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研究——以七级上为例硕士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背景下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研究——以七级上为例硕士论文.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位代码10476学号分类号G420硕士学位论文新课改背景下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研究以七年级上为例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数学教学论申请学位类别:教育硕士申请人:董云伟指导教师:李晓爱 副教授 二一三年四月STUDY ON PLAUSIBLE REASONING METHODS OF MATHEMATIC TEXTBOOK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A Dissertation Submitted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
2、ments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ducation in ScienceByDong YunweiSupervisor: Prof.Li XiaoaiApril.2013摘 要数学教材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生学习数学、教师教授数学的最基本蓝本,是联结“初中数学课程目标”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重要桥梁。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材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因此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材使用呈现“一纲多本”的现状。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六十余年来,不断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改革、整理、补充和完善。在新课程改革十
3、年间也出版了三套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教材。通过比较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吸收各自优点,能有效地促进课程改革和教材改革的发展和完善。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只有深刻领会教材的意图,才能真正达到贯彻新课程理念的目的。因此,熟悉不同版本的教材,对教师的教育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共分问题的提出、两版本数学实验教科书的比较、得出的结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的意义、国外已有的关于教材比较的研究、本研究的方法和内容;这为第二章教材的比较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第二章即论文的主体部分,详细对两版本的教材的编写理念体系结构和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突出了本文的主旨;最后在比较两版本教材的基
4、础上总结教材的优点与不足以及教材比较给我们教师的启示,以帮助我们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取长补短。由于2012年9月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将使用人教2012年版,而2012年9月的八、九年级学生将使用人教2007年版。对于这两个继续使用旧教材的学生如何适应2011年版课程标准,教师如何在平常教学中如何渗透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本文通过对比三个版本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将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对比研究AbstractThe math textbook is not only to achieve its curriculum goals, but also to be an impo
5、rtant resource of the math teaching. In specially, the math textbook use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s for these students to learn math. And its also a basic book for teachers to teach math. In other word, the math textbook is the most important bridge between the math teaching.The Ministry of Educati
6、on issued the “Outline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the textbook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refore the textbook use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resent “One Outline with Marry” nowadays. Since the People Public Press was founded, its over 60 year. They have re
7、formed, reorganized, supplemented and perfected it once and once again. During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ten years, 3 versions of the math textbook have been published in line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materials may absorb their respective
8、 advantages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eaching reformation and curriculum reformation. Teachers are the perpetrators of the new curriculum, only deeply understand the inten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 we can really achieve purpos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
9、culum ideas. Therefore, being familiar with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materials has a positi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teachers education work.Because the students of Grade Seven enrolled 2012 who are using the new math textbook published in 2012, while the students of Grade Eight and Grade nin
10、e are still using the old textbook published in 2007, As for the students who are using the old text book,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need us to solve. For example, how can these students adapt themselves to follow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how can teachers infiltrate the new ideas and requiremen
11、t infiltrate the new ideas and requirements in their common teaching? In my paper we will solve these math teaching problems by comparing three different edition of the math textbook.Keywards: curriculum reformation,textbooks published by People Education Press,textbooks comparison 目 录摘 要1ABSTRACT2目
12、录4第一章 引 言51.1问题的提出51.2研究的对象101.3研究的意义101.4已有的研究综述111.4.1国外已有的数学教材对比研究111.4.2国内已有的教材比较研究111.5研究方法11第二章 三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教材的比较132.1基本理念的比较132.2三版本教材体系结构、目录、习题量比较研究162.2.1体系结构比较研究162.2.2目录的比较研究172.2.3习题的比较研究192.3两个具体的课例202.3.1人教2007年版的“1.3.1有理数的加法”202.3.2人教2012年版的“1.3.1有理数的加法”242.4通过两课例并以第一章为例谈一些具体的变化282.4
13、.1淡化了情境引入282.4.2突出教材实例的“普适性”292.4.3注重四基特别是注重数学基本思想的培养29第三章 结论313.1对继续使用2007年人教版的八年级九年级教师建议313.2对今后教材编写的建议34参考文献36致谢38独 创 性 声 明39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39第一章 引 言1.1问题的提出 从201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到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让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们体会到了新课程改革所经历的曲折,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课堂的变化,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乃至评价方式的变化,让人正真感觉到数学教育也是在培养人的,促进人的各方面发展而不仅
14、仅是双基下的重复做题。 当然这十年间教师也经历过许多茫然,特别是对教材方面,从开始的不解(知识体系全部打乱,面临如何教,教什么的问题)到探索(多种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试用)再到最后的得心应手(紧抓数学课程标准)。以我所在的河南洛阳地区为例,2003年初中正式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2003年9月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使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新教材)停止使用五十余年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教材。2004年九月入学的七年级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实验教材,2005年九月入学的学生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新课标实验教材。于是在20052006学年出现了一个奇
15、怪现象,洛阳市区出现三个年级使用不同出版社版本的教材,而且下辖各县的选用教材也不尽相同。(下面列出教材目录)北师大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2展开与折叠1.2展开与折叠1.3截一个几何体1.4从不同方向看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数怎么不够用了2.2数轴2.3绝对值2.4有理数的加法2.5有理数的减法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7水位的变化2.8有理数的乘法2.9有理数的除法2.10有理数的乘方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2计算器的使用第三章字母表示数3.1字母能表示什么3.2代数式3.3代数式的值3.4合并同类项3.5去括号3.6探索规律第四章
16、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4.1线段、射线、直线4.2比较线段的长短4.3角的度量与表示4.4角的比较4.5平行4.6垂直4.7有趣的七巧板4.8图案设计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1你今年几岁了5.2解方程(1)5.2解方程(2)5.2解方程(3)5.3日历中的方程5.4我变胖了5.5打折销售5.6“希望工程”义演5.7能追上小明吗5.8教育储蓄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6.1 100万有多大6.2 科学记数法6.3 扇形统计图6.4 月球上有水吗6.5 统计图的选择第七章可能性7.1一定能摸到红球吗7.2转盘游戏7.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华师大版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与数学交朋友1数学伴我们成长2人类离不开数学
17、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1.2让我们来做数学1跟我学 2试试看第二章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1相反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3有理数 2.2 数轴1数轴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3 相反数 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6 有理数的加法1理数的加法法则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7有理数的减法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2.9;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10有理数的除法2.11有理数的乘方2.12科学记数法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列代数式1
18、用字母表示数2代数式 3列代数式 3.2代数式的值3.3整式 1单项式 2多项式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3.4整式的加减1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3去括号与添括号4整式的加减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4.2画立体图形1由立体图形到视图2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4.4平面图形4.5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点和线2线段的长短比较 4.6角1角 2角的比较和运算3角的特殊关系 4.7相交线1垂线 2相交线中的角 4.8平行线1平行线 2平行线的识别3平行线的特征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 数据的收集1数据有用吗 2数据的收集5.2数据的表示1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2从统计
19、图表获取信息人教版第一章 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5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2.1 从算式到方程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 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3 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3.1 多姿多彩的图形3.2 直线、射线、线段3.3 角的度量3.4 角的比较与运算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1 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 全面调查举例4.2 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 抽样调查举例4.3 课题学习: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老师们茫然于今后中考怎么办。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0、的反复学习和中考精神,了解到课程标准就是今后考试的依据。期间我们学校七到九年级的多位教师组成课题组,完成促进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这项课题,于2007年结题并获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在这项成果中三个年级的老师对华东师大、北师大、人教版三个版本的教材做了对比分析,使我对研究人教版教材有了一些兴趣。通过三种教材的对比发现人教版教材继承了课程改革前的特色,习题量也适中。而且从2006年至今我们洛阳地区初中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均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教材。在新课程改革的十年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也经历了三次修订。2004年6月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
21、3年初审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伴随着教育部2003年开始组织课程标准修订,2005年6月成立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开始了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工作。2007年4月修订组全体成员重点讨论了“实施建议”的修改,并对全文进行加工。本次会议后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最后的修改整合完成了修订的全部任务,形成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但此时尚未向社会公布)。正是在此基础上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7年推出了新版教科书,把一些不合理的章节进行调整。如将整式加减作为独立一章放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之前,将七年级(下)实数一章放在八年级(上),将七年级(上)的统
22、计部分放在八年级(下)于统计图等知识一同讲解,并增加了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套2007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在洛阳地区一直使用至今。伴随着2011版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2012版初中数学教科书。这套教科书在洛阳从2012年9月入学的七年级学生都将使用,而20122013学年的八年级、九年级学生仍使用2007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1)对于毕业班学生2013年的中考必定以2011版课程标准为指导,使用2007年人教版实验教材的学生如何应对中考?(2)对于非毕业班学生如何在剩下的一年多时间适应2011版新课程标准,
23、老师如何在平常教学中渗透新的理念和要求?(3)2012年人教版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以上这些都促使我去完成这十年人教版三种教材的对比研究工作。1.2研究的对象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三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1)200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2)2007年人教版七年级(上)(3)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上)1.3研究的意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以六十余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内陆使用的主流教材之一,教育了几代人。六十年来不断进行改革、整理、补充和完善,可以说当今我国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也包含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的贡献劳动。课程改革以来继续与时俱进出版了三种版本课程标准初中
24、数学教材,继承了以往教材的体系结构为新老教育工作者所适应。因此有十分必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三种版本教材的对比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修订变化情况,更好地让教师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并服务于课堂教学。虽然2004、2007年版的实验教材从2012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不再使用,但八年级九年级学生仍延续使用。做好教材对比研究工作可以使八年级九年级教师更好地灵活使用教材,改革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修订后的中招考试要求。 进行教材对比研究主要是服务于教学,转变教学方式,研究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呈现形式,进行教学创新改革。一本好的教材便于学生预习、探究,培养独立自主的自学活动。
25、如现在流行的各种教学模式都强调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预习成果,那教材的作用就更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开展教材对比研究提出更好地教材编写建议是非常必要的。1.4已有的研究综述1.4.1国外已有的数学教材对比研究Fan&Zhu(2004)对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题目配置方式进行比较,得出美国数学教材中设置了较多的应用问题,而并非传统的数学问题。中国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比美国难度大些,重视“双基”。该研究特色鲜明以数学问题为对象进行教材对比,但对数学问题的七类划分有交叉重复之处,并对两国教材差异的成因分析和有何启示描述较少。Carter,J.Li,Y&Ferrucci,B.J.(1997)对中美两国数学教材中
26、的呈现方式、练习题等进行比较,但内容仅限整数加减部分。S Leign Nataro(2003)利用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分析对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波兰、日本和新加坡八国的几何课程进行比较。 毕业于西南大学的老挝留学生高鹏(2010)对中国和老挝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几何内容做了比较研究。在发现两国教育差距等一系列问题后提出,教育比较研究范围不应停留在几个先进大国而应推广到其他不发达国家,即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应该面向各种民族、各种社会。1.4.2国内已有的教材比较研究孟庆玲对“人教版”与“华师版”的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从两版本教材的基本理念、体系结构以及教材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个整体上的比
27、较。作者认为,两版本教材虽然以各自的呈现方式践行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教材过于基础,并且教材配备习题较少,有的章节题材选取并不合理。蒋妮娜对七年级上册山东版与北师版的数学教材主要也从三个方面(教材特色、编写结构、图文版面)进行了比较,并对教材修改给出了一些建议。作者认为北师版教材知识衔接性差,跳跃性大,有些内容拔得较高,超出了学生的接受水平。阮夏强进行了初中数学新旧教材及教学实践的比较,发现新旧教材在编排体系、知识结构、思想理论、内容安排、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5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法和比较分析法进行研究。通过文献法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教材比较研究、已取得的一些理论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运
28、用,去粗取精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合理的理论指导。通过比较分析法对三版本教材内容、习题量、体系结构进行具体对比和数据分析,对教材修订及教师把握教材提出参考意见。第二章 三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教材的比较2.1基本理念的比较十年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出现三个版本主要由于课程标准一直在修订中,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与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有九大变化:(1) 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六条”改“五条”。(2) 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
29、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3) 关于数学观的修改。(4) 明确提出“四基”。“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生要“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数学教育中历来重视的传统和优势,被称为“双基”,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应当保持并创新。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中应当特别重视的,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5) 设计思路的修改。(6) 对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四个学习领域进行修订。 课标实验稿:数与代数、
30、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课标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7) 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8) 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9) 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 第三学段的内容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各领域内容有增有减,数与代数内容略有增加,图形与几何内容也有所变化。特别是增加了一些选学内容。删除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较为繁难的内容。如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见表2-1)数与代数数与式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方程与不等式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关
31、于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图形与变换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图形与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统计与概率统计会计算极差。会画频数折线图。表2-1增加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必学内容,一个是选学内容。选学内容的增设主要是从课程理念出发,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可能。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学者提出:数学课程在规定了所有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同时,也应该为学有余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选学内容的设置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具体见表2-2.必学内容选学内容数与代数数与式知道|a|的含义(这
32、里a表示有理数)。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方程与不等式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函数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
33、形与圆的关系。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作圆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了解相似三角形判断定理的证明。统计与概率统计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表2-2此外,课程标准(2011)对一些内容的具体要求有所变化,或更精细化。比如,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了解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的要求,修订为“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将课程标
34、准(实验稿)中的“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的要求,修订为分成“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等四句话来阐述。在“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中,确定9条“基本事实”作为演绎证明的基础。将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学段中“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和“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的两条要求,修订为2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在课程标准(2011年版)“图形的相似”部分,增加了1条基本事
35、实,即“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之所以做这样的修订,是因为这些“基本事实”是无法通过经验验证的,因此是无法体会的。最现实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基本事实”作为假设、作为演绎证明的基础。虽然这是基于“公理化”的论述方法,但课程标准(2011年版)依然不希望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中突出“公理化”,依然沿用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事实”的论述方法。在第三学段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表述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就使得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更具
36、有操作性。2.2三版本教材体系结构、目录、习题量比较研究2.2.1体系结构比较研究由于是出版社相同,所以三种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材的体系结构相同,只是2012年人教版加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试验、合情推理、归纳、反思交流等活动获取知识。体系结构的共同特点有:每章开始均用反映本章主要内容的章前图和引言引入本章内容,使学生了解本章内容的概貌,了解本章的主要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可供学生预习用,也可作为教师导入新课的材料。正文中设置了“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栏目中以问题、留白或填空等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积累学习经验。适当安排了“阅读思考”“观察猜想”“实验探究”“信息技术在数学中
37、应用”等选学栏目,为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等提供资源。正文的边空设有“小贴士”和“云朵”,“小贴士”介绍与正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云朵”中是一些有助于理解正文的问题。每章安排了几个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体现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可供教师结合相关知识的教学或全章复习时选用。每章安排了“小结”,包括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和对本章内容的回顾与思考。知识结构图体现了本章知识要点、发展脉络和相互联系;回顾与思考对本章主要内容及其反映的思想方法进行提炼与概括,并通过在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上提出的有思考力度的具体问题,深化学生对本章核心内容及其反
38、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本书的习题分为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三类。练习供课上使用,有些练习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有些练习是相关内容的延伸;习题供课内或课外作业时选用;复习题供复习全章时选用。其中习题、复习题按照习题的功能分为“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拓广探索”三类。2.2.2目录的比较研究2004年人教版2007年人教版2012年人教版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1.2有理数1.3有理数的加减法1.4有理数的乘除法1.5有理数的乘方同2004年人教版同2004年人教版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2.1从算式到方程2.2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39、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整式2.2整式的加减同2007年人教版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3.1 多姿多彩的图形3.2 直线、射线、线段3.3 角的度量3.4 角的比较与运算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从算式到方程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3.2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同2007年人教版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1 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 全面调查举例4.2 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 抽样调查举例4.3 课题学习: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几何图形4.2直线、射线、线段4.3角4.4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
40、形形状的包装纸盒同2007年人教版表232.2.3习题的比较研究章节2004年人教版2007年人教版2012年人教版练习习题练习习题练习习题1.15858681.271071013121.381571413121.41015101511151.5712612812复习题11312162.1411411892.23118109122.331400002.4090000复习题2913123.12144115113.22102114133.3292152113.441109313复习题3169114.1155147144.2063116124.30091510154.4000000复习题461615
41、表2-4从表2-4可以看出2012年人教版习题量比前两版本增加约10%,整个教材呈现“图少题多”的现象。一些无用的插图被删去,习题的量、种类都有所增加。如在有理数一章增加口算类题目,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增加动手操作类题目。教师在使用2007年人家版时注意教学中适当增加习题量,特别是计算方面和几何方面动手操作类题目的练习。2.3两个具体的课例2.3.1人教2007年版的“1.3.1有理数的加法”在2011年9月学校开展优质课比赛时,我们洛阳外国语学习张宇老师讲了“1.3.1有理数的加法”一节,她使用的教材是2007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下面是她的教案。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
42、法的意义,会根据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数学思考1. 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 在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时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会用有理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通过师生互动、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来。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异号两有理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教学流程安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由章前言问题(2)引入活动2 举例说明同号两数如何相加活动3 探究异号两数如何相加活动4 发现有理数加法法则活动5 应用、巩固、总结通过章前言问题(2),引出有理数加法问题师生互动,由两正数加法类比两负数加法再借助数轴
43、探究异号两数加法运算通过探究学生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通过练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1: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他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黄队的净胜球数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有理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有理数加法有几种情况?归纳为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这里通过净胜球数说明实际问题中要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44、,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活动2出示问题:1.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 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米记作5米,向左运动5米记作-5米。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米写成算式就是5+3=8 (1)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米写成算式就是(-5)+(-3)=-8 (2)这个运算也可以用数轴表示,其中假设原点为运动起点。请同学按老师指令演示过程,并结合数轴列出算式。学生继续演示过程,并类比两正数的加法说明两负数的加法。在一条直线上的两次运动的实例中,要说明一下几点:(1)原点是第一次运动的起点;(2)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3)由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4)如果用正数表示向右运动,用负数表示向左运动,就可以用算式描述相应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