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校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的探讨.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校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运行机制与管理办法探讨2011年科研管理干部培训总结材料负 责 人:王永刚 材料整理: 高庆吉参加人员:王立文 王永刚 刘社宣 解本铭 高庆吉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主要内容确立制度创新的理念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多方筹措经费并有效监督使用深入开展开放交流与合作促进成果转化6坚持定期考核和科学评估机制0 引言我校重点实验室包括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工程中心(建设中)及民航局科研基地等。重点实验室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部分,是组织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高级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对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
2、素质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为我校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我校的重点实验室运行时间不长,在管理和建设方面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还有很多正在思考的问题:()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需要如何完善和创新?()重点实验室管理和学校教学和学科建设如何有机结合?()如何更新重点实验室人才管理机制,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重点实验经费管理模式怎样完善?()如何建立健全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怎样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的创新优势并形成科学的培养创新人才的体系?针对诸如上述问题,我们听取了吕忠平和
3、白杰二位副校长的报告,分析了我校的现状及发展目标,而后党委组织部带领我们到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兄弟院校实验室领导做的报告并就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经过小组人员认真分析讨论,综合大家意见,形成如下关于我校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与管理办法的建议,希望对提高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推进重点实验室又好又快地发展能有所帮助。确立制度创新的理念科学、规范、制度化的管理是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提升实验室整体实力和水平的重要保证。实验室应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以管促建,不论从宏观方面还是从微观方面都要力争达到科学化、规范化,通过建立各种有效机制和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运行与
4、管理有章可循,保证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行。一般来说,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应有“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人员管理办法”、“开放基金管理办法”、“机房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条例”等制度,此外还要结合自身运行的特点对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创新。在人员管理方面,重点实验室的人员涉及固定人员、客座人员和研究生等,因此可将“人员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为“固定人员管理办法”、“客座人员管理办法”、“研究生管理制度”等。为了加强人员流动的可操作性,还可增加“固定研究人员的确定和申请办法”,同时制定以知识、技术为要素参与分配的有关制度,形成有利于创新、鼓励竞争的评估
5、体系和管理制度。在科研管理方面,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外,可制定有关论著发表、学术活动交流的办法,增加一些激励措施来加强实验室的凝聚力,如“科研合同立项及管理规定”、“关于资助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关于资助国内外专家学者短期来访讲学的办法”、“成果标注及奖励措施”等。在实验设备和资料的管理和使用方面,可制定“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图书和资料管理办法”、“使用互联网和计算机守则”、“个人用机及配件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室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实验平台开放使用实施细则”等。在实验室日常运行和宣传管理方面,可制定“实验室考勤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印章使用及管理办法”、“实验室文档管理
6、规定”、“实验室对外接待工作管理办法”、“网站建设与维护管理办法”等。实验室的安全不仅包括日常的安全卫生管理,还包括科技安全、网络安全,因此可制定“安全保卫制度”、“防火安全规定”、“科技保密条例”、“网络安全管理条例”等。上述制度的建设不仅仅是单向和静态的,在运行中还应合理、科学地把握时机,不断动态地修正、完善和创新。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我校重点实验室的固定研究人员基本上都隶属于学校的各院系,其人事关系、组织关系、教务教学关系、职称晋级和津贴等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基本要素,均在学校和学院的组织和制度框架内进行分配,因此实验室主任难以对实验室的人员像传统组织那样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命令,致使实验室对
7、部分科研人员研究方向的影响力也很小。因此,如何科学管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成为主要问题之一。在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新理念。将最新的变革型领导理论贯彻到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建设当中去,实验室领导者和学术带头人要提高自身素质,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引进员工绩效管理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促进实验室又好又快地发展。2.1 合理设置专职岗位针对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兼职过多、事务繁杂的问题,可以设立专职管理人员来加强实验室的日常与行政管理。设置常务副主任,主要协助实验室主任处理日常事务,组织综合办公室各项工作,协调与上级主管部门、各职能部门和依托院系的关系;设置学术秘书,主要负责实
8、验室的学术档案整理,学术信息、科研成果统计等。通过以上专职管理岗位的设置,从根本上减轻实验室主任的行政事务压力,使他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实验室的宏观发展方向,谋划实验室的发展,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所负责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专职管理岗位的设立,可以增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实验室的信息通畅,管理主动,减轻对科研人员的事务性打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验室整体科研效率。2.2 健全集体领导与决策机制为了进一步健全集体领导与决策机制,在实验室中可以设立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由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组成,它的职责主要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审议
9、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规划实验室的长远发展目标。实验室主任按学术委员会确定的研究方向负责课题的组织管理、计划实施和基金的管理使用,组织日常学术交流,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及技术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维护,并定期向学术委员会汇报工作。实验室教授委员会由实验室主任、学术带头人、部分资深教授组成,组织解决日常工作中重大问题的办公性质的会议。教授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高水平人才资格鉴定、固定人员考核、开放课题初审、研究分析实验室工作形势、制定实验室规划方案和各项政策等。在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对实验室总体发展方向和管理运行的科学把握基础上,主任办公会议具体组织和协调全室的重大科研活动和项目规划,管理研究
10、平台,进行相应的资源配置,团队负责人负责基层管理,并有权调配本团队的工作人员和支配研究平台上的资源。2.3 分类管理科研人员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身份上基本上可以分为固定研究人员、校内流动研究人员、校外流动人员、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等4 类,在管理方法上应有所区别,以便充分调动各类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并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1) 固定研究人员。主要由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实验技术人员以及正在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组成,并实行年度考核、动态管理。建立流动机制,对未完成岗位考核目标的人员予以解聘,为有潜力并在近期可以取得重要成果的人员,提供宽松的研究环境支持其工作。(2)
11、 校内流动研究人员。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是相关学科来实验室从事研究的科研人员;二是近期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的科研人员。(3) 校外流动人员。充分利用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施条件,结合重大科研和工程建设项目合作研究,吸引和邀请国内外著名研究所和大学有特长的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开展研究。上述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工作均需签订协议,履行岗位职责。(4)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我校目前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虽然没有博士点,但已有博导和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可按其专业方向和兴趣特长,参加到各个项目中,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并接受考核。2.4 理顺实验室科研人员与院系的关系高校行政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
12、使院系拥有了人事、学科、研究平台资源管理以及使用的自主权,从而导致了公共资源在使用上的不平等,在客观上使院系之间、学科之间资源的交叉整合较难。我校的科研基地虽然挂靠在各个二级学院,但在管理上仍然是相对独立的,致使学院和科研基地两面为难。为此,需要顾全大局,从长远目标出发开展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开放、流动、联合、竞争”,它要求实验室要依据社会需要和科技发展进行资源整合,这恰恰与高校行政管理重心下移的现状相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自愿遵守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应允许科研人员以固定人员或流动人员的身份加入到重点实验室中,享受实验室优惠的科研条件。实验室挂靠院系,除专职管
13、理和技术支撑人员编制挂靠院系外,其他所有科研及辅助人员的人事关系都纳入与自身研究方向有关的各个学院,实行在学院岗位聘任基础上的实验室二级聘任。而实验室在财务、科研、学术交流等方面保持独立。实验室可以独立地与挂靠学院打交道,而跨院系人员的人事、教学、后勤等由相应院系负责,其学术和科研由实验室统一组织,独立进行。2.5 实施项目团队管理从科研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看,我校重点实验室的科研项目管理应由课题负责制逐步转向团队负责制。团队承接的科研项目,由团队负责人统一管理;流动人员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由各团队负责人依据其利用重点实验室资源情况,提出项目归口管理的申请,再由重点实验室与所属单位(部门) 进行
14、协调,年终进行项目管理费用的结算。团队论文的发表由团队负责人审批是否符合团队研究方向,决定资助额度。此外,还需要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实验室文化特别是创新文化,是指围绕着实验室工作而建立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技术技能、行为规范及其他相关成分的总和。搞好重点实验室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创新文化建设,对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取得创新成果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多方筹措经费并有效监督使用重点实验室需要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进行连续的科学研究,因此充足的经费投入是重点实验室跨越式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重点实验室的主
15、要经费来源是上级部门划拨的初期运行管理费和科研课题研究经费。运行管理费金额较少,其中划拨出来的开放基金课题费和实验室主任基金,不足以支撑重点实验室对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工作的调整。一般实验室名义上的科研经费,多是研究人员通过直接申报国家、部门和地方的各类竞争性科技计划而获得的研究经费。这些课题的申报不需要经过实验室的评估,未必符合实验室的既定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而且这类课题的研究经费只有项目负责人才有权支配,不好作为实验室开展必要科学研究的经费来源。因此,实验室可自主支配的,用于开展符合实验室既定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的科研经费明显不足。为此,加快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应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重点实
16、验室建设和发展的资金体系。实验经费的筹措实验室经费的筹措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如下:()争取获批民航局及天津市专项建设经费。()可通过产学研协作或共建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的介入,形成国家财政、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格局,也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革,或者重点实验室联合上市,进行融资。()通过学科方向调整,充实研究力量,提高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和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争取到更多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经费,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获得广泛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得到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促进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实验经费的管理当前,重点实验室的经费使用需要严格管理,避免出现贪污现象或乱花钱、不出科研成果
17、的问题。因此,应加大对重点实验室经费的监管力度,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可定期审计,使实验室经费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深入开展开放交流与合作重点实验室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管理效益,应树立“开放交流、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全面推进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采取共建、联合、调整、合并的措施,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与经费。我校重点实验室距离实行全方位、高水平、高层次和实质性的开放目标还存在明显差距,开放水平、开放度和开放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有的实验室平均每个开放课题经费不到1 万元,有的每年的开放课题总经费不到5 万
18、元,有的甚至没有开放课题。有些设备想对外共享,外界却不知晓;有些人想用别人的设备,但却不知何处有。开放课题经费少、开放课题小而分散、缺乏设备共享机制、共享信息不通畅等是当前重点实验室亟待加强的地方。重点实验室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因此重点实验室应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建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新机制。重点实验室应充分利用优质设备资源与师资资源,调整组织结构,加强资源整合,突出研究重点,形成自身特色。要用发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优化学科基础,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走集成化建设实验室的道路。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
19、求,符合高校实验室的发展趋势。应建立“专管共用、资源共享”的大型仪器平台,注重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管理,在管理、运行、投资等方面建立良好的机制,实施网络化管理,促进开放服务。我校重点实验室起步较晚的局面,尤其要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快捷获取国内外科技新信息和科技资源的重要渠道,对于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继续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开展与国外航空院校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或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宽交流渠道,推进实验室资源互补共享。大幅度增加国际交流的机会和人员数量,吸引和聚集一流科学家来访问交流、合作研究,聘请知名教
20、授和专家来实验室讲课、作学术报告、做兼职教师,固定研究人员和客座研究人员相结合,信息资源共享。()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访问学者、短期讲学等方式,建立起紧密的协作关系,取长补短,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成长。()积极推动重点实验室面向航空企业和社会的开放服务,引入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及相关的国内外设备系统研发、生产、设计单位的优秀人员,开展跨领域、跨行业的技术协作与联合攻关,增强实验室的技术集成和联合创新能力,实现双赢。 促进成果转化为了促进重点实验室成果向社会转化,同时借助成果转换实现实验室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可以采取:(1) 项目公司模式。自主研发的技术成熟后,通
21、过广泛的社会融资成立项目公司,以实验室为技术支撑,以企业为载体进行项目产业化开发。(2) 与企业合作开发模式。实验室对民航急需的科技成果或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与企业合作,直接面对市场进行针对性研发,以先进的技术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重点实验室可以探索建立产、学、研开放共享合作机制,推进重点实验室与有关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相关核心技术的汇聚地设立研究开发和技术服务机构,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行之有效的科技服务。通过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运行机制的不断优化,重点实验室将在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等方面更有效地开展创新研究,为提高科技水平和科
22、技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作出更大的贡献。6 坚持定期考核和科学评估机制为了提高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科研和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要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机制。重点实验室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与政策导向,将实验室的服务质量与开放程度、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学生与教师对实验室管理的满意程度等,作为对实验室评估的重要依据。通过定期考核、科学评估来引导重点实验室管理人员调整其工作方向,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同时采取奖励机制,优胜劣汰,最大限度地激发实验室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重点实验室管理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结束语中国民航大学重点实验室在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民航、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和完善重点实验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运用现代科学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并具有自己鲜明行业特色的实验室管理新理念和新机制,提高重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小组人员认识水平有限,所谈问题及提出建议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决策有所裨益。小组全体成员201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