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潘玉良绘画中的情感 美术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1800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潘玉良绘画中的情感 美术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潘玉良绘画中的情感 美术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潘玉良绘画中的情感 美术系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潘玉良绘画中的情感 美术系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潘玉良绘画中的情感 美术系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潘玉良绘画中的情感 美术系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潘玉良绘画中的情感 美术系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潘玉良绘画作品中的情感 摘 要:潘玉良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她也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女画家之一。她的一生历经坎坷,但她确实幸运的。出生于封建社会,却因为“5.4”运动,从此踏上了艺术之路。正式因为她那非比寻常的一段经历,从雏妓转变为一名著名的女画家,这种传奇的经历充满了苦难艰辛,这种苦难人生与个性相结合,在她的绘画中呈现出耐人寻味的情感。本文主要按潘玉良生活的阶段,结合潘玉良生活的背景,研究她绘画中的情感。关键词:生平事迹;生活背景;绘画创作;情感On the Pan Yuliang painting emotional Abstract :Pan Yuliang,

2、the legendary artists of modern Chinese art history, she is also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art one of the important female artist. Through ups and downs of her life, but she is really lucky. Was born in a feudal society, but because of the 5.4 movement, has since embarked on a road of art. Forma

3、l experience, because of her extraordinary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from child prostitutes into a famous female painter of this legendary experience is full of suffering hardships, suffering life and personality is a combination in her paintings showing interesting emotions. The main stage of life b

4、y Pan Yuliang, 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life of Pan Yuliang, to study emotions in her paintings.Key words :Life story ;Their background;Painting;Emotion前言:艺术源于生活,而艺术家的情感也源于生活,因此,一切艺术的创作又都源自于生活中的情感引自艺术学概论,杨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本文正是通过艺术家的生活来研究艺术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潘玉良就是一位生活经历丰富的女画家。因此在她的画面中自然也蕴含了她绘画

5、创造的情感。正是因为情感是源于生活的,所以本文就将从生活的层面来研究其绘画中的情感。她的一生两次赴法留学,在两次留学期间和第一次留学回国期间进行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创作,其中作品均涉及到她创作中的情感。一:潘玉良的生平鉴于本文只是根据潘玉良生活的阶段来研究她绘画中的情感,所以,对于她的生平事迹只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潘玉良于1895年6月14日出生于江苏扬州。后因双亲和姐姐离世成为孤儿。寄居于舅舅家中,舅舅后来因为负载累累将14岁的潘玉良卖到了芜湖的一家妓院,妓院的百般无奈。1913年,新上任的芜湖海关监督潘赞花应酬之际来到了潘玉良所在的妓院,潘玉良也由此邂逅了潘赞化,命运发生了翻天地的变化,潘赞化

6、将潘玉良纳为自己的小妾,并亲自为她取名潘玉良予以一块良玉之意。新婚后,他们迁居到上海,与洪野先生为邻,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她的艺术之路。1919年,国内爆发了“5.4爱国运动”,随着“5.4运动”胜利,国内的一些高校开始招收女大学生,潘玉良有幸成为上海美专的一名学生,师从王济远,朱迄瞻。后因为被人识破了她曾是青楼女子的身份,一些大户人家的小姐羞于与潘玉良为同学,要求刘海粟开除潘玉良。看似潘玉良的艺术生涯已经止步,但是她却有幸于1921年考取了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师从达仰,西蒙。1925年潘玉良考入意大利国立美术学院,且于1926年开始学习雕塑。1928年第一次回国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细化系主任,

7、后又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由于种种原因第二次去法国留学,这一去成了永恒,直到1977年长眠于法国巴黎时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她的作品于1978年在巴黎期间的挚友王守义悉数带回祖国。2二:潘玉良绘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由于人生活的不同阶段会对人的创作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潘玉良绘画作品的研究主要也是根据她生活的阶段,大致是:第一阶段是她第一次从祖国出国留学时期,第二阶段是潘玉良学成回国的时期,第三阶段是潘玉良第二次去法国留学的时期。31、 早期(1919-1928)潘玉良的艺术之路是艰辛的,但是却又是幸运的。婚后与潘赞化迁居上海,有幸与洪野先生为邻。在耳濡目染间收到了洪野先生的启发

8、,后来因为“5.4”运动爆发,国内一些高校开始招收女大学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便是其中的一所。作为潘赞化一生的挚友、“5.4”运动的发起人陈独秀鼓励有一定绘画基础的潘玉良去试试,就这样,潘玉良义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来因为在一次外出写生中,一一时兴起,唱了一曲让众人识破了她的身份,一些大户人家的女子羞于与潘玉良同学,当时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由于10年裸画风波处于岌岌可危的情况之中,刘海粟站在大的利益背景下开除了潘玉良。 引自沧海,简繁,http:/4潘玉良在被刘海粟开出之后,没有放弃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艺术没有辜负潘玉良的虔诚,1921年,安徽有公费出国留学的名额,潘玉良获得了公

9、费去巴黎留学的机会,同去去的还有安徽才女苏雪林。5潘玉良考取了法国里昂中法大学,1925年考取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并且在 图1红衣主教 1926年学习雕塑。这是潘玉良第一次留学期间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红衣主教(图1)。红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出她追求光影和色彩。画中的人物双目紧缩,目光犀利而不失威严。在巴黎美术学院,玉良也师从柯罗,柯罗的一生因为目睹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的历程,所以他的绘画中就包含了多家的流派,玉良早期的作品我们也可以窥见不同流派的痕迹。这幅画虽然不易看出其中蕴含的情感,但是从绘画的塑造、色彩等方面我们看到潘玉良绘画基本功的扎实。上海商务书局1934年出版、19

10、35年再版的潘玉良油画集6中收录了潘玉良第一次留学期间的作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画是潘玉良1925年创作的白菊(图2),菊花这一元素是玉良画作中常常出现的。在接下来玉良的作品中也不乏自画像,通常在玉良自画像的背景中就会出现菊花,关于菊花有两种版本:1、玉良用 图2白菊 菊花来自喻,用菊花的清新、淡雅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孤傲,2、菊花是潘赞化最爱的花,玉良是借菊花表达自己对潘赞化的思念。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是啊,当初被刘海粟开出,而现在却可以离开世俗的眼光,为何不庆祝下呢?潘玉良始终无谓别人的眼光,在自己艺术的世界徜徉。 引自安徽才女苏雪林与潘玉良,石楠,江淮文史1999年01期7从潘玉良画面中基本

11、功的扎实,在结合潘玉良被刘海粟开除后的执着,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潘玉良创作的情感源于自己来之不易的学习绘画的机会的珍惜,在加上自身对绘画的喜爱。(晚期作品中提到以自己为裸女题材的事件,来表现潘玉良在无奈的大环境下表现出的对绘画的热爱,此处略过。)2、 中期(1928-1937)潘玉良1928年回国之后的日子是幸福的,在她回国之际,刘海粟就邀请她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主任,同时她还于1930年兼任、1931年专任中央大学教授。这是社会对她的肯定,她当之无愧。回国的日子可能是潘玉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社会对她的肯定让她的工作顺风顺水,然而快乐的夫妻生活也是她创作的重要情感之一。这段时间里,潘玉

12、良进行了大量的创作。这是1931年深秋时节,潘玉良的作品我的一家(图3),画面中拿着调色板画画的是潘玉良本人,不言而喻,后面戴着眼镜的就是潘赞化,图中的少年是潘赞化与原配的孩子潘牟,整个画面中构图饱满、紧凑,结构安排非常的巧妙,画面的背景也是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画面,表现的就是一种一家人团圆时的其乐融融,画面的背 图3我的一家景符合潘玉良当时生活的状况,回国后的潘玉良就在这一家人生活在一的环境下,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在这边顺便提一下,潘牟不是潘玉良的亲生骨肉,潘玉良一生中没有自己的孩子,在上海美术专科读书时怀过潘赞化的孩子,但是却为了求学,忍痛打掉了自己的孩子,伤心是肯定的,随后因为

13、潘赞化原配的孩子出世给了潘玉良一些安慰。虽然,自己婚后与潘赞化的幸福生活因为潘赞化的原配的到来而变得尴尬。 引自“一代画魂”潘玉良的凉薄之爱,http:/8但是出于潘赞化对潘玉良的爱,在加上潘玉良对潘赞化的感恩,她一直将潘谋视为己出,潘玉良回国期间将潘牟放在自己的身边,视为己出的抚养着。潘玉良还画了潘赞化像(图4),这是回国期间的作品,是对潘赞化肖像的速写。春之歌(图5)也是潘玉良第一次留学回国之后的作品,画面呈现的是一片祥和。画面中红花绿树,色彩明丽鲜艳,多个女子盘膝而坐,在漫不经心的嬉戏,中间站着一位洋溢着幸福的女人,似乎是对潘玉良回国期间幸福生活的写照,(潘玉良的多幅人体 图4潘赞化像

14、创作都是以自己为原型的9,在下文有介绍)她们似乎在交流。谈心的画面其乐融融,无论是从色彩,构图,还是表现的内容,都迎合了当时潘玉良回国后与家人在一起生活的幸福、开心、快乐的心境,潘玉良在这一时期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其中都表现的是其乐融融的画面。有幸在潘玉良绘画艺术研究中看到过一幅潘玉良描画潘赞化和潘牟的画作。画面中的潘赞化与潘牟的父子情谊亲密无间。但由于资料有限,无法展示图片资料。1939年,潘玉良创作屠杀,来祭奠逝去的国人。(图片资料不详)1937年,国内发生了抗日战争,抗战期间,她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当时的现代主义艺术的倡导活动,与前辈同僚在一起,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的思潮的骨干力量。1931

15、年,她协助蔡元培组织“中国艺术协会”。1934年,在抗日战争时期,潘玉良积极捐赠自己的玉雕像作品来支持绥远军民,田汉先生对此高度撰文评价潘玉良。她同时还多次参加美术界的义卖活动,并多次发表讲话,谴责一些“知名人士”远离现实,话多画少。 引自用灵魂作画的传奇女子,江哲丰,http:/10潘玉良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义卖,将所得款项全数捐给绥远军民,田汉先生对此高度撰文评价潘玉良。回国十年里,她的爱小家,爱大国的情感在他的画中表现的淋漓精致。(这也与潘玉良晚期想回到祖国,却始终抱憾的这种情感相吻合,潘玉良晚期的作品中注重体现这一爱国之情。3、 晚期(1937-1977)潘玉良第二次出国的留学的时间是1

16、937年,对于她出国的原因相关资料有以下解释:1、国内一些学者羡慕潘玉良的在国内取得的地位与成绩,用她曾经出生青楼的经历对她进行攻击,使她迫于无奈,再次离开自己的伤心地。2、还有一种结束是说潘赞化原配对潘玉良的刻薄,迫使潘玉良离开。11我们没有篇幅一一考证,但是这次的出国无疑对潘玉良的 图5春之歌 绘画生涯是有益的,当时国内的战乱使很多学校停办或者内迁。1942年,被日军轰炸后不久逝世于广西桂林的画家李毅士。中国油画的上海时代随着战争的到来进入尾声。 引自试论述潘玉良的生平极其绘画历程,李京,上海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12所以说,潘玉良是幸运的。但是从情感的角度来说,潘玉良确实抑郁不得志的。离开

17、了祖国和家人,身在异乡,难免会对家乡,亲人非常思念。潘玉良晚期的绘画中表达对家人,祖国思念之情的作品非常的多。既然是根据潘玉良的作品来研究她绘画中的情感,那么她的作品自然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在潘玉良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表现了强烈的母爱情感,这一类作品多是生活小品类的作品,有情节性的,也有抒情性的。母爱是女性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肩负着孕育后代的责,任。女性对牺牲、包容的感受通常比男性理解的更加深刻,往往在女性作品中都流露出强烈的母性之爱。无论是表现生命孕育或者是母子情深的作品,都让人能够感受到一种母性的关怀,有一种生命的大爱在涌动。潘玉良因为爱潘赞化,在加上自己没有孩子,对潘牟是呵护有加,潘玉

18、良在国外求学期间对潘牟思念之际画了多幅作品表示自己对潘牟的爱。母爱(图6)这幅作品中画面温馨祥和,画面中慈祥的母亲静静的躺在地上,母亲的身边趴着两个小孩,母亲的表情是那么的喜悦,一个孩子爬上了母亲的身体,吮吸母亲的乳房,另一个孩子也努力的想爬到母亲的身上。母亲是那么的无私的对孩子奉 图6母爱 献,虽然作品中的人体结构不太准确,而且也不太符合透视关系,但是整个画面就是给人一种祥和的,安静的母与子的祥和画面。捉迷藏(图7)描绘的是孩子们玩游戏的画面,画面中的三个孩子的动态都非常的活泼可爱。画面生动流畅有趣,富有童趣。中间的孩子虽被蒙上的双眼,但身体下探,双耳凝神倾听周围的动静,像是在静听,也像是在

19、探索。画面左边的孩子猫着腰、捂着嘴像是在躲避中间孩子的寻找。画面右边的孩子更是淘气,躲在中间的孩子的身后,像是在研究中间孩子的动态以躲避他的追逐。三个孩子的神态动作各具特点,极为传神,将小孩子之间游戏的淘气表现的淋漓尽致,也通过 图7捉迷藏 画面表达出自己对小孩的喜欢。笔者认为这两幅画潘玉良在直接表达对潘牟的爱。牧场这幅画是借物抒情的,寄托了潘玉良对儿子潘牟的一种思念,画面中的静谧的草原上的牛聚集在一起,在不远处的树下还有一头牛,处在异国他乡的潘玉良长期无法与家人团聚,自然是在借绘画表达自己对爱子和爱人的思念。像这样用抒情的作品表达对家人的思念的画作还有牛群(没有图片资料)。潘玉良对潘牟的爱源

20、于对潘赞化,潘玉良对潘赞化本人更是包含了太多的爱与感恩。潘玉良与潘赞化之间的感情鹣鲽情深。但是对潘玉良与潘赞化婚后只有很少的一段时间在一起,他们的婚姻生活聚少离多。对潘赞化更多的只有在异国他乡时对其的思念。潘玉良对潘赞化的情感曲折的表现在很多的男女情爱的作品中,她用大胆直白的笔触表现男女相拥,亲吻的画面,蕴含了沛然的生命活力,充满生命迸发的生命力。柔情(图8)画面中的男女相拥在一起,色调统一,安静。女子躺在男子的怀中,深情的看着自己的爱人男子轻抚着女人的乳房,眼神中写满了对爱人的爱意,两人在田野间,虽是赤裸相拥,但是丝毫不能让人往情色方面联系,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在自然中的自由,更多的给人一种情人

21、间爱的甜蜜。像这样的作品很多,像向背男女等都是通过男女之间的亲密无间在诉述这对潘赞化的思恋。1959年,潘赞化去世,玉良万分悲痛,为哀悼潘赞化特意作了一幅白菊花(图9),画面中黑色的花瓶象征着死亡,而昔日里她与潘赞化万分喜欢的菊花已经枯萎,这枯萎的菊花深深的表现了潘玉良的失落,也寄托了对潘赞化的哀思。整幅画的色调以悲伤为主要 图8柔情 的感情基调。潘玉良一生中画了不少自画像,但是绘画最多的人体,尤其是女人 图9白菊花 体,她对女性身体的写实描绘曾经一度引起画坛的关注13。潘玉良的女人体绘画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彩墨画,一种是西洋画。中国彩墨画主要有穿睡衣的,梳妆的,照镜的,读书的,闲谈的,

22、但是在主要的部分都有物体遮挡。由于当时的国内仍然处于较为封建的社会状态,国人无法接受赤裸裸的艺术,潘玉良的绘画遮遮掩掩也是在表达中国女性的内在美。(图10)但是在西洋画中,女人体充满了极具动感的S型构图。因为国外的图10裸女 艺术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人体艺术在国外只是一个普遍研究的课题,所以在接受外来的艺术时,应该带着自己对中国绘画了解的基础上广泛的接受别家所长,将自己及绘画的技法得到一个新的提高。西洋画中裸体女子极具潘氏人体魅力。(图11)在这里,我想说一下,由于潘玉良在赴法留学期间国内发生了战争,潘赞化的职位被革,家中的开销也随着地位的减弱而减少。潘玉良在没有多余的钱去请模特的时候只有自己

23、来充当自己的模特。这样更方便自己随时研究绘画的技法也可以申下一笔开销,当然这些都是笔者的推论,事情的真相有待推论。但是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由于当时的社会依旧处于封建社会,人们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人体模特非常的难找。为了满足自己在学习绘画中的欲望,潘玉良时常以自己为模特。由此可见潘玉 图11裸女 良对绘画的热爱。1959年潘赞化离世之后,潘玉良断了与潘赞化的联系,自然也就失去了对祖国的了解。她异常的思念祖国和家乡的一切。是通过潘赞化曾在信中描绘的国内美术界的情况后,潘玉良但在异国他乡想到了将中国的绘画与西方的绘画相融合。潘玉良第二次留学期间画了大量浴女图,从列举的图片(图10)来看,我们不难发现

24、这些画既不属于油画也与传统意义上的国画有着本质的区别,再加上潘玉良在国内期间开画展时,刘海粟亲临现场,在对潘玉良作品褒奖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建议玉良将中国画中的线条与西方现有的绘画而融合。玉良吸取了宝贵的意见,大量的临摹了宋朝李公麟的白描。画面中的线条流畅、活泼,为玉良开创了一种心的绘画方式。将中国绘画的元素将西方绘画的元素相融合,潘玉良身在异地,心也是向着祖国的。也有文章这样提到潘玉良,说潘玉良在外国留学期间给自己定下了三条要求:1、不在国外谈恋爱,2、不入外国国籍,3、不与画商签订协约。但是,当日寇侵占中国,她在异域卖画,捐款报国,1964年,中法建交,潘玉良应邀出席中国驻法国大使

25、馆举办的首次“国庆招待会”,她激动的热泪盈眶,特意穿下文将要提到的自画像中的红色旗袍。 引自一代画魂潘玉良的寄情之作,马起来,http:/14在国外留学期间,她于1940年创作的自画像(图12)创作的背景是:当时正值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沦落,潘玉良栖居外地,在苦闷中作画,表达自己对祖国和家人的思念,画面营造着中国式的古典气息,又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感伤,孤独愁苦,或许这样的寄情之作能够给她些许安慰。这幅自画像是潘玉良的自画像中被公认 为最美的,此画作于1940年,画面中潘玉良穿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旗袍,画面的左边有一盆菊花,整幅画面和谐美好。菊花是潘玉良和 图12自画像 潘赞化都非常喜爱的花。在

26、潘玉良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菊花这一元素,潘玉良也将菊花自喻自己。画面中的潘玉良端庄娴熟,极具东方女性的魅力。当然,这幅画的创作背景也可以理解为潘玉良对祖国的爱。在下文中我将提到。绿衣自画像(图13)与前一副自画像不同,前者画面呈较暗的色调,但是这一幅自画像露出了明亮的气氛。绿色给人以活力图13绿衣自画像 和希望,潘玉良身穿浅绿色旗袍,一头俏丽的短发,眼神炯炯有神,将知性女人的魅力在画面中肆意的徜徉。手中拿着的是毛泽东语录,表现出只是女性的自信和从容,从画面中,作者似乎读懂了潘玉良希望祖国在毛泽东主席的的带领下走向篇章的美好愿望。自画像(图14)这是一副潘玉良极具代表性的自画像,画面中的潘玉良神情自

27、然,背景是与其衣服的颜色想呼应的一块彩色的花布即渲染了潘玉良的内心世界也显示出了一份东方女性的魅力,她穿着红色外套,红颜色又是代表东方的祥和的色彩,这一幅自画像也将东方女性的美表现的很完美。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这也是一幅特别具有中国风味的画,叫持扇的少女(图15)。画面中出现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符号,如:扇子、旗袍、灯笼,再来看画面的构图,画中的两个女子呈中心对称的构图,画中女子的一幅也采取了中国年画中红绿颜色对比的特点,她深知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已经渐渐的被西画取而代之,而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为何不能将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发扬光大。名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此具有名族特色的中国画一定也会像西画在中国受

28、欢迎一样在艺术的天堂巴 图14红衣自画像黎争相学习。这是一名中国人对祖国的感情。晚年的潘玉良极其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到自己离开了半辈子的故土家园,但是国内的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以偿,她回国的签证始终遭到拒绝。她只能将通过手中的画笔来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她画了大量与家乡有关的东西,如码图15执扇女 头(图16),它描绘的是记忆中傍晚家乡的码头,夕阳西下,余晖毫不吝啬的洒在劳作一天的渔船上,视乎是给予那些辛勤劳动的人最大的嘉奖。而由于回国的签证屡屡遭到拒绝,国、家都是玉良思念的源头。国难回,家乡的码头也就只能靠回忆出现在脑海中。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两幅画(图17、18)中都有牌这个元素,图17的

29、鲜花是那么的怒放,造型上颇 图16码头似梵高的向日葵。人们常说梵高的画面中的向日葵像火一样向四周延伸,可仔细看画面中的月季花它们似乎也是在像外蔓延,或许玉良将自己化作画作中的鲜花,希望自己在花开灿烂时可以触及到祖国的土壤。尤其是(图18)中的少女,她的穿着显而易见是中国的旗袍,她盘腿而坐,漫不经心的玩牌。在这里提到一个名词“塔罗牌”,它在西方深受欢迎,西方人对星座和算命有颇 图17花卉 图18玩牌的少女高的研究与造诣。塔罗牌就是西方人算命中常用的一种工具,而在玉良的画面中,西方的塔罗牌被换成了中国人游戏时的扑克牌。少女眼前的扑克一张张的排开,与西方人在用塔罗牌算命时的格局大致相同,因此,笔者大

30、胆的推论回国遥遥无期的潘玉良是将画中的少女描写自己,借着手中的牌来卜算自己回国的时间。潘玉良第二次在法国期间遇到自己的祖国老乡,也是得到他的照顾,在失落时才有了经济能力去学习绘画。在巴黎期间,她有了一个陪伴了她大半辈子的男人王守义,甚至有人错误的以为他们有在一起。 引自那个与潘玉良长眠在一起的无名男子,静女棋书,http:/15事实却并非如此前文已经提到了潘玉良给自己定的3条标 准,由此可见,潘玉良并不曾和王守义在一起过。并且1977年7月22日,当她长眠于法国巴黎时她也未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前,潘玉良托付陪伴了自己在法国半个世纪的挚友王守义将她的作品带回祖国,并且将她珍爱了一生的有潘赞化和她照片

31、的鸡心挂件带回祖国归还给潘赞化的后人,并且一定要将与潘赞化的信物还给潘氏后人时,我想大家就一定都明白了潘玉良这这一生对潘赞化唯一的爱。至此她的一生也就画上了句号,延续下来的挚友她在艺术造诣上对后人的影响。三:结语潘玉良的一生是命运多舛、瞬息万变的。她是封建社会中的一名弱女子,但是她却不是羸弱的。她经历了从雏妓到人妾再到一代著名的女画家的蜕变,这不是每一个封建社会里的女人可以经历的,那个大时代的背景下的女人有太多的无可奈何,然而玉良确实万幸的。正是因为潘玉良那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历练了潘玉良,也成就了潘玉良,使她不同于其他的官太太,这其中也蕴含了太多的辛酸。如果说潘玉良早期的作品更多的只是为了练

32、习技法,却似乎也包含了潘玉良对绘画太多的热爱。她第一次出国留学回国后的作品涉及的情感是源于家庭生活的幸福以及社会对她社会地位的肯定,在这期间潘玉良的画面中洋溢的是幸福与快乐情感,这与她生活的状况是密不可分的。第二次出国留学时,潘玉良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晚期的绘画作品涉及的情感是对祖国、家人的思念作为一名中国人,久居异国他乡,无疑非常思念祖国和家人,潘玉良晚期的作品中就含有这样的情感。她一生的坚强,将所有的辛酸化作奋斗的力量,为她的艺术创作增添了一份色彩与情感。由于掌握的相关资料有限,本文的有些观点可能不正确或者有待详细考察。因此,本人会在日后的时间里从各个方面广泛的收集资料

33、,全面的研究潘玉良。致谢: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 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这4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参考文献:1 杨琦,艺术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 徐永界,潘玉良艺术生活大事记M3 李京,试论述潘玉良

34、的生平及其绘画历程D.上海师范大学 4 简繁,沧海M. http:/ 5 石楠,一代画魂潘玉良M.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6 潘玉良油画集M,商务书局出版1935年第二版7 石楠,安徽才女苏雪林和潘玉良J http:/8 萧萧,“一代画魂”潘玉良的凉薄之爱N.逸文.2011.29 石楠,一代画魂潘玉良M.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10江哲丰,用灵魂作画的传奇女子J.http:/11萧萧,“一代画魂”潘玉良的凉薄之爱N.逸文.2011.212李京,试论述潘玉良的生平及其绘画历程D.上海师范大学13朱灵,浅析潘玉良的绘画风格形成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4马起来,潘玉良女人体绘画艺术的魅力J.收藏界.200515马起来,一代画魂潘玉良的寄情之作J.http:/16静女棋书,那个与潘玉良长眠在一起的无名男子.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