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浅谈《偶然》中的音乐美学特点.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1720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格式] 浅谈《偶然》中的音乐美学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word格式] 浅谈《偶然》中的音乐美学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word格式] 浅谈《偶然》中的音乐美学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word格式] 浅谈《偶然》中的音乐美学特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word格式] 浅谈《偶然》中的音乐美学特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ord格式] 浅谈《偶然》中的音乐美学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格式] 浅谈《偶然》中的音乐美学特点.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偶然中的音乐美学特点乐舞歌赋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2O11一O8浅谈偶然中的音乐美学特点赵媛(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偶然是一首为人所熟知的艺术作品,无论是演唱者,诗人,还是听众都喜爱有加.诗歌于1926年由诗人徐志摩所作,在1996年又由李惟宁教授谱了曲.偶然或许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却无缘在一起的情人的.但是,这首诗所蕴含的深意却早已超出了情歌的意境,充满着对人生许多偶然情感的感叹.本文试着从美学角度对歌曲的曲式结构,歌词意境,情感引申等方面进行理解分析,阐明作为演唱者如何从关学角度对作品进行把握,从而进行二度创作.关键词:曲式结构关;歌词情

2、感关;音乐功能美;审美把握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l14021926年,我国着名诗人徐志摩创作了偶然,这首诗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着的剧本卞昆冈里瞎子艺人的唱词.后来收在志摩的诗里.1996年又由李惟宁教授谱了曲.深受演唱者和诗人的喜爱.作品仅仅是一首两段十行的小诗,所蕴含的哲理却是对于人生境遇的感叹,唱起来叫人不禁感怀于作者细腻的情感,同时又产生对于往事的眷恋.本文主要对于歌曲所蕴含的美学思想角度分析,从而讨论对于作品演唱的把握.一,曲式结构美偶然这首作品采用6/8拍,bE大调,整首歌曲属于单部曲式,乐曲的整体性强,每一部分相互承托,给人以均

3、衡律动之美感.引子用淡淡的琶音音型,分解和弦似的背景旋律引入,并不断向前滚动,不是很强,但足以将歌曲的背景画面展现在眼前,宛如平静的湖面不知什么原因而泛起微波,表面看上去并没有多大的波澜,实则内心激动,一股无法掩藏的情感在隐隐翻动,动人心魄.呈示段开始仍然沿用引子的琶音音型音乐作为伴奏,并开始陈述诗歌,用一种柔和的语调,讲述一种平静得心情,给人以美感.到第三乐句旋律转到了原调的平行和声小调c和声小调,并在平行和声小调基础上出现了变化音,全曲的呈现出歌曲的高潮,此时,仍以流动性琶音音型作为伴奏,并较多地采用下属及其转位和弦,让歌唱似乎蒙上了一层飘忽不定却又柔和迷惘的色彩,在抒情中不乏朦胧惆怅的感

4、觉.在终止处,音乐采用了延音的处理,使一种复杂的情绪告一段落,为新的情感的出现做好了铺垫.中段的出现,仍然采用原调的平行和声小调c和声小调,不同的是没有采用贯穿全曲的琶音音型,而是采用了和弦叠加,力度更强,增加了音乐的矛盾性,从而突出了一种更为矛盾的复杂的情感.这一段由规整的四句组成,前三句音乐矛盾逐渐攀升,到了第四句,情绪开始稍稍缓和,音乐开始转回到原调bE大调,一种无奈之情由然而生.属和弦的出现预示这一段的结束,并与呈示段形成主与属的呼应,使乐曲本身的整体性进一步增强.114接下来的连接部分虽然仅仅只有两小节,却是调性回归的一个稳固部分,为再现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再现以前,也同样的采用了延

5、音的处理,一方面是为中段的情绪做一下梳理,另一方面也为呈示段情绪的出现做好了准备.琶音音型再次出现,音乐回到原速,再现段一切都如呈示段那样,似乎依旧平静并没有什么两样,可是这种平静却充满了冲动过后的无奈之情.音乐依旧柔和,可内心的波澜似乎少了些许,却多了几分伥聊与孤寂.音乐回到主和弦,延音放慢后,音乐在一片回味中结束.整个音乐作品音域仅仅只有九度,采用单三部的曲式,结构非常规整,短小精悍,曲调抒情,清新怅然,无论从结构,旋律,还是等配器都灌输着作者的深切之情.歌曲充斥着典雅的美感,在起伏中蕴藏着骚动,用飘逸的情调诉说着爱与美的深情.二,歌词与情感美偶然,按徐志摩的学生,着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

6、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及丁当一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纪念徐志摩).的确,在徐志摩所作的诗歌中对于美的追求,偶然是具有一定的”转折性”意义的.作者自比作云彩,采用第一人称,表现出与情人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却又只能天各一方的难以割舍的情怀.但是,这首诗的意象却早已超越了它本身所表现的情怀,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对于人生的感叹.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多少偶然的情形,多少美好的东西,虽然只是偶然的相遇,却L大1为缘分使然,不得重复与交汇.亲情也好,友

7、谊也罢却只能幻化成会心的一笑,三言两语,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随着时间的流淌,这些爱的美好就有如同天空中的云彩,偶尔投影在波心,却不得讶异与欢喜,只有在闲暇之余拿来回味,珍藏于心.生活中的变幻无穷,人来人去间表现了”偶然”的常有与不常有,反映了一定的人生道理,同时又存有人与人之间思想情感难以得到沟通与宣泄的朦胧和伤感之情.茫茫人海,人与人的相201108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乐舞歌赋遇,心与心的交汇,都换化作偶然,成为心底的”光亮”,那些偶然中互送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歌曲用爱与美,书写着一种人生的失落感,深含着对人生感怀与意蕴.诗人用节制的感情,潇洒的情态把最珍贵的东

8、西消逝后而产生的失落感,用似乎不经意却字字感人肺腑的语调加以表现,使诗歌在内容与情感上达到了和谐的美感.诗人徐志摩在贫困的中国最黑暗的时代,用满怀着对”美”的希望的笔锋,在黑暗的夹缝中苦苦追寻着理想,可这光芒却有如如昙花一现,只能留淡淡的哀伤与心间.同时,作曲家又用流淌的音乐与起伏的旋律加以诠释,使诗与曲从形式和本质上达到了统一,产生了共鸣.三,音乐功能美音乐的功能不仅仅在于愉悦了歌者与听者的身心,更重要的是在于音乐所发挥的社会功能,所谓”声和一心和一人和一政和”,是一种听觉审美与社会学,心理学的的综合.正如歌曲偶然所体现的那样,也许诗歌的本身仅仅是一首对于情人的所作的爱情诗,可是用心去品味这

9、首诗时,从心底产生的共鸣却不仅仅是对于爱情的感叹,还有对人生种种境遇和得失的留恋,进而让我们思索,在留恋过去的同时更应该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把握好当下的美与自然.当前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潮流不断向前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潮此起彼伏.在这种空前的境遇下,各种社会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交织,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相互碰撞,难免会产生一些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随之而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浮躁与不安.显然,这就需要文化发挥其积极的调节作用,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必然要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迎合时态的发展,满足更为年轻一代人对于音乐的需求.也许,正是像偶然这样的小的艺术歌曲给了我们启示,平和的

10、音乐,激情与伤感兼顾.在人们倾听音乐的同时更多的是唤起了内心深处一种平静的情态,在浮躁中得到一丝清静,用心去体会人性和生活的美,用爱和真去回报这个世界.也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了对于歌曲和谐之美的需要.作为声乐演唱者,首先应该清楚,声乐这种表演艺术必须以情感人,那么对于作品所反映的美学价值的把握就尤为重要.声音作为一种表演手段,必须通过对歌曲的深刻理解后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发挥其美的效应.艺术歌曲作为一种声乐训练的歌曲,其目的是使演唱者熟练地掌握好用声的技巧,同时生动的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以及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用动人的情感和富有激情的声音来感染观众.音乐原于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在演唱处理音乐作

11、品时,首先要依赖于对于作品美学思想的把握,才能透过美丽折射出美丽,使我们的演唱更加具有吸引力和社会意义.参考文献: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2】孙继南,周柱拴.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3】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扁等教育出版社,1993.(上接第109页)些就可以勾勒出作曲者的创作的意境,并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这显然有意于对钢琴作品的演绎.(二)作品的前”阐释”在这里的前阐释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客观的阐释,即在对作者的了解基础上对作品的音乐背景进行了解.一部钢琴作品的创造是

12、不能离开音乐背景而独立存在的,因为当时的音乐氛围所产生的历史烙印是不可磨灭的,因此应当从客观的角度来理解作品,如每部作品的结构布局都会体现出其当时音乐风格的印记,虽然作者会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但是其艺术的风格和框架是不会脱离当时的音乐背景的.其二是主观阐释,即通过演奏者的个人理解来诠释作品中的内在含义,经过对作品背景,作者,曲风等了解,演奏者就成为了一个新的创作者,其对钢琴的演绎需要添加其自身的理解和审美观.(三)对钢琴作品的演绎从某种层面上看,二度创作就是对钢琴作品的演绎过程,其目的就是将作品中的风格,内涵利用视域中的”视域融合”对作品进行全面的理解才能达到演绎的效果,完成二度创作.剖析对作

13、品的演绎,实际上就是利用自身的能力将作品的魅力展示出来,单纯的弹奏且保证音符的准确不是对作品的演绎更不是二度创作.所以要达到演绎的效果,就需要做到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获得与之相同的”视域”角度,即完成自身视域与作品视域的融合,要做到这些首先需要对作品的文献进行了解,了解其艺术手法,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等;其次要对音乐本身进行分析,曲式结构,调式调性,音乐主题等等;最后,要达到演绎的最佳效果并不是仅仅依靠悟性,而需要长期的自身修养的提升,因此需要从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两个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提升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理解作品演绎作品的目的.四,结语综上所述,钢琴作品的演绎重在”绎”,即层层抽丝的过程,从

14、作品的音乐表象中获得更加深层次的内涵,并通过二度创作将此内涵传递到观众的耳中和心里,以此感染力而达到打动观众的目的.此过程中演绎者的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完美结合,是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统一,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合一.所以,将阐释学中视域融合的哲学观点用于钢琴作品的深度剖析,才能超越音乐美的外在表现,进入作品的内在深层,从而进发出富有生命力的钢琴演绎.参考文献:【1曹波.浅析伽达默尔的先见学说与音乐演绎关系J】.唐山学院,2009(3).2陈本益.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对音乐的影响J】.浙江音乐,2009(1).3】刘中会.如何诠释音乐的阐释内涵语言【J】.晋阳学刊,2009(1).4于润洋.现代西方音乐与哲学之间的关系fJ】.湖南音乐教育,2009(7).【5】谢幸.音乐的”语境”音乐的解释学视域【J.上海音乐学院,2OO9(8).1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