将来真正进入社会作准备。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战士会遭受挫折,有的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有的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 2、人格中的不完满。在青年阶段,战士的人格特征在遗传和后天因素影响下已基本形成。但是,部分战士在人格特质中存在着不良方面,问题出现在:一是这些不良方面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训练、人际关系、社会性活动以及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自我等,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二是当战
10、士意识到这些不良方面及其后果,又无力改变的情形下表现出消极性防御反应及自我的否认,结果给战士的顺利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3、对身体内部发展着的动机变化的不适应。处于青年阶段的青年战士,身体内分泌机能和自律神经机能都在发展变化中,与之相伴的是心理需求的变化。比如对异性兴趣的增加,情感的复杂化,关于学习与自我发展关系的处理等,使部分战士陷入强烈的动机冲突之中,表现为焦躁不安,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训练和休息等而产生心理问题。 (四)与性有关的不适应 1、性意识的困扰。青年人在性生理已发育成熟时,与之相伴随的性心理也基本成熟。战士基本上都受到来自自我性意识的困扰,比如被异性吸引的体验、性幻想、常想到
11、性问题、性梦、遇到异性脸红等,以及与之对抗的对性的压抑。这种困扰通常只带来一般程度的不安和躁动。但当其达到严重程度时,即会产生心理问题,继而影响学习、训练、生活和休息等各个方面。 2、性行为的心理问题。伴随性意识的是性行为,在战士中,这种性行为多停留在自慰性行为水平,如手淫、触摸等。问题在于,部分战士曾道听途说了一些不正确的性知识,或对性有不正当的认识和理解,因而造成诸多心理压力。严重的心理压力就可形成心理问题。 3、性行为异常。在某些特定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极少数战士可能出现性变态行为,有的会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着他们自身和其他人的安全和平静。这些性变态行为包括:同性恋、露阴癖、恋物癖等。 4、早
12、年性经历带来的影响。对具有生物属性的人来讲,性是自然而重要的。据调查表明:性启蒙大大早于性生理成熟。占相当比例的人从幼年、儿童时期就接受了性启蒙。性启蒙后,较表面化的性行为就出现了,比如游戏性性交,异性间及同性间相互观察或触摸、手淫等。现在的问题在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到了部队之后,仍会遗留一些较严重的心理阴影,由此影响了心理的安宁以及与他人的交往,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婚姻生活,所以这也构成了心理问题。 5、性伤害后的心理问题。个别战士(女)在幼年、少年及青年阶段,由于种种意外曾遭受过各类性伤害。其中,部分较严重的性伤害会给当事者后来的学习、生活、社交、自我发展,甚至个性造成相当程度的恶性影响。由
13、此所造成的心理问题是战士心理健康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之一。 6、失恋造成的不适应。战士恋爱现象已相当普遍,失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部分战士把失恋看成是极端严重的生活事件,这就会使他们的情绪、自我评估、人际交往、学习、训练、生活规律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由此造成诸多心理问题。 7、对自己身体意象的不适应。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及机能所描绘的意象,比如身材过于肥胖就会在其大脑中有肥胖的意象。当其不能接受这种特定身体意象时,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与周围的对抗态度和情感反应,甚至会引发攻击性、逃避性或病理性的行为,这就构成了心理问题。这些特定意象包括肥胖、身材矮小、相貌怪异、有某种残疾等。 (五)
14、其他 l、对重大丧失的不适应。在部队服役期间,学员有面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可能性,当这些事件对个体意义特别重大(客观上的或主观上的)并未能被妥当应对时,就会对他的各方面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继而出现心理问题。可称之为“重大丧失”的有:严重的外伤或疾病、亲人亡故或重病、家乡遭受重大灾害、经济状况严重不良、丧失重要的机遇等。 2、早年灾害性体验带来的不适应。部分学员在幼年、童年、甚至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中,曾经历过不幸的事件、境遇,并造成严重的伤害性体验,以至于对他们的行为模式、对生活的态度,甚至对其个性产生了恶性影响。进入军校新环境后,他们仍会以仇恨、多疑、逃避、攻击、不合作等模式对待周围的一切,其结
15、果可造成他们社会适应不良,并影响其自我的发展。这些造成伤害性体验的不幸境遇有:父母离异或家庭严重不和睦,父母等有较重不良人格特质,教养态度严重偏离,被遗弃或被收养,家庭及本人长期处于被严重压抑的环境,长期被伤害或迫害而缺乏被爱与同情,以及家庭经济状况长期严重困难等。 二、学员中常见的心理疾病 (一)精神病 精神病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类。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国际疾病第九版对精神病的定义是:“精神功能受损程度已达到自知力严重丧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对现实恰当的接触。” 精神病常见的早期症状。 1、经常无原因的头疼、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情绪不稳或沉默少语、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
16、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常出差错或完不成任务,这些症状常被误认为“神经衰弱”,实质是病人精神活动水平下降所致。 2、原来性格外向、开朗好动的人逐渐变得内向、孤独、冷淡,逢喜遇忧皆无动于衷。对事物兴趣明显减少、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自感一切不如人、前途渺茫。这些可概括为情感意志的低沉。 3、原来性格温顺有涵养的人,近来常无故发脾气、摔东西,看什么都不顺眼、小题大作或每遇小事纠缠不休、无理取闹,这些可称为情感障碍和自知力下降。 4、本来是一个作风严谨、安分守己、品质好、爱清洁的人,近来常常违反校规队纪社会公德。不讲卫生、不注意仪表,甚至吃脏东西,这称之为行为障碍。 5、整天疑神疑鬼,无中生有地认为
17、有人在“控制”他,暗地里企图陷害他或怀疑对象对自己不忠;别人说话、报刊上的文章和电台里的广播也认为是针对自己的;经常无根据地指责别人,挑起事端。以上这些表现医学上称作妄想、幻觉。已是很典型的精神疾患的症状。 6、平时勤奋好学的学生,逐渐上课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整天想入非非,学习成绩日益下滑;生活懒散、衣着不整,蓬头垢面,少动,喜倒头大睡,衣食住行都需别人督促。这些可概括为认知、意识、情感的障碍。 据健康报报道,北京海淀地区16所大学中,因精神疾患休学的学生占休学总数的37.9%,退学的占退学总数的 64%,军校中被送进精神病院者也有耳闻(上届20队,现在的16队)。 (一般人通俗地称精神病
18、为“神经病”,尽管说出来大家都懂,但仔细推敲一下,却有两重意思。一是当名词用,如说“XX得了神经病”,意思是他“疯了”。另一层意思是当形容词,比如说“XX人真有点神经病”,常是形容他言行古怪,莫明其妙,令人费解,带有明显的贬义。但这两种意思都是指人的精神内容,“神经”和“精神”的区别何在呢?相同点是都有“神”字,不同的则是“经”和“精”,前者是指人体内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大脑和与大脑相连、分布到全身去的无数根神经,它们组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通路。后者则是精华、精髓的意思,指大脑的中枢活动。如果用计算机的语言来比拟的话,神经就是硬件,而“精神”则好比是软件。 神经的功能是用来传入各种刺激信息,形
19、成感觉,并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全身的生理活动。而精神则是在这些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知觉、思维、意识、记忆、注意、智能等高级的中枢活动,这些都是无形的,是人体的精华。正是由于人体具备了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人类才能有别于其他生物而称雄、主宰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医院里有神经科和精神科之别。把精神有障碍的人说成“神经病”是不科学的,至于用神经病来形容性格古怪的人,不仅不科学,也不妥当,而在人际交往中使用则有损彼此关系,给人造成刺激。) 1、精神分裂症 本病发病多在青年和成年早期,男女性别无显著差异。大学阶段是精神病的易发时期。人的精神活动主要分为认知活动(主要为思维)、情感活动、意志活动。顾名思义,如果这三
20、项活动互相不配合,那就乱了套,精神活动与所处的环境就不协调,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就是以这些表现为主并因之而得名的。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群的不同而划分为四种类型:单纯型、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有些不能明确分型则称混合型。它又可根据发病的快慢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学员大多以急性发病为主。 急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较典型。主要表现为妄想、幻觉、思维形式障碍,一般来说要确诊本病,这三个症状中至少要具备两种。 2、反应性精神病 大家知道,在情绪高度应激中,人会发生感觉、知觉和记忆等障碍,大脑对外界认识范围会缩小,自我控制能力下降而不能约束自己。急性反应性精神病,就是过于强烈的应激反应使正常的心理防御能力无法承受时
21、而发生的一种疾病。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医生弗洛伊德则认为是意识在人们失控的情况下潜意识上升,代替意识起了主导作用。 这种疾病的共同特点是: 一是情感反应围绕着当时发病内容。 二是如果改变了环境和消除了精神创伤,疾病也随之好转。 三是病程较短,预后较好。本病急性期应送医院进行药物治疗,恢复期则要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工作。 (二)神经症 神经症,英文名“Neuroses”,受原苏联医学的影响,过去一直译为“神经官能症”,1984年国内正式更名为神经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现已对它取得了许多一致的看法,即神经症是一组功能性疾病,是大脑皮层功能发生暂时的失衡,出现了可逆的变化,但神经系统检查及辅助检查无
22、异常,也没有哪个器官有器质性损害。 据初步统计,人群中神经症患者是精神病人的1015倍。我国神经症的患病率为2. 22%,即有 2000多万人患病,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以脑力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复杂动荡的问题,内心的不安、观念的冲突无疑远高于普通人群,这预示着神经症的发病率绝对不能低估。军校学员中常见的神经症有: 1、神经衰弱 常有咨询的学员告诉我,说他每天还没上床睡觉,先就担忧自己会睡不着。关灯以后,果不其然,别人早睡得呼呼响,自己却在床上辗转反侧、胡思乱想。心里越急,越难入眠,每天都觉得失眠的时间特别漫长。好不容易朦胧入睡了,偏又恶梦连绵,整夜不断。早晨起床,总觉得没睡够,
23、头晕晕地隐隐作痛,书看不进去,课听不好,军体课跑不动,心慌手颤出汗,全身疲乏无力。 2、焦虑症 有个学员说,每一次重要的考试前,他都有好几天吃不香、睡不实、坐立不安。这是害怕,但这种害怕对尚未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不确定,所以人的反应也就模糊不清、不很具体。这个学员的这种反应就称为焦虑。 3、强迫症 (1)强迫行为。有个学员去医院看望得了乙肝的同学,没想到得病的同学主动去握了他的手,他回来之后就不停地洗手。还有个学员多次偷同学的钱终于被抓住了教导 员部他:“据我了解,你平时并不乱花钱,好象也不缺钱,那为啥还丛别人的钱呢?”这个学员说:“我也不知怎么搞的,如果不把别人兜里的钱放到自己的兜里,我就总
24、觉得有一件事情没干完,觉都睡不好。” 强迫观念,我在指导员队的一个同学(老22队的),脑子里总是有个可怕的想法-人就活在时间轴的一个点上,无法摆脱。 强迫语言,有个部队来的学员,向我们咨询,说他来平时嘴里总爱念叨一句话:“我看你像一个医生 。不,我是兽医。”不念叨心理就难受。 4、疑病症 五大队有个学员,总是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反复到门诊部和210医院检查,医生说他没病,他却说医生骗他,跟医生说:“你是不是怕把实情告诉我之后我受不了,我有思想准备,求求你就告诉我吧!”医生哭笑不得。 5、恐怖症 恐高、恐水、恐物 6、抑郁症 易自杀。这里有一个简单鉴别方法:一个原来人格相对健全的人,甚至是一些
25、“强人”、“乐天派”,一旦出现了明显的抑郁、悲观、疲惫、自责等念头,请赶快动员他去看医生,因为他更有可能是“抑郁症”者,及时的药物治疗可防悲剧发生。生产“桑塔纳”的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老总方宏,就是没有及时就医而在事业辉煌的年华跳楼自尽!而那些长期与抑郁、悲观有不解之缘的“林黛玉们”,只要勇敢地迈进心理治疗的诊室大门,通过适量服药及心理治疗,他们会很快“脱离苦海,回头是岸”的。 (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亦称人格缺陷、人格偏离、变态人格等,其中少部分可以是某些躯体疾病和精神异常的前驱症状,也可以继发于某些躯体疾患和精神异常之后,由于大脑功能损害而残留。 人格障碍者约占总人口的1%,这可是一个不算小的
26、数字!据纽约时报一篇报道:专家认为,全美国有500万以上的“问题醉汉”(借酒浇愁的心理障碍者)。而医院病床的 50%为他们所占,比癌症、心血管疾病的总和还要多! 人格障碍的行为倾向组成了对社会对自己都不被允许的、不恰当的行为方式,其中有如下一些共同的特征。 1、他们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是各类人格障碍最主要的行为特征。如偏执怀疑、自我爱恋、被动性侵犯等,都给他人造成极大困难,甚至带来祸害。 2、他们把自己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别人的错处,没有自知之明,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他们经常把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谬的、不应该如此的。 3、他们认为自己对别人没有责任可言。如对
27、不道德行为没有罪恶感,伤害别人没有内疚和后悔感,并对自己所作所为都能做出自以为是的辩护,自己的利益总放在首位,而不管别人的心情和状态。 4、总是走哪里就把自己的猜疑、仇视和固有看法带到哪里,任何新环境的气氛无不受其行为特点的影响。 5、他们的行为常常伤害或扰乱别人,使左邻右舍鸡犬不宁,而他们自己却坦然自若。 6、总是通过别人的告发或埋怨揭露他的怪解或不良行为,而不是他们自己感到有什么病痛、心情不安、或想不通的地方求助于人。 几年前三大队有个学员,性格极敏感,十分注意别人对他的态度,别人说话、做事稍不留意就“得罪”了他。主观武断、自尊心极强,喜好自我中心。奈何学习、训练成绩不佳,常有补考,使自尊
28、心受挫而愤愤不平。讨论问题,不管对错,总要标新立异,固执己见,争论不休。一次两位同学口角,他一口认定外班同学无理,上去助阵,并大打出手。后来两个打架者均遭处分,这个学员不服,坚持自己是“见义勇为”。处理后更无心读书,原本成绩就差,期末考一片红灯,被处理降级到五大队。这个学员的不满情绪达到极点,层层写信给军区、中央军委,状告学校不公平,并拒不留级,对学校机关领导谈话也软抗硬顶,最后被退学。 这个学员的病症在医学上称偏执型人格障碍。 (四)性变态 同性恋、恋物癖、窥阴癖、露阴癖、易性癖等 (五)心身疾病 高血脂症、冠心病、胃溃疡、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呕吐、神经性皮炎、习惯性便秘、支气管哮喘等 第三节
29、 学员心理问题的调适和心理疾病的治疗 一、自我调节 (一)心理自动调适法: 人类在在面临挫折时,常常会调动自身的适应机制,心理学称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力图减少焦虑的情绪,维持心理平衡,是个体自我保护的心理自动机制,它如同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保持生理、生化活动相对稳定和平衡的内稳能力一样。心理防御机制的更大价值在于为个体寻找解决挫折更为积极、有效的方法提供时机。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有: 1. 压抑作用。当一个人受到挫折后,常将自己那些不能被意识接受的欲望和行动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方式。由于压抑作用,某些欲望、冲动或威胁、痛苦似乎被遗忘了,人在意识上不感到焦虑或痛
30、苦。 2. 投射作用。投射作用就是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加诸于他人或其他事物,以保护自己,并以此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常表现为自己的欲望态度转移到他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从而掩盖着自己那些不受欢迎的特征。 3. 文饰作用。文饰作用是一般人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御。当挫折发生的时候,为避免或减低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或维护自尊起见,而给自己的行为一种合理化的解释。虽然这些理由往往不是主要的原因或是不正确、不客观或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以这些理由来安慰、说服自己,从而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减少失望情绪。例如,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后来得了个柠檬却说柠檬是甜的。 4. 补
31、偿作用。一个人因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些不足和缺陷而感到挫折时,试图用其他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不适感,称为补偿作用。引起这种心理不适应的,可能是生理上或客观现实中的缺陷与不足,也可能是自己主观感觉或想象。如有的战士在训练场上成绩欠佳,因而在学习上加倍努力,期望在学习成绩上超过他人以维护自尊。 5.升华作用。升华作用是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转化为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升华作用一方面转移和实现了原有的情感,达到了内心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价值。如将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 当然,心理防御机制需要我们正确认识,适时适度运用。应该看到有些心理
32、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心理健康的人是在积极的意义上使用心理防御机制,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依赖心理防御机制,其结果使适应能力日趋削弱、人格和心理发展受到影响。 (二)意义寻觅法 意义寻觅法是一种自我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和驾驭生活的心理自助方法。心理学家弗兰克(/.nkl)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需求满足的交互作用统合而生成的整体,生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存在,心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快乐,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有价值感。对生命和生活意义的探索和追求是人类的基本精神需要,人所追求的既非弗洛伊德克所说的是求乐意志,也非阿德勒所说的是求
33、权意志,而是追求意义的意志。而一些人在遭受生活挫折时常常会感到失去了生活目标,对生活的意义感到迷惘,出现生存挫折或存在空虚的心理障碍。表现对生活的厌倦,悲观失望或无所适从。在对美国自杀未遂的大学生调查中,80%的人是因为存在空虚所致,在北美和西欧就诊的神经症中约有20%的病人有存在空虚感,可称之为迷惘神经症。弗兰克认为,人生的意义建立在精神层面的价值感的获得。人生的意义感不是赋予,而需要寻找,意义寻觅法的核心就是要学会寻找失落的生活目标和价值,建立起明确和坚定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的健康的心理需要精神层面的人生意义来支撑。这是因为:1、精神追求可以统领所有的心智,使你关注未来的事情,忽略微小的心
34、理波动,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生活和工作之中。一些伟人,他们遇到的困难可谓不小,但在伟大的理想支配下,他们全身心投入事业,已经没有时间、没有心思来关心自己的心理苦恼。2、有了精神追求,可还以使人有勇气面对各种困难,包括心理痛苦。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劳其筋骨,一位西方的哲学家说过:懂得为什么活着,就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对于有精神追求的人,痛苦和挫折只是磨练自己的试金石。 (三)认知调控法 心理问题常伴随情绪反应,情绪反应产生于主体认识到刺激的意义和价值之后,对同一刺激,不同的评价将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所以可以用调整、改变认知的方法调控情绪反应和行为。认知调控方法是指当个人出现不适度、不恰当的情绪
35、反应时,理智地分析和评价所处的情境,理清思路,冷静地作出应对的方法。认知调控的关键是控制与即时情绪反应同时出现的认知和想象。例如当人非常愤怒时,常会作出过激行为。如果此时能够告诫自己冷静分析一下动怒的原因,可能的解决办法,可使过分的反应平静,找到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认知调控方法的原理在于认知对情绪有整合作用。认知和情绪分属于大脑不同部位控制,控制情绪的大脑是较原始的部分,控制认知的大脑是在情绪中枢之上发展的新皮质部分。大脑控制的情绪反应速度快,但内容较原始;皮质控制的认知反应稍迟于情绪反应,但其内容更显理智,能够整合情绪反应。 认知调控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可分为以下两步,首先分析刺激的性质与程度。
36、人类情绪反应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有利于种族的生存与发展,是驱动我们应付环境、即刻反应的本能冲动,虽然伴有认知过程的结果,但即刻的认知往往笼统、模糊,其诱发的反应往往强烈。冷静分析问题所在,可以即时调控过度的情绪反应。其次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比较选择后择优而行。情绪引发的即刻反应往往是冲动性本能反应,很多问题都有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寻找最佳方法至关重要,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四)活动调适法 活动调适法是指通过从事有趣的活动,以达到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类方法。它包括读书、写作、给画、雕塑、体育运动、听音乐、歌唱、舞蹈、演戏、劳动等多种活动方式。活动调适法尤其适用于军校学员,它寓心理治
37、疗于娱乐之中,不仅易为人接受,而且易于操作,可以广泛地运用于一般性的心理不平衡和轻微的心理障碍。活动调适法的实质在于用活动的过程来充实空虚的生活,用活动中获得的愉悦来驱散不良的负性情绪,用活动的内容来促进对问题的领悟和认知的提高,因此,活动调适法决不只是形式上的玩而已,而应随时把握利用活动中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信息去发现问题,改变错误的认知,调适不良的情绪,纠正不适应的行为,提高自信心。活动的种类要根据自身的文化程度、原先的个人爱好、兴趣和实际条件来选择。一般来说,对于活动的兴趣和投注程度之大小与其效果呈正相关。 利用绘画、雕塑、摄影、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方法的又称为艺术调
38、适法,它是活动调适法的重要形式。艺术具有发泄情感的作用,古人曰:书者,抒也,一点芳心休诉,琵琶解语,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可见艺术能够表达不能言又不能缄默的东西,是一种开放内心世界和独白的手段,也是能够释放积聚的情感、解除超负荷的精神压力、安抚焦躁情绪的手段;艺术具有寄托情志的投射作用,古人说得好志感丝篁,气变金石。诗言志,歌咏言,诗也,持也,持人性情,画梅菊以喻坚强不屈,画兰竹以喻高洁清高、正直,说的都是艺术对人格的投射性;艺术也是使人产生意象和超经验世界体验的手段,在这种没有语言的梦幻般的世界中,欣赏者可以进行任何惬意的幻想或联想,暂时逃避现实世界,忘却自己的存在而融入一种审
39、美的意境之中;艺术作品可以引发欣赏者对往事或生活经历的回忆与联想,加深对生活的体验,激发生活的热情;艺术曾经是,现在仍然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心理特质或文化传统的象征,通过艺术可以了解传统,了解世界,获得群体心理,而这是获得社会适应能力的必要条件。在运用艺术调适法时,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合适的活动种类,如对抑郁者可选择音乐疗法,对焦虑可选择绘画疗法,对恐惧者可选择舞蹈疗法等等。另外,要根据活动的心理效应和和心理调适目标选择相应的题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高亢、激昂适宜于调适抑郁症、自信心缺乏者,民间音乐平沙落雁、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曲调平和、悠扬适合于燥狂、情绪不稳者。 (五)合理渲泄法 合理
40、渲泄就是利用或创造某种条件、情境,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和表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思想情绪。渲泄是一种释放,其作用在于把压抑在心里的愤怒、憎恨、忧愁、悲伤、焦虑、痛苦、烦恼等各种消极情绪加以排解,消除不良心理,得到精神解脱。因此,渲泄是摆脱恶劣心境的必要手段,它可以强化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无论是失恋、亲人亡故等很大的痛苦,还是惧怕某人、某种场合等难以说出口而实际上无关大局的行为,通过倾诉或用行动表达出来,实际上是对有碍于身心健康的情绪状态进行自我调节,所以渲泄的过程也是人们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整过程。 军营是个特殊的环境,由于多种因素,官兵的心理压力往往比较大,有的同志时常
41、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对他们的合理渲泄甚至牢骚,应予以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理解。不能认为士兵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就是冒犯领导,不能把抹眼泪与意志薄弱划等号。既要注意引导官兵采取合理的方式使消极情绪得以排解,又要教育大家自觉遵守条令条例和部队的规定,以不影响部队正常的训练、工作秩序与他人的生活为原则。 渲泄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倾诉。心里有什么问题和积怨,可以找同乡、战友、领导尽情地倾诉出来。倾诉对象一般是最亲近、最信赖、最理解自己的人,否则就不能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在倾诉的过程中,可能因情绪激动、过度悲伤等因素,说话唠唠叨叨,辞不达意,说过头话,甚至发牢骚,对此要给予理解、同情和安慰,并适时
42、予以正确引导。 (2)书写。用写信、写文作诗或写日记等方式,使那些因各种原因而不能直接对人表露的情绪得到排解。比如写日记,自己对自己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许多不良情绪就在字里行间中化解了。 (3)运动。有了消极情绪,闷坐在房子里可能剪不断,理还乱,到室外去打打球、跑跑步或爬爬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怒气和痛苦随汗水一起流淌,心情就会开朗起来。 (4)哭泣。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男儿有泪不轻弹,似乎男子汉是不应该哭泣的。其实,从身心健康这个角度来讲,泪往肚里流是不可取的。流泪也是一种渲泄,无论是偷偷流泪还是嚎陶大哭,都能将消极情绪排泄出来,从而令不愉快的情绪得到缓解,减轻心理压力。
43、 (六)身心放松法 紧张、严格、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相对封闭的军营生活,容易使一些官兵出现紧张、烦闷、焦虑、恐惧等情绪失调以及头痛失眠等生理状态。放松训练是缓解和消除这些状态的一个有效方法。 放松训练是为达到肌肉和精神放松的目的所采取的一类行为疗法。人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密切相连,放松训练就是通过肌肉松弛的练习来达到心理紧张的缓解与消除。研究证明,放松训练所导致的松弛状态,可使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通过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使人因紧张反应而造成的生理心理失调得以缓解并恢复正常。放松训练对于缓解紧张性头痛、失眠、高血压、焦虑、不安、气愤等生理心理状态较为有效,有助于镇定情绪、振作精
44、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对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个体应付紧张事件的能力也有一定效果。 放松训练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里简要介绍五类简便易行的放松训练法。 (1)一般身心放松法。常用的身体放松的方法有做操、散步、游泳、洗热水澡;常用的精神放松的方法有听音乐、看漫画、静坐等。哪些人需要放松,何时需要放松,可以通过观察身体和精神状态来确定。从身体方面,可以观察饮食是否正常,睡眠是否充足,有无适当运动等;从精神方面,可以观察处事是否镇定,是否容易分心,是否心平气和等。如果观察后的判断是否定的,就需要进行放松训练。 (2)想象性放松。在指导官兵做想象性放松之前,应先让他们放松地坐好、闭上双眼,然后给予
45、言语性指导,进而由他们自行想象。常用的指示语是:我静静地俯卧在海滩上,周围没有其他的人,我感受到了阳光温暖的照射,触到了身下海滩上的沙子,我全身感到无比的舒适,微风带来一丝丝海腥味,海涛声在给出上述指示语时,要注意语气、语调的运用,节奏要逐渐变慢,配合对方的呼吸。 (3)精神放松练习法。就是通过引导官兵把注意力集中在不同的感觉上,达到放松的目的。比如可以指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视觉上:静心地看着一只笔、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集中在听觉上:聆听轻松欢快的音乐,细细体味,或闭目倾听周围的声音;集中在触觉上:触摸自己的手指,按按掌心,敲敲关节,轻抚额头或面颊;
46、集中在嗅觉上:找一朵鲜花,集中注意力,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等等。也可指导他们闭上眼睛,试着将生活中的一切琐碎和不愉快的事情忘掉,着意去想象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4)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在对官兵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时,要注意选择不受干扰、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的房间或室外,让他们坐姿舒适。然后引导他们想象最令自己松驰和愉快的情景,并在一旁用言语指导和暗示。指导语是:坐好,尽可能使自己舒适,并使你自己放松;现在,首先握紧右手拳头,并把右拳逐渐握紧,在你这样做时,你要体会紧张的感觉,继续握紧拳头,并体会右拳,右手和右臂的紧张;现在,放松,让你的右手指放松,看
47、看你此时的感觉如何;现在,你自己试试全部再放松一遍;再来一遍,把右拳握起来,保持握紧,再次体会紧张感觉;现在,放松,把你的手指伸开,你再次注意体会其中的不同;现在,你左手重复这样做。以上同样的方法用于放松左手与左臂,接着放松面部肌肉,颈、肩和上背部,然后胸、胃和下背部,再放松臂、股和小腿,最后身体完全放松。 (5)深呼吸放松法。当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感到紧张,而此时已无时间和场地来慢慢练习上述的放松方法时,可以教给官兵最简便的深呼吸放松法。这和日常生活中人们自我镇定的方法相似。具体做法是让他们站定,双肩下垂,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做深呼吸。可配合他们的呼吸节奏给予如下指示语:一呼一吸一呼一吸,或深深
48、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这种方法青年官兵掌握以后,也可自行练习。 这里仅举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失恋,失恋对人的打击是很大的,真遇到这种事怎样自我调节呢? 1、渲泄压抑的情感 失恋造成的情感压抑是十分严重的,如果不及时排泄这些压抑的情感,就会出现问题。有益的做法是找要好的朋友倾诉心中的痛苦。按荣格的力比多流动理论来说,在恋爱时,恋人们相互倾注了大量的心理能量(即爱欲)。现在,恋人忽然离去,这外流的能量失去了出口处,必然拉回倒流,如果你内心的容量很小,倒流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必然泛滥成灾,给你造成无法言喻的痛楚。现在你要做的便是想象自己是个水利工程师,怎么样将这倒流的能量合理渲泄出来。 (1)向朋友倾诉苦闷的心情。倾诉对我们每个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