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论文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特征探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7451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传播论文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特征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闻传播论文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特征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闻传播论文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特征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传播论文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特征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传播论文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特征探讨.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特征探讨 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特征探讨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中国电视艺术从诞生、发展到不断创造新成就的历程,就是一个求新、求变、求融、求深、求破、求立的探索创新之旅。可以说,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电视艺术繁荣发展的本质属性和显著特征。创新是中国电视艺术发展之魂。 第一,电视艺术的创新发展是电视艺术工作者从电视制作的综合水平到整体意识全面发展和提高的过程。 翻开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史册,中国电视艺术从 1958年起步至今,从形式到内容,从题材到体裁,都早已走过了最初的匿乏与幼稚。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电视艺术实现了跨越式的创新发展。无论是艺术的品种样式电视化的丰富呈现,还是艺术手法与电

2、视制作的多元交融,都不断丰富着中国电视艺术画廊,不断构筑着中国电视艺术的独特审美吸引力、艺术感染力和文化影响力。而任何艺术成果的取得,无不依赖于人的创造力。中国电视艺术正是因为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在实践中打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电视艺术人才队伍,才拥有今天的广阔天地。 今天,电视艺术从业人员由当年的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播时的30名工作人员,己经发展成为一支庞大的、高度职业化、专业化、有综合业务素养的人才队伍,并且电视制作团队的内部分工也越来越精细化。国家专门成立了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等机构。几十年来,大批知名电视艺术家、专

3、门家和评论家相继涌现,他们用高超精湛的专业水准提升节目品位,感动观众,成为电视艺术发展的生力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电视艺术的实践发展总是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广大电视工作者努力把推进电视艺术创新发展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使命,勇于超越别人、超越自我、超越一切条条框框;勇于站在时代前沿,学习进取,坚持不懈,自强自信,敢为天下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在社会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矛盾和冲突中,努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和艺术观,努力从当代社会的发展路径中寻找和

4、发现贴近时代脉搏的新鲜人、新鲜事和新主题与新的表达方式,努力发掘社会生活中最真实、最触动人心的素材并进行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去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优秀电视节目。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中国电视艺术繁荣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电视艺术的创新发展是电视台、电视频道的人文品格与文化自觉逐步建构与提升的历程。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在科技进步的有力推动下,全国各个电视台逐渐发展为既拥有新闻综合频道,又拥有几个到十几个专业化频道的运营格局。这促使电视频道的差异化定位、个性化频道包装与品牌化运营理念的诉求,成为电

5、视艺术深度创新的助推器。 在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树品牌的探索实践中,各个电视台、电视频道的人文品格素养与文化自觉意识成为影响自我创新发展路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个电视台的人文品格与文化自觉的建构与提升,既需要具有国家意识、时代良知、文化担当、全球视野,又需要具有民生意识、人文关注、百姓情怀、传统根基。电视频道在选择文化定位时,可能雅而俗,俗而雅,或雅俗共赏,但是它必须具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导向意识,必须具备对社会良俗公序和主流价值观的基本认知,必须有通过电视荧屏凝聚社会人心,愉悦大众身心,陶冶百姓性情,丰盈人民文化修养,抚慰疏导精神困惑,强化社会文化主导,壮大主流文化,引领时

6、代和谐风尚,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文化权益的社会责任担当。 在世界网络化、文化产业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影响电视创新的电视文化生态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与多变性交织的新动向,从而给电视台、电视频道的创新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坚持主流媒体的文化担当与社会责任,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把握既大众化又化大众的尺度与底线,成为电视台、电视频道必须认真回答的课题。处理不慎甚至会由主观上的良好创新动机,客观上引发出有专家批评的“重物质、轻精神;重技术、轻人文;重个体,轻集体;重实惠,轻思想;重迎合,轻引领:重性感,轻美感;重争鸣,轻共鸣”的播出效果。因此在实

7、践中如何有效建构与提升自身的人文品格与文化自觉成为许多电视色鲡热:踢电视频道经常在热运行中进行冷思考的着力点。 以下七种电视文化效应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电视台、电视频道的深度思考与关注。 1.蝴蝶效应。蝴蝶效应即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却可能带来长时间的巨大连锁反应。电视媒体作为当今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主流媒体,正在与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共同构成了社会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它可能使多种敏感信息或思想观念以一种更为急速与极端的方式在全社会扩散。这种传播新模式的社会影响力如同一把双刃剑,善加利用可以放大正面信息的功效,放任自流则可能将某些非主流或极端的社会声音、社会现象无限扩大,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近年

8、来这方面的负面例子频频出现。 2.口红效应。口红效应即经济危机或经济衰退出现时,人们对于消费门槛较低的文化娱乐产品的消费兴趣反而出现逆势上扬的趋势。社会心理在特定背景下形成一个时期内的文化投资热、文化消费热,有带来促进电视艺术产业化发展契机的一面,也有造成电视媒体浮躁、短视,竞争日趋白热化甚至出现非理性恶性竞争的现实可能性。2姗年就出现一部电视剧因一家电视台抢播而导致另外几家电视台自杀式连播的现象。这种自毁形象、一损俱损的行为,引发了方方面面的反思。 3.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即从众心理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导致对危险视而不见。在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创新研发中,引进、学习、模仿境外或国内其它成熟节

9、目样式本来无可厚非,这样可以缩短学到先进的节目理念与制作方式的时间。但是,当前我国各电视台之间的相互模仿和克隆之风甚盛。往往一个新的节目形态获得成功后,立即有多家电视台不顾自身特点、实力与品牌定位,跟风而动。这种仓促盲从的后果往往是严重降低了这一节目形态的平均水准,大大缩短了这一节目形态的生存周期,并造成同一节目形态遍地开花而观众审美疲劳,导致电视资源的盲目浪费。 4.破窗效应。破窗效应即如果建筑物的一扇窗户被打破又未及时修好,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公众也会麻木不仁,甚至逐渐丧失应有的道德感。电视节目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扇窗户。如果荧屏热衷于情感窥私、炒作边缘话题,过多地表现复杂扭曲的情感关系

10、,渲染坎坷苦难的人生经历,展示离奇的个案或家庭、社会矛盾,就会传达、放大消极、无奈,甚至低级、扭曲的价值观与非主流的人生观,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与媒体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满足多元化文化需求,彰显人文关怀精神的应有人文品格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5.眼球效应。眼球效应即不择方法和手段造成醒目、轰动的媒体效果,从而达到个人的炒作目的。一些“网络红人,、话题人物总是试图通过电视媒体的巨大影响力拉动自我的社会知名度,甚至是恶名昭著也在所不辞。而一些电视节目为追求收视率,刻意策划对这类出位人物和另类话题进行炒作,曾经出现多家电视台邀请同一“网络红人”重复炒作的恶劣荧屏现象。这类试图强迫观众对一些本不应该受到

11、关注的人和事进行关注的现象,尽管一时拉动了收视率,但是不仅是对观众的裹读,更使电视媒体自贬为炒作低级趣味甚至恶俗闹剧的帮衬,实不可取。 6.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即如果认识对象被标明是“好”的,就会被好的光环所笼罩,他的言行也拥有了某种社会示范效果。电视媒体上明星广告就是借助明星的“光环效应”以达到示范宣传的效果。近年来一些综艺娱乐节目摆脱了关注名人隐私、无谓游戏、无聊搞笑的追星倾向,在节目中加入了各种公益慈善元素,凭借文艺明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引导公众参与和支持各项公益慈善事业。伴随着明星积极健康的示范作用,许多年轻人特别是明星的“粉丝”,在关注明星的同时,也转变为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和义工,从单一的

12、追星行为转化为和明星共同从事社会公益活动。这是电视媒体探索提升内在人文品格的成功尝试,但是也有些谈话、益智类节目,有意无意地人为塑造并推出一瞥大师”、“神医”,损害了电视媒体的形象。 7.霍布森选择效应。霍布森选择效应即你可以选择一匹马,但只允许选择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这种貌似可以选择的“别无选择”表现出一种思维上的自我僵化和行为上的霸权。伴随电视艺术的高速发展,中国电视荧屏上的各种娱乐化倾向也日益凸显,许多电视台将娱乐化视为刺激观众、增加收视率的有效祛码,同时选秀节目的成功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也直接推动了电视的“娱乐化”改造。近几年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制作娱乐节目,各类节目形态也都尽量加入娱乐

13、元素。而广大观众却因为娱乐化充斥荧屏而“别无选择”地“被娱乐”,形成了一种悖论。娱乐化到底是电视媒体的选择,还是观众的选择?电视媒体给观众多大的选择空间?这是值得探讨的。泛娱乐化也是娱乐节目粗制滥造,滑向庸俗、媚俗、低俗的症结之一,从电视艺术深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得不偿失的。 面对复杂、多变的电视文化生态环境,要促进电视艺术创新健康发展就要求每一个电视运营团队和创作团队进一步提高合理创新、健康创新、理性创新的文化感悟力,进一步强化对高雅文化、通俗文化与低俗文化的文化辨识力。通过提升自我的人文品格素养和文化自觉意识,共同营造有序的良性竞争环境,共同构建健康、平衡的文化生态,以创新促创优,自觉摒弃电视艺术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糟粕,为中国电视艺术未来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