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476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毕业论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标题】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作者】罗艳菊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文化影响 【指导老师】张海霞 【专业】英语 【正文】一、前言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的货物、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跨国界大规模、高速度地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序日益加深,并呈现出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对文化的影响更是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济与文

2、化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二、经济与文化的关系首先,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文化的活跃程度。只有在物质条件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人们才会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其次,经济的发展也应该以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依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这样一些腐败思想,这就需要用文化加以规范。总的来说,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和文化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经济的发展就不会有文化的繁荣,没有文化的繁荣同样不会有经济的发展,二者互为前提、相互依存。既然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如此紧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文化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呢?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一)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文化所

3、谓政治文化就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体。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1.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的政治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地区经济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的全面发展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参与。因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面对严重影响国家利益、面对不合理的贸易政策和关税壁垒、面对发达国家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就会通过各种形式起来反抗

4、,反对发达国家不合理的贸易政策和关税壁垒,这样,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中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关系会受到很大影响。2.经济全球化影响政治意识所谓政治意识是指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心理(政治文化),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全球化开始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西方国家会积极推行本国的政治文化和理念,因而影响我国的民主意识的发展。民主需求的迅速增长与政治发展的渐进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全球化为我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条件,使我国公民的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法制意识到很大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期望大增。由于中国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具有

5、不完全性,民主的历史基础具有脆弱性,公众民主意识具有不成熟性,使得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必然会呈现出长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也使得目前还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民主需求。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社会阶层日益分化,重组后的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都在寻求政治表达和利益表达的载体和机制,如民营企业和一些弱势群体,如果不加快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那么这股力量就可能寻求非常态的政治参与形式,从而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二)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1.经济全球化影响人们的问候文化“问候语”是我们在社会上与别人见面的时候为了搭起社会关系而说出来的第一个话语,其形式短小简单,所传递的信息主要是感情的信息而不是要交流思想。问

6、候语的功能,是使得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社会关系,具备开启酬应话题的功能,用起来可以确认自己与对方的关系,既然问候语如此重要,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问候方式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呢?经济全球化不仅指货物、服务等的全球化,还指技术、人员的跨国流动,近年来,出国成了一种潮流,当然外教也进入到我们的校园里,现在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而高薪聘请外国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不管他们以前在自己国家是什么人,只要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就可以,在教学生口语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也不自觉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吃了吗?”(Have you eaten your meal?)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再如

7、,中国人常说“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到哪儿去了?”(“Where have you been?”)这也只是一种打招呼的形式而已,并不需要实际的回答,这样的问候语以前随处可听见,而现在,这些问候语感觉都不太流行了,换来的是西方的问候方式,尤其是在校园里,一见面经常就是“Hi”,“Hello”,初中学生见到老师不再是说“老师好”了,而是变成了“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Miss/ Mr.”人们挂电话或者分手时也不很少说“再见”了,而时被“Bye”这样的字眼所代替。以前中国人习惯问“你多大了”,可随着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人们

8、也不太喜欢问“How old are you”了,问候方式的这一系列变化多发生在校园里,而且在问候中也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现象,2009年元旦,一句中西合璧的“Happy牛year”成为最流行的新年祝福。十二生肖的“牛”与英文单词“new”的发音恰巧相似,人尽皆知的“Happy new year”(新年快乐)就被有心人巧妙置换为“Happy牛year”(牛年快乐),把公历纪年与农历纪年一箭双雕。英文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这句短小精悍的吉利话中完美融合,而在百姓民间口语中本身就寓意“红火”“强势”的“牛”字,更是表达出人们对新春寄予的美好期许。于是,“Happy牛year”一语频频出现在手机短信、MS

9、N和QQ的个性签名档,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挂在了嘴边。更有趣的是,有机智、幽默者让“新年牛”在短信中当了回主角:一头牛在海边散步,一个浪头“啪嚓”袭来打在了它身上,螃蟹见状高呼“海劈牛耶”(Happy new year)。这个幽默小段寥寥数语,让人们在辞旧迎新中不禁会心一笑,博得喝彩。表面看来,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丰富,可仔细研究这样的祝福方式不知道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还是传统文化的不幸,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经济全球化影响着我国的传统风俗习惯经济全球化不仅指货物、服务等的全球化,还指技术、人员的跨国流动,今年来,出国留学成了一种潮流,当然到中国的留学生也很多,他们学习中国的政治、管理、文化等各方面

10、,在不自觉中也偷走了中国的节日。赛龙舟、祭江、包粽子,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在去年却被韩国抢先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不仅如此,就在联合国即将于今年11月份公布申遗结果的前夕,“端午节CN”又突然遭到韩国公司的抢注。在别人抢我们节日的时候,西方的一些节日也随着货物、技术、服务等的流通,悄悄地流到了中国。比如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节日在中国已非常流行,特别是在大学的校园里,每到这些节日的到来,校园里都充满着节日的气息,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孔明灯到处都是。再说情人节吧,2.14那天,玫瑰花的销量是最好的,随处可见情侣们的身影,因为那天是他们的节日,而在七月初七这

11、天,有多少人有那么高度地重视那天,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那天就是中国的情人节。这种反差。真不知道是国民之幸还是别的?3.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的婚姻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不仅在经济、政治上有紧密的联系,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婚姻文化受到了很大影响,让我们先看看传统的婚姻。传统婚姻主要沿用西周婚姻的制度,程序上必须符合六礼。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纳采,即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求婚;问名,即男方请媒人询问女子姓名、生辰,卜于宗庙,请示吉凶;纳吉,即卜得吉兆后即定婚姻;纳征,又称纳币,即男方使人送聘礼到女家;请期,即商请女方择定婚期;亲迎,即在结婚当日,男

12、方迎娶女子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回想现在的婚礼,就结婚程序上就简便多了。传统的求婚是纳采,即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求婚,而现在的求婚是男的直接用戒指当面向女的求婚。最主要的变化是在婚礼的礼服上,传统的礼服以红色礼服为主,而现在礼服主要以白色的婚纱为主。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追求,象征着喜庆、成功、忠诚、温暖和兴旺,传统婚礼上的红喜字、红蜡烛、红盖头、新娘的大红袄,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更联想到婚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而白色与红色相反,基本上是一个禁忌色。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

13、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西方文化中的白色主要着眼于其本身的色彩,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所以它是西方文化的崇尚色,西方的婚纱就采用白色。纵观国内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有谁还再穿传统的大红袄子,取而代之的就是白色的婚纱,即使白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吉祥的象征,他们也不在乎,难道这不是对传统婚姻文化的冲击吗?4.经济全球化冲击着我国的传统观念经济全球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推动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时,中国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婚姻观念的冲击。由于古代女性地位的低下,社会对女性的约束也相当多,“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些思想都是统婚姻观的典型代表

14、。传统的婚姻观有利于维持家庭这根纽带,家庭破灭的现象很少,也没有单亲家庭这种说法。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西方电影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西方的“未婚同居”的观念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年轻人,他们把这叫做“试婚“,结婚之前两个人先一起住,如果合不来就分了,真的是一种典型的不负责的思想。而且现在到处都可听到离婚、单亲家庭这样的字眼,虽然不能绝对地评价哪种婚姻观更好,可现在的婚姻观对传统婚姻观的冲击是无可质疑的。(2)市场经济的“法治”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治”观念的冲击。传统的“人治”观念在今天仍有深远的影响,“人治”在一定程度上所体现的是一种等级观念,符合维护封建经济的需要。“法治”则是市场经济的

15、保证和基本特征,在经济全球化下人们的“法治”观念会增强。这必然对中国传统的“人治”观念造成巨大的冲击。(3)市场经济的“科学”理念对传统文化中的“经验主义”观念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验主义”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群体本位和自发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技术落后和商品经济不发达的体现。“科学”理念是市场经济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必然选择,只有“科学”,个体才能真正实现利益最大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必然要求我们放弃传统文化中的“经验主义”,尊崇“科学”的理念。(三)经济全球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1.对价值目标的影响

16、价值目标由理想向现实转变,由于历史和几千年儒家文化的传统,中国人的价值目标长期以来都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的色彩,从封建时代所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价值目标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又红又专”的价值追求,都不难看出其理想主义的一面。现在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已对过去那种空头政治、形势主义和禁欲主义的价值观不惜一顾。人们大多关心的是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企业或单位的利益、自己的事业、家庭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年轻人则渴望成才、期盼致富,他们更多关心的是经济收入、能否实现个人价值、权力和社会地位、工作是否舒适、是否符合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能否在大城市工作、是否有出国深造的机

17、会,等等。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价值观念,虽然从总体上看仍然是精神追求高于物质追求,但青年中的理想主义已经淡化,对物质追求的欲望正在抬头,而且其价值目标带有重物质待遇、重实用性的倾向。显然,这及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也与西方社会价值观对青年的影响密切相关。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带有实质性的价值观或价值目标,如果被庸俗化,例如,有些人、特别是一些青年人,过分看重金钱、财富、权力、地位、关系、享受以及眼前利益,不讲理想、奉献,也不考虑长远利益,等等,无论对于民族、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是极为有害的。这是我国当前必须加以密切关注和认真对待的问题。2.对价值取向的影响价值取向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18、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从我国封建社会以来,由于在经济上长期实行单一的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和利益格局,在政治上实行大一统的专制统治,在文化上实行独尊的儒家文化,人们的一元价值取向已根深蒂固。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前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在经济上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在文化上实行历史虚无主义、破除一切传统、盲目地排斥西方文化,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当作唯一的价值目标,把“革命”当作唯一地价值取向,把领导的话当作唯

19、一的价值标准,因而,这种一元价值观已被推到了极端。就是在倡导和推行集体主义的一元价值观时,也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主义的对立面而加以批判。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特别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共同发展的局面,同时也产生了多种利益群体和不同的社会阶层。这种经济结构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格局,不仅导致了我国价值领域中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局面,而且使不同的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有的以社会利益为标准,有的以小团体利益为标准,有的以个人利益为标准,有的人追求权势,有的人追求功利,有的人追求金钱。

20、”同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需要,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已被人们所接纳,如自主、自立、自强的价值观念,以及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公平观念等,这些都为多元价值取向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总之,价值取向的多元化问题,归根到底时源于经济全球化,以及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内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传统价值观造成的影响和冲击。3.对价值重心的影响价值重心由政治向经济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和融入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经济建设已经成了全国上下的工作中心,特别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元利益主体格局的形成,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开始分化,价值重心也相应出现了转移,即政治意

21、识逐渐淡化,经济意识逐渐增强。也只有这样,我国才能赶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更好地发展我国。四、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全球化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承认与否,它都无情地影响着世界各国地历史进程,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积极方面讲,全球化给政治心理、政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十分广阔的思考空间,从而形成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内和思想政治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它进一步促进了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使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以及其它方面的文明成果在国际上

22、普遍传播,被不同的民族共同利用。世界各国在交往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相依存的局面,使人们的政治心理、政治观念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开放的政治心态;民主的政治观念;改革进取的思想精神;不屈不饶,敢于与强权政治作斗争的政治立场;振兴民族,完成社会统一的政治认识;参政议政的政治欲望等等。另一方面,从消极角度讲,全球化也给中国政治文化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1.政治认同上的冷漠心理。由于某些西方大国坚持冷战思维模式,推行“西化”、“分化”战略,从而人为地加剧了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它们利用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传播西方的政治观念和游戏规则;利用互联网、广播、卫星电视等传媒,传播其意识形

23、态、价值观念,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种种歪曲和攻击,极力扩散西方道路的示范效应;支持海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甚至是封建邪教分子进行颠覆活动。这些活动,在全球化的旗帜下,显得更加隐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人对现行政治的心理认同,影响了他们对现行政治策略、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正确评价,从而使得他们产生政治逆反心理。2.政治渴求上的激进心理。全球化从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显示了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唤起了人们对于改变现状的政治渴求。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压力下,人们对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十分渴望对现有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人们的这些政治渴求一方面

24、会呼唤出激情,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引发非理性的恶魔,产生激进的心理,甚至产生一些激进行为,从而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五、总结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虽然全球化最直观地从经济领域表现出来,但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早已越出了单纯的经济范围,渗透到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地球的面貌。目前,经济全球化依然在快速地推进,经济全球化过程无疑给中国带来深远影响,尤其影响着我国的文化,我国文化在面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要正确看待这一问题,既要针对挑战采取一定的措施,又要抓住机遇,真正把握好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使我

25、国的文化乃至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都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走在世界和时代的前列。注释:王伟:综合基础知识,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年版,第213页.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页.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80页.赵修艺.解读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页.李国华:经济全球化与人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第300页.参考文献1Benedict, R. The Defini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under GATT and Other Intern

26、ational Law.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34.2 Chang, K. C.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 Its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Tilting the Balance Against the South. New York: Intercultural Press, 1998.3 Kluckhohn, Clyde.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New York: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8.4胡为雄

27、.“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5李国华.经济全球化与人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6刘坤.社会发展中的经济与文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8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王述祖.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0王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1韦正翔.国际政治的全球化与国际道德全球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赵修艺.解读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3重庆市人事局.综合基础知识.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