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来的“西汉决狱”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812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以来的“西汉决狱”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0以来的“西汉决狱”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0以来的“西汉决狱”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0以来的“西汉决狱”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以来的“西汉决狱”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以来的“西汉决狱”文献综述.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年以来的“西汉春秋决狱”文献综述历史与行政学院08历史B班袁若鹏学号:08404013摘要:2001年以来,在已有的基础上,“春秋决狱”研究获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宽与方法的多样化;由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定性研究”转向具体的执法特点和执法思想研究,出现了一些跨学科、跨专业综合而富有创见的成果;通过进一步发掘已有法学文献,其成果也大量被应用到史学研究当中,上世纪已有的研究成果被重新检阅其对当下研究的开创之功。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在不少似乎已有深入研究的领域还存在着基本史实不明乃至讹误流传的情况。因此,“西汉春秋决狱”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既需要不断扩大研究的广度和进行认识

2、创新,同时又需要切实加强对基本史实的研究。关键词:西汉;“春秋决狱”;法学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西汉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是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主要用孔子的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据笔者通过“中国知网远程数据库”并相关的专著评介以及笔者手上掌握的专著统计,自2001年至2011年5月,海内外学术界发表涉及研究“西汉春秋决狱”的论文已有65篇,出版与研究汉代或中国法律文化并涉及到论述“西汉春秋决狱”的专著有5部。论及“西汉春秋决狱”的硕士学位论文7部,由上述数字就可看出,近十年来,“春秋决狱”这一特殊的司法判决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另外,一些通论中国法制史、汉代法

3、制史和明代政治史的著作也都有一定篇幅论及“西汉春秋决狱”问题。总体看来,十年以来的研究成果表现出了以下明显特点:一、历史学角度进行的“春秋决狱”研究对“春秋决狱”这一汉代司法中的出现的现象,一直以来都不缺乏研究者。其中以历史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成果最为丰富。史广全春秋决狱对礼法融合的促动认为,春秋决狱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通过以礼司法的契入点和以礼统法的审判方法以及对以礼注律的推动,最终达到了以礼入律礼律融合的目的。春秋决狱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礼法融合主潮的促动者;朱宏才春秋决狱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危害认为,春秋决狱“参与司法活动的主体借春秋之名,行私利之实,使法律的公正性、

4、严谨性难以体现”、“模糊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界限,使法律屈从于道德”、“加剧了人情对法律的干预,使人治问题更加突出”、“从一个侧面加重了文化专制”,总体上持批判态度,但是对西汉的“春秋决狱”司法实践缺乏具体论述;李鼎楚春秋决狱再考则从文献出发,进一步论述了“春秋决狱”由司法领域进一步渗透到行政领域的脉络;过常宝“春秋决狱”:汉儒话语权力的构成和实践则认为,“春秋决狱”典型地显示了儒家话语的构成方式:它以经典文献为价值依据和话语资源,通过征引、史鉴、“微言大义”等方式逐渐扩张自己的话语权力,以求构建一个无所不包的意识形态体系。李俊芳“春秋决狱”与引经注律则认为,在经过董仲舒及其后学的改造后,“春秋

5、决狱”一方面大大减弱了汉律的苛酷,但也使司法解释变得随意,而“引经注律”则使建立在“春秋决狱”基础上的司法解释有了相对固定性;黄海涛汉代“春秋决狱”的原因探析则认为,政治利益的驱动和古代法律对官贵的不适用性也是其出现的重要原因。秦进才汉代皇权与法律形式则通过罗列汉代的各种法律形式,将“春秋决狱”与“比”分离开来。以上罗列的仅仅是具有代表性的若干篇目,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在历史学领域中对“西汉春秋决狱”进行研究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瓶颈,据笔者统计,西汉史料中关于“春秋决狱”的司法实践案例只有12则,百年以来,对这些史料已进行了翻来覆去的分析论证。在“西汉春秋决狱”中进行学术创新,恐怕不能仅仅运用纯粹

6、史学的方法进行史料分析来实现。二、法学角度进行的“春秋决狱”研究由于“春秋决狱”是一种司法判决方式与司法执行方式,故一直以来不缺乏法学领域的专家对此项问题进行研究。王翠霞硕士董仲舒“春秋”法律思想研究.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出发,结合史料,对董仲舒的法律思想进行了探究,其中重点论述了“春秋决狱”的执法方式;吴继亮硕士浅论中国传统刑律儒家化对“春秋决狱”也有一定阐释,但由于文章篇幅,对此问题仅仅是泛谈;毛春红硕士论“春秋决狱”则从司法实践中利用的具体春秋经文进行了阐述;王芳硕士中国判例制度研究则从清代的“春秋决狱”实践论述了“春秋决狱”在清代的实践过程与实际结果,并对“春秋决狱”与法典法决狱做了

7、一定的对比与评介;蒲娜娜硕士判例法及中国“判例”法历史考察则对中国实行“判例法”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考察。刘强硕士两汉时期“春秋决狱”研究对两汉“春秋决狱”做了考察,对张家山汉简奏漱书的细致分析,得出“春秋决狱”的“原心定罪”之风源自东周(春秋)时期的观点;其次对汉代“经义至上”的司法环境进行考察,试图阐明儒家思想与汉律之关系,进而较清晰的展现两汉时期是在何种情形下进行“春秋决狱”的;最后对两汉时期的“春秋决狱”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得出“春秋决狱”实为矫汉律之酷的慎刑做法之结论。孟伟论儒家法律学说对司法审判的作用认为,“春秋决狱”引春秋决狱,并以儒家纲常作为司法审判的原则,同时依照“明德慎刑”的思想

8、建立了法官回避制,法官责任制等好的制度。王贵东我国古代判例法的特征及其启示则认为,“春秋决狱”和“决事比”一样,属于一种判例法的判决方式。赵玉环我国古代判例制度及其特征则认为,“春秋决狱”是一种基于对春秋进行司法解读的判例法判决方式,蔺小强中国古代刑法中的“罪刑法定”论提出,“罪刑法定”思想始终没能上升为古代刑法的基本原则。尽管如此,“罪刑法定”思想在同罪刑擅断相斗争,维护封建统治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春秋决狱”与其后的“引经注律”一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在法律允许范围类的通过判例法纠正司法领域弊病的有效手段。但是,就如其他社科研究领域中也出现的弊病一样,“春秋决狱”的研究,在

9、法学专家笔下大多定义为“判例法”,其分析也更多是从法理学推断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史料的具体分析中得出结论。同时,将“春秋决狱”定义为“判例法”是否合适,实在值得商榷。也有的学者将“春秋决狱”定义为“有中国古典特色的判例法”,但笔者也对此表示质疑。因为在笔者查阅了大量史料与参考了许多专门论述判例法发展史与判例法执法原理的专著后认为,西汉“春秋决狱”的执法方式哪怕与最早产生的11世纪判例法相比,也具有一些不同点。因此,仅仅从两者的相同点出发,忽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键的不同点而将“春秋决狱”简单定义为判例法,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三、小结与反思“西汉春秋决狱”是历史学研究的古老话题,在前人的研究论著中,

10、对此话题有较多涉及,综合上面两个子目的考察可以发现,历史学、法学在此方面的研究已较为丰硕,“西汉春秋决狱”的判决方式、判决理念等诸多方面内容经过专家学者的不断探索,已经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廓清,但是,仍然存在历史与法学等领域之间研究理论割裂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法学专家研究“西汉春秋决狱”的一系列学术成果之中。在已有的法学研究成果里,常常把“西汉春秋决狱”等同于判例法,而这两者之间在司法裁判、法官裁量、指导性案例的确立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虽然有学者提出“有中国古典特色的判例法”这一概念,但是却没有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认同,而且,对什么是“中国古典特色”也没有形成一个较权威的定义。而

11、且,由于法学理论是客观司法实践中的经验产物,仅仅能面对最大多数的情况而言,其推论的结果也只具有最权威的可能性而并不具有绝对一致性。法学家往往重视客观推导,对史料分析不足,过多的从法学角度出发的研究成果有以司法理论推导的“应然”取代历史中实际发生情形的“实然”的嫌疑。而在笔者看来,历史学研究成果也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出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这方面,汪荣博士经学刑德观与汉代法律研究中从“春秋分三家”的角度出发,具体阐发左传、公羊、谷梁的刑德观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可从进一步分析公羊家、左氏家、谷梁家在西汉司法实践中的“春秋决狱”的具体实行方式;而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后学也有利用春秋决狱者,其具体的执行途径

12、是否是董仲舒的决狱方式?要如何对之定义?此外,在张汤以后,法家小吏也有利用儒家经典决狱者,其执行方式可否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下的“春秋决狱”?在笔者看来,这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纵观2001年以来的“西汉春秋决狱”研究,可谓令人且喜且忧,但是笔者仍然认为,在众多专家、学者、教授的努力下,“西汉春秋决狱”研究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更大程度地推进相关领域研究。参考文献1、史广全.春秋决狱对礼法融合的促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7)2、朱宏才.春秋决狱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危害.J攀登.2001(2)3、李鼎楚.春秋决狱再考.J政法论坛.2008(5)4、过常宝.“春秋决狱”:汉儒话语权力的构成和实

13、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5、李俊芳.“春秋决狱”与引经注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11)6、黄海涛.汉代“春秋决狱”的原因探析.J开封大学学报.2010(9)7、秦进才.汉代皇权与法律形式.J河北法学.2004(4)8、王翠霞.董仲舒“春秋”法律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49、吴继亮.浅论中国传统刑律儒家化.D.苏州大学.200910、毛春红.论“春秋决狱”.D.中国政法大学.200111、王芳.中国判例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12、蒲娜娜.判例法及中国“判例”法历史考察.D.西南交通大学.200413、刘强.两汉时期“春秋决狱”研究.D.兰州大学.201014、孟伟.论儒家法律学说对司法审判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09(3)15、王贵东.我国古代判例法的特征及其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16、赵玉环.我国古代判例制度及其特征.J.政法论丛.2005(10)17、蔺小强.中国古代刑法中的“罪刑法定”论.J.政法论丛.2007(2)18、汪荣.经学刑德观与汉代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