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评析与反思:.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4815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评析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评析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评析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评析与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评析与反思: 1月济南市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试题秉承了过去命题的基本思路和已有经验,在保持试卷形式和内容的稳定性的同时,又兼顾了多样性和地方特色,并有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该试题既能较好地测试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有效的考察考生获取有效信息、认知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全卷依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较好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引领课改与素质教育,突出能力、注重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地域特色,贴紧学生生活实际。一:试题分析、重视基础 突出主干教材主干知识是命题的首要对象。这一点在试卷中得到了突出体现。无

2、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本套试题都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的考察,重点考察学科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试题平和,没有偏题怪题。同时,试题继续坚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方向,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试题。如第6题和第26题。考察的要求明确,层次清晰,如观察、理解、分析、判断、阐释等,并加强了对考生以上思维过程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等思维品质和能力的综合考察。、试题平和新颖,难度适中,层次分明。试题在内容选择上,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选材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选择题取材新颖、把握时代脉搏,知识覆盖面大,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相对比较容易。如:第1-4题,第22-24题

3、。三道非选择题涉及到社会关注的热点及焦点问题:“酷抠族的消费方式”;“2010年涨、炒、控等财经热词;十二五规划。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增加乡土气息,彰显地方特色。坚持继承基础上地创新,较好地体现开放性原则,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凸现综合性特点,着意考察学科内部基础知识的综合和基本技能的形成。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运用与创设,以反映社会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与素养。取材考究,立意独到,交叉渗透,融和自然,设问清楚明确,充分体现了“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的要求。试题关注乡土气息,体现地

4、方特色,注意培养考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观念和热情。例如28题“为济南十二五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着眼能力考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体现新课标理念。新课程倡导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亲身探究,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能发表个性化的独到的见解。试题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到位,试题的创新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大大加强。试卷以能力考查为着眼点,高度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努力创设科学探究的情景,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试题。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

5、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例如27题(2)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并对经营者提出克服上述现象的建议。、高度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本试题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立意,较好地实现命题原则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能力立意和素质立意并重的过渡。高度重视对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例如28题(1)请列举上述大事、喜事、难事各一件,等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的参与,体现人文关怀,力求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判断能力。素质教育理念在命题中的体现,也必将对新课程改革起到显著的导向作用,从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

6、一步深入全面的推广。二、学生试卷中的问题:选择题答对率较低的有第7题为57.59%,第8题为9.84%,第11题为55.74%,第16题为13%,第19题为12%,第,24题为47.46%。非选择题第26题请运用正确消费观,评析“酷抠族”的消费方式?学生分析理智消费的原则、意义不完整。第28题(3),请运用财政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学生运用财政知识说明的较少。三、今后教学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1、贯彻新课改精神,扎实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特点,挖掘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2、深入研究考纲与课标的基本要求,精心钻研高考题,准确把握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政治学科的思路

7、特点,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握考试的方向和重点以及命题的思路、理念和评价标准。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指向性。3、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强化学生的整体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互动4、研究重要文件,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现实、把握热点,注重与知识点的有机结合与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点进行重组整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与提高。5、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政治新课程的时代感。6、讲练结合,精选、精编、定时、定量,及时反馈校正,加强训练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7、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掌握方法、把握技巧、培养能力,以整体提高综合素质,加强规范性答题的训练,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8、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探讨,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9、狠抓有效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率,不要寄希望于学生的课下复习与提高。10、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