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三大举措.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085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华社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三大举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华社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三大举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华社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三大举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华社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三大举措.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华社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三大举措 摘要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新华社对外报道经历了由讲求时机向追求时效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离不开新华社基本建设成就提供的物质技术保障,中央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新华社的业务制度建设等, 关键词时效性基本建设政策制度建设 时效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是媒体的一条生命线。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新华社由一个国内通讯社初步建成具有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其对外报道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旅程中,经历了由讲求时机向追求时效的重大转变,体现了对时效性这一新闻价值的执着追求。 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观念长期以来主要是从角度,而较少从新闻传播的特点考虑形成的,强调新

2、闻发布的时机,而不是时效。这种观念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1957年3月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谈话中,将这方面的经验高度概括为“新闻,旧闻。无闻”六个字。所以长期以来,我们原则上提倡“压新闻”,等到确有把握再发布;反对“抢新闻”。认为这是资产阶级的新闻作风,必须反对。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还曾长期受到外交工作的影响。“对外传播与外交”紧密联系,外交部门和涉外事务部门常常强调重视外交工作的要求,忽略新华社作为新闻媒体的特性、职能和工作方式,严格地规定约束了对外传播实践。这反映在具体实践中就是,新华社的对外报道一直受到“新闻与外交”关系的困扰,新闻时效性难以保证。直到90

3、年代中后期以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对外传播是总体外交的一部分,是有别于传统外交的公共外交方式,它有自身独特的新闻传播。外交工作的约束减少了,新闻传播规律的要求增多了,新华社对外报道的时效性观念逐渐转变。 由于诸多条条框框的束缚,新华社对外报道虽然悠久,但是其时效性直到80年代中期仍然很差。当时,新华社在采访、编辑和发稿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比较缺乏时效观念。有一段时间还有人专搞“抗压式”的新闻,压一两个月还能发。不少稿件中,“最近”、“不久前”还相当多。一件事发生了,很少有及时发新闻,然后再连续报道的,总要等事情快处理完了,有了结果才报。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闻改革的深化,以及对外

4、传播现实挑战的加剧,新华社对外报道日益强调时效性,将其提到前所未所的高度,“抢新闻”逐渐成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和自觉实践。应该说,促成这种转变的因素既有来自中央领导层的支持,又有来自学界对新闻规律的积极追求,更有来自对外传播业界的大胆摸索实践。 一、加强建设: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物质基础 新华社80至90年代的基本建设是提高时效性的物质技术保障,这尤其对提高新闻采访与发布环节的时效性至关重要。80年代,新华社以为主导,大力夯实基本建设,包括:其一、国际新闻信息采集网大建设。建立了4个海外总分社、3个欧美编辑部和10个国外分社;其二、新闻用户事业大发展。具体落实“一手抓新闻报道,一手抓新闻落地”的决

5、策,发展供稿和用户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三、第一次技术飞跃。实现了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质的转变。90年代,新华社基本建成世界性通讯社,表现为:其一、建成比较完整的世界新闻信息采集网。截至2001年底,建成驻国(境)外分支机构104个,国内分社31个,支社16个,记者站35个;其二、建成比较完整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到2001年,新华社每天用7种语种播发180多万字和约290底新闻图片;其三、建成覆盖全世界的新闻信息供稿体系。到2001年6月底,新华社已经在世界五大洲的133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135个供稿点,新闻信息用户达到13295家,其中海外新闻信息用户4015家。其四、建成比较完整的技

6、术保障体系。实现了第二次技术飞跃,在整体通信技术水平上达到或接近西方大通讯社。 二、制定政策:提高对外报道时效性的根本依据 1978年以后,中国新闻界开展以业务改革为重点的第一轮新闻改革,包括新华杜改进对外报道时效性的许多实践探索得到了中央的政策支持。1981年11月,在庆祝新华社建社50周年茶话会上。习仲勋代表中央书记处讲话,对新闻业务改革提出五点希望“真、短、快、活、强”。其中,“快”就是新闻报道要快发,讲求时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全国新闻界掀起多写新闻,快些新闻,写好新闻的热潮。新华社在这一热潮中起到带头作用。积极采取措施,将提高新闻时效具体落实到工作中去。社长穆青在新华社1983年国

7、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之一就是提出必须改革国内新闻报道,讲究时效。要求记者在事件发生后两小时内把消息发到总社。编辑编急稿时,要注明收到的时间和编好的时间。记者迟发或编辑耽误者要追究责任。1987年7月18日,中央宣传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通讯社联合发出经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的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必须改革我国新闻机构关于国内一些重大新闻的报道经常比外电“慢三拍”,“出口转内销”的情况。并且提出改进新闻时效的具体意见,主要有:1,中央的重大决策、决定和措施,中央领导同志同外宾的重要谈话。以及各条战线的重大成就,需要公开发表的,都要及时地向国内外作报道,力争发在外电、外台之前。2

8、,凡有外国记者在场或涉及外国人的重大事件,都应及时报道,并力争发在外国记者前面。3,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外国、港澳地区或海外华侨、华人新闻从业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报道一般不应晚于对方。4,突发事件凡外电可能报道或可能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应及时作公开连续报道,并力争赶在外电、外台之前。5,重大灾害和灾难性事故。应及时作报道。6,涉外事件中凡在国内影响不大,而在国际上可能产生影响的,对国内可不作或少作报道;对外则需及时作连续报道,说明事实真相,以正视听。意见肯定了新闻业界在业务改革方面积累的一些宝贵经验,表现出中央改革国内重大新闻对外报道时效性差的极大决心和开放态度,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199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出关于国内突发事迹对外报道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国内突发事件的对外报道“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信誉”,总的对外报道原则是“先发制人”,要求提高时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