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战略.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274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农业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农业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农业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农业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战略.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技术创新与科学发展战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一、 谁是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1、技术创新的本质和内涵技术创新的“创新”之词是个外来语,在英语中,“创新”是innovation, “创造”是creation。不能把“创新”直接地理解为“创造新的东西”,这个理解正是科学家对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产生质疑的根源,因为,科学家是创造新的东西,企业家是利用新技术生产出新的产品。如果不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就容易出现企业和科研单位谁是技术创新主体的争论。其实,技术创新是有特殊内涵的,科学和技术并不是一回事,尽管科学和技术总是被简称为“科技”,然而,科学和技术的含义是不同的,科学是“发现”原理和规律,回答的是“

2、是什么(what)”和“为什么(why)”,用的英文单词是discovery;而技术是被“发明”和“创造”出来的,回答的是“怎样做(how)”,英文单词是invention(发明)和creation(创造),科学与技术似乎与创新无关。追根溯源,“创新”一词是出自经济学家而非科学家,说明“创新”一词从一出现就具有其经济学意义。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一词时,他关注的是在经济中生产要素的组合(产业链),即包括设计、创造、市场、营销等在内的所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的最终目标不是“创造新的东西”,而是让新东西(科技)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技术创新是经过研究与开发、

3、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有如下特点:一是综合性。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教育、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二是系统性。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某一种单项活动或某一环节。三是创造性。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创造性过程。四是技术的开发、生成与技术的有效应用的统一。五是与市场紧密联结。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基于科学和技术基础上的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概念(科学),设计(技术),产品(发明),市场(商机),相当于创新(innovation)=科学(discovery)+技术(invention)+产品(creation)+商品(production)+营

4、销(commercialization)的全过程,即我们所说的从投资到回报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在企业进行,因而,企业是技术创新投资和收益的主体,即简称为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通常情况下,大家仅简单地把企业说成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而经常漏掉了“投资和收益”。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似乎认为企业“创造了新的东西”,混淆了科学技术与创新体系的概念。科研单位(科学院、研究院、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创造的主力,他们“创造了新的东西”。企业是基于“创造了的新东西”,创新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推动经济增长,是技术创新投资和回报的主体。几十年来,流传着一种说法,创意常常出自英国,美国人将其制造出来,

5、而日本人将其成功地推向市场1。英国人擅长科学发现,美国人擅长技术发明,日本人擅长产品创新。这里存在着一个基础的且重要的创新链条: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创新的全过程。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师为同一个企业共同工作,企业主导着创新链条的投资,并获得经济回报,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发明技术,创造产品,经济学家规划市场和营销。这样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含义清楚了,谁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也明白了,即生产企业是技术创新“投资和收益”的主体,简称技术创新主体。3、科研是技术创造的主力创造是技术和生产活动的起点。技术变革和技术进步,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历史的发展,都离不开发明创造。人类的文明史首先是一部发明创造史。

6、历史上的发明家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认识到所作出的发明创造的重大价值和应用后果。在近代特别是现代,人们日益明确地认识到发明创造的重要性,发明创造规律性的研究受到重视,发明创造教育和发明方法的培训得到普及。现代的技术创造在自觉性、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技术创造要利用自然知识和科学原理,并要依靠生产和工程上的技术革新才能发挥作用。技术创造不仅要提供前所未有的东西,而且要提供比以往技术更为先进的东西,即在原理、结构特别是功能效益上优于现有技术;技术创造还必须要有应用价值,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先进的实用性,对社会发展有实际的意义。技术创造是脑力劳动,新的技术方案往往要经过多次、几十次乃至几

7、百次的试验,克服许多困难和挫折才得以形成。随着技术创造难度的增大,对知识的需求程度也愈高,不仅要有一般专业知识、跨专业知识,还要有雄厚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数学知识。综上所述,技术创造是一种新颖的、先进的、有意义的、复杂的、高级的脑力活动,由于它不属经济学范畴,不涉及“经济价值”,无须考虑“投资和收益”。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投入巨资独立承担周期长且不一定能取得收益的“科技创造”活动。而“科研工作”是指为了增进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因此,因此“科技创造”最适合由科研机构来完成,所以说,科研机构是技术创造的主力。4、技术创新与技术创造的关

8、系创造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创造的目的。熊彼特认为:“只要发明创造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那么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因此无论是科学发明还是技术发明,在发明未能转化为商品之前,发明只是一个新观念、新设想;只有当它们转化为新的装置、新的产品、新的工艺系统,并创造了经济价值,才可谓创新。一项创造能否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或工程活动,还取决于它是否能纳入已有的技术系统或引起已有技术系统的革新,以及资金、设备、人力、材料、管理和市场诸方面的条件。只有把技术创造转化为产品研制、工艺试验,转化为技术革新、试生产、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才能成为“创造了的技术”,即技术创新。技术创造具有独创性,技术创新具有相对性。技术

9、创造强调的是“独创”或“首创”,而技术创新强调的是具有经济收益的“进步”或 “革新”。从技术本质来说,除了新诞生的技术之外,其实大量的技术是在现有元素重新组合的过程中产生的,从目的来看,技术是人类实现目的手段。从手段上看,技术的本质内涵就是一种方法、流程、装置。正如人们将简单的文字组合成句子和文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语法一样,技术元素重新组合的过程也要遵循一定的“语法”,即技术领域组织原则,而且,各个技术领域的“语法”各有不同。因此,我们不乏各种文学大师,艺术大师,但是,技术大师却很少,这是因为语言和语法规则基本不变,而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十分快,技术领域在不断变化,技术组合“语法”也在不断的变化,

10、难以产生经典的技术大师。技术创造具有专利性,技术创新具有商业性。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把产品制造出来,这个产品制造的背后是制造和装配过程知识的显性化、结构化、标准化的工业核心技术,也就是方法流程装置的具体体现,如前面提到的,科学是人类共享的东西,而技术则是专利的,因此,在科学向技术转化的过程中,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师把科学知识传播到企业,应该是免费的、公益的、本性的,有了知识就是要传播。在技术形成产品的过程,将形成专利,科学家和工程师创造的专利,必须通过企业的投资转化成产品,从而获得收益。5、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与农业科研技术创造主力的关系企业是技术创新投资和收益的主体,科研是技术创造的主力

11、,科学家是发明创造的主人。所有的技术创造都是由科学家和发明家从科学研究中产生的。政府、财团、企业、高校都建立了科研单位,为技术创造提供条件。科研单位产生了新的技术,通过企业创新主体进行产业化。农业企业有其局限性。农业企业与工业企业相比有其特殊性,当前,农业企业普遍存在效益低下,开放度较低,市场品牌意识不强,农业企业的规模较小,流动资金短缺,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技术含量不高,研发能力不强,缺乏自主建立科研机构的能力等问题。同时,以新品种产生为主体的农业知识产权,一经推广就难以保护(除了少部分作物采用杂交技术外)。所以,农业企业难以组建完整的技术研发机构,独立承担技术创造的能力。农业科研单位也有其

12、局限性。现有的农业科研院所体制不能适应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现在国家财政投入农业科研院所的钱大多用于人头费,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科技创新。科研单位过于偏重论文外语,对科研人员晋升晋级考核过程中过于偏重论文和外语,不重视实际研究成果,产生不良导向,不利于农技科研人员投身实践。农业科研推广脱节,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滞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科研院所科研与推广脱节。农业科研的成果主要是新品种和新技术,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农业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难以保护,一方面,新品种一经推广,就形成扩散,无法保护,也没有必要保护;另一方面,农业科研成果服务于农民,全国都在支持

13、农民增收,我们也尽量采用免费提供农业科研专利成果给农民使用。要调整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与农业科研技术创造主力的关系,就要努力做到农业技术创新的五个80%,即,(1)80%农业科研机构必须与农业企业结合,把农业科研资源引向农业企业,提高农业科研的针对性,补充农业企业科研力量的不足,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2)80%农业研究项目必须来源于农业生产实践,在农业科研成果形成的初期,农业科研与农业企业的紧密结合,从生产中找到科研项目与企业直接结合进行研究,避免盲目研究和农业科研成果再转化;(3)80%农业技术成果必须产生经济效益,科研与企业紧密合作,研发的内容就是企业的技术需求,减少无效研发,减少低水平

14、重复研究;(4)80%农业科研经费必须投向农业研发机构(包括企业的研发机构),农业科研经费和企业科技装备经费不同,它只能用于企业的科技研发而不是企业的技术装备,投向农业研发机构的经费,必须有明确企业技术难题的研发目标,农业科研单位根据结合的农业企业,提出研发题目,为企业进行科技研发;(5)80%农业生产企业必须与农业科研机构联合成立技术研发中心,建立农业科研与农业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保障科研技术创造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提升农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科技竞争力。二、 谁误解了科研机构的创造作用?科研是技术创造的主力,技术创造要通过科研机构来完成。但对科研机构创造作用存在着诸多的误解,主要表现:1

15、、 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差异性造成的误解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从技术发明到产品创造,以及产品创造到产业生产都存在时滞性。通常一项技术发明到产品创造平均要相隔15年,从产品创造到产业生产又要相隔5年。在科学向技术转化的过程中,科学家兼有公益性和专利性,企业家则兼有盈利性和转化性。科学是人类共享的东西,科学家免费、公益地将科学知识传播到企业;而技术形成产品的过程中将产生专利,科学家和工程师创造的专利,必须通过企业的投资转化成产品从而获得收益。因此,科研机构兼有中试生产功能,生产企业兼有技术研发功能。2、 企业创新所采用成熟技术造成的误解一项技术发明到产品生产一般要20年。企业产业化采用的技术通常就

16、已经是成熟技术,所以科研机构创造技术常常被企业忽略,产生了使用成熟技术企业不必依赖科研单位与科研单位研发技术无用论。企业研发机构与专业研发机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技术创造是一种新颖的、先进的、有意义的、复杂的、高级的脑力活动,由于它不属经济学范畴,不涉及“经济价值”,无须考虑“投资和收益”。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投入巨资独立承担周期长且不一定能取得收益的“科技创造”活动。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把产品制造出来,这个产品制造的背后是制造和装配过程知识的显性化、结构化、标准化的工业核心技术,也就是方法流程装置的具体体现。3、 公益性科研机构自身行为造成的误解(1)科研管理认知的缺

17、陷-学科、人才、设备、管理;(2)科研工作理念的缺陷-目标、研发、协作、应用;(3)科研工作状态的缺陷-技能、团队、平台、经费;(4)科研学术风气的缺陷-文章、职称、绩效、学风;(6)产业链缺失技术的研究缺乏-科研不愿意的研究;(7)产业依赖性技术的研究缺乏-科研无能力的研究;(8)远景创造性技术的研究缺乏-科研难度大的研究;(9)技术要素组合提升能力缺乏-科研水平低的研究。4、 农业科研管理认知的共性问题造成的误解(1)成绩显著,担忧依存;(2)成果丰硕,转化有限;(3)人才辈出,水平欠佳;(4)学科齐全,技术匮缺;(5)示范单一,集成欠缺;(6)培训有余,服务不足;(7)设施增强,共享减弱

18、;(8)规章频丰,执行不力;(9)管理齐备,效率不高;(10)工作忙碌,压力不大。解决方法:严肃绩效评估=高水平论文+可转让专利+工程化技能5、 农业科研工作理念的共性问题造成的误解(1)35年定律替代了奋斗目标;(2)项目设计替代了技术调研;(3)个人兴趣替代了产业需求;(4)同行鉴定替代了业内认同;(5)人际关系替代了科研协作;(6)低级重复替代了实际应用;(7)实验示范替代了成果推广;(8)研究成果替代了产业发展。解决方法:从事商业的科研,形成科研的商业6、 农业科研工作状态的共性问题造成的误解(1)科技下乡人员不少,服务三农技能不多;(2)创新团队成绩不少,科研协作意识不多;(3)科研

19、成果增加不少,产业依赖技术不多;(4)科研平台建设不少,研究技能增加不多;(5)项目经费增加不少,科研实力提升不多;解决方法:围绕农业产业生产性工程化技术开展研究7、 农业科研学术风气的共性问题造成的误解(1)文章专利成果不少,解决问题办法不多;(2)职称晋升数量不少,能力合格人员不多;(3)绩效工资提升不少,忘我工作人数不多;(4)规范管理制度不少,自觉遵守人数不多;(5)学术活动开展不少,学术风气提升不多。解决方法:科技成果重大产出现场评估 科技水平同业1%前列的评估(1%top)8、 农业科研行为惯性的共性问题造成的误解(1)科研项目无用,不热爱农民,不关心农业,不支持产业。(2)科研经

20、费乱花,热衷会议,热衷出访,热衷关系。(3)科研材料铺张,需多少不管,买多少不问,用多少不看。(4)科研设备冗余,设备不护,设备不用,设备不修。(5)科研资产私占,资源私有,技术私有,品种私有。解决方法:用“多快好省”观念从事科研 (1)研究室开放; (2)实验室共享; (3)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建立(年1百万利润); (4)“双百”行动作为服务窗口。9、 农业科研目标管理的共性问题造成的误解(1)就职称做文章,不管有用没用;(2)就评奖做项目,不管产业需求;(3)就形式做专利,不管技术进步;(4)就私利做研究,不管农业发展。解决方法: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事农业科研 (1)着眼于农民增收;

21、(2)着眼于技术创新; (3)着眼于产业需求; (4)着眼于工程实验。10、 农业科研经费管理的共性问题造成的误解(1)公产私用-公车、公费、公产用于非研究用途;(2)私费公报-通过发票、会议、旅游、请客、礼品报销;(3)形式合法-借用合法的形式,开支隐藏;(4)信息错位-报销的内容与使用的内容不符合。解决方法:科研经费只能用于科研(1)院内项目评审的院内专家取消专家费。(2)全院实行公务卡,建立淘宝网购采购方式或价格参考。(3)到农科院的合作经费,实施报账制度,严控下拨企业和基地资金。(4)严格限制科研会议,会议申报、审批、投稿、报告、墙报、图书馆备案,对于XX研究会组织的会议一律不参加。(

22、5)统一科研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管理。(6)建立课题财务,科研经费使用合议制,消弱主持人经费支配。11、 农业科研道德品质的共性问题造成的误解(1)就职称做文章,不管有用没用。(2)就评奖做项目,不管产业需求。(3)就形式做专利,不管技术进步。(4)就私利做研究,不管农业发展。解决方法:提倡五不“不贪、不腐、不骄、不躁、不懒”。(1)科研信息上网-以课题组为单位,科研信息上网。(2)研究报告上架-每个研究人员每月必须一份研究报告。(3)经费合议上会-实行课题组经费合议制度,网络公开。三、 课题组为研究的单元如何管理?1、农业科研管理机制改革的几个关键(1)加强对研究团队的扶持,取消拔尖人才的培养

23、。(2)加强对专利后收购奖励,取消科研成果的评审。(3)加强对工程实验的资助,取消科技成果的转化。(4)加强对研究报告的存档,取消论文点数的比较。(5)加强对课题财务的监督,消弱主持人经费支配。(6)加强对设备共享的管理,调剂退役设备再利用。(7)加强对科研效率的评价,减少百强院所的评比。(8)加强对评价体系的研究,增加产业技术的分量。2、“课题财务”制度的建立(1)课题组资金甚至超过研究所(2)建立“课题财务”,消弱主持人经费支配(3)实行课题组重大事件合议制度【申请人、监事会、财务分析、课题组长、所长、院长】(4)实行主持人经费审计制度3、课题组科研管理的量化绩效(1)研究报告+科技论文(

24、研究水平)(2)知识产权+工程化技能(商业秘密)(3)实验工作量+后勤服务(科研辅助)(4)导师制+研究群体(一方向一教授)信息上网,报告上架,经费上会4、课题组研究方向的把握(1)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做有用的科研)工程化研究(按商业运营设计整套技术,如种苗工程、植保工程、栽培工程、饲养工程、加工工程、物流工程。门槛年100万毛利,300万资助,项目链、产业链、工程化,整体技术可转移性产业技术体系)。(2)结合工程实验的机理研究(科学发现)利用科研工作的“四化”(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自动化),建立大数据、统计多重复、观察微变化、拍摄微影像、发现新规律、提出新思路、建立新体系。5、课题组研究

25、文化的建设(1)研究报告作为绩效基础计量(公平)(2)课题组重大事件合议制度(民主管理)(3)组建课题组监事会和财务分析员(监督)(4)研究、设计、实验、推广、营销(分工)(5)课题组网络管理(信息公开)6、课题组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建设实例(1)葡萄酒庄;(2)益生菌;(3)花卉种苗;(4)物理防治;(5)捕食螨;(6)可溶肥料;(7)观赏果树;(8)动物疫苗(9)草业产品、(10),设施蛋鸡;(11)设施养鱼;(12),植物工厂;(13),智能温室;(14)总控中心;(15),大栏养猪;(16),智能育种;(17)设施养鱼;(18),设施蛋鸭;(19),生物基质;(20)茶叶加工(每个投入3

26、00万)。7、现代科研院所管理机制“三上四化一工程”(1)三上 - 科研信息上网(信息公开), 研究报告上架(科技报告), 科研经费上会(合议制度)。(2)四化 - 科研过程信息化(组建大数据), 实验观察智能化(设计物联网), 示范推广机械化(创造新机械), 中试加工自动化(形成生产线)。(3)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 做有用的科研,技术、装备、投资、收益, 做产品的机理,生长、发育、环境、分子。四、怎样进行农业科研的技术创造?1、转变农业科研和服务三农的思想观念科研机构的传统观念,也就是事业科研的几个老观念:(1)35年定律替代了奋斗目标(2)项目设计替代了技术调研(3)个人兴趣替代了产业需求(

27、4)同行鉴定替代了业内认同(5)人际关系替代了科研协作(6)低级重复替代了实际应用(7)实验示范替代了成果推广(8)研究成果替代了产业发展转变传统老观念,引导科技人员“五个转变”:(1)转变从文献到研究的科研思路,将农业生产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2)转变重成果轻转化的工作意识,将技术应用变成科研的第一要务;(3)转变就研究论研究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农业产业成为评价的重要根据;(4)转变忽视农业生产的管理方式,将农村实践纳入成效的业绩考核;(5)转变做主持评职称的思维定式,将联系企业形成长期的工作目标。2、结合农业产业发展构建研发体系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衔接“三农”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研发布局,

28、以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与产业技术体系等为载体,实行科技人员、研究平台与应用平台的长期有机对接,密切科技与企业的联系,在支持解决企业生产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研究与市场的结合。3、结合高新技术创造构建农业学科围绕生物育种、食品创制、创意农业、碳汇农业、精准园艺、生物药物等领域,加强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新体系中缺失环节的创新研究,促进形成完整的基础研究-工程化-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活动链。4、结合农村科技服务构建新型业态建立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通过市场化运营,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形态。通过农业科研、企业经营与政府管理的紧密结合,建立以规模化生产基地“三

29、农”服务呼叫中心、县级农业物流商贸城、乡村农业物流中心、农业科学综合实验站、智慧农业博览园为一体的县域经济新型农业服务业态,推动农业科技、生产、经营同步发展。5、结合食品安全体系构建专业检测围绕农业科学数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的检验检测,构建农业检验检测科技服务平台,与县级评估机构、企业观测点、基地观测点、评估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形成食品安全检测网,在实现提升检验检测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灵敏性、共享性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服务科研与生产的能力。6、结合生态安全体系构建循环农业结合生态安全体系,逐步建立生物碳汇、农业副产物利用、健康土壤培育、人工腐殖质研究,构建循环农业。7、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数字

30、农业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农业。开展网络远程培训、农业物联网、农业智能设施、精准控制技术、特色农业产业链信息化研究,构建数字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五、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是什么?1、引领农业产业科技发展加强与农业企业的联系,指导规模化生产基地生产,服务农民合作组织,实行代理制与联合形式,提高分散经营型紧密协作程度,提升农业产业综合服务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通过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设立联合创新中心与科研工作站,提升产业支撑能力,面向产业需求,以解决农业发展实际问题为导向,加快重大农业技术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2、构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31、推进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通过市场化运营,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形态。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是通过农业科研、企业经营与政府管理的紧密结合,建立以农业物流商贸城、农业科学综合实验站、智慧农业博览园为一体的县域经济新型农业服务业态,推动农业科技、生产、经营同步发展。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以县域经济为单位,建立农业物流综合体实施农超对接,建立农业科学实验站实施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建立智慧农业博览园集成农业科技的展示和农业观光休闲,在县域重要农产品生产乡镇建立农业物流中心,形成村镇商业中心,集农产品加工、农业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农村教师商住、农村医院、农村培训教室、农村养老院、农村娱乐中心等为一体,推进三化

32、同步和新农村建设。3、形成高新技术创造中心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抓好生态农业、生物药物、食品创制、生物育种等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在重大农业科学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上占领制高点,取得新突破,形成由一批工程化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构成的高新技术创造中心,为农业新兴产业的新型业态、技术发明、产品研发和产业创新提供科技支撑。4、打造一流农业科学机构打造一流农业科学机构,建有一流的科研设施,凝聚一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供一流的服务体制,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创造一流的科研业绩。5、农业科研的生存条件(1)社会需求:围绕政府、

33、社会和百姓三个层面关心农民增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问题,创新服务模式,努力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2)技术创新:围绕生物育种、食品安全、创意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园艺、生物药物等领域,加强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标准、新体系中缺失环节的创新研究,为农业的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做贡献。(3)研究平台:建设创新团队、重点(工程化)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协作网、实验站、企业创新中心。服务农业企业、辅导农超对接、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化基地、食品安全追溯等。(4)人才培养:掌握:实验技能,文献能力、英文能力、总结能力、演讲能力、微机能力、策划能力、调研能力等。创新:研究思路、研

34、究技术、推广模式、服务业态。6、农业科研发展四个关注注重四个关注:关注农业科研在全国同行竞争地位;关注农业科研社会功能的作用发挥;关注农业科研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关注农业科研人才梯队的结构优化。7、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科研的十大关系(1)社会公益与单位利益;(2)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3)资源共享与知识产权;(4)个人兴趣与产业需求(5)全局利益与局部诉求;(6)团队协作与个体奋斗(7)研究人员与实验人员;(8)项目主持与项目参与(9)科学逻辑与思想文化;(10)快乐工作与简单生活。8、农业科研要着眼于解决重大农业瓶颈问题粮食问题-种粮红线、优质品种、良好栽培、机械耕作水的利用-节水灌溉、水利工程

35、、循环利用、水质净化环境污染-面源污染、废物利用、环境规划、环保技术耕地保护-土壤保育、再生障碍、基质栽培、设施利用气候变化-碳汇交易、低碳技术、循环农业、光效利用9、农业科研要着眼于解决重大农业技术问题生物育种方面。加强农业生物技术育种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建设农业生物资源中心,完善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加强畜禽优良地方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利用研究;加强良种良法的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研究保护和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的技术,建立健康栽培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和标准化体系。 食品安全方面。食品创制:紧密结合农产品资源特点和食品产业技术创新要求,针对地方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前沿性

36、和共性技术问题。产品加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围绕原材料的品质创新、保鲜、储运、制备、加工、包装、检验检测与装备等全程技术的研发创新,以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等大宗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和珍稀保健农产品为重点,开发研制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形成特色资源活性物质和功能性成份的高效提取与利用、功能性食品的生物制备、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开发等稳定、系列的工程化技术研发体系。食品安全:与大型超市和大型农业生产企业结合,研究建立大宗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全程监控系统,示范推广超市物流基地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保鲜调运安全技术等,建立从产地到大型超市全程质量控制与安全追溯应用技术。创意农业方面。以市场为导

37、向,以创意为核心,将农业生产活动与艺术创意相结合,生产创意农产品,设计创意农业活动。加快数字农业研究,围绕农业、农村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利用数字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模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创意、创新构思,研发设计网络种植、农业动漫、农业生产模型、远程培训或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等创意农产品或农业活动。精准园艺方面。围绕高效经济作物、畜禽和水产动物规模化、设施化和标准化种植、养殖,以及都市高效农业生产需求,设计人工气候装置、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化动物工厂和野外数据采集模拟系统。加强多学科联合攻关与创新,充分应用数据智能采集、传输、识别、监控、管理等

38、技术,研究开发光、温、水、土、肥、饲料投喂、生物性灾害防治等的精准管理工程化技术,在蔬菜、花卉、食用菌生产栽培,以及草食动物、家禽动物、水产动物养殖上率先取得突破。生物药物方面。围绕动植物的健康饲养和栽培生产,以保障农业生物安全为目的,加强生物药物制品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创新;开发动物疫苗、植物疫苗、农药残留生物降解剂、生物快速检测试剂盒、生物肥药、益生菌、生物降污剂、生物保鲜剂等产品,以及保健、生物能源、生物转化等方面的微生物制剂;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和农业有害生物等快速检测、处理技术与设备。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入侵生物和作物抗性品种等的研究,以及资源、信息、基因、成分

39、等相关数据库的建设管理,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和产业升级的瓶颈问题。农业生物技术:力争在生物药物原料选育、生物活性物质的遗传基础检测和标定、遗传有效性测定、分离纯化、功能性分析、诊断检测技术、单克隆抗体、荧光标记技术、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制剂技术以及生物药物生产的工艺技术、产品设计和研发等系列技术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碳汇经济方面。以发展碳汇经济、形成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密切农业生产活动与碳汇经济的关联,为碳汇经济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贮备。低碳技术: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围绕碳汇经济、高效环保种养、农业低碳循环、碳资源的监评与利用,以及碳资源数据的采集、分析与

40、管理等,开展相关的碳汇经济工程化技术创新研发活动。10、农业重大技术装备的商业研发建立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如:水稻智能化育种装置;智能温室总控系统(荒地、屋顶、沙漠农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植物、动物、菌物);茶叶自动加工仪及其品质检测装置;养殖污染微生物发酵床治理技术;动物疫苗与植物疫苗等。以福建省农科院为例,目前建设的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有:(1)智能化水稻育种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20万单株水稻表现库大数据的建立);(2)智能温室蔬菜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整套装备自行研发,一万平方,亩投资20万,亩产番茄20吨,环境控制,基质栽培,水肥一体,远程物联网控制,生物物理防治);(3)智能化生菜水培

41、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整套装备自行研发,七千平方,亩投资20万,亩产生菜25吨,环境控制,水培水肥一体,远程物联网控制,生物物理防治);(4)生菜植物工厂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整套装备自行研发,三百平方,投资250万,年产生菜75万株,年产值375万元(株5元),LED光照,环境控制,水培水肥一体,远程物联网控制,生物物理防治);(5)智能化蛋鸡饲养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全自动控制,智能化调节,1.2万头蛋鸡,年产330万个蛋);(6)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1800平方,1500 头猪,发酵床治污,益生菌防病,自动化控制,一人工养殖,抗病力增强,肉品质提高,垫料用三年,产千吨肥料)

42、;(7)微生物发酵床母猪养殖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整个母猪饲养采用发酵床,无臭、零排放,环境、饲料、益生菌自动控制添加);(8)生物基质/肥料自动生产线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自行设计生物基质/肥料生产线,猪垫料加工,年产生物基质10万立方,肥料1万吨,自动配料,机械手包装,整个生产线2人操作);(9)智能化养鱼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自行设计研发,鱼菜耦合,投资500万。占地4000平米,水体2100平米,年产56吨澳洲龙纹斑,每斤100元,产值1120万。生菜50吨,全自动化控制,水培生菜净化);(10)设施农业总控中心工程化实验室(自行设计,3000节点,每个节点500亩,可控温室,养鸡,养鸭,养

43、鱼,养猪,养牛等);(11)农业生境自动观测站整机系统装备设计(30个参数多功能采集器、二氧化碳、环境温湿度、地表温、浅层地温);(12)智能温室家庭农场集团代理生产性工程化实验室。六、科研机构优秀人才是怎样炼成?要成为优秀的研究所所长与科技领军人才需培养锤炼以下几项素质:1、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形成以构建优势学科的特征主业,开展全省行业发展战略研究,建设开放高校的科研平台,服务于全省农业龙头企业和指导规模化生产基地为总体思路的发展战略。2、纵揽全局的宽广视野以农业专业研究领域为基础,以专业研究所为单元,分析研究行业学科发展状况、技术发展状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分别编制形成年度农业行业学科发展报告(

44、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化学农业等)、农业行业技术发展报告(如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加工技术、诊断技术等),及农业行业产业发展报告(如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农业物流、生物制品等产业),提升专业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避免重复研究、无效研究。3、学科发展的渊博知识即掌握农民语言,了解农民生活;理解农业经济,关注农村发展;发现产业链缺失技术,服务农业产业需求;通晓生物学研究技术,占领农业科研制高点。4、引领产业的技术创新了解基层生产者需求,利用科学思维方法,跟踪透视产业发展,推进技术创造,要针对产业链缺失技术、产业依赖性技术、远景创造性技术进行系统化研发,要通过技术要素的优化组

45、合,形成有机集成的产业技术链支撑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5、高新科技的探索技能科技人员应拥有娴熟专业技术及相关工程化技术,并通晓生物技术,掌握如英文、计算机、生态学、生物技术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及英文写作、课题设计、讲演能力、研究报告、产业规划、编辑技能、文献技能、网络技术等技能。6、大公无私的包容宽容指科研过程人才活动中的包容和宽容,涵盖了从个体状态-创新团队形成成果-科技服务的全过程。7、互惠互利的精诚合作 即在个体合作、课题合作、研究所合作、国内合作、国际合作过程中,在遵循合作协议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技术交流、项目交流、材料交流、文献交流、科研交流、设施交流、人才交流及情感交流、思想交流。8、说

46、一不二的个人诚信体现为大公无私、遵守纪律、执行制度、以身作则等。九是敢于担当的职业责任感,心系全体员工,心系科研人才,心系学科发展,心系科研平台,心系农业产业,心系文化建设。9、敢于担当的职业责任敢于担当的职业责任感,心系全体员工,心系科研人才,心系学科发展,心系科研平台,心系农业产业,心系文化建设。10、优秀的综合素质具有组织能力、公共关系、总管能力、文化素质、统筹能力、经营能力等。七、农业科学发展重要措施是什么?(以福建省农科院为例)近年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围绕政府、社会和百姓三个层面关心的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增收增效等问题,加强现代科研院所建设,完善服务“三农”机制,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

47、力和科技服务水平,推动“五个转变”,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引领和支撑。1、科研管理的创新举措(1)通过生产系工程化实验室促发展(整体技术研发)(2)通过研究报告实施科研过程管理(科学报告档案)(3)通过“三创”竞赛进行科研立项(创新、创意、创业)(4)通过“导师制”建立职称的晋升(内部硕博士制度)(5)通过下乡记录建立农村实践业绩(工作报告)(6)通过财务中心实施财务网络审批(课题组财务公开)(7)通过虚拟实验室建立食品安全网(追溯系统建立)(8)通过现场和学科1%评估建立评价(顶天立地)(9)通过凝聚力工程建立科研的学风(转变学风)2、引领农业产业化牵头组织实施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实施莲雾等10个种业项目。2011年项目启动以来,通过与企业结合,形成了年产值35亿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群,培育出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如莲雾产业建成了年产值3.7亿元的热带北缘最大产业带;肉鸭产业工程形成了种、养、料、宰、销规模全省第一,年出品冻鸭产品7.5万吨,产值8亿元的农业工业化模式;苦瓜种苗产业工程形成了年产值4.5亿元、“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