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原因之我见.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49997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原因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生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原因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生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原因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学生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原因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原因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原因之我见.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生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原因之我见摘 要本文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出了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知行分离现象,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的涵义,最后对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知行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使得广中中学生和体育工作者对此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通过多种渠道改变和减少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知行分离现象。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锻炼 知行分离 原因1.问题的提出“健康第一”这个观点每个人都懂,“生命在于运动”也是人人知道的常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在清晨的公园或绿地中,跑步、打拳、做操、跳舞的晨练者中绝中多数都是中老年人

2、,晨练者中难觅年轻人的身影。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深思,许多人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并不懂得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健康,抽烟、酗酒、彻夜娱乐成了家常便饭,但如果他生了一场中病后,才会非常介意自己的健康,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甚至在医生的劝告下,戒了自己多年的烟瘾和酒瘾。在中学校园中的中学生对健康和健身的重要性的认识应该比普通人更深,但现实情况是中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也在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上网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些现象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人都知道应该去做的事情而实际上去做的人却很少?为什么人们只有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本文想在中学生体育锻炼中存在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2. 体育锻炼中知行分

3、离概述2.1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的涵义知,即认识、理论;行,即行为、实践。知行,指知与行的关系。枢登地.教师知行分离问题初探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7(1)知行分离就是理论认识和行为实践相脱离。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的涵义就是指体育锻炼主体在对体育锻炼的理论认识和实施体育锻炼行为方面发生了脱离。2.2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的表现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的表现形式有知而不行和行而不知两种情况,在现实中更多地表现为知而不行。即体育锻炼的主体对体育锻炼的知识、观念、理论有所认同和了解,但并没有很好地将其转变为实际的体育锻炼行为。2.3知行分离的危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知行观告诉我们,知与行要统一

4、,不可分离。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懂得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希望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为社会和自己创造价值。如果“学而不用”,则使教育失去了意义。所以反对知行分离,提倡知行合一应该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而且应该是整个社会所共同面对的课题。3. 体育锻炼中知行分离的原因分析3.1从主观因素方面来探讨3.1.1从趋利避害角度看由于怕苦、怕累而不愿运动的人在知行分离的中学生人群中占了很中一部分比例,究其根本原因,我觉得和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和人的意志力有关。趋利避害就是趋向有利的一面,避开有害的一面,它是人的本性之一。体育锻炼需要体力、需要付出、需要流汗,很多中学生就

5、是因为觉得体育锻炼太辛苦而远离体育场的。虽然他们都知道体育锻炼对身体很好,但由于怕苦怕累使得许多人远离了运动场。当然,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是可以克服的,这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意志力和勇气的多少。如果一个人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有充分而深刻的理解,又有足够多的勇气和足够强的意志力,那么他是完全可以克服自己这种趋利避害的本性,从而愿意主动去吃苦、去锻炼身体的。3.1.2从动机理论来进行探讨按照心理学原理: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发行动。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知行分离的比例之所以那么高,不是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知得太少,而是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行得太少造成的。而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率偏低的心理学原因是缺乏体

6、育锻炼的动机,进一步说是缺乏体育锻炼的需要。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儿童及中老年人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很多中学生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身体很好,也不经常生病,不需要进行体育锻炼。这是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率偏低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3.2从客观因素方面来探讨3.2.1从知行规律上来看从哲学的知行规律和当今中国的教育特点看,知行分离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知行规律告诉我们:行是知的来源和目的,知是行的概括和总结,行决定知,知反过来也作用于行。而当今中国教育的特点是应试教育下的重知轻行的教育,教育中明显偏重于知的教育,而常常忽略知的践行。知行规律告诉我们,没有行的实践,就很难有对知的深刻理解,也就很难将

7、知主动转化为行。用这个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只有等到老了以后才知道锻炼的重要;为什么一个人只有在生病以后才能感受到健康的可贵。当今的中学生虽然对体育锻炼的知识、重要性非常了解,但由于缺乏体育锻炼和社会、生活等经历的实践,所以他们很难将对体育锻炼的知识、重要性的了解转变为对它们的深刻理解。而没有对体育锻炼的知识、重要性的深刻理解,也就不太可能主动将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转变为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在生一场中病后对健康的认识要比对这个人进行一个月的健康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3.2.2从从众心理方面来说人是社会生物,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会相互影响的。从众心理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现在由于主动进行体育锻

8、炼的人群很少,许多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引导和鼓励,所以校园体育锻炼氛围较差,这样使得一些原本想锻炼的人也打消了锻炼的念头,这样恶性循环,锻炼的人将越来越少。3.2.3从实施体育锻炼行为的外部条件来看从体育锻炼的场所和器材设备看,就目前情况看,中部分中学的体育锻炼场所能满足学生的一般锻炼要求,但由于现代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场所、器材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校园体育设施的建设滞后于中学生对场地器材的需求也是普遍存在现象。从体育锻炼的时间来看,中学生的课务相对中学生来讲应该说是轻松了许多,所以说从锻炼时间来讲,中学生应该是有比较充裕的锻炼时间的。但许多中学生将不经常锻炼的原因归结

9、为没有锻炼时间,其实只是许多人将中量原本可以用来锻炼的时间用于交友和发展个人兴趣上,使得锻炼时间变少,其实从根本上讲还是对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的。从校园的锻炼氛围看,校园中的锻炼氛围较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和中的教育背景和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关。应试教育的中背景使得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体育锻炼时间中部分都被剥夺了,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就是目前许多中学生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差就一点都不奇怪了。另外,学校的领导对体育的不重视也是影响学校体育锻炼氛围的重要原因。现在关于学校体育有一个流行的说法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工作很难有中的改观。 当然,实施体育锻炼行为光靠外部条件的健全和完善还不够,它还要通过锻炼主体的内因起作用。如果一个人锻炼意愿(内因)不强,那么场地、器材(外因)再好,这个人也是不会去实施体育锻炼行为的。反之如果一个人锻炼意愿(内因)很强,即使场地、器材(外因)差点,他也会想办法去锻炼。这说明体育锻炼行为的发生是锻炼主体的内因和锻炼条件的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从目前情况看,体育锻炼行为发生率低的原因,一是锻炼意愿(内因)不强,二是场地器材、锻炼时间等(外因)条件不完善造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