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3555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A B C D(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地带的是()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西南地区A B C D1可以作为东部地带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是()A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B农副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C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D中国对外经贸和海洋开发基地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人才缺乏交通落后资源短缺外商投资少A B C D3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

2、快的是()A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C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46题。4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A B C D5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6有关经济地带的

3、叙述,错误的是()A交通便利 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能源、原材料丰富 D环境问题严重乏。读“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表”,回答79题。东部中部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592813产业结构第一产业(%)132123第二产业(%)484542第三产业(%)393435人口占全国的比重(%)41.135.723.27.东部地区的人均GDP是西部地区的()A1倍多 B2倍多 C3倍多 D4倍多8东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约为中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的()A1倍多 B2倍多 C3倍多 D4倍多9为了加强三个地带的联合与互补发展,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地带转移的工业发展类型是()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

4、型A B C D1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矿产丰富B限制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C工业结构: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2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高科技产业高耗能产业高原料消耗产业高污染工业A B C D3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不高和人地矛盾尖锐是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好转的四大主要因素。下列开发大西北的自然条件中,主要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最缺少的自然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宜耕

5、荒地广阔热量 B草原广阔森林C矿产资源丰富光照 D土地广阔水4关于中部崛起的必要性,说法正确的有()中部崛起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中部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中部崛起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需要中部崛起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需要A B C D下表为我国某地区气候统计资料,结合此表回答下列问题。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为1 7002 000小时热量条件年平均气温14.522水分条件全年降水量1 000 mm2 000 mm之间(1)与该表气候相符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南方低山丘陵 D海南岛(2)该地区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这种气候最大的特点是_。(3)该地区广泛种植的油料作物是_,糖料作物是_

6、。(4)写出两种影响该地区局部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_。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题 。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平方千米)年降水量(毫米)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千克)粮食总产量(亿千克)1985年1933352038102051.0251995年1047845042351350.975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十年内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

7、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35题。3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4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 B C D5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交流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6与西部地区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A改

8、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D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全国的动力基地7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设施必须先行,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B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C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D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8西部大开发的主体范围是()A西部经济地带的省份B西部经济地带和中部经济地带的省份C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和中部经济地带的广西和内蒙古D西部经济地带的省区和中部地带的内蒙古、东部地带的广西

9、9读“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条件图”,回答问题。(1)长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在_,而松嫩平原则在_,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2)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_气候,气候特点是_,松嫩平原则属于_气候。(3)长江三角洲由于人们长期的耕作改造而形成肥沃的_(土壤),松嫩平原_(土壤)分布广泛。(4)由于热量差异,长江三角洲农作物生长期长,可以_,而松嫩平原则_。(5)试分析松嫩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参考答案答案(1)C(2)D解析解读此图时要注意纵、横坐标的含义及每条折线代表的变化规律。分析一个地区能源自给率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一是能源蕴藏量;二是能源的消费量。第(1)题,我

10、国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耗费的能源相对较少,但能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能源自给率高,并且在我国能源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故选C项。第(2)题,地带能源自给率比较低,且越来越低,应是我国东部地带;虽然东北能源丰富,但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能源消耗量大,不能自给;目前青藏地区输出的能源不多,故选D项。答案D解析东部地带的发展方向是人才培养和信息交流的基地,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的基地。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还应该大力开拓新技术产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科技人员、运输线路、外资占全国的比重都比较低,

11、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答案A解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GDP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增长最快,所占的比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少。由此可推断出代表东部,代表中部,代表西部。答案B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东部的发展速度最快,西部的最慢,这样必将导致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继续扩大,而不是有所缩小。答案C解析是东部经济地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设施较好,对外开放较早,因此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由于不注重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严重;能源和原材料较缺答案7.B8.B9.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经济发

12、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第7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是西部地区的4倍多,但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比重是西部的近2倍。第8题,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相近,但东部地区的GDP是中部的2倍多。第9题,东部地带的优势是资金和技术,而中西部地区的优势是资源、劳动力丰富,为实现优势互补,所以由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应为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答案A解析南方热量丰富,在工业结构上“北重南轻”,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属于北方商品粮基地。考查点2西部大开发答案B解析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资源不足,应将东部地区的高耗能产业和高原料消耗产业向西部转移,但不能将高污染工业

13、向西部迁移,因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答案D解析西部地区热量充足,但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广阔的土地不能有效地利用,西部地区由于降水较少,不利于森林的生长。答案D解析中部崛起利于缓解农业矛盾,利于缩小区域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体现。答案(1)C(2)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3)油菜甘蔗(4)台风、伏旱、梅雨、洪涝等(任意写两种)解析该题通过读图表分析资料入手,采取排除法可推出C项正确。因为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4.522,所以A、B、D三项都可排除。南方低山丘陵的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大的农业发展优势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该区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该

14、区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性天气较多。答案1.B2.B解析分析表中资料可知,该地区1995年与1985年相比,发生的最大变化是森林覆盖率下降较多,从而可推出,由于毁林开荒现象严重,导致植被破坏,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肥力下降,粮食亩产量由此下降。答案3.A4.B5.B解析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所以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异,需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并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答案C解析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社会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答案C解析铁路等交通设施是联系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纽带,发达的交通运输可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答案D答案(1)141606纬度位置(2)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3)水稻土黑土(4)一年两到三熟一年一熟(5)有利条件: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不利条件:纬度位置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方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解题关键是具有较强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由图看出,长江三角洲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松嫩平原则在06之间,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其他小题可以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来进行解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