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中考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016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中考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中考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中考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中考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中考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中考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体育中考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研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育中考与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摘要:体育列入考试科目是推动学校体育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通过对“中考”体育加试所产生的负效应进行分析,认为体育加试导致学校出现体育应试教育的现象,大大增加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负担,也出现了与新课程标准相矛盾的局面。本文为完善“体育加试”制度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体育中考 选修教学Abstract: The requirement of P.E test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Entrance Test(SSET) is one of the great moves to promote further sch

2、ool P.E reform. But after the analysis of side effects caused by this act, author finds that the act is just“test-oriented”, which increases the pressure of students, parents and teachers and contradicts the new curricular standards. This paper will show some reflection and suggestions to perfect th

3、is“test-oriented”system.Key words: New Curricular Standards P.E Test in SSET Relationship Optional Teaching1前言东莞市体育中考制度不断在改革,1992学年从30分制改革为1995-2001学年的50分制,2001-2006学年又改革为资格分,不纳入总分,2007、2008学年又重新以30分制纳入总分,2009年进行考试项目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偏重学生的技术技能,实行必考与选项相结合的考法。无论中考制度怎么样进行改革,都是为了发展我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树立学生终

4、身体育的思想。但是,为了取得更好的体育中考成绩,专项专练,极有可能又让我们的教学钻入“应试教育”的圈子,这种势头已经逐渐渗透到初一、初二年级去了,这样好像又回到了以前的老路去了。而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强调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既要提高学生中考成绩,又要有效地开展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这与新课程标准相矛盾。如何使新课标与体育中考结合起来,正确认识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好体育课,是我们体育工作者重点探讨的问题。2 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通过期刊网站和校内档案,查找本校、市内与国内关于新课标与体育中考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有关资料,对我校初三学生的体

5、育中考成绩进行分析,研究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学科理论,寻找两者的共同点,总结经验,探讨两者共存的必要条件,为本课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2.2问卷调查法:共发出问卷716份,回收712份,有效问卷709份。经检验R=0.929 (p0.05),说明两个组的初始水平相当(差不多)。(2)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成绩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t=-30.94,P=0.00 0.01),说明对照组使用的教学手段(传统教法)有效。(3)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成绩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39.186,P=0.00 0.01),说明实验组使用的教学手段(选修教法)也有效。(4)实验后,两个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

6、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063,P=0.00 0.01),说明新手段比传统手段更有效。可见:选修教法和传统教法都有效提高了成绩,但是选修教法比传统教法的效果更好,成绩提高更快,学生更喜欢。而在实验当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在使用传统教法的学生的积极性比使用选修教法的学生的积极性要差很多,学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在被强迫的神态,没有任何的活跃气氛。4、选修教学的优势这种看似“乱而无序”、“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体育课,却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这样的课堂安排既考虑了学生的兴趣与个体需要,又解决了学生的技术障碍和个别学生不愿意练的问题,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很多学生都表示:我们就是喜欢这样的体育课,既

7、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和组织能力,也体验了体育的艰苦与成功的快乐!(1)择其所爱,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种体育活动是学生个人的自发自主的行为,他们在实践当中兴趣被激发,体会到了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乐趣,从而会主动性、经常性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慢慢养成了自觉锻炼的好习惯,这样他们的体质就会得到增强,健康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2)挖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创造力“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学生自己就是学习和锻炼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被驱动,因而最投入,身心和头脑都处于最佳和最积极的状态。内在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年轻的热情被最大限度的释放,他们精神饱满

8、,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把注意力和思维力都放在练习的项目上,而且必须对一些事物作出快速的反应,因而思维得到了锻炼,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3)健全了情感,形成了健康的心境由于学生是兴趣组合、友情组合、竞争组合等多种方式的自由组合,他们之间的亲密合作、友善竞争使得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容易形成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在实践当中体验到成功与失败、挫折与前进,丰富了和健全了情感活动,易于以平常心看待现实生活当中的成败与得失。第三、 体育教学中的几个转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实际上就是要全面提高人民素质的素质教育,是适应新时代“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产物。也是从传统的

9、“师本”体育课向“生本”体育课转变的重大举措。 1、“师本”到“生本”的转变(1)“师本”体育课教学的质疑。“师本”体育课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学生的主体效能,重视有形的、显性的价值,忽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导致课堂教学程式化、教学方法陈旧化、教学手段单一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很多学生怕上体育课,不愿意上体育课。特别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过分控制,追求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要求,以集体化、规格化、组织纪律严密化为最高标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稍有“放肆”,便是“违纪”。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得不到满足,但敢怨不敢言,如此一来,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肯定下降,有的就丧

10、失了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尤如一台木偶戏,老师拉一下,学生动一下。(2)“师本”和“生本”是一组相对应的概念。简单的说,“师本”就是以教师为根本,教师是统帅,是灵魂,由教师决定教学的内容、技术的讲解,练习的评价,师生的关系是教师导演、学生演戏。“生本”即以学生为根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为目的,以学习技术技能为核心,充分展示个性,教师的组织教学应尽量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鼓励学生自我创造、自我设计、自我体念、自我评价等,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搭台、学生自导自演自评。2、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新的教学观念倡导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应重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就

11、是人们常说的“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例如在学习弯道跑技术的教学当中就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让学生快速跑足球场的中圈。(2)让学生直道快跑。(3)向学生提问:两种练习身体的重心有什么变化。(4)学生探究,教师引导。(5)讲解弯道跑的技术要领。这样使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动作要领。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去学习,效果十分明显。3、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很多教师教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书,上了几百节课,总是觉得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学模式。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现状。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深入钻研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体育教

12、学工作。主要是指(1)在教材的处理上,体育教师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2)在优化教法上,体育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3)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4、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结果,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

13、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教学角度上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程标准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面的发展。5、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教师的角色主要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应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

14、握学习的策略;创造并设计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3.3.2.2 改革体育中考加试1、增加必测类和选测类项目。 考试选项的增多,教师教学任务也就相应增多,给予突击训练的时间就相对减少。教师对教学相对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如果光靠在初三阶段搞“突击”训练会增大难度和风险,可以增加初一、初二体育课教学的内容,避免到了初三完全搞应试的现象,迫使教师在教学内容和种类上更加全面和多样化,从而回归体育教学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15、。2、加大技能类考试比例,促使教师重视技能教学。 如今不少考试的项目中大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项目,例如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实心球、耐久跑等。一方面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对动作机械的重复,早已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了厌学情绪,影响了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谈化了运动技能的教学,丢失了体育教学的主要领域,与新课标理论要求是相违背的。增加技术含量高的考试项目对教师平时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促使教师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并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掌握一技多能,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为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3、积极推进学校学生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

16、一小时。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对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价值认识和执行力度的提高,学校在此方面作出了一些重要举措,保证了一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近年来。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缺乏时间去锻炼造成体育运动不足。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得不到保障,更不要说是运动技能的掌握了。学生光靠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去课外练习巩固才能掌握,成为体育锻炼,促进健康的手段。在如此困境下,教师们在抱怨学生身体差,什么都不会的同时,也只能舍弃中考外的教材内容,把剩余的课堂时间用到强化应试内容上来。可以说也是不得以而为之!随着国家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视,确保学生

17、每天锻炼一小时,学生的健康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这种应试化的体育教学方式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同时也为学校体育后备人才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3.3.2.3需要回答的几个问题由于内容的拓展、形式的多样,课堂势必呈现一种“无政府”状态,学生在运用技术上可能显得不伦不类,使人难以接受,有很多人就提出了几个尖锐问题。(1)把学生放开,让学生自己练,学生的正确技术动作从何而来?学生学习技术不是最终目的,而通过运用技术(就算是比较粗糙的、不太规范的)进行锻炼,增强体质,身心获益才是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的目的。(2)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体育教师应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体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

18、从事运动技术训练的教练员,而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教师的职责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发自主地学与练,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疑解惑,对教师的作用和要求更高,你必需知道得更多,知识面更广,因为课的内容更丰富、形式多样,你要解答各种各样的不同类型的“疑难杂症”;教师的责任也更大,因为场面更广了,你要时时处处留意,严防事故的发生。课后对学生的学习应给予积极评价,给学生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体育学习情绪,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还应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

19、体育教师应根据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对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结构等做出规划和安排,借助学校计划的实施与评价对已审定使用的教材从当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富有针对性的、相宜的“裁剪,从“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师不再仅仅是国家课程标准的执行者,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和“课程的决定者”,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体育教师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3)有的项目学生不愿意练,有的学生什么项目都不练,怎么办?有的项目学生不愿意练,其实,不是什么项目学生都得练,也不是什么技术都需要掌握的,那就练别的他喜欢的项目,达到了锻炼的目的、提高了健康水平就行。有的学

20、生什么都不练,只愿意坐下来聊天,这正是需要教师设法引导的,可以直接开导、鼓励,可以启动他的朋友、亲缘、诱导、培养他参加活动的兴趣。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确定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为必修的教学内容,例如田径、体操等。4 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 学生体质下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虽已提倡多年,但是在“一考定终生”的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下,一些中学为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或是影响力,自觉不自觉地将主要精力放在追求升学率上面,无形中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为了孩子的未来,也迫于就业压力,家长别无选择地将孩子往高考升学的独木舟上赶。于是,在中考、高考桥头形成“堵车”的状况下,学生必然成为中考、高考制度的牺牲品,根本无暇顾及“身外之物”的体育锻炼,其体质的明显下降终是必然社会-当今社会竞争加剧,普及高等教育面临的就业压力,一切向“钱”看的社会现实影响。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了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揠苗助长”,热衷于早期“智力开发”。家庭-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