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教案:极地地区.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051941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教案:极地地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教案:极地地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教案:极地地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教案:极地地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教案:极地地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教案:极地地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地理七级下册教案:极地地区.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2.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2、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3.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难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谈话、阅读与讨论、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具准备自制课件课时安排 :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前面我们学过分别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今天我们来学习同时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地区极地地区。问题:1.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相反要建四面都向北的房子呢?2.同学们了

3、解两极地区吗?说说你们对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印象。3.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分别是什么?板书:一、冰雪覆盖的地区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教师:挂两极地区的投影图,指导学生看教材P100101,读图10.1“北极地区”和图10.2“南极地区”。学生活动步骤1.找出北极圈和南极圈,并说出北极地区和南极的纬度范围。2.研讨纬度位置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3.对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进行对比分析。4.让学生将南北极的气温和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图,指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大陆的大洋名称。极地地区位于66.590的广大地区,纬度位置

4、属于高纬度,这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造成两极地区气温低下。通过对比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气温,使学生了解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北极地区低。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让学生阅读P102的两则阅读材料,并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极地地区的资料、图片。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异同。学生活动步骤1.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个组代表北极地区,一个组代表南极地区。2.给5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3.各组选代表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并进行对比,讨论。4.用纸列表比较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在自然环境上的异同点。教师:下面请小组代表上黑板填写下表。附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对比异同点北极

5、地区南极地区相同点不同点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103图10.3“南极的暖季”和图10.4“北极景观”景观上的差异。再让各组1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各组选派1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点拨板书:教师对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点拨。使学生知道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构成了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板书:企鹅南极的主人(北极)北极熊的故乡扩展探讨: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讨论下列一个问题:(1)南极地区降水很少,为什么会有巨厚的冰

6、层?(2)假设你在南极地区生活,清晨直接操斧头砍柴,会出现什么现象?(3)有人称南极地区为“白色沙漠”这是为什么?(4)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固定在南极地区的旷野,会发生什么变化?汇总点拨:在各组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后,汇总点拨讨论结果。(1)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以降雪为主,蒸发极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因而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2)斧头会折断。因为南极地区非常严寒,这时斧头失去了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很容易折断。南极地区平均气温在50,最低气温达88.3,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寒极”。(3)南极地区

7、年平均降水量在55毫米以下,和撒哈拉沙漠不相上下,在内陆极点附近,降水量只有35毫米,比最干燥的沙漠还要少,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地表又被冰雪覆盖,因而南极地区不是沙漠,胜过沙漠,被称为“白色沙漠”。(4)不到第二天就会被大风吹得光亮如新。南极地区,风速常达30米/秒至50米/秒,这已经比我们所知道的最大风力12级台风(32.6米/秒)大得多了,而其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这是目前世界上的最大风速,这种风可以把2000千克的大石头吹得满地乱滚,把装满汽油的油桶卷到10千米外的冰山上去,是地球上风力最大的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库”。教师小结北极中心北冰洋;南极中心南极大陆。两极地区终年严寒,即使是

8、在暖季时,也是冰天雪地。相比之下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被称为地球上的“寒极”,因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素有“冰雪高原”之称,另外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板书设计反馈练习:投影展示: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读图分析“南极地区”图、“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图10.1北极点;图10.2南极点)(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

9、东西方向,即图10.1内北外南,顺西逆东;图10.2内南外北,顺东逆西)(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图10.1呈逆时针方向;图10.2呈顺时针方向)(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图10.1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10.2正好相反)(7)在北(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8)找出北(南)极圈,说明北(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

10、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9)指出北(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均跨越了360个经度,位于东西两半球)(10)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教学反思: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南、北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最南端和最北端的南、北极圈以内,是地球上纬度位置最高的两个地区。这样独特的位置使两极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冰雪世界,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是什么吸引了他们呢?(学生议论)大家说得很对,因为那里是: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1、讲授新课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旧知引路:(1)南、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圈以南和以北,那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极昼和极夜现象)(2)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还是极夜?气温回升还是下降?(B组学生讨论回答:南半球;极昼;回升)(3)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在每年的哪两个节气之间?其中气温最高的是哪两个月?(A组学生讨论回答:春分日至秋分日;7月和8月份)点拨说明: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

12、,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北极地区一年可分为四季,从11月直到次年的4月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至40,5、6月和9、10月份属春季和秋季,7、8月为夏季。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能达到8,因而59月是人类在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利时机。引导发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看看两次建站在时间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这是因为2月前后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也是极昼期,白天时间长,是进行科学考察的好时机)观察回答:投影展示课本P101图10.2“南极地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找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

13、称和位置。(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印度洋沿岸)(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读图指导: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辨认方向:顺东逆西,内南外北。即长城站所在的经线在中山站所在经线的逆时针方向(选择两地之间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弧段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方;长城站所在的纬线在中山站的外侧,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北方;因此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教师板书:1.长城站和中山站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思考探讨下列问题:(1)人们最初去极地地区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

14、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3)北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4)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指导阅读:指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观察课文14自然段、课本P105图10.6“南极科学考察示意图”、P106图10.8“北极地区海洋取样”和图10.9“在北极地区采取冰雪样”,以及课本P107活动2中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秦大河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的形象比喻。汇总点拨:在组织学生阅读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这方面所了解的信息,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教师汇总点拨讨论的结果。(1)人们最初去两极地区的目的是自然探险,而现在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考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持续发展。(2)

15、每年有大批的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是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有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宝地。那里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而且最吸引科研工作者的是那里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由于它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致使人迹罕至,没有人的破坏才能够使历史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3)北极地区同样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比南极地区更具有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条件也为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场所。因此,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一样,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4)肯定学生的回

16、答,使学生了解科学工作者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的一些方法和基本过程,体会极地科考的价值所在以及科考工作的艰辛。教师板书:扩展探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探讨下列问题:(1)人们把南极地区称为人类巨大的固体淡水库,为什么?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上的冰山是怎样形成的?它给人类带来什么资源?也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影响?(2)读课本P101图10.2“南极地区”思考:南极地区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煤应形成于温带地区,但目前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这说明了什么?在图中找出南极地区最高峰的名称和高度。(3)展示从网上下载的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以及在近几年对两极考察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和

17、信息。评价点拨: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学习小组边讨论、边交流、边评价点拨。(1)南极地区93%的地区都覆盖着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3,其体积大致同大西洋容纳的海水相当,是一个巨大固体淡水库。南极大陆海洋上的冰山是由于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冰川,成了南极地区最显著的自然景观。并让学生阅读课本P102阅读材料“南极冰山的形成”的描述,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冰山的形成。众多的冰山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可以解决干旱沙漠地区的缺水问题(在此也可介绍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利用的情况,让学生探讨冰山的运输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冰山融化等的解决办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

18、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漂移在海洋上的冰山会妨碍海上航运。如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就是撞上冰山后沉没的,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难。(2)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有煤、铁、锰、石油及铜等,其中煤和铁矿资源分布的地区范围较大。煤本应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说明南极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南极地区的最高峰是文森山,海拔5140米,1988年我国女地质工作者金庆民,首次在文森山上发现了赤铁矿带,当时她激动万分,当即在铁矿上插上了五星红旗。为我们国家争了光,为中华民族争

19、了光。(3)对于学生介绍近几年我国赴两极地区科考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教师应以评价为主,适当点拨补充。读图思考:请学生阅读课本P105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并思考下列问题:(1)国际科考队经过了哪些科考站?(长城站、阿蒙森斯科特站、东方站、和平站)(2)从科考的路线来看,队员们的前进方向是怎样改变的?(甲乙文森峰阿蒙森斯科特站东方站和平站)(3)在考察的过程中,科学家遇到了什么困难?1989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路线图评价点拨: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一方面用投影或画板图(上图)指导学生辨别国际科考队前进路线方向的变化。一方面结合在科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南极做考察工作

20、,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科考队员们卧寒冰,浴风雪,置生死于度外,他们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承转过渡:两极地区是世界科研的宝地,到目前为止,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在北极也建立了许多陆基综合考察站、浮冰漂流站和无人浮标站。2003年8月22日,在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过程中,考察队员们成功地将第一套极区海洋水文卫星跟踪浮标布放在北纬78度24分、西经149度05分的一块3米厚、350平方千米的浮冰上,实现了中国极区卫星跟踪浮标零的突破。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那么,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

21、样对待这洁净的土地呢?教师板书: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阅读讨论:先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P107的新闻报道和课文第1自然段,以及P108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然后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并结合P108活动1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同时也使学生认识一些国家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经济的虚伪面目。讨论的结果最终要落在两点:一是签订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如南极条约的签订;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对两极地区环境的保护,进而上升到对全球环境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师板书:1

22、.签订条约,和平利用2.共同保护,持续发展扩展引导:教师组织学生继续探讨,看看南极科考队员为我们树立了什么榜样,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南极科考队员热爱大自然,精心地保护着南极不受污染的环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不随地扔塑料袋、不随地吐痰等等,保护学校、社区和家乡的环境。课堂小结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尽管距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它还是有巨大的诱惑力,因为它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极大的科研价值。板书设计反馈练习:1.为什么两次建站的时间都选在2月?2.我国南极考察船从我国出发时,应该选择什么季节最好?3.南半球的季节在月份上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