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修改后正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21824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婷修改后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周婷修改后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周婷修改后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周婷修改后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周婷修改后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婷修改后正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婷修改后正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演员分析剧本和角色的重要性(一)戏剧演员的创作任务演员的创作任务是在剧作家所创造的文学形象基础之上,再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形象。所以,演员在人物形象的创造过程中,自然就不能离开文学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二)剧本和演员的关系首先,剧本以及剧本中所描绘出来的舞台人物形象是演员创作的依据。在故去的亲人中,我曾扮演过觉登太太,我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素材来对觉登太太这个角色进行再创造。但是,这种再创造不能脱离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同时也要考虑剧本的时代背景,规定情境。所创造出来的觉登太太很可能会经过导演的再创造而使之更加丰富,甚至有所改变。但是,最终仍应与剧本中创

2、造出来的觉登太太相符。所以说,演员的创作实际是以剧本上的文学形象作为起点,再经过演员自己的加工,再创造出来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符合剧本中的文学形象的人物。由此看来,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对演员来说有很大的制约性,我们既要把觉登太太这个角色演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与众不同。但又不能脱离剧本,不可太过于夸张。所以,认识与理解剧本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成了在创造过程中首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在认真地对剧本和角色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对剧本与角色的正确认识。所以,演员的创作过程中,分析是创作的开始。这个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既可能把演员引入正确的方向也会带入歧途。(三)分析剧本角色的重要意义和

3、目的分析剧本和角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演员获得对剧本和角色生活的实感。这是分析剧本和角色的主要目的,演员应对剧本及角色的生活产生真实的感受,能唤起演员的创作想象并引发出演员对剧本所描写的生活以及角色的生活真切体验,从而真正的创造出角色。比如在故去的亲人中,我们应该仔细的分析剧本,分析觉登太太的性格,注意每一个剧本提示。在初读剧本时就会产生对剧本和角色的第一印象。在创作中,我们对觉登太太的认识与理解,就表现在我们对觉登太太剧本里的生活的真实感受,这样容易使我们对觉登太太的生活有真切的体验。2使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全剧的思想内涵的表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演员

4、在创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揭示剧本和任务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在故去的亲人中,我们应该通过正确的分析方法理解到,故去的亲人辛辣的揭露了资产阶级家庭中的势力关系。作者把觉登夫妇,斯雷特夫妇私人抛到了尴尬可笑的情境中,成为对他们的虚伪,贪婪面目的绝妙嘲讽。3在认识与理解角色的基础上,发现并感觉到演员自己和角色之间可以沟通之处以及所存在的差距,为在创作中充分的利用自己的生活素养知识以及自身的内外部条件,并为克服或缩小与角色的差距做好准备。在分析了故去的亲人之后,我了解到这个将近四十岁体态丰满的女人,性格尖酸,泼辣,势力,爱慕虚荣的觉登太太。对剧本和角色的有了更近一步理解,使我的创作工作又有了新的进

5、展。(四)剧本与角色的分析内容在演员的创作全过程中,都应该是对剧本与角色不断地进行反复分析,这种不断的反复的分析,是对案头阶段所进行的分析的深化和修正。它会使演员对剧本和角色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演员更应注意在排练中不断地对角色和剧本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还应该是非常自觉的去做。在实际工作中,对剧本和角色的分析,一般有这样一些方面:关于分析剧本方面的:1.时代背景;2.规定情境;3.中心事件;4.矛盾冲突;5.主题思想;6.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7.风格体裁;关于角色分析方面的;1.角色行动发展的线索;2.角色的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3.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4.角色与其它任务之间的关系;5

6、.角色在全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1二、剧本贯串行动 (一) 什么是贯串行动 什么是贯串行动呢?我们都说行动是戏剧艺术的基础,剧本的主题,主题思想还是剧本中的矛盾冲突,都要通过行动才能够真正底体现出来。在一个剧本中,主题和主题思想并不是具体的存在,具体存在的只有行动,矛盾冲突和斗争也只能是在行动中才有可能展现出来,这种表现主题和主题思想的行动,也就是全剧的贯串行动。一个剧本的主题,主题思想是概括全剧内容的实质,表现出一个剧本的血肉之躯。演员不可能直接地去演主题和主题思想,如果要把主题和主题思想演的清清楚楚,就不能紧紧地抓住剧本中的贯串行动。(二)贯串行动的基本特征贯串行动有四个基本的特征:1、贯串

7、行动必须有一定的目标。在一个剧本中,剧中的人物总是处于矛盾冲突之中,这种矛盾冲突必然会引起人物之间的斗争,剧中人物在斗争中总是追求达到一定的目的,为此他们展开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行动,所以贯串行动应该是有一定目标的行动。例如在我演出的话剧片段远山野情中。黄香香是一个受压迫的农村寡妇,为了保住饭碗活下去,长期忍受着队长不断地骚扰和凌辱。但香香遇到吴三大以后开始对生活开始充满希望。片段中情节是香香对吴三大越来越有好感,处处试探他。憨厚老实的三大也对香香有好感。但队长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这是黄香香的贯穿行动就是“希望与三大开始新生活,不能被三大发现也想结束她与队长的不正当关系”。但如果理解成“为了保住

8、饭碗,讨好队长但又不想被三大发现”。那就错了。2、贯串行动必须是贯串全剧的。在一个剧本中,尽管剧中的任务所采取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行动中都包含着与贯串行动有关的因素。但是,任何一个独立的或者部分的东西都不足以成为全剧的贯串行动,只有是为解决全剧的主要矛盾冲突而贯串在全局之中的行动,才有可能成为全剧的贯串行动。远山野情中,尽管队长总是支开三大继续凌辱香香,但不能把“凌辱香香”做完全剧的贯串行动。3、贯串行动应该囊括剧本中所有人物的行动线。剧本中的所有的人物,都将在赞成与反对贯串行动所追求的目标行动中,被囊括在全剧的贯串行动之中了。远山野情中香香站在矛盾冲突的这一方,队长又在矛盾冲突的另一方;队长为

9、了占香香的便宜,不断支开、打发吴三大到院子里煎药。吴三大又为了阻止队长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4、贯串行动时表现主题思想的行动。贯串行动之所以是表现主题思想的,就因为在戏剧艺术中,思想只能是通过剧中那个人物在解决矛盾冲突之中的行动才有可能体现出来。在一个剧本中,通过人物的行动,可以表现出许许多多的思想来,但是贯串行动则必须是和表现剧本的主题思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远山野情反应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妇女的深切同情。刚开始排练远山野情时,我把全局的贯穿行动规定为“香香为了保住饭碗,讨好队长。但又不想被三大发现”。这样重点就成了香香是怎样讨好队长,隐瞒三大了,与剧本的主题思想严重不符。后

10、来我才理解,这剧本的贯穿行动应该是“香香希望与三大开始新生活,不能被三大发现也想结束她与队长的不正当关系”。这时矛盾冲突就凸现出来了。(三) 贯串行动的重要性演员不仅要在分析剧本时去探索与寻找出剧本中正确的贯串行动,而且还要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去修正与调整自己对剧本中的贯串行动的理解与认识,贯串行动不仅对演员理解剧本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演员的角色创作期这重要的作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如果没有贯串行动,剧本的一切的单位和人物,一切规定情景,交流,适应,信念和真实感以及其他等等都将一个个凋谢,毫无复生的希望。但贯串行动都仿佛是一串连着的珠粒的丝绒一样,它把所有的元素串联起来,统一成一个整

11、体,把它们导向总的最高任务。”2三、剧本最高任务(一)什么是最高任务演员参与剧本的创作,就应该去把剧作家所想要表达到的目的和他提出的人物表现出来。这种对演出一部戏剧作品是所要追求的思想目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把它称为“最高任务”。(二)最高任务的重要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道:“是剧本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剧本的一切大小任务,演员的一切符合于角色的创作意图和动作,都是为了要完成剧本的最高任务,演出中所出现的一切与最高任务的总的联系以及这一切对最高任务的依赖是十分紧密的,甚至使那微小的细节,只要它和最高任务无关,都会变成多余而有害的,会分散观众对作品主要实质的注意。奔向最高任务的意向应该是连续不断的

12、,应该贯串在整个剧本和角色之中。除了要认识意向的连续性之外,还应该辨识这种意向的性质和起源。它可能是剧场性的,形式的,只给演出提供一个大致不错的总的方向。这样的意向就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就不能激起真实、有效而恰当的动作。这样的创作意向不是演出所需要的。但也有一种意向,这就是企求达到剧本的主要目标的、真正的、人的、积极的意向,这种不断的意向就像大动脉似的,把营养输送给演员和他所扮演的人物的整个机体,给予他的生命,也给整个剧本带来生命。这种真正的,活的意向,是由最高任务的性质和它的吸引力激发起来的。”2从这段中就能够看到,最高任务在演员的创作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一个戏创造过程中,不但要从

13、剧本里找到最高任务,还要把最高任务演的鲜明而深刻。(三)最高任务和主题思想的区别说到这里我们来谈一谈最高任务和主题思想有这什么样的区别,我曾看到苏联导演查哈瓦的一段话:“最高任务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最高任务和主题思想是毫无分别的两种说法,可以说是主题思想,也可以说是最高任务。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事情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得发明一个新名词不可呢?主题思想,主要是属于逻辑的理性范畴的,而最高任务却主要带有情绪和意志的色彩,主题思想说明真理,而最高任务却要把这个真理在生活中树立起来,要把它在人的思想意识中树立起来。换句话说,最高任务就是要依据这个真理来改变或者改造人的生活。最高

14、任务是艺术家内心中最深切的愿望,最高任务是艺术家的思想能动性,是他奔向谜底锐进的意向,是他在争取实现他自己无限的珍贵的真理而进行的斗争中所具有的热情。”3我还应该记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这样的话:“最高任务和剧本的紧密联系是有机的,最高任务是由剧本的深处,由它最隐秘的地方挖掘出来的。让最高任务尽可能巩固地深入从事创作的演员的心灵之中,深入他的想象、思想、情感和一切元素之中。让最高任务不断的向扮演者提示角色的内心的生活和创作目标。它在演出中应该随时支配演员。让它帮助演员把感性的注意约束在角色生活的范围中。如果这做得很顺利,那么体验过程就能正常地进行;如果角色的内在目标与作为人的演员的意向在舞台上

15、发生分歧,那就会造成毁灭性的脱节现象。因此演员首先应该关心的,就是使自己不至于看到最高任务。忘记最高任务,就等于割断所表现的剧本的生活的线,这不但是角色和演员本人的不幸,而且是整个演出的不幸。在这种场合,扮演者的注意力立刻就会转到不正确的方向,角色的心灵就空虚了,它的生命就停止了作家作品是根据最高任务产生的,所以演员的创作也应该奔向最高任务。”2四、角色的贯串行动和最高任务演员除了要分析全剧的贯串行动和最高任务之外,还应该认真分析角色的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在清楚理解角色行动的发展线索之后,对角色的贯串行动的分析也就比较容易了。从角色的行动发展线索中,很容易看到其中的贯串着的主线。在这条主线中,

16、又存在着一个角色的意向,它能驱使这角色所有的行动都朝一个目标。角色奔向这个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就是角色的贯穿行动。在雷雨中,繁漪出身于书香门第,后来被周朴园“骗”到家里来,十几年来都是在周不远的桎酷下。周萍的出现给她点燃了生命的烈焰。她做了有以下动作:挽留周萍,不然他到矿上去;拒绝吃药;辞退鲁贵和四凤;哀求周萍带她离开这个家;追随周萍到四凤家,报复周萍;让自己的儿子周冲阻止周萍和四凤出走。繁漪所有的这些行动就是为了奔向一个目标: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冲破一切的桎梏,不断的反抗和挣扎。这就是繁漪的贯串行动。演员把握角色的贯串动作的重要性就在于贯穿行动与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的创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贯串行

17、动像是条线,把那些零散的珠粒串在一起,统一为一个整体,最后把它们导向“总的最高任务“。演员在寻找与把握到角色的贯串行动之后,还应该把握住角色的最高任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角色的最高任务就是演员所要创作的角色的灵魂,同时也是演员要去创作这一角色的意图所在。一个角色的最高任务往往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确定下来的。一方面,演员要在分析剧本的过程中,反复地去领会作者的意图,另一方面,还要从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生活的认识上去感受作者的心声,从自己的体验中区找到与作者意图相似的感受,这样才能确定角色最后的最高任务。在哥尔多尼女店主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起先把最高任务定为“我要躲避女人”,可是后来排演出来,根本没有

18、达到剧本里面的幽默和动作性。,后来,当他理解到主人公是真心爱女人的,他不过只是希望别人把他看作厌恶女人的人。这时把最高任务就定位“我要偷偷摸摸地区求爱”,这剧本才活了起来。总结演员创作的首要就是认真地分析剧本,角色。而把握好剧本的主题,作者的创作意图,角色的灵魂的前提就是分析剧本和角色的贯串行动和最高任务。这些决定着整个创作的意义和方向。同时也应该把最高任务时刻铭记心内,融入创作的各种元素中去,融入任务、动作,融入思想、情感,并让它激起创作冲动与热情。这样,演员的创作就能沿着最高任务的目标进行,最终体现出作者的最终意图和导演的总体构想。参考文献1粱伯龙、李月:戏剧表演艺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年8月版2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林陵、史敏徒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年版3苏查哈瓦:在表演教学讨论会上的发言,导演学基础张守慎译,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致谢时光的流逝也许是客观的,然而流逝的快慢却纯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当自己终于可以从找工作、毕业论文的压力下解脱出来,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时,我忽然间才意识到,原来四年已经过去,到了该告别的时候了。 大学四年,生活其实很简单,只是一些上课、排练和考试的周而复始。如果把这种单调的生活看作一场场循环的演出,提供那么我只是一个安静的演员。这篇毕业论文也称不上什么精彩的台词,只不过是这种循环演出即将告一段落时的谢幕词。但是无论多

20、么蹩脚的演员,无论台下有多少观众,即使是只说给自己听,在他谢幕时也总要感激一些人,是这些人帮助他走上舞台,成功或者不那么成功地“演出”。 我在这里要感谢的是我的两位老师:感谢我的专业课老师孙启良老师,如果没有老师这四年的悉心栽培,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是他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感谢我的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张卿老师。这篇毕业论文从开题、资料查找、修改到最后定稿,如果没有他们的心血,尚不知以何等糟糕的面目出现。我很自豪有这样的老师,值得我感激和尊敬。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感谢和我共度四年美好大学生活的2007级全体同学。感谢音乐学院所有授课老师,你们使我终身受益。感谢所有关心、鼓励、支持我的家人、亲戚和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