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中学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4743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泉中学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酒泉中学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酒泉中学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酒泉中学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酒泉中学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泉中学高三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酒泉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共30分)和第卷(非选择题,共120分)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 答卷必须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指定地方,否则答题无效。第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书写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阴霾(mi) 杜撰(zhun) 木讷(n) 变本加历(l)B蛊惑(g) 检察(ch) 赝品(yn) 风声鹤唳(li)C僭越(zn) 杀戮(l) 联袂(mi) 不可小觑(jin)D福祉(zh) 甄别(zhn) 羞赧(nn) 妍媸毕露(ch)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

2、确的一项是( )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攀多高,自信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个人 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自觉行动的动力,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一个人的自信心,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以及老师有意识的培养的。A常常 谋取 源泉 休戚相关 B常常 牟取 源头 休戚相关C往往 谋取 源泉 息息相关 D往往 牟取 源头 息息相关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比赛中,残疾运动员勇敢地将肢体的残缺暴露在观众面前,第一次观看残疾人比赛的健全观众有震撼,有深思,也有不忍,是难以名状的。B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中的一项关

3、于中小学生就业预期的调查显示,中国家长倾向于孩子优先选择公务员、教师等比较稳定的职业。C很多有“超前意识”的家长从小对孩子就加大英语学习的投入,少儿英语学校和培训班门庭若市、财源滚滚,母语反遭冷落。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 袁海涌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根据“书画同源”的道理,自出胸臆,以字为本,围绕字形字义,巧妙构思,独创象形书法。B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12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计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4、。C一张小小的“房票”,附加值之高,令人咋舌。普通购房者望穿秋水而不可得,但台州的一些人却能大肆占有,因为他们手中握有权利。D问题不在该案的定性判决是对是错,而在该案披露了这样一个事实:两辆大货车八个月的营运,竟会产生368万元如此惊世骇俗的过路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

5、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

6、,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的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

7、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5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等。6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

8、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7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三、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

9、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

10、,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

11、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 ) 8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 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胁息然后带 胁:收敛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事而恶

12、其贫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 本文借第三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 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_(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_(3)此何难

13、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_1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8分)夜半闻横管(宋)程俱秋风夜搅浮云起,幽梦归来度寒水。一声横玉静穿云,响振疏林叶空委。曲终时引断肠声,中有千秋万古情。金谷草生无限思,楼边斜月为谁明。【注】横管:即笛子。委:落下。金谷:即金谷园,此处代指被金人占领的地方。(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笛声?请简要分析。(4分)答:_(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情感。(4分)答:_13.名句默写。(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1(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2)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水在诗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承载了各种情感,如 “盈盈一水间,_”,描写的

14、是爱情,“问君能有几多愁?_”,抒写的是亡国的哀痛。(4)_,不尽长江滚滚来。2(1)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潦水尽而寒潭清, _”两句描写的是深秋景色。(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3)人生得意须尽欢,_,_,千金散尽还复来(4)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_。五、现代文阅读(22分)闲是院中的一棵树程刚当下盛行休闲。不知这个词源于何时,兴于何地,似乎过去是指某块农田某年某季不种作物,农民谓之“歇地”。如今成了人们工作忙碌之余放松身心的活动。何谓“闲”?有一解曰:闲,会意字,门中有木,本义栅栏,喻界限,论语云:“大德不逾闲”,意为大德不能超越界限。不逾矩,方能从心所欲,才识闲的真味。我倒认为

15、闲乃是门里的一棵树。此门非房门,应是院门。房里所植之树,顶多算作盆景,为供人赏玩之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树。院里的树,上可参天,下可扣地;可沐阳光雨露,可承风云雷电;四季变换有所感,虫鸟嬉戏有所应,应算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树罢。对,就是院子里的这棵树,是当世万民神往的“闲”的化身。院子里的树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旷野之上,山水之间,林林总总,郁郁葱葱的树,皆是小隐,它们争光抢水,你推我搡,欺压缠扶,像人一样形成等级分明而又错综复杂的竞争社会,虽热闹非凡,却不懂“闲”的趣味。只有院子里的树,因为占据有利地形,可以看到屋宇之下,有自称为“万物之灵”的两条腿动物出出进进,忙忙

16、碌碌,为了虚无缥缈的叫做“名利”的东西疲于奔命,心力交瘁,直至魂归黄泉。物是人非,只有这树依然青枝绿叶,甚至更加茁壮健硕。在这个院子里,唯一不用奔忙的活物就是这棵树,人的忙映衬出它的闲,因而它最能体味闲的意趣,最能领略闲的高妙,最会享受闲的快乐。树是懂得“随遇而安”和“生命在于静止”的大哲的。它在任何一座院落里,无论院子的主人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平民,都可以萧然自安,蓬勃发展,长成躯干挺拔,枝叶婆娑的“伟丈夫”。不像人,常恨生不逢时,生不逢地,非得励精图治地自我奋斗,以求有朝一日脱离苦海,飞黄腾达。斗转星移,风云流变,院里的树目睹一个个家族的荣辱兴衰,一代代人的生死更迭,却始终等闲视之,岿然不

17、动,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风采,真是气度非凡!树扎根于脚下,无论这方土是肥沃还是贫瘠,它从不嫌弃,总是满怀热情地紧紧拥抱。树以静止的姿态千年不倒,人却在匆忙中倏然而逝。树是终生享受着闲的隐士。闲与现代人无关,纯粹的现代人没有闲,也不懂闲。闲是不可以去休的。闲是一种生命的姿态,一种生活的哲学,是像树一样参透了生命本质的潇洒。真正悠闲的人自己是不觉得的,他的身影有时是忙碌的,但内心是坦然的,澄明的,纯净的,充盈的。“有闲阶级”并不一定懂闲的意义,他们的闲是空虚、无聊与卑俗的填充物。闲人应是心无机事,胸无块垒的人。君子坦荡荡,真正的闲人在品性上几近于君子,在这个意义上,“闲”应该通“贤”。戚戚的小

18、人即使身在闲云野鹤间,内心也是焦灼的,忐忑的,休闲对他来说只是换了一下空间的忙碌。现代人对闲的向往是忙逼出来的。有时候我揣着泰戈尔或惠特曼来到河边,想享受一下从忙里挤出的闲,却不曾翻读一页,因为脑子里盘旋着滚滚红尘,弥足珍贵的一点诗兴如白驹过隙,河水里只剩下附庸风雅的一个幻影。从车水马龙的都市扎入山清水秀的乡村,却发现乡下的犄角旮旯里塞满了城里人,比都市里还熙攘!唉,活着,只有叹气的时候获得了一丝丝的轻松。从实际出发,“闲”是为了更好地去“忙”。所以“休闲”是个很滑稽的词,它体现了人们对“忙”的无奈。闲是院里的一棵树,没有树的院子显得贫乏而又丑陋。闲是繁华落尽后的闲情逸致,是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

19、沉淀下来的真自在。可惜现在城市里几乎不存在院落了,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怀念旧都的四合院,因为那里长着蓊郁的树,下面覆着能体现生之乐趣的闲!院里的树以自己洒脱的形态告诉人类身在世俗中,也可以悠然自得,闲庭信步。没有了院子,就把树植在心中。(有删改)14如何理解“没有了院子,就把树植在心中”一句的含义?(4分)答:_1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院子里的树与其他地方的树有何不同。(6分)答:_16为什么说“树是终生享受着闲的隐士”?请简要分析。(6分)答:_17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作者认为“闲”的内涵是什么?(6分)答:_六、语言运用(15分)18从下列关联词中选取最恰当的4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选词不得

20、重复。(4分)如果 即使 不仅 而且 因为 由于 既 又2010年6月下旬,一些环保志愿者实地测量了北京餐饮、商场、银行等63座公共场所的室内空调温度,发现20%的公共场所未执行26C的空调规定。_没有这次抽测,公众无从知道公共场所执行26C的空调规定的情况。事实上,国务院政令_规定了空调的温度标准,_明确指出要将此纳入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责任体系。现在,志愿者通过实测温度、发布调查结果,成了公共场所空调节能的监督者,此举绝非越位。_国务院政令中提到,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特别是舆论监督的作用。19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将其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压力上瘾症”下定义。(不超过50字)(5分)压力上瘾症是

21、对工作不能自拔的病症。现代上班族要应对家庭的压力。他们还要应对社会的压力。这些人往往会被淹没于重重的任务之中。答:_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修辞相同,衔接自然,语句通顺。(6分)一本好书,是一个阶梯;登上了阶梯,你开阔了视野和胸怀。一场磨难,是一座高山;踏平了高山,你学会了独立与坚强。答:_七、作文(60分) 请以“在没有_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补充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得抄袭。酒泉中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卡命题:李竹梅 考场号: _ 座位号:_题号一、选择二、诗歌三、翻译四、默写五、阅读六、语言运用七、作文总分得分一、 选

22、择(3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二、11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4分)_(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3分)_(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3分) _三、诗歌鉴赏(8分)12(1)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笛声?请简要分析。(4分) 答:_(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情感。(4分)答:_四、13名句默写(5分)(1)_。(2)_。(3)_,_。(4)_。五、 现代文阅读(22分)14如何理解“没有了院子,就把树植在心中”一句的含义?(4分)答:_15结合文章内容,概括院子里的树与其他地方的树有何不同。(6分)答:_16为什么说“树是终生享受着闲的隐士”?请简要分析。(6分)答:_17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作者认为“闲”的内涵是什么?(6分)答:_六、 语言运用(15分)18_ _ _ _(4分)19_(5分)20_(6分)七、作文(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