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自探共研”教学模式的实践》.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05265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自探共研”教学模式的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自探共研”教学模式的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自探共研”教学模式的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自探共研”教学模式的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自探共研”教学模式的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自探共研”教学模式的实践》.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自探共研”教学模式的实践 “自探共研”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引导学生在对教学内容的自主研习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探索、共同讨论,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以及小组评价,促进教学相长。 1、创设情境,诱导深入 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是学习活动的定向阶段。创设情境就是将文本信息形象化、情绪化、经验化,以引起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萌生问题和想法,从而让问题和想法牵引学生向知识的深处走去。鉴此,教师依据教学任务,通过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情境性问题,巧妙地将学习目标设置在学

2、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以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开元盛世”的教学为例,这一课的内容介绍的是盛唐经济繁荣局面,而这时候恰好广州举办春交会,于是教师抓住这一契机,把课题改成盛唐的经贸洽谈会,把农业、手工业、商业顺理成章地安排成农业展厅、手工业展厅、商业展厅,另外还加上政府职能部门组织新闻发布会,总共四大部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个组负责一部分,由他们小组进行推介。教师这时应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农业组可以从新农具和农作物新品种两个方面进行推介;手工业组则

3、可以制瓷业、丝织业、冶铁业等方面进行推介;商业组介绍大都市长安的基本状况,目的吸引各方客人的到来;政府职能部门既要阐明唐朝的开明政策,还要组织经济论坛讨论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这样的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放手自学,独立思考 放手自学即让学生自由阅读教材及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即不干扰学生,让其思绪驰骋飞扬,把感悟出的问题和想法叠加、碰撞、搅拌,然后过滤,加工成自己的观念和意向。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补充文字与图片等各种资料,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 再以“开元盛世”的教学为例,教师给农业组准备了曲辕犁、筒车的图片和关于茶

4、叶的介绍资料;给手工业组提供了唐朝的手工业分布图和有关制瓷的南青北白、蜀锦的资料;给商业组展示了长安布局图和关于故都长安的介绍资料,给政府职能部门则准备了几首唐诗和有关唐朝经济的资料。3、分层指导,自探共研 这是模式的核心部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练习等探究活动。在此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例如在进行隋朝大运河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有全面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道由隋炀帝颁发关于开凿大运河的圣旨,让学生围绕有关内容仿写圣旨。学生对仿写

5、圣旨非常感兴趣,他们对影视中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此”已经耳熟能详,他们都想试一下当“皇帝”滋味,但怎么把课本知识转化成皇帝圣旨,他们却犯难了。这时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4、组织交流,共同分享 此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对探索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实现知识的内化。在此要求达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境界。对“自探”的结果不要求统一,发掘“自探共研”的信息和成果的最大蕴藏量。因此组织讨论,发表学生的不同见解、一知半解或一分肯定、一点怀疑、一声感叹,都可能是学生真正的收获。组织讨论交流成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交流在自探共研过程中所作出的选择、判断,以及在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

6、的新发现。 以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郑和下西洋”的教学为例,教师抓住凤凰卫视台准备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而拍摄重走郑和下西洋之路的契机,把学生分成线路组、事务组、旅游推介组、影响组(包括对国内和国外)四个小组。他们经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教师组织他们互相交流,共同探讨。影响组有的学生佩服郑和的英勇无比,胆色过人;有的赞叹明朝的强大;有的叹息明朝统治者厚往薄来;有的甚至假设郑和当年奉命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海岸时,决定一直走下去,于是,后来有了郑和发现“新大陆”,有了“日不落”的中华殖民帝国,现在的世界头号大国是中国而非美国5、质疑问难,拓展延伸这

7、个阶段是师生再学习的阶段,是讨论交流成果的继续。此时可能产生激烈的碰撞,质疑问题中可能因持不同主张,学生各执一端,形成争执态势,可能是全班讨论时的思想冲击波又滋生了新的疑点,需要深入研讨。此时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形成主流意识,同时允许个人存疑,不强求一律,对学生的成果整合到此即可。 以“四大发明”影响的教学为例,当教师正在对这堂课进行小结时,突然有学生提出:四大发明没有传到欧洲,中国会不会遭遇百年屈辱呢?全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纷纷窃窃私语。一时间,同学们反响强烈。统计了一下,全班52名学生,表示否定意见(四大发明没有传到欧洲,中国不会遭遇百年屈辱)的有31名,持肯定意见(四大发明没有传到欧洲

8、,中国还会遭遇百年屈辱)的有21名,教师立即将他们分成两组,让各组分头准备,在下一次新课前,用十几分钟时间讨论。6、评价分享,以评促学教学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起着调控教学活动的作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自我反馈调控能力,使课堂教学与学业评价的交互发展。首先,教师的及时鼓励性评价是外动力。在每一个学期开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学生轮流做组长,组长负责把组员在小组内或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探索、共同讨论出来的成果记录于上,经过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后,小组成员对教与学各环节的感悟、反思也要及时记录下来,课后,教师要收集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做到教学相长。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