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036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问题与对策摘要:具体分析了三峡库区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生态安全问题。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得出该地区超载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达37.4,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结论。针对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了如下的对策: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和库区立体管理模式;建立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和绿色GDP核算体系;倡导各产业在生态安全下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建立库区县市级管理责任定位体制,明确不同部门、地区所对应的库区生态流域单元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积极引导公众进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关键词: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资源承载力三峡库区1)范围划分是以三峡工程

2、“180 m”方案为标准,东起湖北宜昌,西迄重庆市江津市,包括湖北4县,重庆16区、市、县,共20个县、市,面积为5.57万km2;到2003年底人口约为1800万;人均幅员面积0.34 hm2,人均耕地0.06 hm2 1。本文的生态安全是以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ASA, 1989)提出的定义为代表,并结合肖笃宁先生2的定义,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与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具体是指在人的健康、安乐、生活保障来源、基本权利、必要资源、生活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所组成的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本文试图具

3、体分析三峡库区自然、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生态安全问题,并对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进行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1 三峡库区的环境背景从自然环境来看,三峡库区以灰岩、紫色砂岩分布为主,花岗岩、变质岩局部分布,岩溶地貌广泛发育。该区第四纪以来受长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冲刷和侵蚀,形成了峡谷深切、山谷陡峻、地形破碎的三峡地貌。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库区地表成土过程缓慢,土层瘠薄,并且岩溶地区地下常发育裂隙、漏斗、地下暗河,地表土壤容易流失,水土保持能力极差,导致三峡地区的自然环境先天比较脆弱。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本地区长期经济落后,现在仍是我国西部的后进地区。以重庆市三峡生态经济区19县市计算3,到2001年

4、总人口1557.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51.95万人,占总人口的86.8,国内生产总值为516.8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318.60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0.057 hm2,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3。从1993年三峡工程动工到2009年最后竣工,库区蓄水水位将升到175米,由于库区沿岸大量土地的淹没,113.18万人口需要搬迁4。新城镇的建设和农村新增耕地的开垦,必然产生环境容量超载的问题。同时库区水位的抬升,江水流速将大大减缓,长江自净能力减弱,从而引发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生态环境退化降低了环境承载容量,一方面威胁着人类生产生活环境安全,另一方面也动摇了经济发展的环境基

5、础,最终导致大量生态难民的产生和经济的停滞或崩溃。有部分学者指出,由于江水的长期浸泡以及库区蓄、排水落差等影响库岸的稳定性,可能诱发高频度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问题。2 三峡库区重大的生态安全问题2.1 自然生态安全问题水土流失是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人口的快速增长,陡坡开垦,乱砍滥伐,自然资源(土地、生物)的不合理利用,农村能源短缺等,造成长江中上游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不协调发展。三峡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地。水土流失造成的大量泥沙淤积将降低长江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从而降低水利工程使用效益,缩短工程寿命。水体污染十分严重。现实的例子是重庆市每年排放工业废水

6、约10亿t,达标排放率不到50;沿江城镇每年将3.5亿t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水;境内90多条次级河流1/4受严重污染5。沿岸还有数百个暴露垃圾堆以及船舶污染。同时大江截流,水位抬升,大量的耕地受淹,耕地中的N、P、K将逐渐释放而进入水体,从而将增加江水污染。蓄水后库区上游水体的稀释扩散能力降低,将加剧库区城镇岸边尤其是库尾重庆段的水环境污染。三峡库区蓄水后,水位的抬升导致长江三峡侵蚀基准面的升高,库岸受高水位长时间浸泡和蓄、放水差的作用,可能引起库岸发生滑坡、坍塌;同时实施移民搬迁还会加重地质灾害。侵蚀基准面的上升使长江上游地区的河流纵比降减小,河流的下蚀速度放慢,流速降低,使上游地区带来

7、的泥沙在三峡沿岸堆积,大量的泥沙最终到达三峡坝址。泥沙问题关系到三峡水库的有效寿命,关系到长江上游正常航运。2.2 社会生态安全问题首先,三峡工程的施工必然会导致库区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破坏。水库的修建不但将淹没大量的文物古迹,而且将改变库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和土地利用方式。例如,移民工程中,库区城镇居民点建设,新城镇选址,城市的布局,城市的生产、生活必然对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工程的兴建对当地人民的健康有着长期的影响。三峡工程的兴建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移民搬迁,必然使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三峡工程蓄水将造成库区水体的严重污染,有的病源因水位上升而传播,

8、有的疾病可因移民迁入而扩大流行。再次,库区的土地承载力早已处于超载状态,库区移民使库区发展面临长远而紧迫的生态安全问题。库区山多地少,环境条件的限制性较大,土地资源并不丰富,垦殖系数高达38.18,土地处于过度垦殖状态。长期重伐轻抚育,植被破坏严重,库区森林覆盖率仅有14.94。库区荒山坡占总面积的16.28,大部分是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而弃耕的。此外,本地区的人口稠密,城市扩展受地形限制。下面从库区移民安置,库区人口与耕地的联系以及农田生产力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库区移民安置看,农民赖以生存的良田沃土基本上丧失殆尽。农村移民要获得新的耕地,必然要开垦新的土地,毁坏大面积的植被。这将造成新的水土

9、流失,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将频繁发生,从而加重对自然环境的压力6。耕地资源大量缩减的同时,移民的搬迁安置以及城镇、企业迁建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重建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目前,三峡库区人口稠密,库区平均人口密度为244人/km2,而成库后,因淹没土地而移民的数量将达到9191116人/km2,人均耕地将下降至0.0530.6 hm2;再加上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力度将加大;库区的环境容量超载将更为严重,粮食问题将更为突出。从农田生产力的变化看,三峡库区缺少足够的高产农田,一等地占7.9,二等地占59.2,质量差的三等地占33。而库区蓄水后,受淹的耕地大多是分布在土壤条件较好的一、

10、二类耕地。按“180 m”方案计算,淹没耕地26.40万 km2,每年将少收1.685亿kg粮食;按市场价格1.5元/kg计算,折合人民币2.53亿元。2.3 经济生态安全问题三峡库区目前的经济水平不高,属于长江沿岸的后进地区。近十年,三峡库区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1992年三峡库区GDP总值148.1亿元,人均GDP 1070.0元;2000年三峡库区GDP总值654.96亿元,人均GDP为4104.4元,增长了4.42倍7。但是该地区与全国及发达地区比较,差距仍然在扩大。此外,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低,外资和外贸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库区的移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11、根据库区“180 m”方案,从各县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资料看,受淹19个县市虽然有林灌草坡2680.13万km2,但是土地质量差。该地区为岩溶地貌发育区,水土流失严重,有效土层薄,多数不足50 cm,砾石所占比例大,裸岩占地广。库区可供移民开发的宜垦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用开垦扩耕的方式来解决移民问题,风险较大。农民自给自足的原始资本丧失直接导致农村居民人均GDP的减少。库区投资的自然环境问题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弱点之一。具体表现是两个生态安全问题,即地质安全问题与环境污染问题。在这里,地质安全问题指库区山地丘陵面积占95以上,岩溶地貌广泛发育,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稀少,陡坡垦殖严重。地质灾害成为库区经

12、济发展的一大威胁。另外,库区的环境污染尤其是水质污染问题突出。随着库区蓄水,水体流速减缓,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加之沿江经济的发展,到2010年库区污水排放量将由现在的每年14亿t,增加到每年24亿t 8。水质的恶化将使库区乃至中上游地区的人民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库区的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影响。3 重庆三峡生态经济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重庆三峡生态经济区包括万州、涪陵、黔江等3个区和长寿、梁平、城口、丰都、垫江、武隆、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16个县。重庆市库区是整个三峡库区的主体部分,是三峡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选择这个地区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对三峡地区经济

13、发展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9。经作者的分析、计算,重庆三峡生态经济区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为793.42万人,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为1157.83万人,综合承载力为975.63万人。而该经济区的总人口为1557.57万人,故超载富余人口为581.94万人。占该区总人口的37.4%。可见,三峡生态经济区的人口综合超载已经十分严重。再加上退耕还林,移民迁建,果园重建,新开垦耕地等几方面用地,该区的富余人口超载将更为严重。环境容量已经被打破,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退化的恢复与重建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人口严重超载,资源匮乏,库区的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严峻的现实要求我们应该综合地分析库区经济发展中存在

14、的问题,找准本地区的主要问题和突破点,把握三峡建设的有利时机,保护好三峡的生态环境,促进三峡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4 对策4.1 坚持10年内对库区实施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库区山地立体管理模式库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经济的相对滞后决定了库区是一个特殊的生态补偿区。库区人口压力和土地资源承载压力给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施加了双重负担。只有给予库区注入一定的经济活力即生态经济补偿,才能适当缓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4.2 应尽快建立三峡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根据库区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选取合理的安全诊断指标,确定预

15、警系统的安全等级标准,定期对各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对库区划分不同的地域单元,通过诊断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各单元的安全等级。库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我们及时掌握整个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库区各部门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相关决策依据。4.3 建立三峡绿色GDP核算体系各农业生产部门、工矿企业、各种经济开发项目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要进行经济核算,把它们对生态环境的损耗纳入国民经济的独立核算体系,体现资源环境的生态价值。4.4 倡导各产业的生态安全下的生产经营运行模式提倡发展高效绿色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倡导生态移民,加强三峡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生态安全性薄弱

16、的地区实施生态的恢复与重建5。避免过度开垦、滥砍滥伐和其他破坏植被的行为,从而避免加重水土流失和诱发重大的生态灾难。4.5 建立库区县市级管理责任定位体制,明确不同部门、地区所对应的库区生态流域单元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在各流域单元分设生态监测点,定期进行生态安全监测和汇报地区的气象、水文、水质、地质灾害频度、植被覆盖变化以及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使三峡管理部门充分而及时地掌握各地区的资源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破坏生态安全的因素,从而加以及时治理,减少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等不安全生态因素对库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威胁和造成经济损失。4.6 积极引导公众进行安全生产和科技减灾自救我们需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库区居民

17、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和防灾自救的生态安全意识;二是要切实实施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减灾自救的工程,依靠科技减灾;三是进一步发挥减灾保险业的作用。针对库区地质灾害频繁的特点,选择生态安全等级较低的地区开设减灾保险项目,同时设立库区生态安全基金,使三峡库区减灾重点突出,实现有效减灾。参考文献:1 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领导小组. 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2 肖笃宁. 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2): 354-358.3 重庆市统计局. 重庆统计年鉴M. 北京:

18、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4 黄健民. 长江三峡地理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9: 30-38.5 虞孝感. 长江流域生态安全问题及建议J.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17(3): 294-298.6 王放, 王益谦. 论生态移民与长江上游可持续发展J. 人口与经济, 2003(2): 63-68.7 陈国阶. 三峡库区发展态势与问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12(2): 107-112.8 汪达, 汪明娜. 长江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探讨J. 科技导报, 2003(1): 20-22.9 刘兆德, 虞孝感. 长江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 2002, 11(1): 10-15.1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Ecological security problem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countermeasures QU Bo, XIE Shi-you, ZOU Hong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Sou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Abstract: The ecological and en

20、vironmental problem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its ecological securit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v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of the Three Gorges ecological-economic region in Chongqing and draw a conclusion as the following: the regions over loading of p

21、opulation accounts for 37.4%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The conflict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of the region becomes severe. Aiming a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problems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o establish the mechanism of ecolo

22、gical compensation along with a three-dimensional running-mode in this region; to build a ecological security prediction system and green GDP accounting system; to advocat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mode; to set up county- and city-level management system; to make diffe

23、rent purviews and responsibilities clear for the different ecological drainage areas; to lead the public to produce safely and to decrease ecological disasters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Key word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ecological secur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il erosi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resource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