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综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 目: 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综述 姓 名: 蔡琦 学 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班 级: 旅游管理61班 学 号: 2226131 指导教师: 院玲玲 职称: 讲师 2009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我国生态旅游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蔡琦指导老师 院玲玲摘要:生态旅游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作为绿色旅游消费,已经迅速普及到全球。随着国内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生态旅游的概念、特点
2、、开发原则,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十几年来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关键词:生态旅游;开发原则;认证制度Outline of Eco-tourism in China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Cai QiTutor Yuan LinlinAbstract: Eco-tourism, which has been defined as a type of tourism adapting to the market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nature, has dev
3、eloped quickly since 1980s. A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strategy and green consumptions for the government, it has spread to the whole world.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the research has also drawn the scholars great attention gradually. This paper makes a revi
4、ew of the lat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s of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 exciting problems, and approaches and so on. Keywords: eco-tourism; the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 certification system 虽然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为明确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是完完全全的舶来品。“生态旅
5、游”一词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Ceballos-Lascurain1于l983年首先提出。直到1993年9月份,生态旅游概念才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我国的生态旅游业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我国引入生态旅游概念较晚,国内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生态旅游的真正意义,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范例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可以从理论界的研究发展和我国各地实践两个方面来概括。近期更多的关注中国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现将近年来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研究的文章综述如下。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及特点探讨(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研究很多的专家和学者根据中国国情,赋予“
6、生态旅游”概念以中国特色。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达几十种之多,有些概念和定义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是争议,一时间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众说纷纭。赵秉栋,赵军凯(2004)认为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准则,以旅游资源的保护为中心内容,具有教育功能,且能获得经济、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的新型的高品位的亦具有可持续性的一种旅游活动。2王志稳(2002)在总结和评判了众多生态旅游的定义之后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依赖所在地域资源,又强调通过旅游活动来促进资源保护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必须给当地带来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利益;生态旅游可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形式,但这种旅游活动具有明显的
7、区位条件。客观上限制旅游规模的扩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生态旅游的目标。”3牛亚菲(1999)认为生态旅游定义应包涵两个基本内容:首先,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资源基础的旅游活动;第二,生态旅游是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方式。4张延毅认为,从狭义上讲,生态旅游是指人们为了融进大自然奇特的、带刺激性的环境所进行的一种冒险性生态空间的跨越行为和过程,同时为保护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与生物共同繁荣承担责任的旅游活动;从广义上讲,生态旅游是指对环境和旅游地文化有较小影响、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同时又保存动植物的多样性,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有特殊的责任感的旅游。5卢云亭从对环境作用的角度定义
8、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6澳大利亚学者Peters Valentine(1993)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作了相对完整的论述,生态旅游必须包括以下四方面:以相对没有受干扰的自然区域为基础;不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下降,在生态上是可持续的;对自然旅游区的持续保护和管理有直接贡献;有一个充分适宜的管理制度。7其中,国际生态旅游学会的如下定义受到普遍认可:“生态旅游就是在自然区域里进行的、保护环境同时维持当地人福利的、负责任的旅游”。(二)生态旅游的特点我们在认识和总结一件事件或一种现象的特点
9、时,往往与其它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而生态旅游的特点就是在与传统旅游的比较中得出的。由于生态旅游在追求目标、受益者、管理方式和影响后果等方面都与传统旅游有很大的不同,由此表现出与传统旅游不同的特点。苏振,杨莲莲(2006)从休闲文化视角透视我国生态旅游的特色:(1),中国体闲文化的真谛在于“静”,中国生态旅游注重舒适性;(2)中国体闲文化关注个人,中国生态旅游小众化、注重康体养生;(3)中国体闲文化倾向内心世界的挖掘,中国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意识的提高。8刘运山(2007)认为它是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 保护自然和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基础的旅游;它是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消费客体。旅游者置身于自然、真实、完美的
10、情景中尽情陶冶性情、净化心灵的旅游;它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9周风杰,宝胜(2003)认为,生态旅游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保护性、约束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普及性等五个方面。10李伟(2005)提出生态旅游的特点包括:(1)旅游资源的原始性,是指旅游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原始性;(2)旅游环境的保护性,旅游区环境保护是生态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11二、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应该说探讨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利用一直是热门话题,不然也就不会有太多关于生态旅游概念的争论。孙根年(1998)就对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做过研究,在对保护区进行分类与分等级后,提出生态旅游的可开发性
11、是很低的,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发展生态旅游,应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既反对以牺牲环境换取短期发展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也反对消极保护环境、限制经济发展的零增长模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世纪交替之际,各地兴起的生态旅游开发热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许多地方造成了“生态破坏”。12当然对旅游环境的破坏不都是人为旅游开发的造成的,而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明庆忠等(2000)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原生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即由自然作用而引起的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如自然灾害;次生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即由于不合理的生态旅游活动、生产、生活等引起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污染和价值降低等问题;社会生态旅游环境
12、问题,即因人类社会经济畸形发展或政治动乱所造成的生态旅游环境质量降低或破坏。他们进一步提出应该从“认识与利用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规律,做好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导向与行政管理工作,实施生态旅游教育与管理,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结构”等方面采取保护对策,真正“达到生态旅游可持续的目的”。13李萍等(2001)则认为,产生各种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主要原因是开发设计的“低技术含量”,而要解决各种生态旅游环境问题,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虽然有许多学者反对现代经济生活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认为政府应该是市场规则的维护者与监督者。然而旅游开发则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生态旅游更为特殊,由于“在规划、开发
13、生态旅游资源以及长期的管理利用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市场失灵的问题,由此也凸现出政府必要的主导作用。”否则由于旅游开发的经济外部性,很容易导致“公地悲剧”的上演。14李敏(2003)提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伦理原则”,提出“要求生态旅游规划师担负更多的伦理责任。必须根据自然保护区建设本身的目的,以及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道德的基本思想,有针对性地确定必要的伦理原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15周玲强(2003)提出生态旅游开发的八项原则,其中就有一条是“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原则”,与李敏相同的是,都在规划层面就提出要加强管理。16由于生态旅游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小范围、参与者较少而又花费较高的旅游项目,在可
14、持续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容易成为人们追逐的热点,再加上“生态旅游”的泛化,便有学者提出进行生态旅游认证的必要。钟林生等(2005)对在我国进行生态旅游的意义及制定中国自己的生态旅游认证体系提出了许多原则性的建议。17诸葛仁(2005)也撰文对国际权威的认证体系绿色环球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18这些都为在中国进行生态旅游的认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生态旅游的概念不再被泛化铺平了道路。三、生态旅游认证制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生态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极大地显示了积极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和社会效应,成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但在实际发展中,许多旅游企业
15、只是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营销手段加以利用,并没有真正贯彻生态旅游所要求的可持续原则,这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学者们对生态旅游认证制度进行了研究,意在使消费者能够将真正的生态旅游经营者与那些只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市场营销口号的旅游经营者区分开来,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概念许树柏(1988)认为生态旅游认证是旅游认证的高级层次,是根据一定的规范与标准,对认证对象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28钟林生等(2005)指出“依据一定的规范与标准,对生态旅游企业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的过程就是生态旅游认证”。24由此,生态旅游认证可以定义为,“通过建立
16、一系列相应的规范与标准体系对生态旅游进行评估,并对达到标准要求的生态旅游予以一定形式的承认,借以促进生态旅游经营者改进其服务环境,实现其作出的对自然和社会负责任的承诺,从而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29(二)生态旅游认证的意义生态旅游认证的出现,对全球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法稳等(2002)指出,开展生态旅游认证给当地社区提供了一种工具,以确定它们所参与的活动是否实现了正面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负面影响最小化25。钟林生等(2005)认为建立科学的认证方法能够帮助消费者将真正的生态旅游经营者和那些只把生态旅游作为营销口号的自然旅游经营者区分开来。24程兴火、周玲强(2006)认为开
17、展生态旅游认证对于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有助于加强政府对生态旅游景区的指导与管理,二是能够为生态旅游产品供应商提供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管理的依据与指导规范,三是可以影响旅游者对其旅游相关活动的决策,有助于引导生态旅游产品消费者购买真正“绿色”的旅游产品。26(三)对我国建立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建议钟林生等(2005)建议:营造开展生态旅游认证的环境;加强生态旅游学科的基础研究;制定适合于中国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对实施认证的单位或企业给予财政和税务上的支持;建立与认证相配套的制度与法规;提高生态旅游企业自身可持续经营能力。24步玉艳等(2007)提出:1)建立符合
18、中国国情的生态旅游认证制度2)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3)建立与认证相配套的制度和法规4)加强对生态旅游经营者、生态旅游消费者及当地居民的教育与培训5)加强生态旅游认证的宣传和推广。总之,生态旅游认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让更多的生态旅游经营者和消费者意识到认证的重要性,并通过认证来解决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7四、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者们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也做了大量的探讨。(一)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李银兰(2004)总结我国生态旅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四个:对生态旅游对象认识的误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示范区需要高额的投资成本;市场需求现
19、状难以支撑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活动持续进行;生态旅游示范区的规划原则与认证标准有待建立。19陈焕炯(2005)认为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旅游生态环境恶化;景区规划滞后,无序开发现象严重;生态旅游发展的不规范;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生态环境意识薄弱;生态旅游地的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管理有待加强。20王林燕,高永惠(2006)综合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景区考察的第一手资料,指出我国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法律法规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严重影响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对生态旅游经济定位偏差;旅游企业对生态旅游营销理念的曲解;生态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资源退化已十分严重。
20、21任志艳(2007)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生态旅游开发规划不合理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是生态旅游活动频繁开展造成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三是大量已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呈现出退化趋势。22宋瑞(2007)主要探讨了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对其性质、规模、作用、发展方式、衡量标准等一些错误认识:在发展原则上,将生态旅游等同于可持续旅游发展原则本身;在道德价值上,偏重生态旅游;在发展范围上,把生态旅游看成是经济落后地区旅游发展的普遍选择;在功能定位上,把生态旅游看成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在判断标准上,依然以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等为主要指标来衡量生态旅游的发展;在具体开发上,用
21、发展大众旅游的观念和方法来发展生态旅游;在工作重点上,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最主要的是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从实际效果来看,虚化或者夸大生态旅游的现实作用;从成本收益看,夸大生态旅游的收益而忽视生态旅游的成本;在操作管理中,把生态旅游当成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23刘运山(2007)认为目前我国生态旅游景观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盲目开发引起自然景观破坏严重破坏植被地形,危及生物多样性:乱捕滥杀动物生态系统受损甚至旅游区的一些宾馆饭店也以野生动物做美食招揽客人造成不少珍稀动物灭绝不当建设造成水质污染;游客严重超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对生态环境保护使有限脆弱的旅游生态环境承受巨大的压力;人造景观和设施泛滥导致景观
22、和生态破坏;保护不力,管理落后,自然、人文景观的美学功能下降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9(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李银兰(2004)提出实践生态旅游模式的几点建议:培养生态旅游者;培育生态旅游经营者;建立生态旅游管理模式;选择适宜的自然区域,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以供研究。19陈焕炯(2005)提出的相应解决办法为:转变价值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制定生态旅游规划,严格生态旅游区开发规划的审批制度;建立环境监测系统,严格控制游客容量;普及生态知识,提倡生态文明;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旋建设。20王林燕,高永惠(2006)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主要有:政府要高度重视绿色经济建设的理念,
23、在施政中真正重视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企业应贯彻“社会市场营销”理念;改善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适应可持续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旅游景区标识宣传体系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宣传。21任志艳(2007)建议从传统的认识论向现代观转化,树立生态旅游发展所需的全新的保护、利用和开发观念;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内在驱动作用;强化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又一重要对策;健全环境立法和制度建设,是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力保障。22宋瑞(2007)认为要实现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
24、内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澄清概念;出台法律;制定标准;推行试点;教育培训。23刘运山(2007)针对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认为加强生态旅游开发和建设势在必行,其主要措施有:政府部门要有作为,应加强生态旅游的法规建设;旅游管理部门要在充分调研旅游资源的情况、特性及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开发生态旅游应根据目标市场的旅游者的类别、兴趣及其需求,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活动项目,分阶段安排投资建设;开发生态旅游要确定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文化背景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设定分阶段的景区接待限量指标;开发生态旅游旅游应与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变化与生态环境相结合。9对于生态旅游存在
25、的问题,前人从各个不同的的角度出发,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些改进方法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例如建立法制法规、制定审批制度的建议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五、结语在我国,生态旅游正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研究上,国内学者侧重点不同、标准多样,在近十年中,有关生态旅游研究的大量文献和资料都集中在对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特征的描述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出现的“生态旅游”的定义已近百种,却还未达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共识;关于开发原则的研究还是比较到位的,尽管也存在一定分歧,例如在解决各种生态旅游环
26、境问题时,是否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大前提都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对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也比较全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是否可行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而作为旅游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内在要求,国内对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研究也陆续见诸于报端,由于还在起步阶段,所以这类研究很好的借鉴了国外的成功经验,为国内认证制度的发展集思广益。总体说来,对生态旅游的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已经由众说纷纭到逐步向认识统一的方向发展,那就是生态旅游应该是局限在小范围内进行,不应该是大规模铺开。所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旅游认证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今后应加快生态认证标准、生态旅游
27、认证的理论以及国外生态旅游认证进展等方面的研究,缩小与国外认证间的差距。参考文献:1 Ceballos-Lascurain H.The future of ecotourismJ.Mexico Journal,1987,1:13-14.2 赵秉栋,赵军凯.生态旅游的科学内涵与生态学原理J.西师大学报,2004,31(4). 3 王志稳.对生态旅游概念内涵的系统认识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4 牛亚菲.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J.地理研究,1999(2).5 张秋菊,海鹰.我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综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0(3).6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町持续旅游发
28、展J.经济地理,1996,(1)7 Peters Valentine.Ecotourism and Nature ConservationJ.Tourism Management,April 1993,4(1).8 苏振,杨莲莲.从休闲文化视角透视我国生态旅游的特色J.九江学院学报,2006(1).9 刘运山.试论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建设J.商场观代化2007(12). 10 周风杰,宝胜.生态旅游的特点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4).11 李伟.论生态旅游的特点与开发原则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2 孙根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
29、J.资源科学,1998(6)13 明庆忠,李宏,徐天任.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类型及保育对策J.经济地理,2000(4)14 李萍,黄载曦.四川生态旅游业与政府的主导作用J.财经科学,2000(6)15 李敏.论生态旅游与生态伦理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16 周玲强.生态旅游开发应坚持八项原则N.中国旅游报,2003-08-2717 钟林生,郑群明,石强.中国实施生态旅游认证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人口,2005(2)18 诸葛仁.绿色环球21:规范生态旅游的国际标准J.旅游科学,2005(1)19 李银兰.我国生态旅游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04(17).20 陈焕炯.浅议当前
30、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5(17).21 王林燕,高永惠.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22 任志艳.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7(1).23 宋瑞.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新闻,2007(18).24 钟林生等.中国实施生态旅游认证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25 于法稳,尚杰.实施生态旅游认证的紧迫性J.生态经济,2002(5):48-50.26 程兴火,周玲强.国外生态旅游概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1):1-527 步玉艳,李宏,刘长海.关于建立我国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思考J.资源与产业,2007(2).28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6-1229 步玉艳,李宏,刘长海.浅议我国生态旅游认证制度的建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7(5). 专业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学院专业姓名题目指导教师意见(包括选题是否恰当、文字表达水平、论文的难度和创新性、参考文献质量、格式是否规范等方面,请使用钢笔书写或打印):论文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