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261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论文: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育教学论文: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论文: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论文摘要: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市镇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学校、家庭以及相关部门正确引导中学生体育消费,使其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关键词:市镇中学生 体育消费 现状 影响因素1、研究目的 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也是未来城市生活的主体,也是当前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消费情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消费的发展与走向。而且中学生的体育消费问题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孤立的消费为题,它关系到中学生在价值观形成之前身心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生活

2、水平和生活的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加上现在的青少年独生子女很普遍,家庭为子女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来源,这为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本文通过对市镇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学校、家庭以及相关部门正确引导中学生体育消费,形成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提供参考。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初级中学、中学、理工学校、水霖学校、华正学校等镇内五所中学,每个中学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男50人,女50人)。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并翻阅了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中学生心理学、社会消费观、中国消费杂志等相关书籍。

3、2.2.2专家访谈法对广州体院和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体育理论界专家、教授及市部分地区的体育工作者进行访谈,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基础。2.2.3问卷调查法对市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和结构、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为95 56%。其中有效问卷为465份,有效率为97.28%,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满足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2.2.4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运用SPASS17. 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处理。3结果与分析3.1镇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现状体育消费是指个人购买或使用体育物品与体育服务产品用以满足自己体育需求的

4、活动,其水平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1。通过调查,发现市镇中学生在体育消费金额方面的花费为平均每年1285.96元,体现了他们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具体消费情况(见表1)。由此可见,市镇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高。据国内一项调查表明,自身并无收入的中学生群体已成为城市中仅次于白领高薪群体的体育消费群体。过去,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基本上是无消费的,现在这种状况已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足球、篮球、网球、健身器等体育器材已经进入家庭,穿戴宽松方便、美观大方的运动服装鞋帽,骑各色款式的运动自行车,在城市中学生群体中已成为时尚。表1. 市镇中学生体育消费金额消费金额(年)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2000元以上501

5、0.75 %15002000元9420.22%10001500元10021.51%5001000元12927.74%500元以下9219.78%3.2镇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总体现状表2镇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总体现状因素MEAN(平均数)S.D.(标准差)N健身目的3.7510.7256465娱乐目的3.6410.6145465考试目的3.2310.8135465社交目的3.1730.6542465明星效应目的2.435o.7921465 “体育消费结构是体育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消费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 2。调查显示(见表2),在市镇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中,实物性消费高于观

6、赏性消费。其原因在于实物性消费的产品,如体育服装、鞋帽等运动装备以及运动营养、体育器材等,其特质能够满足消费者运动和生活的双重需求。而这一点恰好适合目前我国城市的消费水平和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另外, ,在参加问卷调查的中学生当中购买体育报刊杂志的有32人占调查总人数6.88%,但购买门票观看体育比赛的人则有53人占调查总人数11.40%(见表3),有此可以看出在体育比赛门票和体育报刊杂志等观赏性消费中,体育比赛门票消费所占的比例较大。这是由于足球、篮球、排球等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已经商业化,而且镇拥有目前广东省设备较好的CBA篮球体育馆作为“新世纪”篮球队的主场地,有的比赛还特意针对中学生

7、采取大幅度优惠,所以能够吸引大批中学生到场观看。表3.市镇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内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的百分比排序体育服装、装备25354.41%1体育器材6914.84%2体育比赛门票费用5311.40%3运动营养408.60%4体育报刊杂志326.88%5参加体育培训班112.36%6其他方面的体育消费71.51%73.3影响市镇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3.3.1实物性体育消费的影响通过对市镇中学的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发现他们对于实物需要的消费目的占了第一位。实物性体育消费资料在中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观赏性体育消费资料。就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而言,大部分学生比较开朗,活泼好动

8、,喜欢休闲体育。很多时候回出于休闲,舒服和运动的角度去购买体育服装和装备。同事中学生处在管理和规章制度都比较严格的学校环境当中,学校的很多规章制度都必须严格执行的。从目前来说,市各镇区中学都要求学生上体育课时都必须穿上运动服,不少学校还把校服的款式定位于运动服。有的学校甚至于要求学生自备一些体育器材,如跳绳,钉鞋,篮球等。无形中使中学生产生的一种对实物性体育消费的购买需求。3.3.2受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氛围的影响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还受到所在学校和所生活的社区体育文化的影响。市的体育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篮球、田径、自行车等项目在全国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在学校开展的红红火火,社

9、区群众体育运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例如每年一度的暑期“XX社区篮球杯”和镇“迎春杯”“体育节”等等体育盛事。因此,镇区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的意识和行为肯定会受这种氛围的影响。以及一些社会上的成立的体育休闲运动协会,如“篮球协会”“太极协会”“自行车协会”等等林林种种。这势必会影响我们的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行为的形成。3.3.3从众攀比心理的影响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的从众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一个集团的范围或多数人的意见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做同性质的行为3。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处于不成熟和不稳定的时期,即使

10、个人的自主性有所发展,但个人做出行为时,都会习惯性的需要其他人的支持,所以一旦自己的行为和言论和周围的人不一致,或自己的意见有别于大多数人的意见时,他就会心理上收到了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迫使自己不得不改变最初的想法。另外中学生的消费观,包括体育消费观,还处于一种盲目,不稳定的状态,思维往往容易收到周围人群,特别是同学的影响。所以,中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受同学朋友的影响是最大的,他们有时有攀比的心理,周围同学、朋友的体育消费水平高的中学生,他的体育消费的水平相对就高。中学生具有追求时尚和新颖的消费特点,反映在购买心理和消费行为上,就是希望所购买的物品符合时代的潮流。调查表明,中学生在购买理想的体育服

11、装时首先考虑的是款式,然后才是价格和质量5-6。日常生活中,在穿着名牌运动服装的时尚潮流中,城市中学生成为首当其冲的消费群体,他们对款式和风格的追求,甚至超过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在中学生周围的同学朋友中,如果谁是“追星族”的话,其他的同学也会一起响应,成为各类体育明星的主要崇拜者,谁有好看的体育用品,其他的同学也会去争先购买。调查中,有21. 58%的中学生表示自己购买体育用品主要受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 3.3.4家庭的影响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消费问题上也是一样。每个家庭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而这些消费习惯和观念在日常生活中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子女或成员。家庭的经济状况会

12、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习惯和观念产生影响,其高低直接影响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调查发现,家庭成员经济收入是青少年获得可支配金额的主要来源,青少年的体育消费与家庭收入水平成正比关系。家庭收入高的中学生有一定的钱可以自己支配,这样就可以进行适当的体育消费,家庭收入低的中学生自己可以支配钱较少,体育消费的水平就相对较低。同时,家庭成员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调查发现,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收入高的家庭的子女的体育消费行为相对较好,而且体育消费的水平较高,参加消费的结构比较多7。3.3.5商品的媒体广告影响图1.镇中学生年均消费规律商品是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对象,商品本

13、身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选择、购买。由于中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和心理特点,他们比较看重的是商品的款式。同时,中学生对商品的广告具有“好奇”和“模仿明星”的心理。调查表明, 18. 95%的学生购买体育用品受广告的影响,有20. 31%的学生是受体育明星的影响7。另外,社会上每年的不同时段,广告商都会以不同的手段去吸引购买力。例如每年的“元旦”、“五一”、“十一”“岁末”以及篮、足球运动旺季。广告商就会借助这些特定的节日加强广告的轰炸,一些广告手段是层出不穷,例如加大商品折扣率、积分换购等消费策略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据调查(见图1),人们每年在这些广告手段的刺激下,消费额

14、度和消费量都有明显的提高。镇的中学生多会有选择性的集中在每年的某个大型节假日里加大体育消费,例如购买体育装备、运动服装和运动鞋。可见商品广告是吸引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有效途径,而他们也就成为各种体育信息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3.3.6中学生本人个性心理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决定他们在消费中的心理特征;如性格、气质、消费观念、态度等还不成熟、不稳定。所以体育消费动机的差异影响了他们对运动装备、体育器材、体育媒体资料、体育培训费用等消费的需求量。因此,我们应该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心理类型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正确的引导他们,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体育消费心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

15、在对体育消费的动机方面有其年龄阶段的特点。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学历(年龄段)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初中生体育消费动机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位依次为:娱乐动机、健身动机、社交动机、考试动机、明星效应动机。高中生体育消费动机各因素按其重要性排位依次为:健身动机、社交动机、娱乐动机、考试动机、明星效应动机。经t检验可知:高中生的健身动机水平、社交动机水平明显高于初中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初中生的娱乐动机水平、考试动机水平明显高于高中生,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这主要由于高中生随着年龄增大,为了缓解学习生活的压力,大多数高中生都非常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加大在休闲体育消费方面的投入

16、。而初中生闲暇时间相对较多,同时要面对全市统一的体育中考,所以在购买体育装备以及体育器材的消费方面明显的增多。表4.不同学历中学生体育消费目的差异比较因素初中MEAN S.D.高中MEAN S.D.健身目的3.447 0.7593.802 0.717娱乐目的3.658 0.7213.482 0.78考试目的3.110 0.7093.108 0.695社交目的3. 123 0.6743.536 0.735明星效应目的2.884 0.7392.221 0.669表5.不同性别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比较因素男MEAN S.D.女MEAN S.D.T健身目的3.419 0.6543.849 0.633-3

17、.122娱乐目的3.781 0.6373.619 0.8122.479考试目的3.168 0.6563.199 0.849-0.557社交目的3.321 0.6983.112 0.6672.208明星效应目的2.791 0.7182.648 0.5982.612另外,在男女中学生生理特征方面也对中学生体育消费有着很大的影响。见表5,通过对不同性别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女中学生在体育消费动机上存在明显差异。如表5所示,男生的娱乐动机水平,社交动机水平,明星效应水平都高于女生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女生健身动机水平则高于男生,并具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体育消费方向。4结论

18、与建议4.1结论(1) 由于市是珠三角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城镇居民的收入高,以至于家庭成员自身可控收入较多,同时城镇居民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要求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快速提升,从而导致子女的体育消费在不断增高。 (2)市镇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体育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镇区内体育消费中举足轻重的群体。(3)市镇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上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其中体育服装、鞋帽的消费最高,达到54. 41%。(4)市镇中学生体育消费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实物消费因素、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氛围、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家庭的经济及成员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商品广告的影响、本人心理特征的影

19、响。4.2建议(1)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全面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为中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保障。(2)我镇青少年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他们在重视物质消费的同时,对体育文化娱乐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有所增长,但仍有必要加强体育价值观念的培养。 (3)部分中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盲目攀比和炫耀的心理日趋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学校、家长的高度重视,并给予正确引导,培养他们树立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4)城市中学生群体是体育消费的重要群体,针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商家应针对他们的性别、年龄特征,进行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商品的开发和宣传。参考文献1颜意娜.体育消费行为

20、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及研究综述,第一健身俱乐部,2010. 2曹可强.体育产业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97113.3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王超英,刘胜,曹卫星,周军.武汉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的调差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院报,2007(3)8084.5王津秋,闫淑芳,胡一平,等.济南、青岛市中学生体育意识、行为与体育消费状况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3(3):8587.6李英,罗国军.对农村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6): 1081097储亚娟,宋丽娟.对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其印象因素的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体育院院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