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品限价尴尬原因及改革措施.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428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药品限价尴尬原因及改革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药品限价尴尬原因及改革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药品限价尴尬原因及改革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药品限价尴尬原因及改革措施.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药品限价尴尬原因及改革措施 摘 要由于我国卫生支出预算逐年下降,医院为谋求更大的利润,把目光转移到药品上,实行“以药养医”。从2001年至2006年,我国人均药费占人均医疗费用的比重在42.7%以上。国家对“以药养医”的体制基本采取默认态度,在药品定价上直接预留了医院的利润空间,导致药价虚高,畸高的药价成为了社会与民众的负担。关键词药品限价;消费者;医药体制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6-0014-021 限价令产生原因由于市场上价格过高,而有些药品生产商经营规模较小,成本相对于较高,一旦市场价格被政府限制上限,市场价格可能低于固定成本,导致亏

2、损,通过市场机制将它们清理出这个市场。市场中的小作坊减少,会使市场整个格局改变,减少小作坊生产出的没有质量保证的药品,根除药品生产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痼疾。市场价格过高同样会对社会造成负担,民众很可能会遭遇“吃药难,看病难”的问题。从而对社会稳定性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2 药品限价后相关问题及矛盾分析药品限价令一下达后,各合资药厂企业、医院方、销售方、消费者及其他相关方陆续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反击情况。企业方面,国内合资药品生产企业的三大品牌:强生、中美史克、施贵宝向国家计委提出价格复议引起了市场与政府的较量。对于非原研制药又非按照GMP标准生产的药品,最高降幅在80%以上,这一变革无疑是对这些企业的

3、一记重棒,赢利减少,无利可图,以至于亏本等,此类企业对于国家计委发布的这则通知无疑会予以反对。合资药厂的技术和规模都处于领先地位,既有原研制药,生产也符合GMP标准,按理说降幅很小,对利益影响不大,但却是最先反击者。因为近年国外药业巨头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市场容量令人向往,“以药养医”的制度环境创造的畸形高药价,有较高技术的企业更是垄断了市场获得了暴利,而中国一轮又一轮的降价使得许多充分市场化的行业由暴利时代步入微利时代,收入与利润急剧减少,反对的声音也随之此起彼伏。再之,投资者认为“无利可图,政策变化频繁,国外合资因此不敢在进入中国市场”,从而牵涉到了吸引外资的问题,遭

4、到“撤资”威胁,因此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化。简而言之,合资药厂是因暴利制度而产生的,无论何种扼杀暴利的手段都会与对暴利有预期的利益集团发生冲突。从其他方面来看,医院方大玩“变通术”,一方面在降价药品名称上做文章,另一方面利用百姓认为自己难以做到“对症下药”,在不必要的情况下给患者多开药且开贵药,使广大百姓的利益受到损害。药品销售方不动声色地把降价令搁在一旁,利用民众对降价药品的不知情与不知详情,依然保持药品的高价出售。消费者不能享有充分知情权,支持声音不响亮。与此同时,大幅降价使一些以医药为发展的产业受到极大影响,使以医药为发展支柱的地区的地方政府税收受到影响,此类地方的就业会因企业减产倒闭等出现一定问题,地方政府压力很大。由此不难看出,药品限价虽下令,但面对政策,各方回应并非配合,而是“对策”。可谓药品限价易,各方受益难。3 药品限价症结所在医药体制很长时间以来,医院都是药品销售的终端。从医院这条线支付的药费很大一部分是由企业医保体系消化。这样一来,有医疗保险的人更愿意从医院途径获取药品,医院对药品的需求远大于其他药品零售企业。但药品从药厂到达医院的过程需要通过各级批发商,再由公司售至医院与药店。进入医院后,药品仍不能直接到达患者手中,而是经过药剂室、科室大夫等最终到达药房,再经药房售出。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