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03948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儿童期行为与社会环境,幸福童年时光,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是二十天前的事情,学龄期(712)的儿童处在上小学的阶段。学习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dominant activity)。小学生发展是迅速的 小学生发展是协调的 小学生发展是开放的 小学生发展是可塑的,第一节 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一、生理发展“平缓而稳固”是童年期儿童生理发育的基本概括。(一)身高体重的发展(二)一般组织和器官的发展(三)神经系统(四)运动发展,童年期生理发展,1、身高与体重的发展身高体重的发展处于相对平衡的过渡期,与过去十年相比,随着营养的改善,童年期的身高与体重已经有显著增加,我国城市和农村小学儿童平均身高和体重的

2、增长,(二)一般组织和器官的发展,1.骨骼系统的发展 骨骼的构造变得更紧密,但骨骼仍较柔软,易弯曲。2.肌肉的发展 童年儿童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分多,肌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1)小肌肉在幼儿晚期开始发展,进入小学阶段后进一步发展。(2)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伸展范围大,但牢固度差易脱臼。,3.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 心脏活动变得更有规律、更正常,但心脏的重量比容积增长快,因此血液循环比成人快。此外心脏的肌纤维发展较微弱,再加心脏跳得较快,心血管系统还未发育健全。4.呼吸系统的发展 肺重量:10倍于初生 呼吸频率:逐步接近成人5.消化系统的发展 a.肠胃不适问题减少 b.能消化食物的种类和范围

3、扩大 c.分泌、消化、吸收、排泄都更有规律,(三)神经系统的发展,1.大脑结构的发展(1)重量继续增加 6、7岁时约1280克,达到成人脑重的 90,以后的增长就很缓慢,9岁时约1350克,12岁时约1400克。脑细胞的结构和机能不断复杂化,沟回增多加深。,2.大脑机能的发展,(1)儿童大脑各区的成熟由后往前依次进行:枕叶(O)颞叶(T)顶叶(P)额叶(F),枕叶到9岁基本上成熟,颞叶到11岁基本成熟,而顶叶到13岁基本成熟,额叶的成熟更晚些。(2)反射活动的发展 a、条件反射比以前更容易形成和巩固 b、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逐步占据优势,(四)运动的发展,成长过程变得缓慢而稳定,肌肉成型,“婴儿

4、脂肪”消失粗大运动技能(骑车、游泳、溜冰、控制球)继续提高精细运动技能(书写、画画、系纽扣等)继续提高,到了11岁时,操控物体的能力达到了成人水平。,(五)身体发育中出现的问题肥胖问题导致肥胖的原因:遗传的影响、对肥胖的错误理解、父母的误导、偏食和贪食、运动的减少。脊椎的弯曲近视,二、认知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二)、注意的发展(三)、记忆的发展(四)、智力的发展,(一)、感知觉的发展,1、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运动觉逐步趋向完善大肌肉运动觉:成熟较早,童年初期已发展自如小肌肉运动觉:发展较迟,刚入学时还没发展好,运动不够灵活协调2、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方位知觉时间知觉,形状知觉,根据皮亚

5、杰的理论,儿童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过渡到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心理运算特征是自我中心的日益薄弱、非中心化、可逆性和分类思维。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仍有许多局限:a.在识别和说明图形时常混淆其非本质特征和本质特征 b.立体几何图形知觉水平不高,方位知觉,初入学儿童对前后、上下容易分辨,但对左右不易分辨。例:踏步、写字(pb,96)朱智贤等人经过研究认为,儿童左右观念的发展要经过3个阶段:57儿童已能比较稳定的辨别自己的左右方位;79岁儿童能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但还常需直观表象作支柱;911岁儿童才能比较概括、灵活的掌握左右概念,可完全摆脱具体表象支柱。,时间知觉,儿童入学后逐渐掌握数概念和计时工

6、具,学会利用中介物来认识时间,对时间的知觉才得以迅速发展。学童对时间单位的理解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直接的关系。,(二)、注意的发展,1、注意有意性的发展 注意一般分为有意主义和无意注意两种。有意注意随年龄增长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高,由初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发展为后期的有意注意占主导。2、注意品质的发展注意的范围(广度)、稳定性 均明显增长。,儿童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中国1500万学龄儿童患多动症 中国内地学龄儿童多动症(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病率约为百分之五,估计患儿已达到一千五百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儿童行为研究专家王玉凤教授今天披露这

7、一信息是称:由于多动症预后不佳,约有七成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三成持续到成年期;继发或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及情绪障碍的危险性高。,多动症的概念,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多动综合症的俗称。其发病原因很多,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因为人们认识不足,有时会误诊、漏诊,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造成家庭和学校中的不良影响。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DHD),或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为异常疾病.这类患儿的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常常使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多动症

8、的原因,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脑组织器质性损害(1)母亲孕期疾病(2)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多动症的原因,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 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 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其他因素 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 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 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促使症状出现,使症状加重。,多动症的表

9、现,核心:自控能力差活动过多 不论在何种场合,都处于不停活动的状态中。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胆大不避危险,在情绪激动时,可出现不良行为。注意力不易集中 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貌似安静,实则“走神”、“溜号”,听而不闻。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随便涂改,马马虎虎,潦潦草草,错误不少。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做事常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多动症的表现,核心:自控能力差冲动任性 玩得高兴时,情不自禁,得意忘形。不顺心时,容易激怒,好发脾气。喜怒无常,使同学和伙伴害怕他,讨厌他。不易合群,造成其反抗心理,发生自伤与伤人的行为。学习困难 做作业时,常常发生遗漏、倒置和理解错误。

10、读书时可把“6”读成“9”,或把“d”读成“b”,甚至左右不分。写字时,多一横,少一竖,或偏旁反写。画图时,比例大小失调,位置安排不当。考试成绩波动较大,到3-4年级时,留级的可能相对较多。课后能抓紧复习、辅导,尚可赶上学习进度。,怎样确定孩子患有多动症,这类儿童必须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 注意涣散(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1.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2.上课常常不听讲。3.注意容易随境转移。4.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5.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冲动任性 1.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2.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3.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4

11、.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怎样确定孩子患有多动症,活动过多(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2项):1.坐立不安。2.经常奔跑。3.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4.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5.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6.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7.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多动症患儿与顽皮儿童间的区别,注意力方面的区别 患儿: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顽皮:能全神贯注,还讨厌其他孩子的干扰。行动目的性方面的区别 患儿:行动较冲动,且杂乱,有始无终。顽皮: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自控能力方面的区别 顽皮: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

12、控能力,能安分守己 患儿: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关于多动症的治疗,治疗方法,1、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着眼孩子喜欢的东西,和他一起游戏,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使他的注意时间加长。比如当孩子喜欢画画时,你应该给他充足的空间,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画。2、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尽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他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比如让他参加适当运动,如平衡木、跳床等。,1、治疗方法,3、避免含铅食物。铅中毒是引发多动症得原因之一,不给孩子吃铅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不给孩子用铝制器皿。4、多鼓励孩子,给孩子减少压力。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肯定,让他学会坚持。不要因为他不会数数、不会弹琴就把他说成

13、“笨小孩”,不给孩子压力,让他轻松成长。5、不孩子面前吵架。父母关系不好也是引发多动症得原因之一,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教给他冲动和吵闹不是解决问题得方法。,成人多动症(ADHD)自测 在你回答问题时,选择最能描述你过去六个月中的感受与行为的正确分数。A部分测试的是不专心程度,B部分测试的是过动/冲动程度。无论哪一部分的得分是很可能,或非常可能,则符合ADHD的症状。注:0=从不,1=很少,2=有时,3=常常,4=非常频繁,A 1.当必须进行一件枯燥或困难的计划时,你粗心犯错的频率?2.当正在做枯燥或重复性的工作时,你会经常性地难以持续专注吗?3.即使有人直接对你说话,你会经常性地很难专注于别人

14、跟你讲话的内容吗?4.一旦完成任何计划中最具挑战部分后,你会常难以完成计划最后细节吗?,5.当必须从事需要有组织规划性的任务时,你会经常难以井然有序地去做吗?6.当有一件需要多费心思考的工作时,你会经常逃避或是延后开始去做吗?7.在家里或是在工作时,你会经常没有把东西放对地方或是找不到东西吗?8.你会经常因身旁的活动或声音而分心?9.你会经常忘记约会或是必须要做的事吗?,成人多动症(ADHD)自测 在你回答问题时,选择最能描述你过去六个月中的感受与行为的正确分数。A部分测试的是不专心程度,B部分测试的是过动/冲动程度。无论哪一部分的得分是很可能,或非常可能,则符合ADHD的症状。注:0=从不,

15、1=很少,2=有时,3=常常,4=非常频繁,B10.当你必须长时间坐着时,你会经常坐不安稳或扭动手脚吗?11.你会经常在开会时或在其他被期待坐好的场合中离开座位吗?12.你会经常觉得静不下来或烦躁不安?13.当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时,你会经常觉得难以平静和放松吗?14.你会经常像被马达所驱动一样,觉得自己过度地活跃,不得不做事情?,B 15.在社交场合中,你是否经常发现自己话讲得太多?16.当与他人交谈时,你会常在别人没讲完话前就插嘴或替对方讲完吗?17.在需要轮流排队的场合时,你常感觉很难耐心等待吗?18.你会经常在别人忙碌时打断别人吗?,答案(AB共用)0-16 不太可能有成人多动症17-23

16、 很可能有成人多动症24 或以上非常可能有成人多动症,(三)、儿童智力的发展,儿童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具体运思想的内容包括:保留 分类 和组合技巧。,表8-1 具体运思思维的内容,(六)儿童道德的发展的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统,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皮亚杰,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儿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能遵守社会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道德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事;去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7岁男孩谈话的记录 问:你是怎么懂得这些规则的?答:当我很小的

17、时候我的哥哥指点给我的。是我的爸爸指点给我哥哥的。问:你的爸爸是怎么懂得的(规则)?答:我爸爸是自己懂得的。没有人告诉他。问:告诉我,是你的爸爸先出生还是你的爷爷先出生?答:我的爸爸是在我的爷爷之前出生的。问:谁发明了玩弹子的游戏?答:是我爸爸。,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于是他拿着他父亲的钢笔玩。后来,他把桌布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B、一次,一个叫奥古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一天,他想帮爸爸把墨水瓶灌满,这样他爸爸回来就可以用了。但在打开即将空了的瓶子时,他把桌布上弄上了一块墨水渍。,请判断故事中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18、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更坏些?为什么?,7岁女孩的谈话记录:问:哪一个坏些?答:弄一大块墨水污点在桌布上的那个孩子。问:为什么?答:因为污点大。问:为什么他弄脏了一大块?答:因为要帮助别人。问:为什么另外一个孩子弄脏了一小块?答:因为他常常摸摸东西,他弄脏了一小块。问:那么他们两个人谁坏些?答:弄脏了一大块的那个孩子。,(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无律的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集中于自我时期 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

19、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其基本特征是: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第三,赞成来历的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

20、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例如,对一个7岁的孩子说,有个小男孩到商店偷了糖逃走了,过马路时被汽车撞倒,问孩子“汽车为什么会撞倒男孩子”,回答是因为他偷了糖。在道德实在论的儿童看来,惩罚就是一种报应,目的是使过失者遭遇跟他所犯的过失相一致,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儿童行为的一种手段。,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7-12岁以后)皮亚杰认为儿童大约在712岁期间进入道德主观论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儿童已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规则不再被当作存在于自身之外的强加的东西。,达到自律性道德阶

21、段的儿童,在游戏时不再受年长者的约束,能与同年龄儿童平等地参加游戏,彼此明白自己的立场与对方的立场,共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独立举行游戏比赛。,第二,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研究表明,12岁的儿童都认为,那些由积极和动机支配但损失较大的儿童,比起怀有不良动机而只造成小损失的儿童要好些。由于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因而在惩罚时能注意照顾弱者或年幼者。,第三、提出的惩罚较温和,更为直接地针对所犯的错误,带有补偿性,而且把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这些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根据外

22、在的道德法则进行判断,他们只注意行动的外部结果,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后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已能从客观动机出发,用平等或不平等、公道或不公道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的价值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属于自律水平的道德。皮亚杰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个水平,儿童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皮氏的共同点:1、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发展顺序;2、肯定道德判断要以一般的认知发展为基础;3、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代表性的道德两难故事是“海因

23、茨偷药的故事”:欧洲有一个妇女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诊断后认为,只有本城药剂师最新发明的新药镭能救她的病。这个药的成本约400美元,但是药剂师要价是成本的10倍。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多方求援,请求把药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账,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因此走投无路,竟铤而走险,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撬开了药剂师经营的药店,为妻子偷走了药。,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海因茨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海因茨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么?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性命是否很重要?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仔细回忆故事中的情景,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任的行为应

24、该是什么?为什么?,研究方法:两难推理故事研究结果: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水平I前习俗道德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罚。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成年人来决定的,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赞成者认为汉斯应该去偷,否则妻子家的人会来打他,反对者认为汉斯不应该去偷,因为偷东西是违法的,被抓住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阶段2:工具性相对主义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要求的满足,偶尔也来自对他人需要的满足。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开始从不同角度将行为与需要联系起来,但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大多数儿童持赞成态度,认为汉斯应该去偷

25、,理由是妻子过去替他做饭、洗衣,所以汉斯应该帮助她。同时丈夫有照顾妻子的义务和责任,只要汉斯愿意,药剂师又无理,汉斯就可以去偷。,水平II习俗道德时期,阶段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好孩子阶段儿童的价值是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称赞。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总是按照这种要求去展开思维。有的认为汉斯应该去偷,因为他的妻子现在需要帮助,有的认为汉斯不应该去偷,因为好孩子是不偷的,偷就不成为好孩子。他们认为遵守“互助”的习俗或“诚实”的规定都是舆论认可的,会受到社会的赞许,他们并不考虑汉斯这样决定的社会后果。,阶段4:

26、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道德价值是以服从权威为导向。包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对汉斯的偷药行为,认为汉斯虽然有责任照顾和挽救自己的妻子,但如果偷药就会危害社会秩序,而这种秩序是由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维持的。所以,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遵守法律,汉斯不应该去偷,如果大家都根据自己的念头去偷,社会就会不成样子。那么既不能违法偷药挽救生命的话,这个阶段就很难解决汉斯的困境。,水平III后习俗道德期,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以法制观念为导向,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但不再把社会公则和法律看成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而认识到了它们的人为性和灵活性,他们尊重

27、法制但不拘于法律条文,认为法律是人制定的,不合时的条文可以修改。也就是说,他们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契约,它是由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而不是固定僵死的。认为汉斯偷要是触犯法律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汉斯偷药是对的,而药剂师的行为也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他也没有错。他们认为汉斯偷药的行为可以得到辩护或从轻处理,不合理的法律应当予以纠正。,阶段6: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以价值观念为导向,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独立的价值标准,思想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行为完全自律。由于认识到了社会的重要性与维持这种共同秩序所带来的弊病,看到了社会准则与法律的界限性

28、,所以在进行道德评价时,能超越以前的社会契约所规定的责任,而且是以正义、公平、平等、尊严等这些最高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以普遍的标准来判断人们的行为。认为汉斯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人类生命的价值无条件的高于一切,人的生命要比财产的价值高的多,汉斯的行为是对允许药剂师牟取暴利的法律的一种抗拒。这是最高层次的道德判断水平,已超越某些规章制度,而考虑较多的事道德的本质而不是具体的道德准则。,对科尔伯格理论的评价:,科尔伯格的理论和实践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掀起了美国年代之后的“认知发展教育运动”。它是最全面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不同情境下的道德发展过程几乎都与科尔伯格所认为的发展脉

29、络相符,科尔伯格的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道德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视角,但是对科尔伯格发展论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对科尔伯格理论的评价:,首先,道德发展的阶段并不像科尔伯格所认为的那样是领域一般性的。其次,科尔伯格发现人们的行为会出现倒退,这表明思维和行为实际上联系不大。最后,这个理论最初只是在少数白人身上得到验证,而且样本仅限于美国中产阶级17岁以下的男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教学的启示:,1教师对儿童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期应符合儿童的年龄,不应将道德原则直接交给儿童。2不能用权威的影响向儿童灌输道德,送给未来教育者,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

30、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心,五、小学儿童 社会性发展,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概述(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1)、自我意识的涵义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 性。,(一)、自我意识概述2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个体在机体生长发育,

31、特别是脑机能的成熟过程中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生理的自我;二是心理的自我;三是社会的自我。,(二)、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新生儿是不具有自我意识。婴儿最初是先能辨认客体的属性,而后才逐渐认识自己的。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与年龄呈现正相关,但发展速度各年级是不等速的。一年级到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尤为迅速的时期;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性格等)三年级到五年

32、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平稳时期;(对自己心理特征更深入理解(能力、气质)五年级到六年级时又会出现一个加速发展时期。【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

33、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三)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关于我是谁,我有什么样的性情、态度及价值观的认识。学前儿童的自我概念是非常具体的,他们用可以观察到的特征描述自我。学龄儿童逐渐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行为、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整合起来,从而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上一些稳定的特点。,(四)自尊,自尊指的是自我所做出的对自己的价值判断,以及由这种判断所引起的情感。童年期是发展自尊的重要时期。到6-7岁的时候,儿童至少形成了三个方面的自尊:学习自尊、身体自尊、社会自尊。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自尊的层级结构中又出现了亲密朋友、

34、异性吸引力、工作能力等新的维度。在儿童由幼儿园入小学、由小学入初中、由初中升高中时自尊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一方面儿童到新环境中会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适应困难期;另一方面,在新环境中儿童要面临新的社会比较对象。,(四)、小学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是相对于自我评价的依附性而言的。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依附于教师、父母的评价,他们总是重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他们开始学会将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的行为进行对照,但教师和父母

35、的评价不公正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是“抗议”。他们开始意识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人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总体来说,其自我评价还是会受到教师的态度的影响。,2、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日益提高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指的是自我评价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儿童评价自己的行为时能同时列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小学高年级直至初中,这时的儿童能将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动机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个性品质,过渡到对自己个性进行综合评价。,3、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自我评价的稳定性是相对于易变性而言。一项研究是让被试间隔一周后对相同的5个题目作前后两次选择,并计算答案的一致性。,小学儿童对同一问题的两次选择

36、的一致性,(五)、小学儿童自我调控的发展自我控制指的是对优势反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的能力。自我调控包括: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指的是没有外部指导或监视下,个体维持其行为历程以达到某一特定目的的过程;自我控制指的是目标受阻时,个体抑制其行为或改变行为发生的能力。两者不存在类型上的差异,与自我控制相比,自我调节在对外界变化的适应性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儿童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分别要到2岁和3岁时才出现。儿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的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神经生理调节阶段。表现为儿童的生理机制保护着儿童免受过强刺激的伤害,如他们的神经系统对某些刺激不予接受和加工,还通过自我吮吸来降低自我的唤醒水平和减少身体活动。第二阶段为知觉运动调节阶段,儿童表现出一些自发的行为活动,并逐渐学会根据环境变化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第三阶段为外部控制阶段,儿童能够服从成人和环境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行为的目标指向性增强。第四阶段是自我控制阶段,随着儿童心理表征的发展,可以用符号或记忆表象来代表事物,因而也就可以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仍按照看护者的要求行事,并能够延缓自己的某些行为。第五阶段为自我调节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