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05306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毕业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刘彦文摘  要:为了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笔者经过不断探索,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探索   实践【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282462(2008)02 -0045-02 1段时期以来,初中的思品课教学1直陷入1个“怪圈”:上课时教师勤勤恳恳地讲“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辛辛苦苦背要点,考试时力争1字不差地复制要点,虽然

2、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得到的只是1些教条,甚至觉得所学的知识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课堂变成了只有老师的课堂,学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显然与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为了改变这1局面,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座谈会”教学法初中生作为1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主意识增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有“小大人”的1面,另外也

3、有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意见,活泼好动孩子气的1面。这样1来,教师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点,对他们“另类”的表现1味的压制,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教师应巧妙设置话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例如:在学习9年级第7课第1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教师讲授第1个问题:“感受身边的变化”,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家乡(家庭)近几年发生的变化,这样1来学生通过讨论,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使学生发挥了在思品课堂上主体地位,赢得了主动权,也就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教师还可

4、以设计1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正确面对考试?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我该怎么办?我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2、“辩论赛”教学法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往往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但却是自己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他们对1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出乎意料。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1方面使学生

5、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1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这种“辩论”式的学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辩题的选择1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比如:针对初中生中“追星”成风的现象。教师在讲授7年级上册第5课第3框“我心中的理想形象”时,就可以设计“追星有益还是有害”的辩题。2、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3、辩论时,教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请思品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1定要像正规的辩论1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4、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是10分重要的1个环节,也

6、可以说是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1环节,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3、“实验室”教学法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1般都还不强,1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思品课的兴趣,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笔者认为如果在思品课中也能引入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那么1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形象。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