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论文:中学女生体育课参与度心理学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031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论文:中学女生体育课参与度心理学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体育论文:中学女生体育课参与度心理学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体育论文:中学女生体育课参与度心理学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体育论文:中学女生体育课参与度心理学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体育论文:中学女生体育课参与度心理学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论文:中学女生体育课参与度心理学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论文:中学女生体育课参与度心理学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女生体育课参与度心理学分析摘要:做为一名中学的体育课老师,可能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无论是风和日丽温度适宜还是刮风下雨或者在太阳曝晒的课堂时间都无法有效的组织女生来上体育课。她们或者借故不来上课,要么上课懒散,有的干脆就坐在旁边。本文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以期能为提高中学女生的体育课兴趣做出贡献。关键字:女中学生、体育课、心理学分析 前言 :中学女生不喜欢体育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应试教育氛围比较浓厚的地方,这种现象就更加的严重。本人搜集了大量的关于如何上好中学体育课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发现很多学者都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水平等等方面进行了详

2、尽的研究并且多有重复但是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那就是青春期女生对体育课的真正需求以及她们的心理状态。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专著和论文学习掌握女生进入青春期后的心理变化并通过对比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变化了解中学女生对体育运动的真正需求,为更好的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做出应有的贡献。 1.性别差异的心理学基础发展心理学认为性别起源于社会、文化、和家庭对两性的不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的生物学性别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以后的成长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性别倾向却是后天的文化使然。许多两性之间的差异,并不是原型式的或者是普遍式的,而是文化和社会的原因造成的 。比如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男人总是以强

3、者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印象中他们的特点大多与攻击性、独立性、客观性、斗争性、不修边幅、冒险精神等相联系,而女人的形象则被赋予了温顺、温柔娴淑、非攻击性、感情用事等相对弱者的形象。但是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民族中,男性被看作是两性中较为软弱的一半,因此大家一致期望男人们比女人们更加善于照顾家庭、关心他人。因此人类由于性别差异而导致的行为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文化影响的。 2.中学女生体育课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2.1我国是有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尽管三纲五常等条条框框早已经被打破但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文化思想根深蒂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依然是温文尔雅的淑女形象。而这种形象与剧烈奔跑的田径和剧

4、烈对抗的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格格不入,这才导致女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又因为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人们思想的开放程度较高,女人的社会参与度较高,因此就越有可能要求与男人同样高的社会地位。 2.2儿童时期上体育课曾经受到男生的欺负和嘲笑,心理上留下了阴影。研究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的中学女生以前上体育课时曾经受到过男生的嘲笑,由于男生天生的身体素质的优势,他们经常在体育课上在女生面前做一些高难度的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以示炫耀,并以此嘲笑女生。由于儿童时期男女的性别定位意识还不是很严重和男生在一起的时间较多,因此就更加的容易受到男生的嘲笑和伤害。 2.3 进入青春期后比以前更加的关注自己在社会上以及异性心目中

5、的形象。发展心理学研究认为女生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别定位意识比以前更加的强烈,她们会越发的在乎自己在社会公众特别是异性心目中的形象,这种在乎程度甚至会让她们宁愿放弃在体育以及其他领域所可能取得的成就。2.4 由于青春期女生的生理发育要求,身体里会比以前积攒下更多的脂肪。由于发育的需求这个时期的女生会积下更多的脂肪而力量的增长相对来说却来的更慢一些。因此一些女生会出现发懒或者一运动就疲劳的现象。有因为社会文化的误导(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以及传媒中美女的形象是苗条甚至是不健康的消瘦)使她们对自己在青春期的体貌形象不满意从而产生自卑,害怕自己在运动时的形象受到男孩子的嘲笑,因此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 2.5

6、 适合女生的体育器材较少。尽管国家对学校体育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但是适合女生的体育器械依然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女生的需求。就单单看社会上的健身房专门为女士设置的健身项目在学校我们能看到多少,而健身房所设置的项目肯定是受女士们欢迎的。我们再看看进入工作后的女孩子有几个会选择篮球、足球、排球或者田径作为自己的终生健身手段。由此可见就女生而言我们的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基本上是失败的。 2.6 男孩比女孩更适合运动的社会文化。尽管我国现在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呈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大好态势,比如女网的李娜、女排、女足等的成绩,但是无可否认就民间来说男孩比女孩更适合运动的文化是依然存在的。因此就导致家长和女生自己就放低

7、了对自己的体育成就的期望。2.7 青春期学生叛逆的性格原因。发展心理学对于这个时期学生所出现的叛逆行为也是颇为头痛,这个时期的一些学生对于老师和家长要求做的事情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对于老师和家长不准做的事情却偏要去做。有的喜欢铤而走险从而误入歧途甚至过早的陨落。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只有严加管理,区别对待,重点照顾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2.8学业负担太重,学生身心疲惫无暇他顾。这是现在中国的普遍现象,尽管我们经过几次的减负,但是无可否认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依然很重,不足睡眠,身体乏力更别说去上体育课了。笔者以及周围的同事都对这种现状感到很为难,一方面学校要成绩要升学率,使学生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

8、的体育成绩。这是个多年困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顽疾,各方学者也都曾试图解决,但大都无功而返,笔者也不想在这里多说。 3.结论与对策3.1公民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程度的提高,从而使妇女的地位提高,使他们能够享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利,不再被看作是弱者,而仅仅做那些社会文化上赋予和希望她们做的事情。这是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是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短期内不会收到多少成效。3.2 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加能够体现女生特质和性格的项目,使她们能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从而积极的参加,比如瑜伽、舞蹈、形体等女生喜欢的项目。 3.3 在课堂上多鼓励女同学,并对她们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

9、,以快乐体育和阳光体育为导向,喻体育课于游戏中,对女生降低课程的难度改变传统体育课的讲解、示范、演练的固定模式使女生再体育课上体会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3.4 建立合理的成绩评定体系,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3.5 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观,比如上课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激情的体育赛事片段和精品健身课视频,使学生改变以单纯的以消瘦、肤色白为美的不合理审美倾向。建立适合中国人自己的正确审美观。参考文献1P.R桑迪.女性的力量和男性的支配:论性别歧视的起源M.2A.西瓦德和M.恩格尔M教什么学什么:教学内容的性别差异.3阎智力.实施新课程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 榆林学院学报.4葛冰.对新课标下体育健康教育的理论分析J . 体育学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