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问题及应对.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236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环境问题及应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环境问题及应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环境问题及应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环境问题及应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环境问题及应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环境问题及应对.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中国环境问题及应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中国每年能源消耗量占全球19.5%,石油消费量一半多依靠进口,煤炭消费量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总和,高能耗产生了仅占世界8.6%的GDP,却留下许多受污染的城市、全世界1/3的垃圾和频繁发生的环境事件。我们必须从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负责的高度,唤起对保护资源环境的高度自觉和警醒;中国决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老路,而要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环境保护要求把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促使经济行为主体努力进

2、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尽量利用循环再生资源,激励其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获得新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制约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不会阻碍经济发展。同时,环境保护的要求改变了市场准入条件,使那些落后的技术和产业被淘汰出局,从而使先进生产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我们不可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中国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绝不能为了发展而宽容污染。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

3、下,加强环境保护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转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可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推进在保护中发展。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但是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禀赋差、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随着环保实践的不断深入,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不仅成为环保系统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成为全社会共同推进环保工作的旗帜。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大力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始终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4、的一大难题,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进一步显现,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结构调整、创新发展的时期,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将是国际社会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大势所趋。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以绿色经济、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正在孕育繁衍。中国将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按照循环经济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构筑链接循环的产业体系。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推行绿色采购,推动形成绿色

5、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目前,中国正在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个规划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坚强决心: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一定要走出一条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业2 中日关系的未来 真正和解中日关系从去年以来持续恶化,有识之士对此忧心忡忡,提出不少建议,包括签订海上条约或新的法律文件来实现关系再次正常化。然而,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东北亚国际关系问题,最终症结还在于历史问题上的真正和解,仅仅依靠法律方式不能实现。1 通过法律无法实现和解的历史问题和解与法律解决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双方对过去达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构筑新关系,更多指的是双方相互的

6、接受。战后在美国主导下,日本与东南亚国家通过较小数额的战争赔偿,从法律上解决了历史问题,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中日之间则是通过中国主动放弃战争赔偿,谈判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与亚洲已经从法律上解决了历史问题。战后,日本在接受波茨坦宣言,接受东京审判结果基础上回归国际社会,实现了同亚洲国家关系正常化,但这都是外力主导下进行的“被动的历史总结”。而对历史问题,日本一直没展现出“主动总结历史”的勇气。现在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很多根源于此。有人可能会认为,战后日本决心成为和平国家,反战和绝对和平主义的思潮不正是总结历史的结果吗?需要指出的是,这只不过是对过去的简单否定而非真正的总结。日本

7、政府应当主导总结日本从开战到战败过程的原因。正因为一直没有做这项工作,现在才会出现对宪法不满意,对胜者强加的东京审判感到不公平的情绪。2 历史问题上的“经济账”和“道义账”对于中国来说,在历史问题上算经济账,很多时候并非明智的战略选择,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更为重要的“道义账”问题。如果过度强调所有问题已在法律框架内解决,就会在国际社会造成逃避道义责任的印象,在道义上失分。对日本来说,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向国际社会表明,日本与亚洲国家已经在法律上解决了历史问题,但为了真正的地区和解,日本愿意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告别过去面向未来。作为侵略战争受害者,中国无疑在道义上有制高点,但要实现东北亚的真正和解,需要弱化受害者心态,在批评日本行为的同时也要对日本为和解作出的努力予以积极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