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社会发展的文化驱动力.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671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谈社会发展的文化驱动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谈社会发展的文化驱动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谈社会发展的文化驱动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谈社会发展的文化驱动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谈社会发展的文化驱动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谈社会发展的文化驱动力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关 键 词:生产力文化文化国力发展 论文内容提要: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文化已成为推进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越来越重要的驱动力。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最终动因的生产力,往往是物质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的统一。“文化生产力”这一概念,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知识经济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文化推力。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内涵决定了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资源、方面,还应包括文化层面,实现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把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直到世纪末时,有识之士才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发展。在刚刚

2、到来的新世纪,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文化与发展在未来的世界中将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主题。法国著名作家马尔罗甚至断言:“世纪的发展无非是文化的发展。”这一断言充分说明,在未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化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文化已成为推进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生产力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由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相互交融所决定。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发展的强大根基是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和经济的条件下,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种关系,不仅表现为经济与文化的相互推动

3、,而且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交融”,即经济发展的本身就渗透、包含着文化的发展。经济与文化如此密切的关联性,使得在考察经济发展的时候,必须同时考察文化的发展。作为推动社会发展最终动因的生产力,往往是物质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的统一。“文化生产力”这一概念,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文化生产力,既指渗透于物质生产力中的科技、文化因素,也指具有相对独立形态的精神生产力。 任何时代的社会生产力都是人类用以影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生产力中的物质因素即人类改造自然的现实物质生产力(主要表现为实际的技术手段);生产力中的精神因素则指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既包括科学理论,也包括代代积淀的人类文化。

4、物质生产力作为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物化,必然渗透着科学文化因素;一旦离开科学、文化因素(不管是原始形态的科学、文化还是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文化),任何自然物质力都不可能为人类所控制和利用。渗透于物质生产力中的科学、文化因素的比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随着现代生产力由传统的“物质要素主导型”转向“智力要素主导型”,凝聚在物质生产力中的知识、科技、等文化因素,也由辅助地位上升到主导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生产力既是一种物质力量,也是一种文化力量。在现代化的先进生产力中,这种文化因素体现得更为充分。 在现代生产力的结构中,文化生产力从以下诸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技术文化,即凝聚在劳动资料、劳

5、动对象中的文化因素。技术从来不是单纯的物质力量,而是一种由物质器物、表现为劳动手段的行为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意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精神因素共同构成的、统一的文化整体。以层次划分,处于最表层的是技术的物质层,即劳动工具,一种人类的物质文化;中层是技术的行为、规范层,即由技术操作规范形成的文化成果;深层或称潜层,则是内含于技术中的一定的心理、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在考察技术文化时,我们尤其要关注平时不太容易引起人们关注的技术的中层和潜层文化因素。人们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下从事技术创造的,传统习惯、心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对人们行为方式的潜移默化,必定体现在技术行为的创造物技术产品

6、的物质形态上。人们可以从不同的物质产品中体察到不同观念、意识文化的差别。 第二,管理文化,即作为协调生产力各要素关系的管理观念、管理方式等文化因素。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管理越来越成为生产力的主导因素。这是因为,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条件下,各生产力要素的协同运作越来越依赖管理;离开了高度自动化、程序化的管理,由现代设备装备起来的生产力就难以运转;而管理作为一种人的活动方式,离不开特定观念的。管理方式的任何转变和创新,都是以管理观念的转变和创新为前提的。无论是强调人对物的管理还是强调人对人的管理,都体现出一种特定的管理文化,它造就着某种特定的管理方式。 第三,文化,即教育观、人才观在生产力整体效应

7、中的体现。在生产力体系中,教育具有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促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多种功能。教育的核心功能是对生产力的主体人才的培养。因而,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无疑是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文化因素。先进的生产力势必呼唤先进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当今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要求,就必须转换教育观念,彻底消除传统教育中的功利色彩,真正落实以健康人格、提升精神境界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改变把教育视作传授知识技能的旧观念。这是一种新教育文化的确立。 同物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力更是一种明显的文化生产力。 精

8、神生产在一般意义上指“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它是人类创造观念形态产品的过程,又称意识生产,包括科学研究、创作、工程设计、教学等。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它是在人类思维领域中进行的生产,是一种精神活动;其加工的对象也是观念性的东西,生产出来的产品是精神产品。精神生产的过程,并不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过程。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和生产精神产品的能力是不能等同的。前者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现实物质力量,后者是探索客观世界奥秘的思维能力。如果说,在物质生产中,文化因素还是一种非独立的依附型要素的话;那么,在精神生产中,文化因素就是一种独立形态的力量了(当然,精神生产最终离不开物质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的精神生产

9、力,有其独特的劳动对象人类思维现象及人类上遗留下来的思想资料;独特的劳动资料图书资料、科学实验仪器设备、各种智力生产机构和设施,以及精神生产者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等;独特的劳动者精神生产者。而所有这些构成要素都具有文化特质:精神生产者是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的人;精神生产的劳动资料或是物化文化(仪器设备),或是物现的文化(图书资料),或是活的文化(思维方式);精神生产的劳动对象则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或他人的文化成果。因此可以说,精神生产力就是一种文化生产力。精神生产的自主性、创造性特征也就是文化的特征。 文化生产力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其一,传统生产力

10、向智力型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生产力的转型凸现了科学、文化因素在物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和知识的精神生产已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精神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信息产业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知识的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知识已经成为首要的产业,这种产业为经济提供必要的和重要的生产资源。”精神生产在社会生产中的日益重要无疑把文化生产力的作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知识经济是一种文化经济 经济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经济发展的深刻内涵远远超出经济本身。无论是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还是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都包含着更高层次的深刻意蕴,其中不

11、乏文化底蕴。尤其是作为新经济的知识经济,其发展更是离不开文化推力。 、知识经济“以人为本”,强调人文,是一种文化经济 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经济,突出人的智力;它与依靠工人手艺、技能的传统经济不同,它靠的是生产者的大脑,思想和创意,并成为最大的资本;知识经济爱才如命,珍惜人才,把人才视为经济活动的中心;知识经济提升人的学力,把知识看作最大的本钱,重视终身学习,强调“学习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轴心”的经济,为适应知识经济,必须具备不断吸纳新知识的能力、在迅速变动的环境中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以及对复杂多样的变化进行选择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要以四个知识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为基础;因此,知识经济也就是学习化经济。学习化经济以教育为中心,确立“终身学习”观念,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由学习的个人、学习的组织、学习的社区、学习的政府等要素组成的学习化社会。这种以人的智力、才力和学力为特征的经济无疑就是视文化为核心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