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194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应运而生。作为一个应用性强的专业,它主要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旅游行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根据国家旅游局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1 968所,其中高等院校967所,中等职业学校1 001所,在校生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达到108.6万人,比上年增加13.4万人,增幅为14.06%。2010年全国旅游院校毕业生总数为32.8万人,其中高等院校毕业生数为16.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2.

2、6万人,增幅为18.64%。虽然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上升,但是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的现象依然存在。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旅游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是与此相矛盾的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大量的毕业生流向其他行业,旅游企业人才短缺与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并存。在这种局面下,推行校企合作势在必行。一、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又称产学合作,是指高校同企业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1。校企合作在国外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的TAFE体系等,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一线技

3、术人才,已经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成功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2。我国的一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如何依托旅游企业来培养专业人才是所有院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二、校企合作的意义(一)校企合作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加快专业建设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在高校旅游管理的培养方案里,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一些专业课程,但是供学生挑选的课程很少,而且很多培养方案的制定都是学校自主进行,缺乏与行业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联系,造成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差,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现象严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

4、定差距,学生就业困难。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高校旅游教育可以根据旅游企业的需求以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设置课程体系,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构比例。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提供人才需求,学校联合旅游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二)校企合作有助于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很多课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对专业老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较高。目前旅游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校企合作,年轻的专业教师可以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在实践过程中学习

5、操作技能,熟悉操作流程,了解接触前沿知识和旅游产品,从而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旅游企业的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到校任课,承担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这样既可以弥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性差的不足,也可以打造一批旅游“双师”型人才,加快旅游师资队伍建设。(三)校企合作有助于专业合格人才的培养、就业从“十一五”时期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将以年均10.8%的速度递增,居民消费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国内游和出境游的比例迅速上升,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也将势必带动酒店业的快速发展。与这

6、种快速发展不协调的是旅游专业人才的极度缺乏,尤其是旅行社和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才、优秀的导游人员、旅游调度和旅游线路策划人才更是有严重的缺口。同时由于学生与旅游企业的接触不多,部分同学毕业后选择跨专业就业。这些原因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与市场需要的旅游人才相差甚远。旅游实践性强的专业特色使得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校企合作模式的推广可以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培养出更合格的专业人才。同时实训可以加强学生对旅游企业的认识,提前接触旅游企业文化,缩短了入职后的适应时间,旅游企业也可以通过实训挖掘自己需要的专业人才,从而减少旅游人才的流失。三、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

7、题(一)合作流于形式,深度不够目前高校旅游管理的校企合作基本停留在表面,双方对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学校虽然在了解企业人才的基础上对培养方案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只是偶尔请旅游企业的人员做几堂讲座,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学校把校企合作简单地理解为社会实习,如旅行社的“放羊式”顶岗实习,包括毕业实习等,根本达不到专业培养的要求。从企业层面看,他们认为学生的培养是学校的责任,不愿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校企合作的方式也仅限于学校在实习企业挂牌,给企业提高一定的知名度。此外一些旅游企业选择校企合作更多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把学生当作“廉价

8、劳动力”,以节约人力成本,这种现象在酒店行业尤为突出。这些做法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观念,背离了校企合作的初衷。(二)合作形式过于单一目前校企合作主要还停留在浅层次合作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培养、加强师资培养等基本模式,无法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很难实现将教育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的合作目标。同时,校企双方在选择的时候往往都过于单一,局限在某一或某几个形式中,不能形成全方位的合作。这使得目前的合作大多流于形式或只做表面文章,很难有实质性的成果3。(三)合作机制不健全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方面我国旅游行业本身经营管理不规范,国家对企业利益保护也不够,致使企业合作的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办学自主权,政府干预过多,高校办学要受学制、人才培养方案等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家没有出台明确校企合作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权威的校企合作准则,导致校企合作无章可依。 论文代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