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261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以及公司盈余管理的分析,对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成负相关关系。最后,论文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信息披露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信息披露质量、盈余管理、上市公司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listed compan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quality and corporate

2、 earnings management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quality was made on the correlation of empirical research.Research found that the qua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a nega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At last, this paper aim

3、ing at listed company earning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isclosed the questio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 Disclosure quality、Earnings management、Listed companies一、盈余管理的前提和手段Schipper (1989) 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管理层利用其信息优势有目的地操纵对外财务报告,以谋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按照Schipper(1989) 的理解,盈余管理实际上背离了财务报告的中立性原则,其目的往往

4、与企业所有者利益相背离。(一)信息不对称是盈余管理产生的前提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 股东不直接经营企业, 而是委托给经理。由于经理直接管理和运作企业, 控制着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 因此经理比股东了解更多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 而股东则处于信息上的劣势。由于双方追求目标的不一致, 使得经理有动机也有可能去利用合法的会计职业判断空间去粉饰盈余数字。如果信息是对称的, 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对信息有相同的了解和掌握, 那么经理既使有动机也通常不会进行盈余管理。可见, 正是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 不能对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充分与否加以评判, 从而使盈余管理成

5、为可能。(二)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1、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变更。由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灵活性, 对同一事项和交易的会计处理可能会给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的不同选择很可能导致报表项目的金额产生巨大的变化。对于那些急于对盈余进行粉饰的企业来说, 会计政策的选择无疑为盈余管理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具体来说包括:(1)对按会计制度的会计准则规定应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 未按合理的方法估计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 从而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对所选择的会计政策, 未按会计政策变更条件, 随意变更。(3)对费用等的摊销年限随意调整。(4)其他情形。如随意调增或调减折扣年限等。2、利

6、用改变和调整会计确认时间。通常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人、推迟确认本期费用来提高当期盈余或反之,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甚至巨额冲销以降低当期盈余。3、利用关联交易。上市公司通过诸如买卖商品、转让资产、提供劳务等各种手段, 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非实质性转移交易, 粉饰利润。二、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现状近年来很多学者就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Saksena(2001)研究发现,与未舞弊公司相比,舞弊公司经营业绩较差,受到的破产威胁较大。当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时,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主观意愿更高。相反,亏损公司在亏损年度存在着人为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7、。、Saksena,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management fraud:An empirical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2001,(3):24- 53.Ajinkya and Gift (1984) 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当管理层观察到市场预期与自身预期存在较大偏差时,他们就会披露盈利预测信息以调整市场预期。管理层披露预测信息后,若预测信息与实际盈利信息存在较大差距时,管理层就很可能面临诉讼风险并遭

8、受其他方面的损失。为避免这些损失,管理层就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使对外披露的会计盈利与预测信息相一致。、Ajinkya, B. and M. Gift. , Corporate ManagersEarnings Forecasts and Symmetrical Adjustments of Market ExpectationsJ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 1984 ,22 :425- 441.Porta et al.(1999)认为,控股股东利益和外部小股东利益常常并不一致,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控股股东可能以其他股东的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利

9、益,通过追求自利目标而不是公司价值目标来实现自身福利最大化。由此,控股股东可能与经理层合谋,利用自身的信息强势地位和选择性披露的财务报告内容,误导其他外部投资者。Fan 和Wong(2002)通过对东亚国家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且在给定拥有足够的控制能力的情况下,公司最终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度越大,越不利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Fan, J.P.H,Wong,T.J. 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 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Jo

10、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2,(33):401- 425.Gerald J. Lobo 和Jian Zhou(2001)检验了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公司的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都受到经理自由裁量权的影响,当运用管理权时,管理者很可能会考虑二者的相互影响。他们建立联立方程,用AIMR 指数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度量指标,用修正的Jones 模型计算操纵性应计额以度量盈余管理程度,他们验证了这样的假设: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是负相关的。信息披露得越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该研究提供了管理者如何提供最低水平的信息披露而对报

11、告盈余实施操纵的证据,这也可以说明披露的信息越多,出现盈余管理的可能越小,符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鼓励公司披露信息的初衷。、Gerald J. Lobo, Jian Zhou. Disclosure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R.Working paper,Syracuse University,2001.韩慧博(2007)检验了不同盈余管理方法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程度,发现较高的线下项目盈余管理、应计利润盈余管理都会降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本文将就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盈余管理情况进行验证。二、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一)信息披露

12、质量的衡量信息披露主要是指公众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信息包括:(1)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 (2)上市公告书(3)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 (4)临时报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是证监会以主席令形式发布的部门规章,是对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所有信息披露行为的总括性规范,涵盖公司发行、上市后持续信息披露的各项要求。中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其中,第二条 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

13、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同时向所有投资者公开披露信息。在境内、外市场发行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并上市的公司在境外市场披露的信息,应当同时在境内市场披露。第十九条 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凡是对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当披露。年度报告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第二十条 年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中期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的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内,季度报告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第3个月、第9个月结束后的1个月内编制完成并披露。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沪深两交易所从1999年开

14、始实行对上市公司公开谴责制度,深圳证券交易所则明确的给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评分(分别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为统一两所的评判指标,本文将以上市公司是否被公开谴责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标准。被公开谴责公司信息均来自沪深两交易所公告。(二)盈余管理的衡量实证会计理论认为,企业的会计盈余包括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和总体应计利润两部分。由于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与企业的营销政策有关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关系并不紧密,所以经营现金流量可操控性不大。主要可操控的为总体应计利润,总体应计利润又分为可操控性利润和非操控性利润。TA=NI-CFODA=TA-NDA其中:TA为总计利润,NI为净利润,CF

15、O为经营现金流量,DA为操控性应计利润。 公式中NI,CFO我们都可以从网站获知信息,主要需要求得的为NDA变量。对于盈余管理的计量, 主要分为利润分离法、分布检测法和特殊项目法等。这三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国内外盈余管理有关研究中用得较多的是应计利润分离法。在应计利润分离法中,由于估计正常性应计利润的方法不同,又分为不同的盈余管理计量模型,主要有Healy(1985)模型、DeAngelo(1986)模型、Jones(1991)模型、修正的Jones模型(Dechow,Sloan和Sweeney,1995)等。本文因信息来源与软件支持的局限,将使用DeAngelo模型对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

16、系做简易的研究。DeAngelo模型主要公式:NDAt=TAt-1其中:NDAt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TAt-1为上一年度应计利润总额。这一模型是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随机游走模型,它以上一年度的应计利润总额作为当年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本年度应计利润总额与上一年度的差额部分被认为是操控性应计利润。该模型可以看成是Healy模型的特殊形式,只是其对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估计期被严格限定在前一年。(三)数据样本以及各项指标的选择1、变量设计:本文选取上市公司深市1246家沪市905家公司的基础上,剔除金融保险行业37家公司、B 股公司,以及相关以及中途上市退市的公司,最后得出共2136个公司。 表1,为样本在

17、各行业的分布表,行业分类来自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其中除去了金融、保险类。(表内信息由沪深两市官网信息整理而来)表2,为2007-2009年被谴责公司所在行业统计表,因2007-2009年被公开谴责信息会影响2008,2009年数据,故本文搜集该三年来的数据信息。(表内信息由沪深两市公开谴责公告内容整理而来) 表1:样本在各行业的分布行业代码行业名称样本数行业代码行业名称样本数A农、林、牧、渔业48C9其他制造业29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B采掘业46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2C0食品、饮料84E建筑业44C1纺织、服装、皮毛77F交通运输、仓储业76C2木材、

18、家具10G信息技术业166C3造纸、印刷41H批发和零售贸易117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236J房地产业107C5电子122K社会服务业71C6金属、非金属178L传播与文化产业24C7机械、设备、仪表395M综合类56C8医药、生物制品137合计2136表2: 2007-2009年被谴责公司所在行业统计行业代码行 业 名 称样本数(家)被谴责公司数被谴责公司占比A农、林、牧、渔业4812.08%B采掘业4600.00%C0食品、饮料8400.00%C1纺织、服装、皮毛7722.60%C2木材、家具1000.00%C3造纸、印刷4137.32%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23652.12%C

19、5电子12210.82%C6金属、非金属17800.00%C7机械、设备、仪表39500.00%C8医药、生物制品13753.65%C9其他制造业2900.00%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211.39%E建筑业4400.00%F交通运输、仓储业7611.32%G信息技术业16610.60%H批发和零售贸易11710.85%J房地产业10710.93%K社会服务业7100.00%L传播与文化产业2400.00%M综合类5623.57%合 计2136241.75%表3:存在被谴责公司行业占比大于零的行业排行行业代码行 业 名 称样本数(家)被谴责公司数被谴责公司占比G信息技术业16610.6

20、0%C5电子12210.82%H批发和零售贸易11710.85%J房地产业10710.93%F交通运输、仓储业7611.32%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7211.39%A农、林、牧、渔业4812.08%C4石油、化学、塑胶、塑料23652.12%C1纺织、服装、皮毛7722.60%M综合类5623.57%C8医药、生物制品13753.65%C3造纸、印刷4137.32%表4:各行业按2009年DA排名表2008年2009年NICFOTANICFOTADA采掘业52703575558239657774-2969300219567584840512614946775-6939098370-39

21、69798151.26 建筑业485732130559635964.1-73903834.1996697898.51691271814-694573915.5-620670081.41 房地产业242974312-338961275.8581935587.8361866518377258041.8-15391523.8-597327111.60 信息技术业481038152780789183.5-299751031.5241050329810346051.9-569295722.9-269544691.40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6295481785466717.8-769171236

22、.85105580121473625359-963067347-193896110.20 木材、家具89788450.93110231136.9-20442685.9280123273.9244227837.1-164104563.2-143661877.26 社会服务类127338895208029572-80690677159043949382469043.6-223425094.6-142734417.60 机械、设备、仪表151444521115284423.536160097.51230522747287014409-56491661.93-92651759.44 传播与文化产业19

23、8474572287013203.6-88538631.6221559501396607194.6-175047693.6-86509062.00 批发和零售贸易157044039239411833.1-82367794.1197883442316503761.6-118620319.6-36252525.50 制造业186749768.7365043519.9-178293751.2268599219.7471082467.8-202483248.1-24189496.96 食品、饮料161947259.8275136966.8-113189706.9282673250.6402681356

24、.4-120008105.8-6818398.89 农、林、牧、渔业77429328.34 77581426.15 -152097.8180195388.74 81485511.45 -1290122.71-1138024.90 医药、生物制品142915442.6158836016.5-15920573.9214191692.8226678643.6-12486950.823433623.08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105460590.9190638741-85178150.07110248467.7188628509.2-78380041.416798108.66 纺织、服装、皮毛1037

25、85650.6174526474.5-70740823.9150909015.2198314956.4-47405941.2323334882.67 其他制造业73645440.8658052630.8915592809.9765857168.9623319005.0142538163.9526945353.99 金属、非金属266586755.3779792799.9-513206044.6235939357.5716418482.3-480479124.732726919.87 造纸、印刷102414607.8230450947.1-128036339.3124351786.4198987

26、824.3-74636037.8453400301.49 综合类10862675159172955.4949453795.5118429410875602030.72108692077.359238281.77 电子35150027.94156880574.6-121730546.768914149.25107314318.1-38400168.8383330377.87 交通运输、仓储业3753850877327041830-6951656743403098542835560241.5-432461699.56519195043.50 表5:DA较高且大于零的行业2008年2009年TATA

27、DA医药、生物制品-15920573.9-12486950.823433623.08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85178150.07-78380041.416798108.66 纺织、服装、皮毛-70740823.9-47405941.2323334882.67 其他制造业15592809.9742538163.9526945353.99 金属、非金属-513206044.6-480479124.732726919.87 造纸、印刷-128036339.3-74636037.8453400301.49 综合类49453795.51108692077.359238281.77 电子-121730

28、546.7-38400168.8383330377.87 交通运输、仓储业-6951656743-432461699.56519195043.50 对比表3与表5,重复的行业有医药、生物制品;石油、化学、塑胶、塑料;纺织、服装、皮毛;造纸、印刷;综合类;电子;交通运输、仓储业。由此我们可以大概的分析出,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行业(医药、生物制品;石油、化学、塑胶、塑料;纺织、服装、皮毛;造纸、印刷;综合类;电子;交通运输、仓储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对较低;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低行业(采掘业;食品、饮料;木材、家具;机械、设备、仪表;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其信息披露质量较高。这表明会计信

29、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成负相关关系,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低。三、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与本文不足之处通过前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盈余管理程度较高行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对较低;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低行业,其信息披露质量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低。鉴于本文作者水平有限,且对有一定难度的统计分析程序不能熟练掌握,导致在本文在对于盈余管理的衡量中,选取了较为落后的模型进行分析,未能采用先进的偏正的JONES模型进行分析,所得到的结论也只能是大概的估计;另在信息披露统计的结果中,有写个别公司特别差的表现也拖累了整

30、个行业的占比,代表性欠缺。本文存在诸多技术上的缺陷,但是仍希望本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的进一步研究有些许帮助。(二)相关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使信息披露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有法可惩。以法律形式施以公司压力,以法律处罚代替无关痛痒的公告。让上市公司真正能将信息披露放在重要的位置。2、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相关制度证券市场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行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证券规则,规范公司上市、配股等相关的文件法规,加大对即将上市、配股公司的督察力度;其次,应严格控制公司间的关联交易。3、完善信息披露考评制度和违规追究制度现深圳证券交易所实行四等

31、级评分制,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评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这种分级方法给广大股东以良好的帮助,同时也给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提醒公司注意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将信息披露质量考核制度引荐到上海证券交易所,能以使所有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督考核。信息披露处罚力度,建议沪深两市能够统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做好评分并统一评分标准,4、加大信息披露检查力度现信息披露公开谴责的内容,主要是公司隐瞒的事实出现了重大后果,或上诉或银行公开等途径,对于信息披露的意义早已不见。证监会应发挥监督作用,不定期的对上市公司进行检查。我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处罚不

32、力。因此为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必须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使监管人员能以更加严格、警惕的心态从事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以及时发现公存在的问题。在发现问题时应加大惩罚力度,完善在民事、刑事方面的规定,减少舞弊、欺骗的现象。参考文献:1Katherine Schipper1 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2ment J. Accounting Horizons ,1989 ,Dec :91 - 10212Ajinkya, B. and M. Gift. , Corporate ManagersEarnings Forecasts and Sy

33、mmetrical Adjustments of Market ExpectationsJ .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 1984 ,22 :425- 4413何卫东.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J.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研究报告,2003,(5).4 Fan, J.P.H,Wong,T.J.Corporate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 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2,

34、(33):401- 425.5 La Porta,R.,Lopez- de- silanes,F.,Shleifer,A.,and Vishny,R .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Capital J.Journal of Finance,1997,(52):1131- 1150.6 Saksena,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management fraud:An empirical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35、Management,2001,(3):24- 53.7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9).8Gerald J. Lobo, Jian Zhou. Disclosure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R.Working paper,Syracuse University,2001.9 王凤英、王春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浅析J.时代金融,2009,(8).10周冬华、周 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度量研究述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0).11廖士光,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

36、10,(7).12吴振钊、陈炯材,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J.会计之友,2009,(4).13王静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探讨J.财务与金融,2010,(4).14刘朝霞、孙丽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研究J.财会通讯,2010.(8).15田昆儒、许绍双,公司特征与信息披露质量研究:国外文献述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5).16 于国红,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237).17 夏立军、鹿小楠,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5(145).18 刘博、干胜道,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及计量模型述评J.统计与决策,2010(1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