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融资对农村金融生态的负面影响.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402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融资对农村金融生态的负面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民间融资对农村金融生态的负面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民间融资对农村金融生态的负面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民间融资对农村金融生态的负面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间融资对农村金融生态的负面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融资对农村金融生态的负面影响.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间融资对农村金融生态的负面影响 论文关键词:农村金融;民间融资;金融生态 论文摘要:民间融资极易向非法集资演变,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和实施效应,加大金融风险,影响社会和谐发展和区域稳定,规范民间融资非常必要。本文提出从重视金融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将地区信用环境建设纳入综合指标考核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等方面消除民间融资负面影响的建议。 一、民间融资对农村金融生态的负面影响 (一)民间融资、社会集资管理缺位 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社会集资未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就是“非法集资”。尽管国务院已明确

2、由银监会负责对非法集资的认定、查处和取缔及相关的组织协调工作,但对社会集资如何审批、审批内容、审批标准以及对非法集资认定的依据等问题,尚没有从法律层面上加以解决。 (二)影响货币政策的顺畅传导和实施 民间融资的自发性、信息滞后性和趋利性,难以顺应国家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控要求。民间资金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极易流入受政策限制的行业,为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提供资金支持,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而且,民间融资的存在客观上形成了民间融资与正规金融两个不同的价格体系,易产生错

3、误的价格信号,增加央行宏观调控的难度。 (三)加大了融资风险 一般来说,在出现多重负债的情况下,借入者往往优先偿还民间融资款,民间融资风险最终有可能转嫁给银行承担。由于民间融资缺乏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无法掌握借款人的实际情况,一旦借款人出现经营严重亏损或支付困难,往往无法收回。而且,民间融资利率相对较高,诱惑力较强,在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和有效跟踪监测的条件下,容易被投机者利用,居民也可能被误导从事高风险投资或投机,加大金融风险。 (四)影响社会的和谐和区域稳定 民间融资具有追求高盈利而冒险的特征。一是由于利益所致很容易导致家庭

4、、亲朋矛盾,甚至酿成祸患。二是在追欠资金易引发不规范行为,如通过暴力收贷,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讨债公司等,借贷双方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三是有的民间融资用于赌博、吸毒等严重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颇大。四是过高的利率使部分高收入者逐步形成食利阶层,而迫于生计的借款人因承受高额的融资利息而可能继续贫困或返贫,造成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规范和完善民间金融法律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修订和完善民间融资法律法规 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对民间金融的管理职责ʍ

5、77;人民银行要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监测分析,从总体上把握银行融资、民间融资及其它形式融资的比例与规模,及时掌握民间融资的发展动向、规模、特点,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窗口指导”、风险提示等手段使社会公众了解有关政策规定,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二是修订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在非法集资的认定、查处、取缔等方面的职责,对未经批准的社会集资应密切关注、合理认定并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作,予以坚决打击和取缔等,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依法合规地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ʍ

6、77; (二)适度放松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 要从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重新设计农村金融的制度安排,由市场选择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及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方式。要对农村金融市场采取较为宽松的监管政策,适度放松农村金融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以民间融资为基础支持发展农民自主参与的各种形式的合作金融,实现农村多种金融主体并存,和有序竞争,促进县域经济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推动地区信用环境建设 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在农村地区落实“诚信乡镇”的建设工作。要花大力气解决担保难、费用高、手续繁的问题,构建金融支持

7、农村经济发展的中介服务组织。人民银行应切实担负起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责,规范征信行业秩序,通过提高信息的对称性、公开性与透明度来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商业银行要借鉴民间融资的操作经验,改革信贷管理制度,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确保企业和银行的经营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要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争取银行信贷的主动支持。通过各方努力,共同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合理确定民间融资和社会集资的界限 在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工作上,应实行区别对待的原则,社会集资由于规模大、涉及面广、资金出借人的不特定

8、性,往往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应作为行政管理的重点并与民间融资区分开来。建议国家出台社会集资管理条例,从法律上界定社会集资与民间融资。要严格限定社会集资的集资条件、集资范围和操作流程,明确集资者、监管者的行为规范,确保社会集资申报和审批渠道的畅通,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对于民间融资,应规范其内在运作机制,积极保护开发其中的合理成分,纠正其扭曲部分。 (五)建立健全农村金融市场 积极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制定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的差别性信贷政策,扩大农村信贷市场;尽快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明确其对农村信贷投入的最低比例;

9、积极发展农村公司债券市场,重点解决农村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问题,不断拓宽中小企业筹资渠道;大力发展商业汇票业务,引导企业变信誉为资金,并以此推进社会整体信用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投资渠道,提高农民理财能力,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