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091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本科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本科毕业论文.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angshan University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题目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姓名 李家栋 学号 08XXB008 导师 袁琴 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制 两年半 日期 2009-12-25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学生姓名:(08XXB008)导师姓名:所在院系:黄 山 学 院 二九年十二月致 谢值毕业论文结束之际,我要向在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给予我很多帮助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我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袁琴老师,袁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

2、水平都使我受益匪浅,她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也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她负责任的指导和建议使我受益匪浅,每时每刻的督促使我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我才能按时按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制作,对此我深表感激。另外,我还要感谢学院里的领导和单位的领导,是他们给了我如此好的学习和设计环境,使我能够全身心的投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他们时时关心我的论文设计进展情况使我深受感动。最后,我要对学院领导深深的谢意,两年半的函授生活让我再次回到了大学时代,以最后的毕业论文设计收尾,然而我所得到的并非只有这些,毕业论文设计见证我学习的能力与成果,然而更多的点点滴滴都渗透于平时,很感谢这两年半来院领导为我们

3、学员所创造的优美学习环境,让我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在此,我代表所有即将完成函授学业的同学,对黄山学院的领导说一声:谢谢您们!李家栋2009-10-10于黄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目 录中文摘要5英文摘要6引言7一、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8二、特殊教育学校实际调研9三、特殊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0四、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12五、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现状15六、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原则18七、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实施模式20总结22参考文献23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初探李家栋(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黄山,安徽245021)【摘要】:信息技术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

4、特殊教育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快速有效地传递先进教育理念为有特殊教育需求人群提供相关服务支持,正在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实践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分析特殊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分析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建议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原则及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实施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简单探讨,还实际调研了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科技为先、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并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关键字】:特殊教育,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应用原则,实施模式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pecia

5、l educ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Li Jiadong(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245021)【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research and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

6、l education is imperative, and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deliver advanced educational concepts to provide people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upport services, special education practice in China is becoming a problem worth exploring. In this paper, development o

7、f special education status,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to expla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pecial education,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tus quo, the propo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

8、principl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pecial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 to explore such issues as a simple, but also the actual research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a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proposed the technology first, people-oriented concept of educa

9、ting people and carrying out a usefu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Keywords】: Speci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Existing problems, Application of principles, Implementation modalities引言现代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在信息技术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都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必须增强

10、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提高其社会竞争能力。信息技术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快速有效地传递先进教育理念为有特殊教育需求人群提供相关服务支持,正在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实践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经济的时代。知识成为发展经济最重要的资源,信息作为极其重要的竞争要素,要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掌握信息技术。目前世界教育领域正在发生一个重大变革,就是以电脑和网络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当

11、中,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研究在不断开展。为了更好地面对新世纪,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地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美国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也都相应推出了一些信息技术教育规划。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的国际竞争,我国也正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决定: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城市初级中学从2001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在给教育带来更多生机的同时,必然对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信息教育;运用信息技

12、术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和进行信息交流和远程教学。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有效应用的保证和动力,但我们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教育领域,对信息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研究不足,特殊教育的三类残疾(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智力障碍)学生对信息的需求与普通教育学生有很大不同,且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而在社会上,特殊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更加困难,因此,在特殊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辨别、处理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目前的互联网上特殊教育资源匮乏,仅有“中国特殊需要在线”、“中国特殊教育网”等屈指可数的几个针对特殊需要人群

13、的综合性网站,与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于特殊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可供查阅的资料,包括网上资源,都相当有限。关于普通教育领域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不论是图书资料还是网络资源,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可以说很多已逐渐成熟。然而,相对于特殊教育领域来说,这些资料虽然有一定的利用和参考价值,但由于特殊儿童的各种特殊性导致他们在利用这些资源时会变得非常困难,有些偏难,有些缺乏针对性,而且对绝大部分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教育的残疾学生来说,根本起不到帮助作用。因此,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开展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特殊教育学校实际

14、调研黄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以全市聋哑、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职责的综合型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也是黄山市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定点单位,学校位于黄山市屯溪区阳湖镇内,隶属黄山市教育局直属管理。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134人,11个教学班(1个语训班、2个培智班和9个聋哑班),教师24人。黄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现有信息技术硬件设备还是不错的,供学生用的台式电脑30台(能保证上课时一人一机),供教师用的笔记本电脑24台(所有教师人手一台)、台式电脑7台(供综合性使用)。学校早在2005年接入互联网,由当时只是使用有线网络,发展成现在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综合利用。所有办公区域都有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并且每个办公

15、室均有一个有线网络接口,计算机教室所有电脑均可访问互联网。学校的24位教师,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但能熟练使用电脑的不多,能运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更少,计算机大部分时间被老师当做聊天、游戏及看电影的工具,用于教学的充其量就是将一些电子文档、图片等放给学生看,并没有充分体现其应有的功能。学校的信息技术开设时间比普校要晚,在普通学校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黄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在小学六年级才开始开设。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比普校要少3年,在加上学生的特殊性,许多内容不能够深讲,这样到毕业时,虽然都是义务教育毕业,但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明显要少于普校学生。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科书没有,从小学六

16、年级到中学九年级共四个年级,教师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用书,学生也没有教材。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都是先要自己在网上找教材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知识点很零散,不能给学生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三、特殊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人类尚无法根本控制残疾的当今社会里,总有10%的人或早或晚逃脱不了残疾的怪圈,天赋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人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从残疾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看,全国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为9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残疾人为406万人,初中程度的残疾人为1248万人,小学程度的残疾人为2642万人(以

17、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3591万人,文盲率为43.29% ,远远高于普通人,特殊教育的紧迫性刻不容缓。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特殊教育的发展滞后于普通教育,加上广大农村及偏远山区对特殊教育的不了解,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和广度总体是偏低的。特殊教育发展、质量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特殊教育起步晚,发展也相对较慢,这与高速发展的社会,已经存在一些差距。特殊教育发展与普通教育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适龄儿童少年普及九年义务教

18、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总体上来看,特殊教育是滞后于普通教育的。但单从特殊教育来看,各个不同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及学校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包括学校基础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由于世俗的偏见,适龄的三残儿童仍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导致在一个地区,普通学校远远多于特殊教育学校,许多教育部门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一个这样的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投入上也很少考虑到特殊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办学条件是较差的。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现在的许多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大多数都不是科班出生,学的普通教育,却在特殊教育学校教书,而特殊教育

19、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普通教育学校的教师在工作后有很多进修机会,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则没有太多的进修机会。由于工作后没有机会继续“充电”,导致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要求。特殊教育发展缺少配套支持保障体系,家庭和社会参与特殊教育不够等。现在社会普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特殊教育亦是如此,再加上特殊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就更少了。在医学尚未完全征服各类疾病的今天,异常、特殊在时刻威胁着人类的每份子及其子孙。总有10%甚至更多的人随时随地都要被卷进“特殊”或“异常”这一魔鬼般的怪圈,他们的现状十分令人堪忧:多少特殊儿童被人遗弃、多少特殊儿童被冷落甚

20、至欺凌、多少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被漠视、多少特殊儿童不为老师、同辈、社会所接纳可他们也是孩子,同样有生命的尊严、有爱与被爱的需要、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残疾儿童在受教育的机遇上不应该有先后、多寡、厚薄之别,特殊教育不是可有可无或施舍,不是讨论给不给教育而是直接讨论怎么教育。四、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新成果的应用,往往对教育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从纸张、印刷术的发明到学校教育的发展;从幻灯、广播、电影、电视的出现到“视听教育”的兴起;从计算机的应用到CAI的热潮;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到教学网络、远程教育的实现等等莫不如是。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渐加快,世界已将进入

21、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不再是单为职业做准备,已成了终身教育。在未来的教育模式中,社会是学校,家庭是教室,人人是学生;显然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已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需寻找一种新的手段以加速信息的传递,扩大教育的对象,增加信息选择的自由度,而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最佳选择无疑是日渐成熟的多媒体与全球互联网技术。因此,有必要在特殊教育中应用这些新技术,这也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特殊教育因其本身的特殊性,也为信息技术提供了一个可以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特殊教育是指利用普通或特殊设计的课程、教材、组织形式给特殊教育对象提供的教育及相关服务;特殊教育对象即特殊儿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与

22、正常儿童不一样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盲童、聋童、智障儿童3类残疾儿童。而多媒体计算机(MPC)通常是指在传统的PC机上增加了音频、视频及图像处理等功能,它融声音、图形、图像处理、通讯、储存等技术于一体,其核心是使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像等多种信息。所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应该能够适用于特殊教育。多媒体技术具有任何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功能和优点。CAI的优势是人机交互工作方式,自由度很大,几乎不受时间、地点、不同的人的影响和限制,信息反馈及时,自动实施管理。MCAI的特点是:声音、图形、图像、文字、动画等能同时生动形象地反映人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它可以做成与人交互的模式

23、,还能因人施教;而且CAI重复性好、可预习、节省时间、形象直观、适用范围广、安全方便、环境辅助设施要求低,所以多媒体能大大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必将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多媒体提供多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率。从教学的角度看,由于特殊儿童的大脑或其它器官受损,使其认知方式发生改变,具有特殊性,因此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补偿其缺陷是特殊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多媒体同时向学习者显示声、文、形等信息,刺激眼、耳等器官,并且还可动手操作,因而符合这一教学原则,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记忆的角度看,同时用视觉和听觉等会明显提高记忆效果,如果使用多种感官,效果更优。多媒体技术正实现了这一功能,因而能提高记忆效

24、果。多媒体适用范围较广,它声、文、形皆备,可以自行调控信息呈现速度,重复使用,因此适用盲、聋、智障等特殊儿童。譬如盲童可凭借其灵敏的听觉感知教材;聋童可借助其聪慧的视觉观察理解信息的内涵;智障儿童反应速度慢,抽象思维困难,可以通过放慢呈现速度,小步子、多循环,把软件制作得更形象,以满足智障儿童的学习需要。与全球互联网结合,多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谓“不受时空限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信息来源不受限制。多媒体的信息来源可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如火山、海啸、医学手术、花开放过程等,都可详细真切地呈现在学习者眼前。二是指信息的获得不受时空限制。多媒体信息借助多

25、媒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实现远距离输送,实现资源共享。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特殊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它能直观地显示传统教育方式所无法表现或很难表现的任务;第二,多媒体网络可以使盲童、聋童、智障儿童等有行为困难的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去老师办公室求得有关老师的指教。我们知道在特殊教育中,每个学生的需要很不相同,因此个别化教学显得至关重要。以往的各种电化手段,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多媒体则不同,它强调人机交流,学习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将自己的体会、疑难、建议及时反馈给多媒体系统,并通过多媒体系统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反馈信息,

26、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个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已引进了多媒体,普遍建立了自己的机房,教师的技术也有了较大提高。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益智学习机”已在智障学生中使用,盲童学习机、聋童学习机也投入了市场,这些都是专为特殊儿童设计的多媒体,必将推动特殊教育向前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IT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的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开发适合特殊儿童的教育软件已日渐成为关键性的因素,多媒体在特教领域中普及应用已是大势所趋。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在我国特殊教育中的应用还刚刚起步,但它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无疑将是十分广阔的。从具体上来说

27、主要是以下方面一、服务教学目前,各地都十分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设置信息技术课,构建网络教室,对特殊教育来说,尤其显得必要和紧迫。众所周知,聋生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他们主要靠视觉和触觉获取外界信息,所以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光靠形象描述,聋生很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搜集大量的直观教具辅助教学。但由于条件所限,有些抽象的科学知识,很难直观的演示。网络教学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好似下了一场及时雨,他可以很好的解决教学直观性的问题。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运用光、声、色、形、动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教学过程直观、生动、形象,同时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

28、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创造了条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上更能做到用活、用巧,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一些平时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介入,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变得形象、通俗易懂,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实现以最短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二、上网浏览资料,开拓师生视野。网络教室可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对于特殊教育来说,使教师更多地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动态,调用网上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网上资源,实现网上“个别化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及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能力,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的能力。三、

29、网络教室的建立,将推动我校实现办公自动化的进程。建立网络教室,可方便地对教学、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资产进行综合管理;可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为领导规划、决策、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五、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近几年来,特殊教育学校在推进信息化教育工作的进程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和普通中小学热火朝天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推广与普及工作相比,由于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发展速度慢,发展又极不平衡,明显落后于普通教育。作为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渠道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明显的边缘化现象,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边缘化现状1.课程开设不规范对于普

30、通中小学来说,教育部早已于2000年11月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于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都有明确的表述。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指导性纲要出台。在没有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当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与师资时,开设与否?怎么开设?各特殊教育学校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各搞各的,随意性较大。从而导致了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2.教学内容不系统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应该有较为完备的、统一的课程内容。而在特殊教育学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编辑出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学校在无法选取理想教材的同时,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编

31、写教材,执教教师想上什么内容就上什么内容,随意性就更大,其课程教学质量就不言而喻了。3.课堂教学很随意由于课程开设不规范,教学内容不系统,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知道到底教什么,如何教。大部分特校老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够,仅仅是当作完成上级要求的教学计划而开设的一门劳动技术课,而那些残疾学生甚至将其当成了一门休闲的课程。信息技术课堂就成学生娱乐、聊天、游戏的课堂。4.教师地位不重视在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信息技术“高手”,往往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技术课的任课教师,也是计算机维修员和网络管理员,甚至有些老师还兼管学校的其他日常工作。管理机房、维护全校的计算机反

32、而成了其日常最主要的工作,教学在其工作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平时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得不到保证,专业得不到良性发展。在工作岗位上也就得不到与其他教师同等的重视。二、边缘化成因1.课程定位模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也才短短的几年时间,其理论与实践研究都非常浅薄。在特殊教育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的课程标准或指导性纲要出台,还没有正规的教材出版,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信息技术完全是一门技术性的课程。学校也就按照纯技术类培训课程的思路去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学校、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将信息技术课摆正位置,从而导致其趋向边缘化。2.课程认同度低信息技术课程虽然将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但是学生的信

33、息素养具体是什么?怎样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缺乏可操作性。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否是信息技术一门课程能够且唯一的功能?其他学科可否替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否,对学生的学习有没有直接的影响?都缺少必要的论证。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认同度降低,甚至引发人们对该课程的存在的意义持怀疑态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就在情理之中。3.教师职业定位不清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范围内是“技术高手”,当其领导或其他教师遇到信息技术方面的难题后,自然会求教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当学校将“帮助”变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后,信息技术教师即从学科教师的身份变成服务员。成为服务员的信息技术教师当然就会花更多精力要去服

34、务,服务即成主业,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却成为副业。久而久之,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不仅得不到提高,而且还会被他人(包括学校领导)遗忘其真正的身份,信息技术课程当然也就滑向了边缘。4.评价体系不健全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不仅受制于评价体系的不健全,而且就学科自身的发展来看,也还要进行深入研究。如何评价某位学生信息素养高低,用什么方式,采取什么方法都是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研究课题。三、扭转边缘化现状的对策1.重新定位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内容到底是什么?其理论研究需要继续深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完备、科学的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理论体系。根据特殊

35、教育学校课程体系的发展关系,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性质、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建立明晰的信息技术课程框架体系,准确划分各学段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让每一位课程管理者、实施者心中有数。二是建立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体系。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创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体系是迅速推广、落实本学科的有效方法。建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体系是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三是拓展学科发展的空间。通过学科发展理论体系与教学基本方法体系的建立,加大学科课程管理者与实施者的理论培训。通过课程实践,不仅让每一位课程管理者、实施者均具备一定的课程理论素养,而且让所有学校、家庭和社会高度认同信息技术学科在所有学

36、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规范课程实施规范课程开设是课程良好实施的重要控制环节。目前,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与不规范的课程实施有直接的关系。如何规范课程实施,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规范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课程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齐”与“开足”不是体现在课表上的,而是真正落实到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之中。当然,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实施者信息技术教师也有义务和责任上好每一节课,为本学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是确立课程实施者的地位。无论从宏观的管理政策、规章制度,还是微观的课程实施,只要是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课程实施者都应该享有平等实施条件和相关待遇。学校要加大对信息技

37、术课程教师的重视力度,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地层现其自身社会价值的平台,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再学习或者再培训的机会。3.开发优质教材教材是一门课程发展的必要基础。如何开发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材?需要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相结合,尽快开发出适合一定地区教学、学科教师认可的教材。目前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材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残疾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残疾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并要教育残疾学生正确认识与

38、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与协调,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安排选用信息技术教材,抓好精品教材的推广和使用。4.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前提。教育评价体系直接影响每一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要使学科健康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必须完善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做到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性,既应关注学习的最终成果,也应关注学习的过程,体现表现性评价的理念。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39、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科课程的全面发展。总之,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的问题必须得到各级教育管理、科研部门、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否则,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会停止不前,而且会影响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促进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健康、良好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研究与探索。六、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原则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必定成为教育的先锋,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手段更加完善,从早期的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象机到现在的VCD、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络等。 特殊需求的人群是整个人类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对这一

40、人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更能加快他们回归主流社会的速度,体现出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目前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包括对听力障碍、智力障碍、视觉障碍等儿童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普遍性原则,同时还要突出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原则,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信息技术教育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坚持教育的普遍性原则 1、教学的目的性原则 对任何受教育者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遵循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依照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和运用不同的现代技术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特殊需求的人群(特殊教育对象)由于某种

41、原因促使他们对某项需求相对于普通人群有更加明显的选择性,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该对不同的需求者应用不同的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针对聋童的教学,应该突出图片和视频等方面媒体的运用,对具有残余听力的儿童,还应该注意对他们听觉的刺激;针对盲童的课堂教学应该突出音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合理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使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容易地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加深印象与理解,同时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任何教学过程中,教师

42、都是教育者,是教育信息的传递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双边关系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的体现。例如: 在教学聋校九年义务制教材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中,在进入讲读课文之前,首先给学生放映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段,并布置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牢记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人物、典礼顺序等情况,当学生复述时遇到难以说情的情况再出示课文,引用课文中的语句表达,使学习课文与发展语言同步前进,互相促进。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平时对于聋童很难理解的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在不经意之中轻松地解决了。由于合理地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

43、分地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3、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对一些已有的材料重新组织,编制成教学软件和相应的素材库,它们是记录、存储、传输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制的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严格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检验教学效果标准的基础,技术性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艺术性是为科学性和技术性服务的。三者有机地结合能够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体现出无穷的魅力。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最年轻的,在特殊教育领域合理地应用互联网的优势,会使我们的受教育者超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长春市聋哑学校创办的长春特殊教育网校

44、,在互联网中为中国特教争得了一席之地,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教育,普及聋哑儿童的“普通话” 中国手语;传播特教知识,鼓励和帮助有特殊需求者回归主流社会。 二、突出特殊教育的个别性原则 1、补偿性原则 缺欠补偿理论认为任何人在一个方面出现缺欠,那么会在另外一个或几个方面得到补偿。如: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部分或全部丧失语言和听力能力,为了补偿他们在听觉上的障碍,视觉的观察力和头脑的分析能力得到加强;盲童由于丧失了视觉能力,因此在听觉和触觉上有所加强。我们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体现补偿性原则。在聋童教学中更多地运用表现实景的影音文件以及生动、略带夸张的动画和丰富多采的图

45、片,形象、真实地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对于用语言(手语)不能表达清楚,而又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利用教学软件等手段来完成,既回避了烦琐教学语言的重复而无效的使用,又使学生利用视觉直观地获得所学内容的信息,从感性上对新知识有了认识,从此攻克语言障碍这一难点。在盲童教学中利用他们听觉的发达,对于难于理解的景物描写可以通过播放表现这种情景的音乐来刺激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说补偿性原则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应用得更加充分和合理。 2、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特殊教育教学是以形象直观为其特点的,但是直观的感性认识只能产生表象,掌握知识还必须从大量直观材料中去提高、概括和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人的大脑皮层的两种信号系统的活动是紧密相关的,没有第一信号系统(具体、形象、直观)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抽象、概念、思维、词语)就不能活动。对于听觉障碍的儿童理解事物只能靠视觉的观察,因此对他们的教学应该特别突出色彩和影像,但是再直观的图片和再真实的影像,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解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直观性与抽象性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应用除普遍性原则和特殊性原则相结合外,还应该注意实用性原则,只有将我们的各种教育手段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合理地应用,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