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441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管理论文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管理论文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管理论文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管理论文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 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本文以皖南的西递、宏村和南屏等3个古村落为例,设计量表测量了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居民地方依恋与其资源保护态

2、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E)和地方认同(1)两个维度构成;(2)地方依赖(E)对地方认同(1)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110.87,t=13.13);(3)地方依赖(E)和地方认同(1)对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2)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21=0.57,t=9.85;21=0.66,t=10.20);(4)地方依赖(E)主要是通过地方认同(1)影响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2),地方认同在其中起着中介作用(r21=0.26,t=1.69;r21=0.36,t=2.79)。本文的研究对古村落的资源保护以及古村落居住新区的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关键词古村落;居民;地

3、方依恋;资源保护;结构方程模型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8)10-0087-061 引言现阶段,我国古村落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旅游开发与古村落保护、古村落保护与居民居住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的尖锐矛盾,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成为关乎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村落,同时满足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一些地方动员居民迁出古村落,建设居住新区(村)安置外迁居民。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与原住环境间的情感联结关系被强行割裂,由此产生的特殊的人地关系现象和社会心理问题尚未引起国内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古村落的保护实践中,目前主要借助文物保护的法律

4、手段和旅游收益分配的经济手段来增强居民在古村落资源保护中的自觉行为,而忽视了居民的地方依恋情结对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国内的研究多以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从旅游经营管理模式“、社区参与等方面探讨古村落旅游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未见有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对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因而本文拟探讨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其资源保护态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居民资源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古村落的旅游发展、资源保护和景区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2文献回顾人与特定地方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结关系地方依恋(place attachment)是行为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共同研究的领域。段把

5、恋地情结(topophilia)引入地理学中用于表示人对地方的爱恋之情,赖特首创敬地情结(geopiety)一词,用于表示人对自然界和地理空间产生的深切敬重之情。近十多年来,地方依恋一直是国外游憩地理学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威廉斯等于1989年提出“地方依恋”的概念。随后,威廉斯等提出了地方依恋的理论框架,指出地方依恋由地方认同(place identity)与地方依赖(place dependence)两个维度构成,地方依赖是人与地方之间的一种功能性依恋,而地方认同是一种情感性依恋,并设计了地方依恋量表用于测量个人与户外游憩地的情感联结关系。之后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地方依恋的概念、维度、影响

6、因素等方面。其中,地方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如场所使用频率、使用动机、游憩活动热衷(involvement)和游憩专业化水平等因素与地方依恋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研究。人与特定地方形成的地方依恋也影响到个体对资源管理的态度与行为,如对自然资源地的地方依恋影响到游憩者的场地费支付态度、对自然资源管理措施的态度、保护资源环境的日常行为和在场所中的游憩体验等。凯尔等运用社会判别理论探讨了地方依恋、付费态度、游客的费用收入用途偏好之间的关系,以检验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对游憩者的场地费支付态度,游憩者对费用收入用于环境教育、环境保护和改善设施和服务的支持程度的影响作用。瓦斯克等研究了对自然资源的依恋与个人日常

7、生活中对环境负责的行为(EnvironmentallyResoonsible Behavior,ERB)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虽然地方的吸引物对人们有吸引作用,但人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超越了资源的这些功能属性。当人们对当地的自然资源产生了感情之后,人们在日常活动和场所中的行为表现出对环境更负责任。卡滕波恩等比较了国家公园和作为世界遗产地的矿业历史文化城镇中当地人和旅游者的地方依恋的性质与强度,及其对资源管理措施的态度的影响,指出资源管理研究和政策制定都需要考虑利益相关者与特定地方的关系。凯尔等运用社会判别和认知发展理论框架探讨了活动热衷和地方依恋对游憩者的场所拥挤感知的影响,发现地方认同和地方依赖

8、是这种感知的显著解释因子,在地方认同维度上得分高的被访者更倾向于感到场所拥挤,而在地方依赖维度上得分高的则更倾向于对场所拥挤做出嘉许的(favorably)评价。凯尔等通过考察地方依恋对被访者对美国阿巴拉契亚山的社会和环境条件感知的影响,探讨了人一地联结的性质。研究表明,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对环境条件的感知有相反的影响。3关系概念模型地方依赖是一种功能性依恋,反映人与特定环境之间的现实关系。如自然资源地为游憩活动的开展提供所需的条件而使游憩者对其产生功能性依恋。相关研究表明,游憩地的距离越近,使用频率越高,对游憩地的功能性依恋就越强。同样,社区为居民提供的各种生活设施和条件越完善,居民对社区的功

9、能性依恋也越强。地方认同是一种情感性依恋,这种情感反映一个地方的象征意义,让人产生地方归属感和自我认同。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地方依赖而重复访问一个地方可能产生地方认同。国内有关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研究也表明,社区满意度是社区归属感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社区归属感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社区生活质量是增强社区归属感的根本途径。因而城市居民对社区的功能依赖对情感依恋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地方依恋对人的态度与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威廉斯等认为地方认同对在特定场所中的对环境负责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摩尔等和瓦斯克等的研究表明,地方依赖主要是通过地方认同的中介

10、作用影响人对资源环境的态度和日常行为。综合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1)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对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地方依赖主要通过地方认同影响居民的资 源保护态度。以上假设关系可由下面的路径图表示:4研究区域及方法41研究区域本文以皖南黟县的西递、宏村和南屏为研究案例。西递地处安徽省黟县东南部,位于风光旖旎的黄山西南麓,黟县城东8公里处。始建于公元1047年,现有常住人口1224人,古民居124幢,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之美誉。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而形同迷宫的南屏村则以中国影视基地而闻名。这三个古村落深

11、厚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田园风光、精巧的徽派建筑和淳朴的民风民俗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古村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现出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西递旅游业由村办公司西递旅游服务公司经营,实行村委会和服务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宏村的旅游开发始于1986年,旅游业运营机制几经变化,最终于1997年与南屏村一起租赁给北京中坤科工贸集团,租期30年,并由其子公司京黟旅游开发总公司负责经营。西递、宏村作为徽州古村落的代表,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掀起了古村落旅游观光的热潮,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旅游发展中,3个古村落在旅游发展阶段、经营管理模式、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但都

12、存在旅游开发与古村落保护、古村 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与资源保护态度的关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落保护与居民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等方面的尖锐矛盾。42问卷设计与调查借鉴威廉斯等的地方依恋测量理论和测量项设计方法,结合古村落的实际情况,共设计了测量

13、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的10个陈述句,形成从1(代表“强烈反对”)到5(代表“完全同意”)的5分制李克特量表。同时设计了测量居民资源保护态度的8个陈述句,形成从1(代表“很不重要”)到5(代表“非常重要”)的5分制李克特量表。此外,问卷还包括居民人口学特征、旅游发展收益、旅游开发影响感知等方面的调查内容。调查小组于2006年12月2329日分别对3个古村落的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344份。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 12.0和结构方程软件LISREL 8.7进行分析。5结果分析51样本描述统计西递、宏村和南屏3个古村落被调查的户数分别为145户、117户、

14、82户,分别占各个村落总户数的47.5、29.3、25.6。其中,旅游开发较成熟的西递和宏村的样本量居多,绝大多数被访者出生于本地,并且在古村落居住达20年以上,大部分为中等文化程度,这些情况均较客观地反映了案例地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调查样本真实反映旅游开发背景下的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古村落保护态度。52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运用SPSS中的列删法(listwise)剔除有缺失值的样本后,共获得339个样本用于下面的分析。利用Scale模块进行可靠性分析显示,潜变量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的克朗巴哈a系数(cronbachs alpha)分别为0.737和0.831,地方依恋总量表的克朗巴哈a系数为0.85

15、7,资源保护态度量表的克朗巴哈a系数为0.785,均大于0.7,说明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在信度。分析发现,x5、Y5、Y12、Y13降低了其潜变量测量量表的整体可靠性,删除可提高各潜变量的信度。内容效度反映设计的观测变量是否代表了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可通过计算观测变量单项与得分总和之间相关系数来测量,相关关系越显著,量表的内容效度越高。分析显示,所有观测变量与总和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呈显著相关,除了Y12与总和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98外,其余观测变量与总和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200.745之间,因而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53测量模型检验运用LISREL8.7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16、CFA),检验观测变量对潜变量的影响显著性程度,即测量变量是否正确地测量了潜变量。观测变量的因子负荷主要表示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所有的标准化负荷值要大于0.5且达到显著水平。一般而言,因子负荷和因子相关系数应为显著,而误差方差越小越好。要检验因子负荷是否显著地不等于0,可看t值,一般可简单地取f值大于2为显著。由表3可知,除了x5、Y5、Y12、Y13之外,其余观测变量的完全标准化负荷均大于0.5。从t值来看,所有因子负荷均显著地不等于0;因子相关系数在0.620.84之间,t值在13.6227.03之间,显示出较大的相关关系并且关系显著。检验测量模型的内部可靠性,可考察潜变量

17、的组成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组成信度要大于0.7。本研究的三个潜变量的组成信度均大于0.7,反映测量量表具有内部一致性,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目标可靠性。模型整体拟合程度可通过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非规范拟合指数(NNFI)、相对拟合指数(CFI)等拟合指数来反映。一般认为,RMSEA1)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1=0.87,t=13.13),地方依赖对资源保护态度(2)的间接影响显著(r21=0.57,t=9.85),地方认同对资源保护态度的直接的正向影响显著(21=0.66,t=10.20),地方认同对资

18、源保护态度的总影响(21=0.66)大于地方依赖的总影响(r21=0.57),从 而验证了假设1和假设2。为了考察地方依赖对资源保护态度的直接影响是否显著,修正模型M1,使GA 2,1自由估计形成模型M2,重新进行模型拟合,发现地方依赖对资源保护态度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r21=0.26,t=1.69),而间接影响显著(r21=0.36,t=2.79)。这说明地方依赖主要是通过地方认同影响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地方认同起着中介作用,从而验证了假设3。比较模型修正前后的拟合指数(表5),可知M2并不比初始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优度,增加自由估计参数也没有使卡方显著下降(r2(1)=2.683.84),因

19、而选择初始模型M1,最终形成如图2所示的路径图。对于结构方程来说,平方复相关系数的大小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能力。本研究中1、2的平方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43,残差方差分别为0.25、0.57,说明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地方认同对资源保护态度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6结论与讨论(1)古村落居民的地方依恋由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两个维度构成,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居民对古村落的功能依赖是形成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的重要因素。(2)居民的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对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认同对资源保护态度的影响大于地方依赖的影响,说明情感因素在居民自觉保护古村落的意识中起

20、着比功能因素更为重要的影响作用。(3)地方依赖主要通过地方认同影响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地方认同在地方依赖与资源保护态度之间起着中介作用。(4)不同开发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对居民地方依恋的影响,以及居民地方依恋强度差异对资源保护态度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本研究表明,古村落对居民不仅仅是居住方面的功能,还具有情感上的意义,居民的这种情感依恋是古村落保护、开发与管理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基于本文的研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强居民的保护意识,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古村落:第一,完善旅游收益分配机制,提高居民的社区满意度。希望通过旅游开发提高生活水平是居民对社区的地方依赖的重要表现形式,居民对社区旅游发展

21、的这种功能依赖必然影响到居民的资源保护态度和行为。因而要增强古村落居民的资源保护意识,必须从开发管理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上保证居民能够在旅游发展中获得较为满意的利益,提高居民的社区满意度。调查发现,3个古村落的居民对休闲娱乐生活、就业与福利保障和景区管理的民主化等方面的满意度最低,因而可着重从以上三个方面提高居民的社区满意度及其对古村落的地方依赖,从而增强居民的资源保护意识。第二,加强古村落价值的宣传教育,增强居民的社区自豪感。本研究表明,居民对古村落的地方认同对其资源保护态度的影响大于地方依赖的影响。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有利于古村落保护中非物质激励措施(如宣传教育等)的运用。因而应利用多种途

22、径进行宣传教育,让居民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古村落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渊源,充分认识古村落的科学价值、审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激发居民的社区自豪感,从而激励居民关注古村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提高保护古村落的自觉性。此外,居民地方依恋的强度差异可能影响到居民对不同安居方案的选择,如有的居民倾向于维修老宅继续住在古村落中,有的则倾向于通过建设居住新区(村)来满足居住需求。居民对古村落的依恋情结还可能影响居民对新住宅的建筑风格的偏好与选择,如是沿用明清徽派建筑风格还是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因而应进一步明确居民情感依恋的影响因素,探讨在居住新区(村)的建设中维系外迁居民对古村落的情感依恋的途径。总之,地方依恋研究

23、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居民资源保护态度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古村落的有效保护、旅游开发与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责任编辑:宋子千;责任校对:王玉洁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

24、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25、,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

26、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