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实践效果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009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实践效果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实践效果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实践效果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实践效果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实践效果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实践效果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实践效果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实践效果分析摘要:我校实行“2+1”教学实验教学已接近一年啦,到底情况如何呢?毛泽东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的理论能否指导正确的实践?还要看每个具体实践操作的人。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将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实验教学一年来的操作实践作为一个试验案例,与广大同行交流,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新课标 “2+1”教学 案例 实践我校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我们从2011年6月通过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总课题组的审批,2011年9月正式开展子课题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教学实验对提高

2、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的管理模式研究的研究。采取了一周3节体育课中的2节常规教学课和1节校本特色项目(篮球)教学课的“2+1”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从2011级初一年级2个教学班开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实验教学,并抽取了2个对照班进行比较,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矛盾的案例,现将我校一年来的基本做法介绍给同行们,供广大体育工作者交流,同时也为我校体育教学实验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出宝贵意见。我校位于东莞市北郊的水乡片区,是一个鱼米之乡,是东莞市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和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东江支队革命老区英雄所在地,是一所50多年的革命

3、传统学校,是高埗镇革命教育基地。我校现有41个教学班,学生1800多人。现有标准200米塑胶跑道1个,篮球场7个,标准游泳池1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8个,乒乓球台12张,我校有在职体育教师10人,全部大学本科毕业,其中7人参与了本次的课题研究,并逐年推广全部教师参加到教学实验课中去。一、“2+1” 教学实验课前的准备:为了更好地贯彻我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2+1”教学实验课的开展,现根据我校的场地和课题组体育教师具体情况,制定我校“2+1”教学实验课教学的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实验对象的确定:对实验对象是否喜欢“2+1”实验教学模式进行问卷调查(如附件1),其中69%的学生最喜欢我校

4、篮球特色运动项目;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共有93%的学生认为开展“2+1”实验教学很必要;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共有96%的学生认为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体育课时会更积极;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的共有98%的学生认为开展“2+1”实验教学会激起自己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后确定初一(4)和(14)班为“2+1” 教学实验班,初一(3)和(7)班为实验对照班,分别为课题组的熊老师和钟老师任教。2、场地器材的选定和保证:从7个篮球场地中划定2个作为课题组“2+1” 教学实验课的指定场地;课题组“2+1” 教学实验课用篮球从篮球队的训练球中抽取,非课题教学实验课的用球不得占用本部分篮球。3、“2+1” 教学 实验

5、特色项目(篮球)教学内容的选定(如表1、2):表 1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篮球课)教学计划进度表(每周1课时):周 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第一周无球的脚步训练:1、基本站立姿势 2、起动、碎步3、变速跑、变向跑 4、侧身跑、后退跑1第二周内容同上1第三周无球的脚步训练: 1、跳步急停、跨步急停;2、移动、滑步1第四周球性练习:1、指腕拨球、围绕:(绕头、肩、腰、胯下绕八字等)1第五周球性练习:1、原地运球高低运球前后左右拉球运球侧身运球体前变向运球1第六周内容同上1第七周球性练习:行进间直线左右手运球练习1第八周球性练习:行进间左右手运球过障碍物练习1第九周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速

6、度练习 :4*10 m 折返跑、对角跑、半场冲刺跑练习1第十周传球练习:双手胸前传球练习1第十一周传球练习:1、双手头上传球练习 2、单双手反弹传球练习1第十二周投篮练习:1、(男)定点单手肩上投篮; 2、(女)定点双手胸前投篮1第十三周内容同上1第十四周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力量练习 上肢力量训练(俯卧撑)、腿部力量训练(负重深蹲起、弓步跳)1第十五周投篮练习:运球两步半低手投篮练习1第十六周 内容同上1第十七周1、投篮练习:运球两步半高手投篮练习 2、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弹跳练习原地向上触物跳单双 脚跳膝腿跳1第十八周内容同上1表 2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篮球课)教学计划进度

7、表(每周1课时):周 次教 学 内 容课时数第一周运球练习:1、虚晃运球 2、急停急起运球 3、半转身运球1第二周运球练习:1、后转身运球 2、背后运球 3、绕障碍换手运球1第三周运球练习: 1、倚障碍换手运球 2、绕圈波形运球 3、接圆圈运球1第四周传接球练习:1、背后传球 2、摆动跑传接球、扇形双球传接球 3、三角和四角传接球1第五周内容同上1第六周传接球练习:1、面对跑传接球 2、两人行进间胸前传接球 3、两人传运交叉练习1第七周内容同上1第八周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1、速度练习:边线四点来回冲刺、圆圈追逐跑、全场冲刺、2、力量练习:上肢力量及下肢力量练习1第九周投篮练习:1、(男)定点

8、单手肩上投篮 2、(女)定点双手胸前投篮1第十周内容同上1第十一周投篮练习:1、侧身勾手投篮 2、单手反手跑篮1第十二周 内容同上1第十三周投 投篮练习: 结合运球(虚晃、急停急起、半转身、后转身等的跑篮练习)1第十四周投篮练习:1、运球急停投篮 2接球急停投篮1第十五周 内容同上1第十六周专项身体素质练习:1、弹跳练习:连续触板跳、连续触墙跳、单脚连续跳1第十七周 运球突破练习:1、原地交叉步突破练习 2、原地顺步突破练习1第十八周内容同上1二、实施操作:1、“2+1”实验教学课的任课老师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上面的特色项目(篮球课)的教学内容定好计划,并认真按计划进行上课,而另外2节常规课则

9、按照常规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是针对广东省中学生体育毕业考试的16项开展常规教学)。2、任课老师在开学初就要进行体质体能两标准项目的测试,并记录好数据,用于实验效果的对比。课题组的七位老师均要参与测试、统计、输入和分析工作。3、由熊老师和钟老师两位老师负责实验教学课的操作,并在每学期进行至少一次的公开课,课题组的七位老师均要参加听课和评课活动,并分别作发言。三、教学效果及分析:1、经过一个学年的实验教学实践,大部分学生在特色项目(篮球)运动技术及运动能力方面均有较大的进步和提高,特别是篮球基本功的掌握程度非常好。但也有极个别学生对篮球的热情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主要

10、是因为这部分学生对篮球运动基础实在太差,对篮球认识缺乏理解和激情。2、通过实行“2+1”实验教学课的实践,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明显提高,在后期的一份调查问卷(如附件2)数据显示,有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共99%的学生很喜欢“2+1”实验教学的特色项目篮球课;有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共97%的学生很喜欢其中篮球的教学内容;有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共93%的学生会继续努力学好特色项目篮球运动;有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共96%的学生认为“2+1”实验教学的模式对提高体育中考成绩有帮助。3、两个实验班(4、14班)和两个对照班(3、7班)的学生初一入学时体质数据对比统计分析:(1)实验班(4班、14班)入学时的

11、体质数据统计分析:(如表3-表6)表 3 年段:初中一年级 班级: 初一(4)男生 学年度:2011(入学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4)班男生人数23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939%1357%14%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28.7%834.8%1252.2%14.3%1000米跑626.1%626.1%730.4%417.4%坐位体前屈521.7%834.8%939.1%14.3%50米跑730.4%1669.6%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12、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29%1461%313%417%分析统计日期:2012-5-28表 4 年段:初中一年级 班级: 初一(4)女生学年度:2011(入学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4)班女生人数16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213%956%425%16%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16.3%531.3%637.5%425%800米跑425%637.5%425%212.5%坐位体前屈425%850%

13、425%50米跑637.5%637.5%16.3%318.8%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16%850%531%213%分析统计日期:2012-5-28表 5 年段:初中一年级班级: 初一(14)男生学年度:2011(入学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14)班男生人数23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522%1565%29%14%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417.4%521.7%1043.

14、5%417.4%1000米跑28.7%1147.8%313%730.4%坐位体前屈939.1%939.1%521.7%50米跑417.4%1878.3%14.3%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14%1357%29%730%分析统计日期:2012-5-28表 6 年段:初中一年级班级: 初一(14)女生学年度:2011(入学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14)班女生人数15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17%853%533%17%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

15、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213.3%640%640%16.7%800米跑426.7%853.3%320%坐位体前屈426.7%853.3%320%50米跑640%533.3%426.7%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213%1280%17%分析统计日期:2012-5-28(2)对照班(3班、7班)入学时的体质数据统计分析:(如表7-表10)表 7 年段:初中一年级 班级: 初一(3)男生学年度:2011(入学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3)班男生人数22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16、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941%1254.5%14.5%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29%836%1150%15%1000米跑627%627%732%314%坐位体前屈522.7%731.8%941%14.5%50米跑627%1673%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29%1359%314%418%分析统计日期:2012-5-28表 8 年段:初中一年级 班级: 初一(3)女生学年度:2011(入学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3)班女生

17、人数18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211%950%633%16%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211.1%527.8%738.9%422.2%800米跑422.2%633%527.8%317%坐位体前屈422.2%844.5%422.2%211.1%50米跑633%633%317%317%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211%844%528%317%分析统计日期:2012-5-28表

18、 9 年段:初中一年级班级: 初一(7)男生学年度:2011(入学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7)班男生人数24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521%1563%28%28%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417%625%1041%417%1000米跑28%1145.8%417%729.2%坐位体前屈937.5%937.5%520.8%14.2%50米跑417%1875%28%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19、 数比 例14%1354%313%729%分析统计日期:2012-5-28表 10 年段:初中一年级班级: 初一(7)女生学年度:2011(入学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7)班女生人数17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212%847%635%16%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212%635%741%212%800米跑423.5%847%423.5%16%坐位体前屈423.5%953%317.5%16%50米跑635%635%424%16%班级综合

20、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212%1271%317%分析统计日期:2012-5-284、两个实验班(4班、14班)和两个对照班(3班、7班)的学生初一学年结束时体质数据对比统计分析:(1)实验班(4班、14班)学年结束时的体质数据统计分析:(如表11-表14)表 11 年段:初中一年级班级: 初一(4)男生学年度:2012(学年结束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4)班男生人数23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29%626%1565%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

21、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835%1043%522%1000米跑835%1148%313%14%坐位体前屈1043.5%1043.5%313%50米跑1252.2%1043.5%14.3%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522%1565%29%14%分析统计日期:2012-7-15表 12 年段:初中一年级 班级: 初一(4)女生学年度:2012(学年结束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4)班女生人数16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22、 例身高标准体重16%425%1063%16%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425%850%319%16%800米跑532%956%16%16%坐位体前屈744%956%50米跑744%850%16%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532%956%16%16%分析统计日期:2012-7-15表 13 年段:初中一年级班级: 初一(14)男生学年度:2012(学年结束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14)班男生人数23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

23、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14.5%313%1878%14.5%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626%1148%522%14%1000米跑417%1357%417%29%坐位体前屈1043.5%1252%14.5%50米跑626%1670%14%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626%1565%14.5%14.5%分析统计日期:2012-7-15表 14 年段:初中一年级班级: 初一(14)女生学年度:2012(学年结束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14)班女生人数1

24、5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427%1067%16%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427%960%16.5%16.5%800米跑533.5%960%16.5%坐位体前屈853%747%50米跑747%747%17%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533.5%960%16.5%分析统计日期:2012-7-15(2)对照班(3班、7班)学年结束时的体质数据统计分析:(如表15-表18)表

25、15 年段:初中一年级班级: 初一(3)男生学年度:2012(学年结束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3)班男生人数22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522.7%1045.5%731.8%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313.6%940.9%940.9%14.6%1000米跑627.3%836.4%522.7%313.6%坐位体前屈731.8%940.9%522.7%14.6%50米跑836.4%1463.6%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26、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418.2%1254.5%418.2%29.1%分析统计日期:2012-7-15表 16 年段:初中一年级 班级: 初一(3)女生学年度:2012(学年结束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3)班女生人数18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211.1%633.3%950%15.6%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422.2%844.5%422.2%211.1%800米跑527.8%738.9%422.2%211.1%

27、坐位体前屈844.5%844.5%211%50米跑738.9%738.9%316.7%15.5%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316.7%950%422.2%211.1%分析统计日期:2012-7-15表 17 年段:初中一年级班级: 初一(7)男生学年度:2012(学年结束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7)班男生人数24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312.5%1041.7%1041.7%14.1%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

28、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625%833.3%937.5%14.2%1000米跑416.7%1354.2%520.8%28.3%坐位体前屈1041.7%1145.8%312.5%50米跑625%1666.7%28.3%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416.7%1562.5%312.5%28.3%分析统计日期:2012-7-15表 18 年段:初中一年级班级: 初一(7)女生学年度:2012(学年结束时)班级名称初一初一(7)班女生人数17免测人数0项 目营养不良较低体重正常体重超 重肥 胖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29、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身高标准体重15.9%635.3%952.9%15.9%项 目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肺活量423.5%741.2%529.4%15.9%800米跑529.4%1058.8%211.8%坐位体前屈635.3%952.9%211.8%50米跑741.2%635.3%423.5%班级综合评价优 秀良 好及 格不 及 格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人 数比 例423.5%1058.8%211.8%15.9%分析统计日期:2012-7-155、”2+1”实验教学效果分析:(1)、从上面两个实验班(4、14班)和两个对照班

30、(3、7班)前后男女生的两组体质数据统计分析情况来看,实验班学生的各项指标进步是非常显著的,而对照班的进步程度与实验班的进步程度也有较大的差距,说明了我校开展“2+1”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可行有效的。(2)、从表3、表4和表11、表12中可以看到,实验班的4班学生入学时与学年结束时,男、女生营养不良人数比例由39%、13%分别下降到9%、6%,男、女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由4%、25%分别上升到65%、63%,综合各项测试男、女生优秀人数比例由9%、6%分别上升到22%、32%,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3)、从表5、表6和表13、表14中可以看到,实验班14班学生入学时与学年结束时,男

31、、女生营养不良人数比例由22%、7%分别下降到4.5%、0%,男、女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由9%、33%分别上升到78%、67%,综合各项测试男、女生优秀人数比例由4%、13%分别上升到26%、33.5%,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4)、两个对照班的3班和7班进步程度远远比不上实验班的效果好,从表7、表8和表15、表16中可以看到,对照班3班学生入学时与学年结束时,男、女生营养不良人数比例由41%、11%分别下降到22.7%、11.1%,男、女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由4.5%、33%分别上升到31.8%、50%,综合各项测试男、女生优秀人数比例由9%、11%分别上升到18.2%、16.7%。从表9、表10

32、和表17、表18中也可以看到,对照班7班学生入学时与学年结束时,男、女生营养不良人数比例由21%、12%分别下降到12.5%、5.9%,男、女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由8%、35%分别上升到41.7%、52.9%,综合各项测试男、女生优秀人数比例由4%、12%分别上升到16.7%、23.5%。(5)、从上面各表可以看到,对照班学生的不及格人数减少程度分别比不上实验班的明显,而营养不良学生人数减少的百分比、优秀人数上升的百分比和正常体重学生上升的百分比均远远比不上实验班学生的效果。因此,实行体育与健康课程“2+1”教学模式是可操作的,是可行的,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效果是显著的。四、几点意见与建议

33、1、“2+1”实验教学班偏少,可以在今年9月的新学年初一年级增加2至4个班继续进行教学实验; 2、篮球教学内容有个别过于专业化,而篮球游戏和基本功的内容可适当添加,并缺乏考查环节的计划,可在今后的计划中加以完善; 3、无论当年是上交何种数据,都必须在实验教学班入学时进行体质和体能两个项目内容的测试工作,并把数据作为实验一年后的有效对比; 4、加强参与实验教学教师思想动员工作,必须认识到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中心,计划和课堂尽量做到细致和人性化管理,更要做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5、所有参与教学实验的教师必须知道,只有坚持才能

34、取得最后的胜利,绝不能因为自己个人问题而调整上课内容,特别是调整篮球课为常规课的做法,而是应该思考如何通过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来进一步提高学生上常规课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各项体质健康指标的水平。参考文献1胡增荦,庄 弼.实验新课程与体育教师谈心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季 浏.体育与健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2010.3中国体育报N.北京;2005至2010.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附件 1我校体育与健康“2+1”课程模式中特色运动项目选项教学问卷调查表及统计结果(“2+1”即是:2节常规课+1节特色课;特色课包括校本教材或特色运动项目;我校特色运动项目为:篮球、田径、游泳) 完全同意 基本同意 不同意1. 体育课进行“2+1”特色选项教学很有必要 89% 4% 7%2. 体育课进行“2+1” 特色选项教学比传统更科学 87% 10% 3%3. 上课时,我对喜欢的项目能积极参与 90% 6% 4%4. 我对不感兴趣的项目没有全身心参与 83% 12% 5%5.“2+1”特色选项教学后班级管理比以前松懈了 18% 7% 75%6. 现在的“2+1”特色选项教学内容里没有我喜欢的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