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变动、企业行为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再刻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400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率变动、企业行为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再刻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汇率变动、企业行为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再刻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汇率变动、企业行为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再刻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汇率变动、企业行为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再刻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汇率变动、企业行为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再刻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汇率变动、企业行为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再刻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率变动、企业行为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再刻画.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汇率变动、企业行为和内涵经济增长的再刻画 内容提要:本研究从出口企业行为出发,探讨汇率变动对生产率的微观影响机制,将其刻画为内涵经济增长。本研究认为,汇率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主动促进阶段,倒逼促进阶段和促退阶段,本币升值超过合理范围会使生产率下降。本币升值在水平上应当以不带来难以吸收的需求冲击为限,在速度上应当与流动性约束和技术约束的放松同步。本研究还根据本币升值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行为 人民币汇率 内涵经济增长一、引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水平问题屡屡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西方经济学理论多将汇率认为是经济运行的名义变量,其水平由要素数量、产出水平、利

2、率和工资水平等基本变量决定,从主动调整汇率以调控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类理论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意义。国内对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研究多考虑汇率变动对就业和产出等“数量”因素的影响,却相对忽视了汇率变动对生产率提高、生产技术升级、经济结构变迁等“质量”因素的影响和推动。姜波克教授的研究指出,本币升值和生产率提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将这种关系归纳为汇率与生产率正向变动的内涵经济增长曲线,对此结论仍有扩充的余地。本研究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在姜文基础上,从出口企业行为出发,探讨汇率对生产率的微观影响机制,从而进一步刻画汇率变动与经济内涵增长的关系。二、环境设定本研究考虑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劳动要素即雇佣工人

3、的劳动,不断投入和耗费;资本要素以设备、厂房、无形资产等形式投入,一次投入,缓慢耗费。本研究暂不涉及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问题和规模经济问题。生产率的衡量标准是单位生产要素投入带来的实际产出。三、生产率变动的原因本研究将生产率变动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从供给方看,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带来生产率提高;从需求方看, 需求不足会导致生产要素利用率下降,从而导致实际生产率的下降。1.生产率变动的投资技术进步机制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如购买先进生产设备和专利等,会带来生产技术的进步,从而单位劳动和单位资本投入带来的产出都有增加,生产率获得提高。2.生产率变动的需求要素利用率机制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假设是,在短期内

4、,劳动是可以调整的要素,长期内, 劳动和资本都可以调整。当需求减少时,企业可以同比例降低劳动投入数量,在长期还可以降低资本数量,从而,生产率(至少是劳动生产率)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应当是稳定的。然而,在现实中这两者的调节都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现实中工人并非简单同质群体,从招聘到开始工作需要一定的培训和学习,解雇工人意味着已经投入的培训成本沉没,故而企业不会因为短期内需求下降而解雇已有工人。其次,在长期内,资本投入的增加比较容易实现,但在资本要素的二手市场不够发达、资本要素专门性较强、或要素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等情况下,要素退出却较为困难,资本要素仍然会以利用率较低的形式留在原生产领域,极端

5、情况是厂商已经退出经营而资本仍然闲置。由于存在要素数量向下调整的阻碍,厂商不能自由控制要素投入数量, 当发生亏损时,虽然可以通过减少产量降低一部分成本,但投入的要素总量并没有同比例下降,这样,单位产出的要素投入就会上升,带来实际的生产率下降。相对于“投资技术进步”机制,“需求一要素利用率”机制可能是汇率上升对生产率影响的更重要途径,也是本文着重强调的观点。四、汇率对生产率影响机制的分阶段传导汇率对生产率影响的传导机制如下,e为直接标价法下的本币汇率:以下以本币升值为例,对此传导机制进行描述。1.汇率(e)变动对出口价格(pe)的影响本币升值,e下降,以外币计的出口价格p/e上升。如果不考虑需求

6、的变动,则出口企业的外币收入将会增加,但以本币计的收入不变。2.出口价格对需求的影响在需求弹性不为零的情况下,对出口商品的需求随着出口价格(以外币计)的上升而下降,下降幅度和需求弹性大小成正比。产品的异质性、稀缺性能够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使得需求受价格影响较小。我国出口企业多数提供的是低端或同质性较高的中端工业品,异质性和稀缺性不高,但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以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优势,在某些领域具有集体定价权,中国产品价格的小幅度上升,不会使成本优势消失,从而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本研究作出如下假设:本币在一定范围内 (称为“缺乏弹性区间”)的少许升值造成的出口价格上涨不会影响需求,超出这

7、一区间后,升值会导致需求下降。3.汇率变动对生产率影响的正向促进阶段当本币升值幅度位于上述“缺乏弹性区间”时,外国对出口产品的需求不变, 虽然出口企业以本币计量的收入(pQ)不变,但以外币计量的收入(pQe)会上升,本国企业出口同样数量的产品,能够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到更多物资,相当于企业获得了 “额外”的收入,或者说本币升值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专门用于购买外国商品的价格优惠,企业更有动力用外币购买技术和设备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生产率。本币升值和生产率的关系在此呈现为正向的“投资技术进步”机制。这一阶段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企业的自有资金。为了技术改造,企业不但需要增加投资,还要在国内市场为先进

8、设备购买配套要素,而且企业以本币计算的收入并未发生变化,这都会对企业的资金预算造成压力。因此,只有较小比例的“额外”收入会用于技术进步投资上,汇率上升对出口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影响较为温和。4.汇率变动对生产率影响的倒逼促进阶段当本币升值越过“缺乏弹性区间”后,国外需求下降,以本币计量的企业收入会同比例下降。当企业利润(pQ-c)进入企业不能接受的区间时,企业会设法降低生产成本(C)和出厂价格(p),从而保持出口价格(pe)不变,以恢复竞争力。当企业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时,倒逼的“技术生产率”机制就开始发挥作用。在此,试对倒逼促进阶段的成本降低幅度作一个分析:假设本币升值幅度为a

9、%,则为了使外币价格不变,企业提供的本币价格也需要下降a%。如果企业的成本也下降a%,则可以获得和原来一样的利润率,但获得的本币利润总额会下降。如果企业希望保持利润总额不变,则需要在本币价格下降a%的同时,降低超过 a%的成本,从而生产率的上升也超过a%。因此,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保持利润率不变,则起码要提高和本币升值幅度相同的生产率,如果企业希望保持利润总额不变,则生产率提高的幅度更大;总之,倒逼促进阶段的生产率提高比正向促进阶段更为激进。与正向促进阶段的另一个不同是,在倒逼促进阶段,企业已不能以经营现金流来支持技术改造,而需要动用自身的资金储备或从外部融资。制约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有两个:流动

10、性约束,即企业外部融资可获得的资金数额;技术约束,即现有的技术能够达到的生产率水平(包含国外、国内购买和自行研发)。这两个约束既是水平上的,也是时间上的,即一定时期内,企业受到一定水平的流动性约束和技术约束,随着时间的变化,约束的水平也会变化。随着本币的逐步升值,企业的生产率得到提高,并最终达到上述两个约束中较低一个所限制的水平。 5.汇率变动对生产率影响的促退阶段当生产率达到上述两个约束限制的最高水平后,如果本币继续升值, 出口价格的进一步上升就无法被成本下降抵消,企业的产出不能被市场全部吸收,最终企业产量下降。由于前述的要素退出障碍,投入的生产要素不能随产量以同比例下降,单位投入带来的实际

11、产出减少,生产率变动的“要素利用率”机制发生作用,生产率随本币升值而下降。6.出口企业的内涵增长曲线以上的传导过程可以用出口企业的内涵增长曲线描述(见图1)。出口企业的内涵增长曲线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应汇率变动对生产率影响的正向促进阶段、倒逼促进阶段、促退阶段。第一阶段的斜率较为平缓,第二阶段斜率有所提高,在这两个阶段,“资本生产率”机制发挥作用,本币升值能够促进生产率提高,第三阶段斜率为负且绝对值较大,表现为随着本币升值,生产率受“要素利用率”机制影响而较快下滑。图1中第一个拐折点,即倒逼促进阶段的起点,对应的是本币升值导致本国出口价格高于竞争者价格的汇率水平。第二个拐折点,即倒逼促进阶段的

12、终点,对应的是流动性约束和技术约束中较低点的汇率水平。五、汇率对生产率阶段影响机制的政策含义以上分析表明: 汇率变动能够对生产率产生影响,并随着本币升值幅度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性质和效果,从而,在本币升值的不同阶段,需要适当的政策来促进生产率提高, 防止生产率下降。本币的小幅度升值,对应的是内涵增长曲线的正向促进阶段,为了激发正向的“投资技术进步”机制,可以考虑制定如进口设备免税等政策, 引导企业将外币收入用于购买先进生产设备,但也要注意不能扭曲价格和损害公平。本币的中等幅度升值对应的是内涵增长曲线的倒逼促进阶段,政府应当鼓励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譬如专项低息贷款或担保发行债券等等,并通过

13、增加科研投入促进科学技术的研发。在此阶段需要控制好升值速度,让升值与流动性约束和技术约束的放松同步。本币升值到促退阶段会带来资源浪费和生产率下降,应当避免,一方面要通过放松约束而尽量延长倒逼促进阶段的升值区间,另一方面应当运用调控手段防止汇率短期大幅度波动。在汇率变动的三个阶段中,政策最能够积极发挥作用的是倒逼促进阶段,它既要促进生产率提高,又要避免本币过度升值以损害生产率。在经济的内涵增长中,本币的升值,在水平上应当以不带来难以吸收的需求冲击为限,在速度上,应当与流动性约束和技术约束的放松同步。六、汇率对出口企业生产率影响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在以上的分析中,汇率变动需要通过几个环节对企业生产率造

14、成影响,如果环节发生断裂,有可能会改变生产率变动的方向和程度。首先,在汇率处于缺乏弹性区间, 外国的总需求未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本文假设的情况是出口企业不主动改变产品本币价格p, 从而外币收入增加,形成正向促进发生的条件。但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由于进口商会选择外币报价较低的产品,国内出口企业不会联合行使集体定价权,而会竞争性地调整以本币计的产品价格p,以抵消本企业出口价格的上升,扩大原有的市场份额。这种情况下,汇率变动的正向促进阶段消失,汇率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直接表现为倒逼的“资本技术”机制, 内涵增长曲线退化为两部分。其次,企业的生产、销售模式会影响需求对价格的反应,从而不同类型企业的缺乏弹性

15、区间范围不同,正向促进和倒逼促进的贡献度也有不同。譬如以电子产品制造为代表的外资出口企业,产品进口和出口间高度相关,需求也较为稳定,而接受订单来料加工的企业产品需求受到价格上升的影响就比较难以抵消,从而,本币升值对前者而言更多地表现为正向促进,对后者更多地表现为倒逼促进。再次,需求下降对于每个企业的意义是不同的, 当汇率变动越过“缺乏弹性区间”而影响需求时,企业并不一定会即刻降低生产成本。如果企业利润率较低,盈亏平衡点较高,那么,需求的少量下降就会改变企业的盈亏,企业立即开始提高生产率。反之,企业对需求减少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吸收,企业的生产率就不会变化, 内涵增长曲线的倒逼促进阶段可能会出现

16、平台。还有一种极端情况,企业不能接受继续生产的利润 (亏损)水平,且技术改造的成本和风险过大,企业直接停止生产, 由于要素不能完全流动和退出, 出口企业整体的生产率下降,直接进入汇率对生产率的促退阶段。最后,考虑到企业核算成本和要素实际投入的不匹配性, 出口企业可以采用技术改进以外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如果不增加雇工而提高劳动强度,企业只需要支付同样的工资,就可以获得更多的产品,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从而也可以降低出口价格,保持利润。然而,这实际上是把表面上降低的成本转嫁到了工人身上,实际要素投入和产出仍然维持原有比例,劳动生产串并没有提高, 而且降低了社会的福利。企业采取成本转嫁行动将使内涵增长

17、曲线的倒逼促进阶段变得平坦,并且这样的企业必然也缺乏在正向促进阶段进行技术投资的动力,内涵增长曲线第一阶段同样会失去描述力。七、结论通过研究出口企业对汇率变动的反应及其对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得到的基本结论是:本币的小幅度升值会带来生产率的温和提升,中等幅度升值会通过倒逼机制进一步提高生产率,过度升值将导致要素利用率和生产率的下降;在经济的内涵增长中,本币的升值,在水平上应当以不带来难以吸收的需求冲击为限,在速度上,应当与流动性约束和技术约束的放松同步。作为内涵经济增长曲线的补充。,本研究按照本币升值各个阶段的微观层面,把出口企业的内涵增长曲线用正向促进阶段、倒逼促进阶段和促退阶段三部分描述。虽然

18、本研究基于出口企业行为,但本研究中厂商行为分析的方法仍然可以向国内企业扩展以至于一般化到宏观经济层面。传导机制模型化,在收集实证数据后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研究各环节汇率变动的吸收程度和生产率对汇率的敏感程度,将原本预设的传导阶段界限内生化,这都是以后需要深入进行的工作。参考文献:1.姜波克:“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的新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2.姜波克:“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新框架的再探索”,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工作报告2006年第2期(IFS- WP200602)。3.姜波克:“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新框架的三探索”,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工作报告2006年第3期(IFS- WP200603

19、)。4.莫涛:“产品附加值、内涵经济增长及人民币升值效应的微观传导”,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工作报告2006年第6期(IFS-WP200606)5.姜波克、李天栋:“人民币均衡汇率理论的新视角及其意义”,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4期。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