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论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过程结构.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4987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体育论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过程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体育论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过程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体育论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过程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论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过程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论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过程结构.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优化教学过程结构摘 要: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活方式的变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日益加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不再单一,内容广泛而又多变;新课程的改革适应了时代潮流的发展,体育课堂学习的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的现象,允许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本文侧重于课堂中实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优化教学过程结构,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参与的一门课程。关键词:个性发展

2、差异 优化创新体育是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学生健康和身体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课程。建国五十多年来,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受传统文化及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以成人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强调的是严明纪律、正襟危坐;注重的是军事化教学模式;在此课堂中的学习,无疑是千人一面,被动接受,失却了自我,流失了个性。学习过程上学生的学习经验、情感体验的获得和道德行为的培养等,在实践中被严重地忽视了。纵观国外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已积极倡导“快乐体育”、“保

3、健体育”、“终身体育”等教育理念。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对全国的学校规定统一的、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而是规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内容框架建议,而实现目标的具体内容则由各校自定。各国都十分重视通过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活动实践,使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通过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活动所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态度和习惯。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感兴趣。如果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学习缺乏了动力,那么,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就不能很好地实现。自进入二

4、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了。人们在教育部纲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下,对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课程改革为我们开辟了大显身手的新天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科教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思维活跃、教法新颖、学法多样。如何去真正实现新体育课程目标,让学生健康水平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发展。我们体育教师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这需要着力解决三方面的问题:()如何将学生体育学习的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将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结合起来,寻求体育课堂中学生个性化学习

5、的基本规律。()如何在学校体育教育的性质和特点的定位下,在体育课程改革的框架下,把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现实结合起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自主选择的空间。()如何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个性出发创造性地设计我们的体育教育教学。教师的角色转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并将这种发展的成果用于新课程的建设,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而改善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使师生都能得到均衡稳定的发展。

6、当今社会体育教师应具备多元的系统知识结构,“多媒体”知识是结构的综合,它不仅是教师综合能力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能接触到学生的思想脉搏,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因素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改主讲为主导,变传统的组织者、指挥者为引路人。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具有运动天赋

7、的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不是谁都能成为刘翔的,你跑吐血也不可能,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先天条件存在有时是没法比的。因此体育教学教师应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尊重和关注、并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乐趣,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成长和进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甚至能使学生一生受益,未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追求的是对学生的完整教育,而不仅是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而是达成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使心理、

8、生理、身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其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和掌握操作性很强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体育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体育学习的主要途径。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同步,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身体活动练习,并在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而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过

9、程。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呆板而又千篇一律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的性不强,形成学生对体育的喜欢,对体育课兴趣不大甚至于反感。现代心理学早有定论,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直接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外部特征发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人对活动的结果及其重要意义有明确认识之后所发生的兴趣,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撑,没有直接兴趣的激发作用固然难于启动学习机制,没有间接兴趣的维持作用则将无法确保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如果我们在正常教学活动中完全顺应或一味迁就学生个人兴趣,

10、运动项目的技术难度学习没有了,练习的强度、密度没有了,学习过程充斥着各种游戏活动,虽然能让学生一时感到惬意和满足,这并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建立在对问题的不断探索过程中的新异、刺激及及求知欲。体育教师要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性别、生理特点、年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运动及运动爱好,和学生打成一片,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体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要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维护了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兴趣。3优化教学过程结构,积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多功能多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

11、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角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有什么样的“教”,就有什么样的“学”,学生的学习根本就不可能有个性。因此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必须彻底改变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结构。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

12、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的运动能力和技能水平组成练习小组,自主选择练习场地、练习的器械、方法、小组内的练习评价等,让学生学会选择。这样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活泼互动的训练指导、多姿多彩的练习方法促进学生潜能充分发展,积极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建立良好的个性优势,健全人格,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进自信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学习本身给学生造成的问题,例如身体锻炼过程中的体力问题,学习动作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也有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个人与群体的协调问题,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发生冲突等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灵活多样。富于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创设体验情景,给学生设置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因此,体育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参考文献: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2肖远军.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3张洪潭.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4季浏.汪晓赞等.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200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