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演变历程与发展方向.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361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演变历程与发展方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演变历程与发展方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演变历程与发展方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演变历程与发展方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演变历程与发展方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演变历程与发展方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演变历程与发展方向.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演变历程与发展方向林 坚 林坚,浙大“卡特”副主任、教授、博导,杭州 310029。摘 要: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国家专业目录中的多次变动说明,对本学科的性质和任务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根据农业和农村发展新形势和新问题,本学科应实现四大转变,逐步地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重点;战略性转移尽管同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起始相比,“农业经济”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可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科 在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当时我国的许多重要高等学校即已设立农业经济学系或农村社会学系,其中浙江大学于1927年设立“农村社会学系”,1936年更

2、名为“农业经济学系”,1942年设立“农业经济研究所”,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文革”动乱后全国各有关院校基本上在1977年或1978年恢复了“农业经济系”。,但在笔者看来,对这一学科的学科性质都远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即使只是大体一致的认识,而且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或分歧正在逐渐变得明显或尖锐起来。要讨论一个学科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的重点,把握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该学科的同行对学科性质达成大体一致的认同毫无疑问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因此,本文旨在把这一问题尽可能清晰地提出来,以期引起更为广泛的重视和讨论。一、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国家专业目录中的演变“农业经济”

3、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国家专业目录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本科专业的设置与博士、硕士学科的专业目录不相一致,这是否必要、是否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一致,也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限于本文主题,不予讨论。此处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讨论对象。中的设置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以几次重要的修订为例:1982年,学科名称为“农业经济及管理”(090112) 括号中数字为“专业目录”中的编号,下同。,是在“农学”(09)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农学”(0901)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授农学学位。这一情形不仅让人想起西奥多W舒尔茨的经历。当舒尔茨于上世纪30年代从事农业经济

4、问题的研究时,农业经济也被隶属于农学范围,舒尔茨对此持反对的态度,认为农业经济应该是一般理论经济学的组成部分。 参见梁小民译美 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的“译者前言”,商务印书馆1987年3月第1版。我国在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重复了美国30年代的情形,这可能既与当时农业经济学科整体力量比较薄弱、影响较小有关,也与我国刚刚开放,对国际相关学科的了解不够有关。1990年的学科目录作了较大调整,在“经济学”(02)门类下的的一级学科“经济学”(0201)下设二级学科“农业经济”(020114),同时在“农业”(09)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农学”(0901)下设二级学科“农业经济及管理”(0901

5、12),分别授经济学学位和农学学位,当时在综合型大学及财经院校中多称“农业经济学系”,在农业院校中多称“农业经济与管理系”,所授学位也不相同,因此争议颇多。但这一版“专业目录”事实上初步揭示了一个问题:如果“农业经济”设在“农学”门类中并不适宜的话,那么应该设在经济学门类中还是管理学门类中?顺便提一句,在这一版“专业目录”中,“管理学”还不是一个学科门类,而只是设在“工学”(08)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称“管理科学与工程”(0811),否则问题将更为鲜明和尖锐。1997年,学科目录再次进行调整,此次学科门类由11个增加到12个,新增了“管理学”(12)门类,其下设有5个一级学科,“农林经济管理

6、”(1203)成为其中的一个,下设“农业经济管理”(120301)和“林业经济管理”(120302)2个二级学科,授管理学位,而原设在“经济学”门类下的“农业经济”则被取消 严格意义上不能被称为“取消”。1997年2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所发的“送审稿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地注明是将90版中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等6个二级学科合并为“经济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产业经济学”(一级学科为“应用经济学”),这不能不说是对产业经济学(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的一大误解。由此,农业经济管理被明确地归于管理学门类之下。相应地,除中国人民

7、大学单设“农业经济系”作为学校的直属系之外,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新合并的大学,均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设在管理学院。对于这一变动,除对将“农业经济管理”与“林业经济管理”并置于“农林经济管理”之下许多同行不能认同之外 很明显的理由是:如此设置只能将“农业经济管理”理解成“种植业经济管理”。,更重要的是许多同行认为这是对“农业经济”学科性质的误解,认为农业经济是一门经济学学科而非管理学学科,国外院校也鲜见有将这一学科设在商学院或管理学院的。事实上,国外及港、台农业经济专业的称谓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据笔者有限的见闻,凡系名冠“Environmental economics”、“Food indust

8、ry economics”、“Resource economics”,甚至是“Applied economics”或“Applied economics and business management”的,许多是由农业经济学科发展而来或包含了农业经济学科,当然也有始终非常经典地把系名称为“Agricultural economics”的,例如,台湾大学的“农业经济学系”就是该校非常著名的一个系。以上农业经济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国家专业目录中的变动,以及海外农业经济学科的一些变化,都说明对本学科的性质和任务的认识处在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本人认为,称谓以及在学科目录中的归属是无关紧要的,甚至如农

9、业经济这个学科究竟应该归属经济学还是管理学这样的问题,一下子达不成共识也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进而引起我们的思考:我国农业经济学科所面临的形势、所应当承担的任务、研究的重点及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否会或是否应当发生某些变化甚至是重大的变化?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原设有农业经济专业的院校先后在1977或1978年恢复了招生,个别院校至1979年恢复,后也有一些学校新设立了农业经济专业。20余年来,农经学界在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的同时,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余年来,我国农经学界的科学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着体制改革和经济

10、社会发展的主题展开的。改革开发以来,家庭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的基本制度安排,农产品的价格和流通经历了逐步放开的发展历程,农业的技术水平与整个社会的技术发展一道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一系列的变化直接反应到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上,许多关系到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程的重大问题,先后成为农经学界的研究重点和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择其要者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营制度研究、农村土地制度研究、农业发展理论、发展战略和农业现代化研究、农产品流通与价格理论研究、粮食问题研究、乡镇企业问题研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研究、农业规模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合作思想与农

11、村合作经济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农村工业化、农民市民化与小城镇发展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标准研究、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应对WTO问题研究等。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出上面这样一个单子,是想要说明:20多年来,我国农经学界的研究重点着重在宏观领域,尤其是在经济体制、经济政策方面。本人认为,我国农经学界广大同仁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秉承了前辈学者注重“经世济邦”的优良传统,以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为己任,为冲决计划经济体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为国民经济的发挥稳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有同行撰文说,农经学界选

12、题有“大题目”偏好,甚至进而说“中国文人喜欢动辄纵论天下大事”。本人认为,一般地进行这样的指责,是缺乏历史眼光甚至是有失公平的。当体制束缚成为主要的束缚时,不先把体制问题解决了又该如何呢?因此,20多年来农经学界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宏观层面上,不是我国农经学者的个人偏好或整个学界的“集体偏好”,而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所决定的有这样的需求才会有这样的供给。但是,仅仅停留在以上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在看到贡献和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同时坦率地承认,微观层面的研究,包括行业、企业、市场层面的研究,确定是过于薄弱了。而且,我们还必须注意到,“经济体制改革”无论多么艰难,无论需要耗时多久,毕竟只是一个特

13、定的历史阶段的任务,这个阶段总是要过去的,经济体制及相应的重要政策终将日渐趋于稳定,那么作为一个学科的研究重点和取向,是否应当进行某种转移呢?关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现状,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组织各学科专家撰写的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指南各学科研究咨询报告有如下结论:“从所能检索到的文献中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粗略的结论,即高校在这一领域当中的研究更注重宏观政策方面的研究,并没有从微观主体的行为分析入手,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与具体的应用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从总体上来讲,研究工作还有待更为科学的分析”。我们认为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现状的这一评价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在同一个文件中,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咨

14、询报告”指出:“在管理类学术论文中,研究宏观问题的论文数与研究微观问题的论文数,我国为8:2,美国为3:7,我国高校对微观管理问题研究不够”。虽然这是针对工商管理学科而言的,但对我们也不无启示。除在研究重点方面存在以上缺陷外,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及研究方法方面我国农经学界也存在一些重大缺陷。概括起来,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经研究的主要缺陷可能是:1缺乏严密、系统的理论体系。事实上,迄今为止,农业经济学或农业经济管理学并未形成一个从若干基本概念及若干公理演绎的理论框架,缺乏可以由此及彼、循序渐进、逻辑性很强地进行推演的理论体系。表现在教科书中,各章节往往互相独立,单独成章,几乎从任何一章开始

15、都可以无障碍地进行阅读,这不能不说是学科体系不够成熟的表现,这可能与我们长久以来过于热衷“对策研究”有关。2在数量分析方面的运用上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学术传统和教育背景的原因,相当部分的研究人员对数量分析方法不熟悉,更谈不上熟练运用,常常停留在“应该如何”的规范分析的层面上。虽然近年来这一局面正在改观,但在有限的数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中,更多地还是在模仿和套用国外的研究成果,也许这一过程必不可免,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终究应当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进而形成适合研究中国问题的研究方法。3微观层面的研究过于薄弱。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事实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农业企业,也不存在完善的市场机制,而且体

16、制、政策等宏观层面的问题由于其尖锐性而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因此针对行业、企业、市场等微观层面的研究相当薄弱尚可理解,那么,时至今日,这一情况就再也不能延续下去了。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观点,将在下一节中进一步进行说明。在教学方面,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直接地对教学发生着影响,因此,培养的学生也往往对体制和政策问题较多兴趣。在公务员制度实施以前,农经学科主要为政府有关部门及教学、科研单位输送人才,因此,此种状况并无大碍,甚至可以说是合适的。但近年来随着“凡进必考”的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即使进入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学生同样面临公务员考试这一“关卡”,并无明显优势,因此原有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

17、式面临严重挑战,必须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认真加以思考和调整。三、农经学科的研究和教学重点应当逐渐进行战略性的转移众所周知,尽管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但在漫长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历史过程中,农业领域是无所谓“企业”可言的。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公社”,只能说是一种规模放大了的自然经济 “人民公社”在整个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这一点。当时盛行的“小修不出队,大修不出社”之类的口号,可以说是这种自然经济属性的典型表现。,当时的“国营农场”,因为无须考虑市场因素,因此也不是一种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大量农业企业

18、正在崛起和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性新动向,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这些农业企业大致上可分成三类,一类是从农业和农村中逐渐形成的种养、加工和运销企业,第二类是农民组织的各类合作社 有些同行把合作社视作为“中介组织”,这恐怕是一种误解。国际劳工组织编写的合作社教程第一句就是“合作社是一种企业,又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第三类是原有工商企业投资于农业领域而设立的企业 2003年度,“福布斯”杂志曾列出“中国最能赚钱的十大行业”,种、养殖业名列榜首。事实上,我国农业领域中企业已初成规模。这有以下事实可作佐证:2001年11月,国家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9部门认定的“有基础、有优势、

19、有特色、有前景”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即达151家;2003年1月,又认定第二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35家;各级地方也相继认定了一批地方龙头企业;目前在沪、深两地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中,涉农企业有60多家,涵盖了从种子、种养、加工直到农产品批发、贸易的全过程。如果说这些是农业领域的“高端”企业,那么各地数量越来越多、运作越来越规范、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的农场和合作社则将构成农业企业群的更为广泛的基础。此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到,正在发展的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将使农业的基本特点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受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双重影响,弱质性一直是我们描述农业特点的重要词汇。而科学家们预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多

20、边突破将会在21世纪30年代前后产生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并将在现代农业科学的基础上重构农业。如果这一预言真正实现,将会使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农业的弱质特征,从而使农业经济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础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主要农业政策的渐趋稳定,随着企业的日益崛起和日益壮大,农业问题一定会逐渐从主要是“政府的问题”转变成主要是“企业的问题”,宏观层面上的问题将日渐淡出,微观层面上的问题则将日益突出,虽然这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可能是一个不短的过程,但是,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而言,这一趋势是必须予以把握的,并从现在开始,就必须末雨稠缪,逐渐进行科研和教学重

21、点的战略性转移。从科研的角度来看,我们应当逐渐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微观层面的问题上来,更深入、更细致地研究行业、企业和市场的问题。事实上,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的许多问题,如果不向微观层次推进,已经难以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了。例如,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研究,停留在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形式上是不够的,事实上,农业产业化改变了市场结构,因此我们更需要研究的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各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市场的关系,在这里,无论是SCP范式或以博弈论为主要工具的“后SCP主流”均大有用武之地。再例如,关于农业合作的研究,目前已经跨越了“正本清源”的阶段,因此不需要再对其重要性作更多的阐述,而更需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

22、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委托一代理关系、激励机制等。总之,“市场需求”将由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转移,我们必须逐渐把注意力转移过来,认真研究企业所面临的新的问题,国家基金对研究项目的立项与资助,也应当逐步增大微观问题研究的比重。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必须从培养公务员型的人才转向培养企业管理和营销型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发达国家,随着农业工业化和农业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农业MBA(Agri-business)已成为农业经济学科的重点专业。在北美,尽管农业经济系是一个非常古老而仍有生气的系,但从培养学生的方向看,农业经济学科的专业已经慢慢地从主要研究农业制度和农业生产率的传统农业经济学衍生出三大重点专业:

23、(1)环境与资源经济学;(2)农业MBA(Agri-business);(3)农村区域发展。从招生人数来看,以农业MBA(Agri-business)为最多。美国农业经济学会的一个统计资料显示,从1990到2000年,全美在校农业经济系的学生结构中,传统的农业经济学比重由原来的70%下降到目前的30%,而农业MBA(Agri-business)的比重由原来的30%上升到目前的70%。我们也将面临这样一种局面。应当说,农业企业的崛起,将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造成了新的旺盛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增大农业技术科学和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面课程的比重,作为代价,也不得不缩减一些经济学课程。

24、而且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实务型人才的要求,对现有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归纳起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经济管理”这一学科名称恰如其分,是农学、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学科:不谙农业只学习经济,就不能称为农业经济;舍弃农业经济只学习管理,就会抹煞同工商管理的差别;忽略管理仅学习农业经济,则不符合授予管理学学位的要求。而从今后的发展来看,管理的比重将渐次上升,以适合企业日渐旺盛的需求,对学生而言,也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就业市场。因此,本人认为,将农业经济管理置于“管理”门类下并无不当。为了适应这一重大变化,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科研和教学的重点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1从改革诱导的体制研究

25、向可持续发展诱导的管理研究转变;2从宏观经济分析导向(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向微观管理营销导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转变;3在方法上,从以规范研究为主向规范与实证相结合而以实证研究为主转变;4以主要为政府决策服务和输送人才向主要为企业管理服务和输送人才转变。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

26、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

27、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

28、,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

29、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

30、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

31、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