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2869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科学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洋科学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洋科学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洋科学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洋科学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科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科学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理工类题 目:苜蓿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 学 院: 海洋学院 专业班级: 海洋科学 海科081 学生姓名: 王亚丽 学 号: 520811133 指导教师: 郭金耀(教授) 2012年 4月 16 日淮海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1.1 课题研究的意义:苜蓿作为畜牧业生产的当家草种,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种植,其栽培历史已经有千年,突出的优点表现在饲用上为:产草量高,利用年限长,再生性强,耐刈割,草质好、适口性强,营养丰富,肥田增产,保持水土等作用。最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蓿草中含有丰富的苜蓿多糖、苜蓿叶蛋白、膳食纤维、皂

2、甙、黄酮等天然活性成份。苜蓿营养丰富,生态适应性广,是我国大面积种植的优质牧草。通过对苜蓿营养成分及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苜蓿栽培利用和草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从事苜蓿的生产、应用研究中,应充分重视苜蓿生物活性成分的营养保健功能和药用功能的研究,以提高苜蓿的应用价值。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 苜蓿草具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胆固醇含量、抗氧化等功能。中药记载,苜蓿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通淋、通血健脾的功效,试用于临床,对于治疗尿频、尿急遗尿、腹泻等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1。苜蓿草属于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草质优良、营养丰富、口味良好、易于消化吸收等优点。多年生草本植物

3、,似三叶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因而为人所知。广泛栽培,主要用制干草、青贮饲料或用作牧草苜蓿的营养保健作用已引起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 国外研究结果表明, 紫花苜蓿含有皂甙、芦瑟醇、苜蓿酚、苜蓿素、香豆雌酚、刺芒柄花素、瓜氨酸、水苏碱、刀豆酸、果胶酸、大豆黄酮等。其中的香豆雌酚具有雌激素样活性, 有抗真菌作用; 可防治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塞; 大豆黄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可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化等。苜蓿酚有抗凝血、抗癌等功能, 水苏碱有兴奋子宫、祛痰、镇咳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苜蓿素有抗癌作用、抗氧化作用, 苜蓿可为头发、皮肤、指甲提供营养, 皮肤皱纹多者宜服食,

4、还能治疗荨麻疹;苜蓿可除去体内的镉、铅、汞, 镉、铅、汞中毒者宜食; 酒精中毒者也可多食苜蓿。苜蓿的叶子有降低胆固醇和动脉壁上斑块沉积物等作用; 还能帮助人体排除多余的水分; 它还含有植物性雌激素, 不但利尿, 还是更年期妇女的保健食品;其所含的VK 则有助于钙的吸收, 预防骨质疏松; 苜蓿含有廿八碳烷, 可降低胆固醇, 增强体能。除此之外,苜蓿在食疗、医药、观赏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课题针对苜蓿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旨在充分挖掘苜蓿的一些生理生化功能,从而更加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营养价值更为全面、功效更为明显的多功能牧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5、虽然苜蓿在农业和畜牧业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但苜蓿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工作在我国还一直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就目前为止我国在苜蓿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所发表的期刊文献还是比较罕见的。但是关于苜蓿在其化感作用、转基因、育种等一些其它的课题的研究上还是有明显的进步。就目前而言关于苜蓿的抗氧化性的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我主要有以下发现,首先是登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的关于苜蓿黄酮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其研究结果表明苜蓿黄酮粗提物对猪油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苜蓿黄酮中含有多种酚类物质,酚类物质可捕获过氧化自由基。阻断过氧化链式反应的进行从而抑制猪油氧化。近年研究表明,任何抗氧化剂都对体系有一定要求,大多数酚类抗氧化剂在高添加量

6、下但起不到抗氧化效果,反而有助氧化的作用。因此单从抗氧化机理方面考虑。酚类抗氧化剂都存在一个最大添加量的问题,并不是添加浓度越大抗氧化性能越强。其次是有关苜蓿叶蛋白抗氧化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苜蓿抗氧化活性与所含硒,维生素e和异黄酮类物质有关。抗氧化剂一般可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类,油溶性包括天然的VE和人工合成的没食子酸丙酯(PG)、抗坏血酸酯类、丁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等;水溶性包括VC和异VC及其盐类、植酸、茶多酚等。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做好苜蓿各成分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可有效提高苜蓿的使用价值,从而最大程度上为人类提供服务。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美国是苜蓿种植面积最广

7、,研究水平最高的国家。国外的苜蓿研究程序都非常严格,而且都是根据实际目地来制定研究目标。相比于国外的苜蓿理化活性的钻研,我国相关方面的研究要落后很多。我国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立草为业发展草叶,草业先行的科学论断,对我国草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没有建成有产品有市场和有经济效益的产业,草业的发展较缓慢。为此,苜蓿成为我国农业三元结构调整,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首选饲料作物。我国在九五期间把牧草之王-苜蓿的产业化作为科技攻关项目,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草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经过3年的科技攻关,我国苜蓿产业已经拉开序幕,投资苜蓿产业化开阀的势头日渐高涨,苜蓿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淮海工学院毕业

8、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课题的基本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2.1 课题的基本内容:本课题主要是通过提取苜蓿五个不同的部分:老果、嫩果、花、叶和嫩茎制备原料的提取液,再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来测定不同部位与不同浓度下提取液物质还原能力、清除OH 能力、以及对O2-清除率。从而依据以上三个方面综合判断分析苜蓿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能力。2.2 可能遇到的困难:在进行提取液物质对O2-清除率的测定时,在加完试剂后将溶液倒于比色皿中,迅速置于分光光度计测量后数据有出入;问题分析:第一迅速是否把握的非常快,否则错过最佳测量时段;第二实验室室温的影响,另外之前邻苯三酚于25摄氏度保温;第三加入

9、提取液或试剂后是否混匀,因为如果未混均匀的话会影响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第四就是提取液的一个浓度,如果提取液的浓度偏高,分光光度计可能就不会很有效的识别,因为在此我的对照组也是加入提取液的,因此会影响测量的精度。解决方法与措施一:在迅速加完试剂后,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溶液倒入比色皿中,其中要保证比色皿的干净。二:实验操作过程中,尽量使实验室室温保持不变,以免造成由于不断波动的温度引起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三:加入提取液或试剂后应当充分混匀,避免上中下浓度分配不均匀。四:如果提取液过于稠密,不容易混匀,或者说是颜色很深,这些都不利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当用纱布过滤(一层)。3.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10、途径)和可行性分析3.1 本课题苜蓿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三个方面的测定即提取液物质还原能力的测定、提取液清除OH 能力的测定、提取液对O2-清除率的测定。下面简单地叙述一下研究手段,提取液物质还原能力的测定:还原物质的抗氧化活性是通过提供氢原子中断自由基链, 阻止过氧化物的形成而实现的。采用铁氰化钾还原法。 提取液清除OH 能力的测定:以H2O2为氧化剂,以Fe-SO4为催化体系,测定提取液对羟自由基(OH) 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性。反应体系中含8.8mmol/L H2O2 1mL,10mmol/L FeSO4 1mL,10mmol/L水杨酸-乙醇1mL,分别移取1mL提取

11、液和VC溶液,加H2O2启动反应,37反应0.5h,以蒸馏水作参比,在510nm 波长处测定各浓度的吸光度A。按式(1)计算清除率。式中:A0 为对照液的吸光度;A1 为加入花色苷溶液后的吸光度;A2 为不加显色剂H2O2 花色苷溶液的吸光度;抗坏血酸作阳性对照。提取液对O2-清除率的测定:在碱性条件下邻苯三酚迅速氧化,不断生成并积累O2-,同时在波长320 nm 处生成有强烈吸收的有色中间产物,其吸光度在反应开始后一段时间内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增加。样品活性测定:取2.2mL pH 8.2的50mmol/L Tris-HCl缓冲液和1.6mL蒸馏水,混匀后在25恒温水浴中保温20min,取出后

12、准确移入其中各待测提取液0.5mL,加入在25预热过的3mmol/L 邻苯三酚溶液0.2mL(以10mmol/L HCl配制),空白管用10mmol/L HCl代替邻苯三酚HCl溶液,迅速摇匀后倒入比色杯,每隔0.5min 在320nm 波长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A,共测4min,计算线性范围内每分钟吸光度的增加(A),计算清除率。式中:A0 为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A 为加入提取液后邻苯三酚的自氧化速率,单位均为吸光度每分钟的增值。3.2 可行性分析:根据所参考资料,各文献的叙述,对于还原能力的测定、清除OH 能力、O2-清除率的测定采用如上的实验方法切实可行。淮海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结果的预测)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审查意见:系主任(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学 院:海洋学院专业班级: 海洋科学 海科081 学生姓名: 王亚丽 学 号: 520811133 指导教师: 郭金耀(教授) 外文出处:New Zealan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附 件:1.外文资料翻译译文; 2.外文原文 指导教师评语:签名: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