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1553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研究报告.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研究报告一 、课题的提出二十一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而生物又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应用科学,将学生困于教室,以纸上谈兵的方式进行生物教学显然与生物的学科特征相悖,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新知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物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生物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生物,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会运用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

2、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二、课题的内涵所谓生物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将生物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中获得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要的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现状分析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生物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生物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特别是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的

3、今天,关注生活生物倍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生物生活化教学也成为国内外各个学校生物教师重视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课题组针对当前社会现象,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本课题,并进行深化研究,因此本课题也具有研究的广阔空间。四、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不同学生在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往往有一定的差距,他们各方面能力发展并不平衡。本模式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差异,激励发展,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能力、情感、思想品德等方面都有所提高。2学习内驱力理论 根据奥苏伯尔(美国)内驱力理论,学生为了保持

4、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一种把学习工作学好、干好的需要,年龄越低,这种内驱力越强。内驱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针对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应多用赞赏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获得“努力成功”的感受,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调动内驱力,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素材,善于从学生失败的事例中发现成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以驱使其为了保持教师的赞赏而进行积极地、主动地学习。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教育和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作业的数量)来说,都应该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5、分层教学就是针对每一层面的学生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而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五、课题研究的原则1差异性原则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及个性差异,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会有所差别,问题意识培养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发展上是存在差异的,要求没有差异就意味着不要求发展。我们要尊重这个差异,为学生自由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实现不同的人在生物上获得不同的发展。针对性原则 课题研究要不断发现、适应教学实际,根据研究的具体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搭建问题平台,鼓励学生有针对性的发现并提出问题,切忌空泛和盲目。主体性与主动性原则课题研究中要时时发挥学生的主

6、体性和主动性,落脚到学生的主动发展上。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条件,把外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动机。六、课题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在研究活动中,我们需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观察,从而获取有关的事实和现象,验证理论假设,或获取反馈信息,以调整研究,从而了解习惯养成的特征和规律。2调查法:对课题实施下学生的进行质疑,问题的发现与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等,了解课题研究的效果。其方式有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针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

7、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方法,解决教育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生物问题意识。4个案研究法:是就单一个人或社群,汇集有关的资料,加以分析诊断,再跟进及考核他或他们的发展情况,诊断问题产生原因,以便采取行动进行辅导或纠正以改善效果。研究活动拟确定在善于提问、有时善于提问、不善于提问三个方面,确定几个典型的学生作为被试个案,收集典型资料,并与同类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习惯形成的原则、途径与方法。七、课题假设及目标 (一)课题假设:生物生活化教学有许多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开展生物生活化教学,一方面拓宽课堂的空间规模,另一方面拓展教材的知识广度。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以此激发

8、学习兴趣,培养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成绩和生物素养。(二)通过研究,达成以下目标:1探索生物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2探索生物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模式。改进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实施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评讲习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能力,课堂教学贯彻德育目标等)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关系。3提高学生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八、课题研究的内容1教学目标要体现生活化目标是行动的向导,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首先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从一维转向多维,即从传统的过于偏重认知目标,向包括“知识

9、、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目标转变。2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调查、实验、探究等方式实现学生的自主建构,使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生活与知识融会贯通,在实践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在生物教学中,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因此,教材不过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案例”,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获得“案例”本身,而应是掌握“案例”之后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据此,教学内容不应该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3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

10、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教学、体验教学和探究教学转变。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多向交流的关系。九、课题研究步骤本研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资料准备、理论学习和实验设计阶段。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对象,学习相关理论,讨论课题实施计划,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总体设计及课题组各成员的具体分工,申报与立项。2第二阶段为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阶段。主要任务是按课题方案,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实施,运用科学方法、手段进行实施研究,从而为课题研究获得第一手材料。3第三阶段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全

11、面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资料,总结经验与研究成果,全面汇编实验资料,撰写实验报告。十、课题研究的成效和结论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经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大的收获。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课上观察、成绩分析等形式,逐步探究学生对生物学科越来越喜欢,成绩越来越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生物教学的成效已显现出来。采用此课题研究的班级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兴趣、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此,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一些调查,其结果如下:表1 初中生物课学生学习状况调查表(样本容量:50人) 学习兴趣注意力发言积极性情感浓厚一般较差集中一般不集中较高

12、一般较差丰富一般冷淡实验前731121021197251862914实验后212543314323234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25196表2 初中生物课学生学习情况比较表(样本容量100人)班级人数学习兴趣注意力发言人数浓厚一般较差集中一般不集中实验班50212743314323对照班5062321732117结果显示:实验班学习生物课的兴趣要好于平行班,课题的实施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一般说来,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固定的知识和理论,因此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平淡无奇,使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厌倦感,甚至昏昏欲睡。对于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生物学科更是如此。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融入生活元

13、素,引起学生的共鸣,不仅能让课堂活跃起来,还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为了解课题研究的成效,在2011年10月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初二年级,结果如下:有63%学生对生物感兴趣,12%的学生对生物学科没兴趣。76.4%的学生对生物教学的变化很满意,7.8%的学生对生物教学变化不满意。在生物课堂上能主动学习、生物学科成绩提高的学生占46%,一个学生家长直接给班主任打电话说:“进入初二以来孩子有过几次想辍学的念头都因为生物学成绩进步快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打消,而且还变得爱学习了!”至今这个孩子依然在初三就读。结果显示,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教学目标要体现生

14、活化生活是学习的源泉,生物教学如果远离了生活,也就远离了学生,虽然生活不等同与教学,但教学一旦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了。课堂教学应该充满生活气息。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创设探究知识的情景,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学习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小学自然课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回忆家里的蔬菜、水果放置久了失水后为什么变得萎蔫了?再如到菜市场买菜,往往会挑叶片舒展、植株挺拔的菜,这是为什么?这样启发学生思考“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 时,萝卜放久了为什么会空心?立秋之后结的西瓜为什么不甜?为什么手插入潮湿的种子堆里会有很

15、热的感觉?这些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会拉近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在讲授“酶的特性”时,教师可就一些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在发烧的时候会出现不饿的现象?为什么洗衣粉要标明在什么温度下使用效果最好?还要适当延长浸泡衣服的时间?为什么衣服脏的部位要多用一些洗衣粉?这样通过列举一些容易引起学生疑惑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驱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主动参与探究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目标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案例1在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时,由于“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颜廷現老师上课先列举大量

16、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出门从电视上要先了解天气预报,“电视”是“天气信息”的载体;坐公交车看站牌上的交通路线,“站牌”就是“交通信息”的载体;读书看报,“书本”、“报纸”就是文字、图片信息的载体,这样就容易理解遗传信息也要通过载体表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目标生活化。(二)教学内容要体现生活化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把教师从“导演兼主演”的漩涡中解救出来,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参与

17、知识获取过程的积极性,使学生生物学习感到有趣,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利用生物实验操作,探究生活化学习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和过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基本知识,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机会,让其亲身参与探索发现,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的发展,并体会由探索带来的喜悦。如: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我先带领孩子在校园的角落中寻找熟妇,在认识熟妇的过程中就知道了熟妇适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这个实验让学

18、生对生物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验结束后的及时放生培养了学生爱护生命,成了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志愿者;探究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更是踊跃异常,很多学生自己动手准备了相关的实验材料用具,还把实验结果带到学校里面进行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而没有做实验的同学往往不服输,总是会提出各种疑难问题试图“打击”正在得意的学生,每每看到他们为一个细节问题持不同意见挣得面红脖子粗的时候,我总会笑着说:“再仔细考虑考虑!”有时,我会故意装作没有听到他们的争执,直到他们意见统一或者商议暂时停战等各自找到足够证据再开战。在生物实验探究学习之后,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猜测以及与同学、教师的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

19、会到生物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并且在其中有着独特而积极的情感体验。2.利用完成课外实践作业,探究生活化学习。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和练习等任务时,也选择了生活化的相关内容。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其实是生物课程的实践过程。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真正的投入到日常生活中,理性实践,并不是片面为了追求所谓的分数和升学率,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开发和锻炼。教师在布置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当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是有用的,是能解决问题的,那种喜悦感是无可取代的,也是学生所享受的。

20、比如,教师可以给出一个诸如“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课题当作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学生在完成这个题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地,了解家的周围或者是学校周围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因素。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有的学生自动组成学习小组,针对“陷泥河”的水质问题提出“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一尖锐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调查、比对、科学论证,得出了水污染对环境和生物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一结论,并且积极向家长及有关单位反映,使得该河流污染情况得到了上级的重视,并进行了治理。现在的河水清澈见底,再也闻不到相隔百米就恶臭扑鼻的气味了。比如有的小组研究的是“噪声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最后学生将各个小组的研究

21、成果汇总,进行交流、评议与质询,形成一份完成的研究报告,并可以提供给有关环保部分作为环境治理的参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都得到培养。 3.利用分享生活经验,探究生活化学习。现代心理学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发挥潜能,实现自我需要价值体现的过程,而环境则是限制和促进潜能发挥的条件,其作用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潜能。在生物教学中,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对生物的需要同知识的教学联系起来,就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死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活生生的生活体验如当我讲到呼吸作用不仅仅只有在植物细胞内可以进行,其他的生物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的时时候,一个身材

22、稍胖一点的男生马上喊起来,我要减肥就是让细胞呼吸作用旺盛,多分解我体内的有机物啊!接着问我:“老师,怎样才能让我的呼吸作用加强呢?”有的同学马上说:“多运动,少吃饭是不错的办法。”“难怪我爸爸为减肥经常去洗桑拿,原来温度高也是快速加强呼吸作用的办法呀!”还有的说:“我妈妈慢跑也是为了减肥哟!”我赶紧说:“以上减肥方法都很好!那谁能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分析一下原理呢?”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迸发出来了,激情溢于言表,结果分析的细致入微,知识回归了生活。食物腐败通常是由于细菌在食物中进行有氧呼吸使食物腐败变质的,做泡菜就是利用水来隔绝氧气抑制腐败细菌活动。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

23、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通过这些生活问题、学生的生活经验创造生活课堂,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从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4.利用前辈的科学技术理论,探究生活化学习。如细胞的发现、生命的起源、进化论的提出、杂交水稻的培育、克隆技术的成功等,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模拟和改进,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探究-收集和处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体验在科学家的精巧思路,领会、观察、思考、归纳等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科学

24、家产生敬仰之心,对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越加关注。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在生活中的生物奥秘,学会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是应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讲解生物知识,这就是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生物问题,然后将其呈现在课堂上,将生物知识巧妙的融入在生活化问题的讲解上。学生感觉到生物知识让自己对大自然更加的了解,从而也更懂得保护大自然。而也正是由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可以亲身感受、亲身经历、亲身感悟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形成自身很直接的情感体验,也更懂得将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联系起来。刘祥玲在讲植物的蒸腾作

25、用时引入具体事例:夏天温度高的时候,我们常常喜欢在大树下乘凉而不是在房屋下躲太阳,为什么树下要凉爽得多呢?这其中的因果也是可以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是因为植物会进行蒸腾作用。植物本身蒸腾出的水分变成水蒸气时,会吸收热量,也就是带走了大树周围的热量,所以会显得凉爽得多,这种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就是对植物蒸腾作用最好的证明。 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由浅入深,将复杂难懂的生物学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打消了学生的畏难,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也能更加有效率。这种学习方式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是有用的,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有利于为我们创造更好的

26、生活。 (三)教学方式要体现生活化 1.运用实物、教具、营造生动课堂观察是生物学科探究的一中基本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图片、模型、各种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启发思维,这种方式不仅直观性强,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此外,实验课时,我们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挂图、模型,投影等教学手段渲染气氛,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把知识由静态化为动态,由抽象化为具体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案例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外界的气体是怎样进入肺内的呢?”“肺内的气体又是怎样出来的呢?”因为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不懂得压强、气压差等知识,所以特别难理解外界

27、气体进出肺的动力是由大气压和肺内压之间的差引起的。如何解释外界气体进出肺的原因也是令人十分头疼的事。我们课题组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课前利用物理压力差的原理用可乐瓶、吸管制作了教具:“瓶内导管喷水器”,在分析瓶内容积变大,引起气体压力变小,当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盆中的水就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从吸管处被挤压到可乐瓶中。刚才的现象与外界气体进出肺的原理是一样的。可乐瓶相当于“我们的肺”,瓶内容积变大即“肺扩张”时,水被挤压进入瓶内,即气体被挤压进肺内,就是吸气。反之,就是呼气。而肺的扩张与回缩是由膈肌与肋间肌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加强演示效果,还将盆中的水染红,当学生观察到“红墨水”往可乐瓶内注入时引

28、起很高的小水柱时,大家欢呼起来了。通过教具的生动演示,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激情课堂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视频录像,展示欣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或多媒体动画从多个角度演示生命现象,生理动态,把抽象的生命概念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知识。案例3开花与结果教学时,戚超众老师.首先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花从含苞待放到灿烂绽放”,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感受它们盛开的神奇。当学生正陶醉于花的海洋时,教师提出问题“花最后为什么都要开呢?”这一问题立即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纷纷做出各种猜测。在研究花的开放过程时,花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很容易就记住了,功能也能大

29、体了解。最后视频播放传粉的过程,学生了解到了虫媒花的特征是要么花朵大、要么艳丽、要么有芳香气味、要么有花蜜。而风媒花的特征是花粉多且轻,适于以来风传粉。经过分析得出,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视频让学生观看不仅给学生以美丽的享受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优秀案例展示: 师:同学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吃馒头时,如果我们细嚼慢咽,馒头会越嚼越甜。 生:顿时“嗯”“哎”声一片,有的同时还做咀嚼和吞咽的动作,逗人发笑,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师:今天,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再次来体验一下“馒头越嚼越甜”的滋味,大家说好不好?生:好!学生齐答,兴致高涨师:请大家一边慢慢咀嚼

30、一边思考:馒头在口腔里为什么会越嚼越甜呢?教师分发馒头,师生一起品尝。不一会儿,陆续有同学同答生1:因为牙齿在不断地咀嚼,把馒头磨碎。生2:因为吃馒头时,舌头要不停地搅拌,舌头有感觉到甜的味蕾。 生3:因为口腔里有唾液,唾液和嚼碎的馒头能充分混合。 生4:因为馒头里有淀粉。生5:(立即更正生4)淀粉是不甜的。生6:(补充生5)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才有甜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人的口腔温度为37度左右,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现在再想想,如果我们要用实验来鉴定淀粉是被分解了,应该怎样做呢?生:滴加碘液,看看是否变蓝。不少学生很

31、快就抢答出来 师:太好了,这个同学还记得我们过去学到的鉴定淀粉的方法!许多同学认为,馒头变甜是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系。你们的这些想法是观察到的、感觉到的还是证实到的呢?师:馒头变甜就是食物(主要是淀粉)的消化过程。下而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板书课题: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探究过程 师:下面请各小组围绕“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系”的范围讨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尝试提出本小组所要探究的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制订出本组的探究方案。生:各小组成员间展开热烈讨论,确定本组探究的问题,制订本组的探究方案。讨论结

32、束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各组组长代表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提出的问题以及制订的探究方案组l:探究等量的馒头碎屑与块状馒头分别和2毫升唾液混合、搅拌后的淀粉变化情况。组2:探究等量的馒头碎屑分别与2毫升唾液和2毫升清水混合、搅拌后的淀粉变化情况。组3:探究等量的馒头碎屑分别与2毫升唾液混合后,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后的淀粉变化情况组4:探究等量的馒头碎屑分别与2毫升唾液混合、搅拌后,一个放在37左右、一个放在60环境下的淀粉变化情况。师:下面请各小组利用桌上事先已提供好的实验材料、用具和实验室中的其他材料、用具,依据本组制订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活动。生:各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有序进行探究活动。在探究过

33、程中,同学问不断互相质疑并相互解答。教师也参与其中,课堂气氛活跃。在探究过程中,各小组同时完成了探究报告3表达交流师:同学们,现在各小组探究活动都已基本结束,哪个小组能首先上台来汇报交流?生:各小组同学争先恐后来汇报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每个小组在汇报交流后,还回答了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质疑,并能积极听取、反思大家的改进意见,逐步完善自己的探究实验。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综合各小组的探究结果,得出“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以及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的结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要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个教师,我感到在教学过

34、程中不是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而是要相信学生,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体验思考的成功与快乐。我们应该力求做到:能让每个学生在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时自豪地说:“这是我找到的,这是我发现的。”这确实是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做一个真正的引导者、促进者,是最最关键的。(五)学生成绩: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分析表(2010年10月)班级实验人数最高分各 分 数 段 人 数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1009089807970696059504940391实一5095381011691682267实二5093191210873642065实三509649148672702666实四50

35、922810121071642065对一5093310119881662668对二5095391212682682464对三5094111129773642267对四509221014105727224702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分析表(2012年4月)班级实验人数最高分各 分 数 段 人 数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1009089807970696059504940391实一5095681171090642869实二5094571391150682468实三5096581291060682667实四50977810101140703070对一509018910982581862

36、对二508908713883561658对三5087089121091581659对四508801071011102542057注:“实一”指实验班一班;“对一”指对比班一班十一、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经过一年的探索与研究,适时适度地进行生物课堂教学调控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在课题实验中,参加实验的教师逐渐有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的教学方式转变,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宗旨,努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取得了较好

37、的成绩,如:十二、课题研究后的思考1、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学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老师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但是对于新课程,在教学活动设计中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深感自己只是和能力严重不足,故往往会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搜集资料,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2、教学中避免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理念逐渐被教师们所认同。但实践中,教师在选取“生活素材”的过程中会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例如,在学习动植物提的结构层次,分析“组织”的概念时,有的老师就这样比喻“你们上小学时要加入少先队组织成为少先队队员,到了中学思想上追求上进,经过团校学习后,被批准加入共青组织。”这样引导分析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而且淡化了生物学的概念。有时,过于注重生活化,创设活动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淡化了学习内容,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生活化的生物教学只是学习生物的一种手段,就像调味剂一样,不能太多太滥,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因此,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避免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