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航空气象服务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航空气象服务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航空气象服务工作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航空气象/AERONAUTICALMETEOROLOGY舫空号象服务工作的发展坝状及对策StatusQuoofAeronauticalWeatherServiceandtheCountermeasures民航兰州空管中心技术保障部王建东民航重庆空管站航务部刘朝红随着我国加入WT0,以及民航空管体制改革的完成和民用机场属地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航空气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竞争中求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转换角色,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结合新颁布的饩象地面观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之第一
2、部分:观测和报告有关条例,做好地面观测的服务工作,为空中交通服务部门,航空营运人,航空气象预报,航空气象科学研究,气候分析提供优质的服务.一,不断完善的航空气象法律性文件1.她面气象观测规范1979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以来,在1986年5月,1990年l1月,1996年6月和2006年4月共进行了四次大的修改.前三次修改的内容涉及纪录格式和编发报的内容较多,而观测的任务一直没有变.2006年7月1日以前规定观测的任务:(1)为民用航空飞行安全,正常和效益向有关部门提供所需的天气报告.(2)为航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积累资料.(3)开展航空气象观测方法,仪器设备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2006年7月
3、1日实施的新范更加明确服务对象.规范规定观测的任务:(1)向有关空中交通服务部门,航空营运人和其他有关部门提供本场气象情报,为民用航空飞行安全,正常和效益服务.(2)为航空气象预报,航空气象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机场气候分析,积累历史资料.2.为了和世界民航接轨,结合世界民航组织公约附件三和空管系统IS09000认证,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于2004年12月份颁发了民用航空行业标准.明确规定各ASTrafficManagement/2007(5)25专业搽索航空气象/AERONAUTICALMETEOROLOGY机场气象服务部门应在以前发布METAR和SPECI报告的基础上,增发机场内部明语报告及ME
4、TREPORT和SPECIAL报告.增发内部明语报告的条件为:(1)最接进于承运人在本场的最低飞行标准的数值.(2)满足空中交通服务部门和承运人的其他当地要求的数值.(3)当气温比最近报告中的增加2以上,或达到气象部门与相应的空中交通服务部门和承运人协定的阈值.(4)在进近着陆和爬升区域出现:冻降水,中或大的降水,尘暴或沙暴,雷暴,龙卷凤,火山灰,积雨云,中度或严重颠簸,风切变,冰雹,强飑线,中度和严重积冰,严重山地波,高吹雪,漏斗云.当满足以上任何一个条件时,要及时发布明语报告.3.随着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中的普遍应用,民航地面观测设备的进一步更新,自动观测系统和自动观测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
5、用,本次修改的新(觎范对设备的安装,调试,高度以及校时都作了进一步的说明.进一步强调了全行业的统一协调,使观测资料更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二,民航气象观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民航地面气象观测附加观测资料少,如高空风的观测,飞机观测资料等.多普勒雷达仅限于强对流回波的探测,缺乏对低空风切变警报和颠簸告警功能的开发,目前只能等待飞机报告后才发布报告这种单一的测报模式.2.业务素质提高缓慢.由于长期缺乏气象观测系统性的培训,导致各地区在文字理解中的差异,形成编发报的不统一.这些因素制约气象服务质量的提高.观测人员长期养成的习惯:以前只编发METAR和SPECI报告,对新增的METREPORT
6、和SPECIAL报告的不适应.长期以来一直由航管,飞行等部门主动询问天气情况,不能按协议主动为用户服务,形成了坐着等的习惯.3.服务主体单一,机场气象的垄断地位所形成的被动服务意识,大多数观测员仅仅满足于保障型的服务,没有形成主动为用户服务的意识.由于缺乏宣传,引导和粗放的营运管理,用户对气象资料的不重视,对气象的服务,只要求温度等气象要素用于商务配载外,没有充分利用气象资料,对气象服务质量的提高是消极因素.其次,气象规范法则修改后没有及时告知空管及其他用户,从而在执行过程,形成了两个部门不统一的形象,这样对影响服务质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从而形成了气象提供的最新资料,而用户误以为是错报等现象.介
7、于上属情况,民航总局早在1999年就开展了通信,导航和气象优质服务年活动.三,加强气象观测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开发市场,才能占领市场,才会有效益,才能生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民航改革的深入,机场属地化和航空公司的集团化,对航空气象的垄断地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航空公司需要的是优质服务,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鉴于目前状况,气象观测服务工作必须以飞行安全为宗旨,以优质服务为目的,以科学为依据,大力推进航空气象服务.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优质服务的基础人员素质是最重要的.气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气象服务质量.只有较高素质的航空气象观测员,才能有
8、可靠的气象产品.有好的产品才能提供良好的航空气象服务,才能满足空管和航空承运人及其他部门的要求.所以,应结合新(觎范的学习和行业标准的执行,加强观测员的培训.结合每年的换季学习进行合理的业务技能训练,结合每年的照审核进行行之有效的业务培训.照审核的周期比较长,上级主管部门应组织全区气象观测人员分批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结合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对全体气象人员应进行服务意识的培训.一改过去等着要的习惯,明确气象服务的目的及其实施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才能增强气象部门的整体竞争力.(二)做好两个协调工作是提高气象服务质量的前提两个协调是指气象部门和气象机务,通信部门的协调.请看气象
9、报文流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设备的正常与否将直接影响气象观测的对外服务.设备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原始资料,有了可靠的原始资料,观测员才能编发可靠的报文并提供给其他服务部门.当设备不正常时,有些信息无法提供.例如跑道视程(RVR)和气象光学能见度(MOR),这样就会影响我们的正常服务.观测员发现设备不正常时,应及时通知机务人员检修.只要有良好的协作,才能将影响降至最低.26空中交通管理2007年第5期航空气象/AERONAUTICALMETEOROLOGY(上接第9页)三,军,民航的协调和各项管制协议的更改一切事物的发展,无不具有普遍的联系性.对高空管制区的接管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如何签好协议,
10、对未来管制接收以后的工作影响巨大.在军,民航签协议前,对有关的军航空域和周边的民航空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应本着实事求是,面向未来和便于操作的原则,结合新的空域规划对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各个高空管制区的问题,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举几个具体例子:1.与相邻管制区扇区高度的匹配问题,不能搞得高低不一,参差不齐,这样不但会增加今后的协调量,也增大了指挥的复杂性.2.接收非雷达管制区时,在设备能够保障雷达管制的前提下,要摈弃老的程序管制方案,制定出新的雷达管制方案,并做好相关扇区的人员培训工作,尽可能做到接管后马上实施雷达管制间隔,全面提高管制保障能力.3.以接收高空管制区的为契机,军民
11、各方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有助于未来空域发展的原则,结合新的空域规划,军民航的空域均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使空域结构更为合理,为接管以后增加空域容量,更有效地加速管制流量做好准备.上面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在具体操作中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四,设备保障问题高空接管中设备保障问题同样是重中之重.首先,雷达和通讯导航设备的稳定性对于管制指挥至关重要,大范围和超大范围的区域管制对设备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不合理的导航设备布局也会制约航路航线的划设和空域的合理规划.一旦设定不合理,就有可能造成对国家资源的浪费,而且航路航线一旦设定不能轻易更改,由此造成的对航空公司油耗的损失更是
12、惊人的.基于以上两点考虑,高空接管前,要长远打算,抓紧进行空管系统的设备更新工作,各方共同努力积极配合,全面提高空管设备保障能力.结合新的空域规划,完善雷达和通讯导航设备的布点和建设,在规划好的新增航线或航段上,相应增加雷达和通讯导航设备以消除盲区.同时,做好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不断加强和完善本区域管制中心内部的数据联网以及与其它区域管制中心实现信息联网以及管制自动移交,尽可能实施与国际相邻管制中心的自动化系统间的联网工程,实现与邻国管制区之间的雷达管制自动移交,全面提高空管系统运行保障能力.此外要加强对新设备操作的培训,使人机环境更加和谐.(张嘉宁编校)AirTracManagement2007(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