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1522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oc】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oc】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oc】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oc】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总第36期第3期2009年7月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JournalofGuangdongInstituteofSocialismNO.3,2009SefialNo.36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妥.(广东司法警官学院,广东广州510520)摘要:劳役制度是统治集团凭借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在拘束,限制犯人人身自由的基础上,强制犯人进行劳役,形成的制度.该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狱管理制度,历经了一个由产生,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具有丰富的内涵及特征.探讨劳役制度,对我们今天劳动教育改造人犯,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劳役;劳役制度;历史演变中图分类号:K206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l一6949(2009)O3一oo62一O4劳役制度.是统治集团凭借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在拘束,限制犯人人身自由的基础上.强制犯人进行劳役,形成的制度.劳役制度的形成与监狱的产生并非同步.它是监狱不断发展的结果.探讨历代劳役制度及其重要特征.将有助于认识其实质,对我们今天劳动教育改造人犯,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监狱源于夏朝,但强制犯人进行劳役是从商朝开始的.尚书?周书?武成疏谓:论语云箕子为奴,是纣囚之又为奴役之,又有:为之奴者系于罪隶之官是为奴以徒隶役之也.箕子就是被剥夺了自由的囚犯.他受到拘系并被强制劳役.犯人从事劳役并非始于商末.在商王武丁的时代,就有昔

3、者傅说,居北海之州,圜土之上,衣褐戴索,庸筑于傅险之城的记载.傅说身系绳索,进行繁重的版筑劳役.说明商朝的监狱已发展为执行束缚自由,强制劳役刑罚的场所.I21西周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奴隶制王朝.西周统治者倡导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的思想.目的在于通过刑罚与教化相结合的手段.达到惟民其毕其咎,表现在狱政上,即统治者不仅把监狱看成惩办罪犯的场所,而且是教化罪犯的机器.教化罪犯的手段即强制劳役.从西周时期形成的特定的监狱制度圜土制.就完全可以了解到犯人劳役的基本情况.周礼?秋官?司圜载: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

4、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很显然,圜土收教之人,作为轻微刑事犯,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但统治者并不残害他们身体,而是施职事,任之以事,以所能役使之31,即根据犯人的技能强迫其服劳役.而且劳役的时间,按罪行性质的程度分为一至三年.这种束缚自由,强制劳役,教化罪犯,可以说是劳役制度的雏形.随着刑徒制的兴起,劳役监的发展,劳役制度逐步形成并趋于完善.刑徒,春秋战国时期称谓不一,有称徒隶,也有称胥靡,随着役作刑逐渐代替肉刑,一部分罪犯转化为服劳役的徒隶和胥靡,刑徒制在各国普遍建立起来.从战国开始,刑徒分担了农民的部分徭役,他们不仅参加修城,筑路,还要参加冶炼工程,甚至参加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复杂劳动.这些刑徒服役

5、的场所,不同于拘禁待决犯的拘禁监.而具有劳役监的性质.劳役监对待刑徒,不仅惩罚他们,剥夺他们的自由,而且强制他们劳动,为统治者创造财富.这就需要建立复杂而又严格的劳役管理收稿日期:2009-0602作者简介:万安中(1964一),男,广东司法警官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第2期万安中: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63制度.至秦朝,劳役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一是设有大量刑徒服役的劳役监,劳役监分布在京师及全国各地,尤其是边塞和偏远地区.服刑和劳动的囚徒给以特定的名称,如称之为候,司寇,隶臣妾,鬼薪白粲,城旦舂等.二是把大量的刑徒定位于从事特别繁重的劳役,如修宫殿,造陵墓,筑长城,戍五岭等巨大工程和边防

6、任务.秦始皇二十八年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141三十年,命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分作阿房宫和骊山陵.51又有发诸尝逋亡人,赘胥,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谴戍.筑亭障以逐戎人.徒谪,以实初县.嘲谪治狱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I71三是确立了严格的监管措施.服役的刑徒.除受狱吏和狱卒监管外,一般由轻刑徒监率即管理重刑徒.有些地位或身份特别低下的刑徒在服役时,还必须穿上红色囚衣,戴上狱具.刑徒出入也受到严密监管,如舂城旦出徭者,毋敢之市及留舍外.当行市中者,回,勿行.阐即刑徒舂城旦外出服役,不准前往市场和在市场门外停留休息.路经市场时,应绕行,不得通过.四是对刑徒劳役的成果予以

7、评价与奖惩.秦律规定:城旦为工殿者,笞人百.大车殿,赀司空啬夫一盾,徒笞五十I9即刑徒城旦做工被评为下等,每人笞打一百;所做大车质量被确定为下等,罚管理刑徒的司空啬夫一盾,刑徒每人各笞打五十.刑徒如不服管教.或不好好劳动.甚至破坏生产出来的物品都要受到严厉惩罚,如城旦舂毁折瓦器,铁器,木器,为大车折鞣作,辄笞之.值一钱笞十.tlO对生产出优质物品和积极劳役的囚徒,发给充足口粮,否则将减少其口粮而使之挨饿.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兴起的刑徒制,至秦代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促使刑徒进行劳役,规范劳役,从而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制度.西汉时期,刑制改革使刑徒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劳役制度也渐趋完善.西汉刑制改革

8、其直接原因是缇萦代父赎刑的上书.史载文帝前元十三年,齐太仓令淳于公有罪当刑,逮系长安诏狱.其女缇萦随父至长安上书说: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也.妾愿设人为奴婢,以赎父刑罪.使得自新.文帝悲怜其意.于是下诏御史对刑制予以改革,用笞刑,徒刑来替代肉刑.废除肉刑,使相当一部分原来处以肉刑的狱犯成为徒刑犯.从而扩大了刑徒的数量和规模.劳役监也随之扩大.汉代的劳役制度较前朝有了重大变化或者说有了重大进步.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统治者在宽缓刑狱狱政思想指导下.主动对严酷的刑制进行改革,消除秦朝以来普遍施行的残人肢体的肉刑,改肉刑为徒刑.二

9、是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劳役监.而且劳役监不断扩大,其重要性也不断增强.三是劳役监建立了有别于拘禁监的更为严密和复杂的监狱管理制度.包括从事何种劳役,如筑城,造陵,修宫殿,采矿,冻炼等;确定身份,刑徒既是受刑丧失自由的犯人,又是创造财富的劳动者;以及犯人劳役必须穿上红色囚衣,戴上狱具,病给医药,死给安葬,囚粮囚衣的发放.劳动优劣的奖惩等等.都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1ll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封建法律制度,监狱制度皆相当完备.由于唐朝统治者执行宽仁治狱的思想,严刑峻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从唐朝实行的笞,杖,徒,流,死等五刑来看,唐朝在前朝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劳役的范围.不仅徒刑犯进

10、行劳役,流刑犯也要服劳役.从而形成了唐朝所独有的居作制度.唐朝的徒刑是既禁其人又役其身,是拘禁与劳役结合的刑罚制度.唐朝的徒刑以三年为限,分为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五等.徒刑居作,即判以徒刑的犯人进行劳役的时间,与徒刑期限是相等的.关于居作的场所与制度,据载:居作者着钳若校,京师隶少府缝作.【I21又狱官令规定:犯徒应配居作,在京送将作监,在外州者供当处官役.说明唐朝居作的场所,在京楼台,桥道的营造机构.少府(监)掌百工伎巧之事,下设五署,其中之一织染署.在将作监与少府监内,刑徒担负着繁重的劳动,不能离开役院,而且要戴上戒具.将作监与少府监是明显带有监狱的性质的场所.唐朝疏议称徒囚在

11、役,身婴枷锁,或有援人,亦同被囚禁之色,是合乎实际的.唐朝的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2009年流刑是仅次于死刑的严重刑罚,有的被流放于边远地区,也有就近流放,但流刑犯人无论流放远近,皆均加居作.如旧唐书?刑法志载:太宗即位将免死罪断趾法废除改为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唐律疏议犯流应配条规定,三流俱役一年,即流刑三等,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都居作一年.唐朝流行犯人服劳役的时间与流刑刑期是不相等的.由宋开始,封建社会发展逐渐走下坡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愈加尖锐,一方面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镇压敢于反抗者,另一方面要稳固统治,又辅之以恤怃的手段,在此境况下.监狱制度也变得更为复杂.在劳役制度方面,除一般徒

12、,流罪犯服劳役外,还形成了在宋朝盛行的制度配隶制度.配隶制度是指被宥恕死罪的囚徒,在行刑后,被送往规定的边远地区,剥夺自由,强迫充军役或服劳役的制度.配隶制度表面上看似乎是统治者在布德恤刑_l3_思想支配下对死罪犯给予以宽恕.但实际上在执行中仍暴露出其极端残暴性.一是被配隶的犯人被送往西北边区,强迫服军役.或是送往登州沙门岛,通州海岛和广南等边瘴之地,很难说有生命保障.二是遣送之前都要经受决杖,流配,刺面等刑罚,遭受肉刑.所谓既杖其脊,又配其人,且刺其面,一人之身,一事之犯,尽兼受三刑.三是必须带枷服役.更为严重的是,州府长吏往往擅配罪人.【l5所以宋仁宗时期翰林学士张方平说:配隶之制使刺配者

13、先具徒流杖之刑而更黥刑,服役终身,其远恶州军者元复地里之限.【61宋仁宗在诏令中也说:闻配徒者,其妻子流离道路,罕能生还.【.7所以封建统治者也不得不承认配隶犯人不但本人遭肉刑,服劳役,就连家人也受牵连,以至很多人因颠波流离,经受折磨而死于送往途中到了明朝,随着晚期封建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监狱管理制度已相当完备.由于封建统治者执行仁恕与重刑相结合的狱政管理思想,猛烈之治,宽仁之诏,相辅而行,18】所以一方面刑用重典,大批的人被打进牢狱:另一方面又标榜仁义,要减轻对狱犯的惩处,同时明朝统治者已充分认识到囚犯从事劳役所创造的价值.这样以役代刑制在明朝得到了极大发展,也形成了明朝狱制的时代特色.首

14、先,明朝的以役代刑范围非常广泛.它已不限于以劳役代替肉刑.而是实行自杂犯死罪以至笞,杖罪都允许用刑罚劳役来赎罪抵刑的原则.正如明会典所载:拘役囚人,国初,令罪人得以力役赎罪,死罪拘役终身,徒流照年限,笞杖计月日,满日疏放.其次,明朝以役代刑的囚犯所从事劳役的种类极为繁多,如修造,屯种,煎盐,炒铁,运米,运炭,运砖,摆站,盖房,哨嘹,种树,充膳夫,代农力役等.达几十种之多.再次,服役的罪犯受到严格的管制.如对重罪犯要扣戴锁镣.应入狱而不入狱,要受到刑罚惩治,过三日笞二十,每三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此外,明朝为扩大以役代刑的范围,还增加了充军刑.所谓充军,即罚犯人到边远地区从事屯种或充实军伍,是轻

15、与死刑重于流刑的一种刑罚.明朝充军地方分极边,烟瘴,边远,边卫,沿海,附近等执行刑罚场地.最远四千里,最近一千里.充军对象,先是军官军人多罚充军,后来扩大到民人贩卖私盐,搅扰商税,甚至放牧牲畜践踏农田的,都要处以充军.大明律充军条款约3O余条,问刑条例不涉及军职的充军款项就多达133条.还有其他单行的诏令.可见,充军重刑在明朝是极为盛行的.清朝前期,其狱制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监狱制度的基本内容.但清末,监狱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不断侵入,使得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经济基础受到破坏而解体,清朝统治朝不保夕,面临覆灭的危机.为了对外继续结与国之欢心,对内抵制,镇压革命,

16、清统治者不得不推行新政,仿行立宪,并以新修法律,改革司法制度作为合理让步.在一系列的变通政治的活动中.清朝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监狱与刑法相互维系的关系,认为狱制一日不改,则新律万不适用,从而进行了狱制改良.狱制改革有关劳役的内容主要是将刑罚改折作工的规定.1904年(光绪三十年)经法律馆议准变法奏折中的省刑责条规定笞,杖等罪仿照外国罚金之法.改为罚银.第2期万安中:论我国古代劳役制度的历史演变65无力定纳,折为作工,罚一两折作工四天;拟判笞刑的犯人改科工作一月,杖六十的改科工作两月,每等递加两月.直到杖一百改罚工作二十个月为止.I2O这是清末废弃法定笞杖二刑而折为罚金或强制劳动的刑制变化.至19

17、06年,根据山西巡抚赵尔巽关于安插发遣,充军,流刑,徒刑罪犯到配收所习艺的奏疏.删除充军刑名和并合各刑的意见,清朝法部颁布处置配犯新章九条,把军流罪犯到配所作工制度条文化.至此,长期相沿的封建制的徒,流,军遣数刑合而为一,仅保留徒刑劳役的惩罚.清末劳役制度也称习艺制度.或称惩罚与习艺相结合的作业制度.犯人作业首先确定作业种类要适合卫生,经济,无害监狱纪律三个要件.要斟酌在监者的刑期,健康,技能,职业,将来生计等方面的需要.其次规定犯人劳役限监内作业.作业以手工操作为主,作业时间大约每天812小时.作业收人一概归国库.再次,清末统治者迫使犯人劳役,标榜作业劳役的目的不只是对罪犯惩罚示罚.更重要的

18、是积极感化罪犯.使生善心,自食其力.这与以往各封建王朝注重惩罚性的劳役制度相比,可以说是个重大进步.劳役制度的产生,发展,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从一开始统治者为了惩罚犯罪而对罪犯实施劳役,到利用劳动改造罪犯,直到形成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改造罪犯的劳役制度.作为历史的产物,劳役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有它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它作为维护和加强统治阶级监狱统治和专制统治的需要.又具有各种弊端和局限性.它虽然与我们今天监狱通过劳动教育改造人犯的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对我们加强监狱管理和现代化文明监狱建设.都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墨子?尚贤下篇.【21119】薛梅卿.中

19、国监狱史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年.9,52,144.【3】周礼?秋官?大司寇.郑玄注.【4】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监狱史料汇编(上册)MI.北京:群众出版社.1988,467.5】【6】【7】史记?秦始皇本纪.81110】秦律十八种?司空律,睡虎地秦基竹简.【9秦律杂抄.睡虎地秦墓竹简.f12l新唐书?刑法志.【13】宋大诏令集.卷二百二,刑法下.【14】马端临.文献通考?刑考.【1517宋史?刑法志.【16】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一十.f181明史?刑法志.20】清史稿?刑法志二.(责任编辑:杜联藩)(上接第lO5页)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考察后,对考察所得的收获进行总结,写出调查报告或学习体会,并且在此基础上召开讨论会,交流会.教师通过参观考察结果来给予评分.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200416号).【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字200413号).3张化斌,骆家宽.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探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2006(9).(责任编辑:温开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