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1979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从传承走向现代摘 要:本文首先归纳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理论概念,然后重点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为例进行旅游开发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探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模式。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文化价值高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应确定保护性开发原则,明确开发定位和发展方式选择,以区域旅游发展角度进行开发。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商业化道路提供了市场平台和新的活动空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明创新带来新的动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积累带来新的形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活动提供了新的生机。关健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河南省洛阳

2、市;可持续发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二)传统表演艺

3、术;(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四)传统手工艺技能。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与民族性紧密相关。一般来说,不同民族因其生存环境与生活习俗不同,形成相异的文化性征,构成不同的文化板块,也就产生了不同的非物质文化形态。由传统文明高度发达决定其包罗广泛性。与一些人口较少民族单一国家仅传承一部分或某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中国文化中包含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概念的全部类别,而且多数类别都有着大量显现,中国还有着许多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及保护措施1.发展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

4、度,文化部连续公布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对传统文化遗产进行保护,需开掘其浑厚的文化内涵,使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文化相结合,并加强各种文化的交流,为其注入新鲜血液,让这珍贵的文化瑰宝焕发新的光彩。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内蕴,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保护措施2.1(一)深入民众开展各项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就在我们生活里”。2014年5月24日,在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河南大学首届“非遗”文化节在下沉广场拉开帷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保护。但是除了春节、端午、清明这样广为人知的

5、节日,还有一些曾经极其重要的传统节日被大家所淡忘,例如“浴佛节”、“填仓节”等。为了向大家介绍传统节日,这次特别准备了十几个展板,吸引了很多同学驻足。 与剪纸和端午节相比,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夹弦知名度就低了很多。文化的传承者们身怀绝技,大学生们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2让传统节日文化“长入”今日生活国家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后的第一个民族传统节日,清明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传统社会民间大众文化的集中体现,蕴涵着最深层、最生动的民族文化因子,有着深厚的文化、社会意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认同、激励文

6、化创造、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等意义重大。作为全民性的社会风俗,它对于促进多重沟通、融洽社会关系、优化民众生存状态及社会氛围等,意义深远。要在传统节日文化与当代民众生活之间建构一种和谐相生的机制与途径。日益全球化、急速城市化是当前生存环境最突出的特征,居住方式、交往方式、文化环境等发生着急剧变化,这是传统节日吸引力下降最重要的社会生态原因。但人们的群居生活没有变,人们面临困境与挑战的状态也没有变。所以我们应该寻找传统节日文化跟当代社会生活契合的价值理念与文化要素,比如“沟通与和谐”人与自然、人与先祖及历史、人与人、人自身生理心理等多重沟通与和谐。把这些理念与要素跟当代民众精神生活需求特征,以及“健康

7、、环保、节俭、安全、有益于身心与社会”的过节方式取向紧密结合,挖掘新内涵、创造新载体,完全可以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再生产”,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2.3发展文化旅游开发式的生产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其保护形式在于传承,传承就是保护,因此,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也就解决了保护问题。由于文化旅游逐渐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旅游的关系也日趋紧密。以十三朝古都洛阳为例,拥有44项非文化物质遗产的洛阳市一直致力于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活动,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全国四大名会之一,

8、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它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除了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外,洛阳市更大力拓展与旅游相关的非遗项目,例如唐三彩烧制艺术和唐代流传下来的水席,唐三彩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在中国的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说首创于唐代的唐三彩是陶瓷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的流光

9、溢彩,包罗万象折射出了大唐盛世国富民强的经济、气象万千的文化,那么,今天的三彩艺术正以斑斓艳丽的色彩、富有天趣的变化、典雅纯正的民族风格装扮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再次成为世界陶瓷的奇迹,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让世界惊艳。 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历经1300多年,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真不同饭店以洛阳水席为主。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为止保留下来最古老、最有洛阳特色、最完整的一套宴席。由于它隆重典雅、风味独特、选料广泛精细、烹制极为讲究、味道鲜美多样,口感舒适爽利,博得古今中外宾客赞誉,多年来真不同饭店广大厨师在继承传统烹

10、饪技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潜心研制,对洛阳水席的品种和结构进行提升改造,使之更臻丰富完美。2.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文化部于20日上午10时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化部非遗司马盛德副司长介绍下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具体包括开展贯彻非遗法的执法检查、建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评估制度和监测体系、加强非遗保护与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改进、鼓励非遗衍生品的开发,拓展与丰富非遗的主题及表现形式、支持举办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开展大规模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工作人员的培训、开展非遗抢救性保护成果的利用和传播、强调非遗环境和生态的整体保护、让非遗在当地得到公共传承和生存空间、进一步加强非遗保

11、护生产的国际合作、开展非遗资源的重点补充调查等十一项的措施,其中第十条强调了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生产的国际合作。马盛德强调非遗虽然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的特点,但非遗保护仍然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仍需要提高保护水平,提高传播能力,提高非遗衍生品的开发和创意水平。非遗司将继续拓展与深化非遗保护生产的国际合作,一方面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向其他国家学习非遗保护传承和非遗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促进国内非遗保护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四、结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在保护工作中,把握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把握传承和发展两个关键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对象是传承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问题的探讨要综合遗产本身的发展规律、人们的需求、环境的改变等因素,并将传承和发展两个问题一并纳入到保护规划之中。参考文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3王宁.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J学术界,2003,(4):51-54.4崔凤军.2006年10期,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制与社会.5刘茜.2005年02期,试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