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2007年第3期(总第55期)职业圈ZHIYEQUANNO.3,2007(CumulativetyNO.35)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王锋(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学府基本能力教研室,山东安丘262100)【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探讨了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C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69(2007)03003102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的核心竞争力,当代体育的竞争归根结底是
2、体育人才的竞争.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作为国家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基础,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根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国家竞技体育的长期稳定.所以,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扎扎实实地搞好后备人才的培养.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I临近,国家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视.我们要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状况从检索的文献资料中发现我国体育人才资源储备和开发数量不足,人才梯队基础建设薄弱,没有形成合理的后备人才梯队,缺乏优势群体
3、.学校是发现和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摇篮和必经的教育途径,是竞技运动发展的源头.(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质量与输送状况成才率是反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能力的最重要指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就竞技运动而言,其人才质量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数量的概念.因此.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成才问题,是目前全国及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研究焦点问题.在国内我们通常以输送人才的概率作为衡定培养单位教学训练水平的定量指标.可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金字塔的比例失衡,竞技体育的成材率较低.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三线队伍向二线队伍的人才输送率为6.1O%,而二线向一线的输送率仅为1.96%.低成
4、材率造成一些家长不支持子女从事竞技体育,使部分体育后备人才流失.(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体制状况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因过分强调竞技体育的某些功能而造成发展失衡,因只顾眼前利益脱离可持续发展目标而造成缺乏发展动力和活力的自欺欺人现象.提出的一种发展竞技体育的科学思想.建国后,我国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了以三级训练网为标志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体委系统自上而下贯彻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方针.这种体制的特点是由国家包办,包管,脱离社会生活,脱离群众实际,存在明显的封闭性和依附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这种体制给竞技体育本身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使我国
5、一条龙训练体制的上层出现了运动员退役安置出路不畅的严重局面,一些退役运动员由于缺乏基本的劳动就业技能,就业时竞争能力不足,安置难度越来越大,很多退役运动员长期安置不出去,滞留于运动队,占据人事工资指标,致使新运动员不能及时人队,直接影响了优秀运动队的人员更新.有的虽已安置但很快又下岗,失业,安置效果很差,进而影响到我国一条龙训练体制的中间和底层出现了招生困难,导致青少年后备力量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二,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一)基层训练体系受到冲击和消弱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技体育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配置.而基层体育训练是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由
6、于训练经费短缺,没有保证,生源受限,招生困难大,教练员自身素质等一系列问题使基层训练体系受到冲击和削弱,严重影响了我国后备人才的培养.(二)培养管理体制单一我国的竞技体育实行举国体制,尽管在这一体制下,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正处于一种转轨时期,举国体制在新的历史背景和现有的发展情况下暴露出了其本身的局限性.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现有的竞技体育形成了从地方到中央管理权力的高度集中,组织机构类型繁多,体育的法制化进程较为缓慢,社会化程度较低等直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三)体育人才资源开发模式陈旧学,训矛盾突出,长期
7、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是长期困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学习与训练矛盾突出;后备人才文化科学知识明显欠缺;从事专业面窄,发展空间有限;后备人才培养理念落后,自我培养自我提高意识差.另外,该模式将竞技体育从教育体系中强行剥离出来,使后备人才的选材面大大减少,大量的竞技天才可能被埋没.(四)独生子女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影响1.独生子女数量对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影响.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问题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学需要重点,它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竞技体育的战略发展,间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我国自从实
8、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人El数量迅速升高,客观上我国青少年人数正在不断减少,由此造成了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短缺.随着竞技体育人才数量减少,新一代独生子女生源一3l一将成为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基础环节,是我国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塔基.2.独生子女家长态度对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影响.现阶段我国有很多家长无论层次,地位和籍贯如何,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发展的第一选择为高考,由于竞技体育容易受伤,退役后无法安置,淘汰率高,不容易出成绩等,从而大多数家长都反对子女从事竞技体育,使后备人才数量减少.即使一部分同意孩子从事体育的家长,对体育的认识也具有趋利性,如认为哪个项目能够获得高额收入就让其
9、子女从事哪个项目,而忽略了子女的兴趣和特长,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和项目人口的分布不均衡.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建议(一)健全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退役运动员的安置体育人才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更为重要.因此应对运动员建立运动伤残制度,运动医疗保险制度等,同时要走竞教结合,竞训结合的培养之路.使运动员能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技能,退役后也能有一技之长,为安置减轻负担,从而解除家长对孩子从事竞技运动的担心.(二)改革我国训练管理体制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最主要的特点是把过去的单轨制改为多轨制,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
10、,实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横向和纵向结合的培养体系,这种多轨制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有利于调动全社会来发展竞技体育.各级领导部门要有一个整体的观念,不要死抱着局部地区利益不放而贻误人才.要实行人才开放,人才交流政策,加强横向联系,努力创造一个团结信任和宽松和谐的人才培养环境.(三)走体教结合的路子,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体教结合是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加大体教结合的力度,争取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以教育为依托,挖掘,开发,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随着我国体育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大,业余训练的社会化程度也会不断扩大.体教结合将呈现出大中小学课余训练一条龙模式与体育俱乐部社会化
11、模式并存的局面.(四)提高运动员选材和训练的科学性合理,科学的选材和训练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应该从运动员和教练员两方面抓起.一方面提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相关的各学科理论,促进运动员技战术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提高教练员的教研能力,采用最科学,最适宜的训练方法指导运动员,提高成材率,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五)提高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率我国原有的以体校为基础三级训练网的培养体制存在许多弊端,人才选择范围窄,培养模式单一,投入资金大,优秀运动员输送率低,国家负担重等弊端逐渐表露出来.因此可以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网络化运动员培养体制,调动全社会来发展竞技体育,拓宽优秀运动员输送渠道,
12、同时应对较差项目予以经济扶持,以国家投人为主,扩大其项目人口和训练人口,协调各项目均衡发展,转变独生子女家长对竞技体育的态度,从而扩大后备人才的数量.(六)注重人才的多元化发展学习与训练的矛盾一直在困扰着体育后备人才的来源和培养.由于业余训练是作为向专业培养的过渡阶段,在这中间,大多数青少年不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即使成为优秀运动员,在退役后也面临着走向社会再就业的问题.如果他们文化素质低就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到受训人员将来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从而打消家长们对自己孩子以后出路的顾虑,鼓励更多的孩子参加业余体育训练.【参考文献】徐开春,梁金娜.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13、因素.沈阳体育学院,2006,(2).汪敏,李忠堂.独生子女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的影响与对策分析D11成都体育学院,2005,31(5).f31项和平,许贵泉,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探析卟安庆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2005,11(3).【作者简介】王锋(1974一),山东安丘人,供职于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学府,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翻l练学.(上接第26页)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以及形式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锻炼做准备,赋予学生终身体育所必须的兴趣,动机,知识和能力.(二)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学校应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自身的条件,开设多种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
14、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和习惯和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l三)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形成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应从完善制度措施人手.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必须有一系列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加强对专业有关的学科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活跃学术交流,将新学科一32一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中.(四)营造校园文化,改善体育设施高等学校应该着力建设具有传递,感染,渗透学生的校园体育环境.五,结语有关部门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从各方面引导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参考文献】王革.广东省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南京体育学院,2004,18(2).2王晓松.从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特点看高师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D】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